
金鼎獎是行政院新聞局為表揚出版界的成就與貢獻,並提倡讀書風氣而設立的,今年已邁入第八屆。
八年來,由於主辦單位的竭力推動,使金鼎獎的知名度與權威性不斷提高,並因此吸引文化界及社會大眾的熱切參與。
行政院新聞局為獎勵國內傳播事業,設有三種重要獎目:表彰優良電影及傑出從業人員的金馬獎;鼓勵廣播電視界提昇節目品質的金鐘獎;及表揚出版界成就與貢獻,提倡讀書風氣的金鼎獎。三種獎都已在各自範疇內建立權威性,業界人士均以獲獎為榮。
金馬與金鐘獎,因有眾所周知的影視明星介入,而顯得「魅力」十足,從提名參選影片、節目、各項個人角逐,到入圍名單發表、得獎者揭曉,以至正式頒獎,都是受大眾矚目的盛事。

圖2:金鼎獎盛會有許多貴賓蒞臨觀禮或擔任頒獎人。圖中前排左起為:晚會主人新聞局長宋楚瑜伉儷、行政院長孫運璿、政務委員李國鼎,及報界耆宿馬星野。(本刊攝影小組)
如何把金鼎獎「炒熱?」
或許是文化人比較保守、淡泊,也或許是國內的讀書風氣還不夠盛,總之,金鼎獎引起的關注,每每相形失色。
因此,主辦單位新聞局出版處不斷挖空心思,希望吸引大眾的重視與參與,例如民國七十年開始,擴大舉辦頒獎典禮,並透過電視作錄影轉播,不僅加強得獎者的榮譽感,也增進大眾對出版界的認知與重視;去年,又增設獎金,使得獎者除了得到精神上的鼓勵外,也有物質上的收穫。
或許是今年主辦單位「戰略」運用得宜,也或許是多年播下的種籽,而今已趨成熟,今年出版處籌辦的「讀書周」活動,得到空前熱烈的迴響,也為金鼎獎活動「暖身」,使得頒獎典禮「未演先轟動」。

圖4:永仁國中學生在典禮中表演扇舞。(本刊攝影小組)
「讀書周」掀起空前熱潮
「讀書周」活動於十二月十七日開幕,廿四日結束。其中主要內容有:舉辦歷年來最大的書展,共三百八十一家出版社、五萬餘冊圖書參展,現場並有專櫃陳列展示金鼎獎得獎作品;書展會場每天都有演講,主講人包括徐佳士、楊乃藩、劉紹堂、顏元叔、余光中、楊國樞、林良、楊子等,均是文化界的一時之選;郵政總局也配合發售書香社會紀念郵票。
大眾對書展的反應最為熱烈,第一天的參觀民眾即達三萬多人,第二天逾五萬人,把展覽現場——歷史博物館擠得水洩不通,最後史博館只得採限制進場人數的措施。
這次書展能有這麼大的號召力,一方面是參展書籍以原價的七折出售,另一方面則是主辦單位有許多突破性的做法。

圖1.2:圖書主編及譯著得獎人劉岱(圖1.。(本刊攝影小組)
此次書展有多項特色
國內書展習慣上都以出版社為單位,一社一攤,這次書展則打破了這種界限。主辦單位特別請專家為參展書籍分類,共分成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哲學、宗教、兒童讀物等十類,各書有一編號,按類別及編號順序排列。展示現場不賣書,購書須記取編號,到服務處填訂購單及繳費,出版社會於書展結束一周內寄達。主辦單位印有大批書目,免費供參觀者索取。
經精心分類後,讀者可在一個攤位看到各種同類書籍,非常方便。
點點滴滴的用心,為書展會場營造了良好的展示與閱讀環境,加上現場不賣書,沒有商業氣氛,更加成為一個理想的「看書」場地。
因此,會場中可看到許多人捧著書津津有味地閱讀,進入忘我境界,完全不理會四周擁擠的人潮及嘈雜聲。小朋友則乾脆席地而坐,也看得興味盎然。

與續伯雄(圖2.),都旅居美國,特地趕回來領獎。(本刊攝影小組)
圖書目錄甚受歡迎
會場外,贈送書目處有另一群人潮,長龍從史博館排到南海路上。主辦單位共印製了二萬五千套書目,每套十冊,受到空前的歡迎,要排好幾小時隊,才領得到。
這套書目印製得詳細精美,將此次參展書籍按編號排列,並註明作者、出版者及定價等,印製費用逾新台幣一百萬元。
新聞局出版處處長唐啟明說:「耗費大量人力、財力,印成這套書目,我們期望它不僅是一次書展的書目而已,更是大家長期購書的實用工具。」
這種用心,得到了共鳴。許多不惜排幾小時隊領取書目的人都說:「對有心買書的人而言,這種書目太實用了。」他們並建議,主辦單位可酌收工本費,進一步擴充內容,並依新書出版情形,隨時修訂,定期發行。
這次書展難免有若干瑕疵,例如:因事先沒料到反應會如此熱烈,故選擇的場地不夠寬敞,人潮擁擠,秩序有些亂;圖書目錄供不應求,向隅者很多;還有出版界人士反應,培養國民愛書風氣及閱讀習慣,應建立對圖書價值的正確觀念,採打折出售的方法似不恰當。
唐處長說:「此次書展,我們發現愛書人超乎意料之多,顯示隨著所得的增加、知識水準的提高,國民閱讀意願已愈來愈高,只欠缺一些推動和引導的力量,促使大家把意願化為實際行動。我們希望能扮演『催化』的角色。舉辦書展的技術問題下次可以改進;折扣售書,是一種『催化』手段,待讀書風氣更盛時,就不必採用了。」
「新聞局辦書展,只是起帶頭、示範作用,希望出版社、有關協會組織等,也都來辦,使書展的次數更多,展出範圍更廣,共同為書香社會的理想催生。」唐處長呼籲。

圖3:代表兒童讀物類領獎的張小鳳說,購書是一種投資,而且應從小做起。(本刊攝影小組)
頒獎典禮隆重舉行
當書展熱潮尚在如火如荼之中,金鼎獎頒獎典禮於十二月廿一日晚間在台北市國父紀念館舉行。行政院長孫運璿、文工會主委周應龍,國民黨組織工作會主任梁孝煌、立法委員陶希聖等應邀觀禮,李國鼎、馬星野、徐佳士、余光中、孫如陵、耿修業、張繼高、李泰祥、郎靜山、鄧禹平、成明等人應邀擔任頒獎人,文化界俊彥共濟一堂。
與金馬、金鐘獎的頒獎典禮相較,金鼎獎少了俊男美女、熠熠星光,舞台設計也不走華麗路線,加上因要製作得獎作品的多媒體介紹,得獎名單事先已公佈,又少了一分等待揭曉的緊張氣氛。
但由於與會頒獎及領獎者,都是文化界碩彥,加上又「有備而來」,他們充滿智慧、莊重而不失詼諧的致詞,常能引人深思,或博得會心一笑,因此典禮進行時充滿雅趣。
晚會主持人高信譚與李豔秋,已是三度聯手主持金鼎獎盛會,經驗老到,表現稱職。
典禮開始時,首先由晚會主人行政院新聞局長宋楚瑜致詞。

圖4:蘭陽舞蹈團在會中表演舞劇「狀元迎親」。(本刊攝影小組)
精緻出版園地,散發書香芬芳
宋局長開宗明義地指出:「金鼎獎的用意,是為表揚出版界的成就與貢獻,藉以提倡社會讀書風氣。今年配合金鼎獎舉辦的『讀書周』活動,得到大家的熱烈支持與參與,希望這股熱忱繼續擴大,使書香社會的理想早日實現。」
孫院長也在會中致詞。他說:「知識是推動個人和社會國家進步的力量,出版界擔負收集、整理與傳播新知的重任,影響力十分重大。多年來,出版事業對國家社會的精神與物質建設都有極大貢獻,希望大家繼續努力,力求精緻出版園地,使我們的社會普遍散發書香芬芳。」

圖5:介紹得獎作品「我愛大自然信箱」的多媒體影片,非常生動有趣。(本刊攝影小組)
買書是種有利的投資
首先頒發的是圖書類獎目。兒童讀物得獎作品為「自然追蹤」,代表領獎的張小鳳致詞說:「在進步的國家、開放的社會中,買書是種投資,而非支出。這種長期的投資習慣,應從小時候開始養成。我們多年來為編制優良兒童讀物所做的努力,受到金鼎獎的肯定,今後將更努力出版好的兒童讀物,使我們的下一代更優秀、更卓越。」
圖書譯著與主編獎,由余光中頒發。他說:「著作是財富,翻譯和編輯是替財富加上利息,文化大國就是財富、利息、利上加利創造出來的。」
圖書譯著獎得獎作品是「苦海餘生」,圖書主編獎得獎作品為「中國文化新論」,兩位得獎者續伯雄與劉岱都旅居美國,在晚會前一天,才特地趕回來領獎。他們異口同聲表示:「金鼎獎是文化界至高無上的榮譽,因此我們不惜擱下一切事務,親自回來領獎。」

歡樂中國節」得到唱片演奏獎,漢聲舞集配合舞蹈演出。(本刊攝影小組)
與事業結婚,也要生出子孫滿堂
圖書美術設計獎得主為王愷與董大山。董大山說:「一個男人要結兩次婚,一次是和太太,另一次是與事業。今天我特別穿得很整齊,就是要來與事業結婚。我與太太有兩個小孩,希望與事業能子孫滿堂。」
圖書類之後,頒發的是新聞類。新聞副刊專欄獎得主為最近頻頻獲獎的林清玄。他說:「有朋友戲稱我是『得獎專家』,其實我寫作已經十幾年了,而得獎只是近幾年的事。每回得獎,我就想起前十年寂寞的寫作生涯,進而想到,寫作是條漫長而艱苦的路。而我熱愛寫作,不論如何寂寞、艱苦,都要認真地走下去。」

圖7:攝影界耆宿郎靜山應邀頒發新聞攝影獎。(本刊攝影小組)
人生短暫,唯有雋永的文字能流傳久遠
新聞寫作獎得獎作品「推行家庭計畫績效不彰的探討」,是中央日報廿一位地方記者聯合完成的採訪報導。當晚共有十八位得獎者上台,是最龐大的受獎隊伍。
廿一位得獎人之一——中央日報駐苗栗記者張釗,在獲知得獎後,不幸病逝。他女兒張薇薇代表領獎時說:「家父一生熱愛新聞工作,此次獲獎是他工作卅年來最大的安慰。他雖然不能親自來領獎,但已帶著安慰長眠。」
「人生短暫,只有文字才能長遠流傳。」主持人低沉的話語在黯然的會場中擴散。
新聞編輯獎得主為查仞千,作品是聯合報第三版。他致詞時說:「據說聯合報三版的收視率是100%,但也據說聯合報三版編輯沒什麼學問,只會作點文字遊戲,因此得獎尤其讓我有知遇的欣慰與感激。我在聯合報服務了廿七年,時時刻刻以聯合報為榮,但此刻聯合報將以我為榮。」

圖8:新聞評論獎得主楊乃藩呼籲大家多看社論。(本刊攝影小組)
想要有智慧,請多讀社論
接著頒發新聞評論獎,得獎的是中國時報社論主筆楊乃藩。他說:「根據美國紐約時報調查,每天都看社論的讀者僅佔17.6%,但這些人都是高階層、有智慧、有成就、有影響力的人。因此諸位如果想成為這樣有影響力的人,請多讀社論。尤其是得到金鼎獎的中國時報社論,每份只要五塊錢。」
全場一片笑聲中,主持人高信譚適時幽了一默:「楊主筆的談話,是否涉及『廣告節目化』,請宋局長指示。」
接著進行雜誌類頒獎。美編獎得主黃天縉,作品是婦女雜誌。婦女雜誌為張任飛先生所創,發行已十餘年,至今仍執國內婦女刊物的牛耳,張先生已於去年病逝,留下許多哀思。黃天縉致詞時語音哽咽,他說:「我與張任飛先生共事廿年,那是我一生最大的收穫,我在此表達對他最大的敬意。」

圖9:新聞主編獎查仞千說:「我向來以在聯合報服務為榮,今夜聯合報以我為榮。(本刊攝影小組)
出版業亟盼能有力維護版權
國內出版業者目前深受盜印之害,其中尤以唱片類,因翻版流行歌曲目標易尋,盜印者「火力集中」,業者受害尤大。
唱片製作獎得主之一新格公司,代表領獎的侯世凱致詞呼籲:「我們熱切盼望著作權法早日修訂完成,以遏止盜印,保護合法、用心經營的業者。」
唱片作詞獎的得獎作品「心情」,是閩南語歌,首開閩南語歌曲獲金鼎獎的記錄。「心情」作者許惠碧曾表示,寫這首歌詞的動機,是希望提昇閩南語歌詞的水準,讓知識分子、年輕人也能接受和喜愛。「心情」歌詞婉約、纏綿,早已流行,現又受評審委員青睞,證明好歌是不會寂寞的。

圖10:副刊專欄獎得主林清玄說:「我熱愛寫作,明知這是條漫長、寂寞且艱辛的路,也將永遠走下去。」。(本刊攝影小組)
團隊作業才能締佳績
最佳演唱獎得主是潘越雲,作品為「天天天藍」。「天天天藍」專輯同時囊括唱片製作、編曲與演唱獎,顯示一首好歌應是多方面的配合,「個人英雄」式的做法,已無法在今日社會立足。
會中,除頒獎人、領獎人致詞言簡意賅、妙語如珠外,介紹得獎作品的多媒體,畫面美麗、生動,旁白亦能切中要旨;典禮中還穿插了短劇、歌、舞等精彩表演,過程流暢、緊湊,堪稱是次成功的文化盛會。

政務委員李國鼎(左)亦應邀頒獎。(本刊攝影小組)
出版獎助條例通過,今後獎助出版事業「師出有名」
當「讀書周」仍在進行,金鼎獎晚會甫結束,十二月廿三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出版獎助條例」,明定新聞局對有重大貢獻的著作及優良讀物,應給予獎勵及補助。
此外,條例還規定,對出資獎勵出版事業或出版品的私人或團體,亦應給予獎勵。希望藉此引導、帶動社會各界,一起來支持出版事業。
新聞局向來對獎助出版事業不遺餘力,例如舉辦金鼎獎、頒給得獎作品獎金、補助出版品外銷郵資、輔導業者舉辦或參加國際書展等,均是早已實施的項目。但以往由於缺乏法律根據,「師出無名」,經費方面無從編列預算,連帶影響這些措施的效果。

圖2:台語歌曲「心情」得到最佳作詞獎,漢聲舞集把它舞出。(本刊攝影小組)
書展是手段,不是目的
新聞局長宋楚瑜表示,出版獎助條例通過,有助進一步加強輔導業者;但是輔導、獎勵辦法的實施,在於提供一個良好的出版環境,重要的是,「還得出版者努力出好書,社會大眾培養閱讀習慣,多管齊下,才能使我們早日實現書香社會的理想。」宋局長強調。
七十二年金鼎獎得獎名單
一、圖書類
.優良圖書獎:孫逸仙先生傳(人文與社會科學類,遠東圖書公司出版)、電腦與資料處理(自然與應用科學類,中華企管中心出版)、環華百科全書(文學藝術與生活類,環華出版公司出版)、自然追蹤(兒童讀物類,新將軍出版公司出版)。
.圖書著作獎:楊平世(我愛大自然信箱)。
.圖書譯著獎:續伯雄(苦海餘生)。
.圖書主編獎:劉岱(中國文化新論)。
.圖書美術設計獎:王愷、董大山(中國詩樂之旅——詩之造境、詩樂飄香)。
二、新聞類
.新聞評論獎:楊乃藩(中國時報社論)。
.新聞報導獎:鄭水泉等廿一人(中央日報「推行家庭計畫績效不彰的探討報導」)。
.新聞編輯獎:查仞千(聯合報三版)。
.新聞攝影獎:莊錦芳(青年戰士報)。
.副刊專欄獎:林清玄(台灣新生報)。
三、雜誌類
.優良雜誌獎:張老師月刊、童年雜誌、資訊與電腦雜誌。
.雜誌主編獎:朱婉清(掃描線雜誌)。
.雜誌美術設計獎:黃天縉(婦女雜誌)。
四、唱片類
.唱片製作獎:新格公司「浪漫的鍵盤音樂」、寶麗金公司「劉文正專輯——太陽一樣」、滾石公司「潘越雲專輯——天天天藍」。
.歌詞獎:許惠碧(心情)。
.歌曲獎:陳揚(歡樂中國節)。
.編曲獎:陳志遠(天天天藍)。
.演唱獎:潘越雲(天天天藍)。
.演奏獎:陳揚(歡樂中國節)。
〔圖片說明〕
P.34、P.35
圖1:金鼎獎頒獎典禮中,以多媒體介紹得獎作品。圖為圖書類得獎作品的介紹。圖2:金鼎獎盛會有許多貴賓蒞臨觀禮或擔任頒獎人。圖中前排左起為:晚會主人新聞局長宋楚瑜伉儷、行政院長孫運璿、政務委員李國鼎,及報界耆宿馬星野。圖3:孫院長在會中致詞,勉勵出版界以出好書為己任。圖4:永仁國中學生在典禮中表演扇舞。
P.36、P.37
圖1.2:圖書主編及譯著得獎人劉岱(圖1.)與續伯雄(圖2.),都旅居美國,特地趕回來領獎。圖3:代表兒童讀物類領獎的張小鳳說,購書是一種投資,而且應從小做起。圖4:蘭陽舞蹈團在會中表演舞劇「狀元迎親」。圖5:介紹得獎作品「我愛大自然信箱」的多媒體影片,非常生動有趣。圖6:「歡樂中國節」得到唱片演奏獎,漢聲舞集配合舞蹈演出。圖7:攝影界耆宿郎靜山應邀頒發新聞攝影獎。圖8:新聞評論獎得主楊乃藩呼籲大家多看社論。圖9:新聞主編獎查仞千說:「我向來以在聯合報服務為榮,今夜聯合報以我為榮。」圖10:副刊專欄獎得主林清玄說:「我熱愛寫作,明知這是條漫長、寂寞且艱辛的路,也將永遠走下去。」
P.38、P.39
圖1:政務委員李國鼎(左)亦應邀頒獎。圖2:台語歌曲「心情」得到最佳作詞獎,漢聲舞集把它舞出。圖3:雜誌美編獎得主黃天縉。圖4:唱片歌詞獎,由「高山青」作詞者鄧禹平(左)頒給得獎的許惠碧。圖5:演員顧寶明(左)與李國修(右)表演短劇,提醒大眾不要買盜版的出版品。圖6:唱片演唱獎得主潘越雲,演唱得獎作品「天天天藍」。
P.40
圖1:行政院新聞局配合金鼎獎舉辦書展,並免費提供參展書籍目錄。圖2:書展大排長龍,為金鼎獎活動帶來高潮。圖3:書展現場,愛書人聚精會神地在閱讀。

3:雜誌美編獎得主黃天縉。(本刊攝影小組)

圖4:唱片歌詞獎,由「高山青」作詞者鄧禹平(左)頒給得獎的許惠碧。(本刊攝影小組)

圖5:演員顧寶明(左)與李國修(右)表演短劇,提醒大眾不要買盜版的出版品。(本刊攝影小組)

圖6:唱片演唱獎得主潘越雲,演唱得獎作品「天天天藍」。

圖1:行政院新聞局配合金鼎獎舉辦書展,並免費提供參展書籍目錄。(本刊攝影小組)

2:書展大排長龍,為金鼎獎活動帶來高潮。(本刊攝影小組)

圖3:書展現場,愛書人聚精會神地在閱讀。(本刊攝影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