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價不凡,其來有自
第一,歷史意義。所謂「釉裡紅」,是指用銅紅顏料在瓷胎坯體上作畫再罩白釉,經過還原燄燒成。這種技法創始於元代,至明初臻於成熟。孫超指出,以今天的科技基礎,要燒製這種瓷器並非難事,但在當時卻是具有原創性的重大突破。而且傳世的早期釉裡紅不多,以此次拍賣的玉壺春瓶為例,至今有跡可考的也不過兩、三件。
而且,陶瓷雖然不像書畫,沒有作者,也無所謂「物以人貴」,但出身「名牌」,具有時代代表性的器物,身價就是不同。
經常出入世界各拍賣會選購藝品的女作家郭良蕙舉了一個例子:中國之大,出產西瓜的地方不少,但都不如「台灣西瓜」來得響亮。也因此,雖然各朝各代都製造大量陶瓷,但收藏家掛在嘴上的,卻總不外「唐三彩」、「宋官窯」、「元明釉裡紅」、「永樂青花」……等等。這兩件可以代表早明瓷器特色的釉裡紅,也就彌足珍貴了。
名器名人,相得益彰
第二,紀念性質。趙從衍是香港華光海運公司主席,在香港素有「船王」之稱。他同時也是遠東地區首屈一指的中國古董文物收藏家,其藏品既精且豐,甚至有一些樣式連故宮博物院都沒有。
蘇富比駐台北代表衣淑凡指出,趙氏藏品,正如同其他「流傳有緒」的寶物一樣,一來表示經由名家鑑賞,必屬精品;二來在趙氏名下保存多年,不曾轉手流浪,也可以做為保養良好、價格合理的明證。
第三,拍賣現場氣氛。近年華光海運雖因財務困難,迫使趙從衍將私人收藏及「趙氏企業財務保管委員會」名下的中國藝品,做了兩場公開拍賣。但在拍賣現場目睹的郭良蕙指出,由於趙氏為人一向口碑甚佳,大家都「同情」多過「隔岸觀火」,甚至「把拍賣會當做慈善義舉,使整場氣氛異常熱烈」。因此,這兩場拍賣會中,有多項藝品創下高價紀錄。
第四,藝術價值。纖頸、細腰、豐臀的玉壺春瓶,一向是瓶器中最為人欣賞的形制之一;而沿口呈波浪紋的大盤,則顯得繁而不雜、華麗典雅。
青花是瓷中君子
另外兩件在拍賣會中高價售出的中國古物,是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在紐約蘇富比賣出的「元青花鯉魚大盤」,售價達一百萬美元(將近八百萬港幣);另一件是「明永樂青花立龍紋執壺」,也在一九八七年五月的「趙從衍藏品拍賣會」上賣出,售得五百七十二萬港幣。
青花,是指創始於宋元之際,以氧化鈷為主配成顏料,在坯體上作畫,外表施以無色透明釉,再經高溫燒成的一種瓷器技法。由於中國文人喜愛素雅,因此青花在國人眼中一向評價甚高。
這兩件青花寶物,除了因為歷史價值外,其造型絕美,胎薄釉潤,正所謂「望之若玉,及之若緞」,是瓷器登峰造極之作。
所有售價令人咋舌的「明星級」國寶器物,幾乎都是各項拍賣會的目錄封面、宣傳重點。在拍賣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拍賣公司為求「先聲奪人」,往往會針對幾件「明星級」精品,大做廣告,引發競爭心理,也因此造成「藝術品售價又創紀錄了!」的假象。其實,光芒略遜一等的藝品,缺乏競價熱潮的支撐,往往就乏人問津、售價平平。
總之,拍賣場中風雲詭譎,價起價落都有運、物聚物散皆是緣,參透了這一點,只求心賞、目悅,又何必斤斤計較於價格呢?
元朝的「青花鯉魚大盤」(徑48.2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