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之地,何妨一試
身為世界人口排名第二的印度,國土全球第7大,面積比台灣大91.37倍,同時也是一個充滿機會之地。
李怡靜說:「印度改變我、教會我的一件事情就是什麼都要去試試看。」
她隻身到印度教華語已是少數中的少數,因應中國經濟的興起,德里機場的免稅店也聘僱了數名母語為華語的員工,李怡靜就是其中之一。
進到印度企業後,李怡靜發現企業氛圍與台灣截然不同,台灣的職場環境中,制式化的SOP缺乏彈性,但在印度企業,只要員工有好的點子,公司通常願意給員工放手一試的機會。她想為台灣參展團爭取優惠方案,公司也二話不說的同意。
從嘟嘟車的車夫身上她也學到人生道理,印度車夫總是對觀光客獅子大開口,「這些嘟嘟車的司機也教會我,一趟車多喊價10~20盧比,有人搭車就算賺到了,為什麼不試試看?」這或許是個負面教材,但十足說明了印度社會「有試有希望」。
李怡靜逐步規劃自己在印度的未來,她帶我們走過背包客大街,那邊是她的地盤,有她熟識的店家,旅遊是她即將開展的事業,她一邊走一邊說:「印度讓我變得有自信了,它讓我覺得生活其實沒有那麼的複雜,不要想那麼多,不要害怕不成功,就放手去試試,不成功又怎麼樣呢,起碼你嘗試過了。」
而這樣的可能性也發生在當年初出社會的新鮮人尤芷薇身上,22歲那年誤打誤撞的成為駐外記者,27歲就已是台灣駐印度最資深的記者。尤芷薇解釋,台灣的記者想爭取外派的機會,至少得有10~15年的資歷;但是來到發展中的印度,讓她有機會遇到一個本來不是她的機會。她身上發生的一切都不在她的計畫中,但印度就是這樣一個快速崛起的國家,提供機會給有意一起追夢的人。
走一趟印度,也許你也會如我所見,看見印度的貧窮、文盲和衛生問題,但是更多非物質、精神上的感觸,能讓你收穫更多。
尤芷薇說,在印度她學會成為一個有彈性、有幽默感的人,她在印度找到自在,找到伸展的舞台,在台灣被認為有點怪的自己,來到這邊大鳴大放。
王潔予說起印度的生存之道,要永遠保持懷疑的態度,自己去看,自己去驗證。
李怡靜說,印度有魔力讓你發現自己不一樣的價值。
鄭欣娓欣賞印度人的樂觀:過多的擔心沒有用,還不如相信一切會更好。她也把勇敢說出自己心中的話,當作每日的練習。
不需言語,看著邱琬筑的舞姿,就能感受到她在印度活得多自信。

在這土地上生活的人們,有一種豁達、一份樂觀, 一種對天命不得不接受的沉靜。

在這土地上生活的人們,有一種豁達、一份樂觀, 一種對天命不得不接受的沉靜。

在這土地上生活的人們,有一種豁達、一份樂觀, 一種對天命不得不接受的沉靜。

街頭是小販謀生的場所, 也記錄著庶民生活一時一刻。

街頭是小販謀生的場所, 也記錄著庶民生活一時一刻。

街頭是小販謀生的場所, 也記錄著庶民生活一時一刻。

從邱琬筑的舞姿就能感受到她在印度活得多自信。(莊坤儒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