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寫生活,記錄台灣
「文字與繪畫最早是同一件事,」雷驤表示,繪畫對於情境的記錄是最直接的。「對我來說,在瞬間記錄空間裡一些元素的關係,用圖像表達最為容易。事後再看,當時沒有察覺的細微互動、感動與經驗、記憶連結的東西會浮現出來。」
雷驤在《畫人之眼》的序文中寫道:「這些景象中的某些,後來我確曾用文學加以敘寫和發展,不過不見得成功。誠然它們有些是屬於瞬間的、凝固的,以及全然視覺的性質。」
有時剎那的瞬間,會凝結為永恆。「重看圖像時,它會召喚我重新去把圖像感動我的背後因素找出來。」
以〈面臨吊橋的小街〉為例,看到這張2002年的畫作,雷驤憶起兒時。「我同學家在碧潭旁開飲茶店,我經常去幫忙。有一天我要提前回去,朋友以為我生氣了,追上來,上了萬新線(萬華到新店)小火車,火車開動了,他把腳上的木屐脫下,丟在鐵軌上,跳下車,我也跟著跳下去……。」
「我畫的不是名勝古蹟,只是『小歷史』,是我偶遇的,於我內心有感的,真摯的那一點。將那一點擴大,擺在那個時空裡,也佐證了一些事情。」雷驤興奮地說,阿猜嬤就是最好的例子。
前些天雷驤一時興起,與家人去萬華華西街品嚐夜市美食。「那裡有幾個味道我非常喜歡,牛雜湯、豬腳、筒仔米糕……,街尾還有一家賣甜食的。」
舊地重遊,老店仍在,讓雷驤彷彿又回到二十年前。記憶中賣甜湯的阿嬤是現任老闆的媽媽。雷驤漸漸想起,曾在這家店吃甜食時畫過阿嬤。回家後翻找,果然在1998年出版的《流動的盛宴》中找到當年的圖與文。
「……這是傳統食攤的集中地,前面有一長串油煎熱炒的小吃店,列尾的就這一家供應甜食,好像應了人們的飲食習慣,酒足飯飽後,來一道甜食。大凡甜的食品,婆婆一概盡有,花生湯、米漿、紅豆、綠豆湯、湯圓等等。……」雷驤充滿興味地念起舊作。
他表示,回家後請太太上網一查,發現甜湯店原來很有名,叫「阿猜嬤」。於是他寫了封信給店主人,道出二十年前在店裡吃甜湯留下的美好印象,並將繪有阿猜嬤的著作寄給阿猜嬤留念。
車站、月台,人來人往、人聚人散,是雷驤最常擷取的市井百態。(雷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