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觀看視角
為了促進民眾對東南亞國家有更多的了解與好奇,高美館邀請在台生活的各國新住民擔任文化大使,透過他們的視角,挖掘在藝術專業之外的生命故事。因為缺乏對東南亞歷史的了解,有些展品我們只能匆匆一瞥,走馬看花。但在來自越南、深諳東南亞歷史的新住民阮青河眼中,對那些作品有更多的解讀。
像是柬埔寨藝術家李.達拉烏的作品〈信使〉,展示了紅色高棉時期兒童的照片與相關文件。對兒童在紅色高棉統治下被屠殺而感到心痛,是多數人在看到作品時的心情。除此之外,阮青河也聯想起越南與柬埔寨的邊界戰爭,紅色高棉時期,越南為保護領土,也為解放柬埔寨人民而駐軍柬埔寨。阮青河表示,講歷史有時候沒辦法客觀,同樣的事件,站在不同立場就有不同看法。這段歷史對紅色高棉來說,越南是侵略者,對於被救的柬埔寨人民而言,越南是救世者。越南駐軍柬埔寨的舉動也遭到其他國家的反對聲浪,「直到國際法庭宣布紅色高棉的領袖是滅族的罪人,越南才洗清了冤枉。」阮青河說。
〈國道五號〉是柬埔寨藝術家林.索科謙李納以照片記錄高速公路擴建對周邊住宅造成的影響,除了感受藝術家傳達發展所帶來的痛苦與希望,阮青河則從照片中的線索,找到可能是越南家庭在柬埔寨生活的端倪。普遍信奉南傳佛教的柬埔寨人,不會在家中祭拜祖先,但作品裡卻安放了三張祖先的照片與香爐,這跟越南習俗相同;且屋主將土地公放在地上祭拜的行為也跟越南一樣。阮青河指出,在越南,土地公掌管土地,所以安在地上,與台灣土地公安在供桌上很不一樣;而且越南的土地公是結合財神爺的神祇,外型像是彌勒佛,肚子大大、笑咪咪的模樣,與台灣的財神爺帶著烏紗帽、穿著官服的外型大不相同。

高美館的「刺青──身之印」展覽九月底登場,帶來各國作品,讓人一覽刺青的世界史。(高美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