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飽經世事、洞察世情的人,雖不再青春美麗,但臉上眸間泛出的成熟、睿智光彩,更是動人;一個具有文化背景、輝煌史蹟的都市,經過歲月的洗禮浸潤,也會顯現出一份迷人的丰采。
臺南就是這麼一個迷人的古城。
從鄭成功在鹿耳門登陸,臺南闢街開市已有三百年。
三百年來,古城歷經歲月,年輕過、發亮過、也黯淡過,刻畫了種種痕跡,造就今日的美麗。
而城內人已一代換過一代。今人幸運地承接這分祖先和時間共同留下來的財富,處處有得享用。
例如:在車水馬龍的民權路上,有處鋪著鏤空鐵蓋,不知情者只覺得車到這裏會震動一下;知道的人,踏到此地,就會興起不同的情懷——這是明朝古井的遺址,當年鄭和還曾用過這井裏的水。那大明江山、那七下西洋的鄭和,早已灰飛煙滅;這地、這井卻留在此處,平白引人追念,讓人的思緒在時空裏浮移,心情也隨之上下。
而到臺南最好準備好這種心情,因為太容易就會碰到留有先人痕跡的地和物。
這種和古人、古事神交的經驗,也為生活在古城的現代人提供了一種獨特的精神享受。若非生在古城、若尚無緣識荊,就請跟著我們的畫面略窺門徑吧。

修路工人後頭的古厝,是建在清同治年間的吳氏宗祠。(張良綱 文.陳淑美)

清光緒時民間集資興建的延平郡王祠,以紀念鄭成功「前無古人」的功勳,為本省唯一奉祀民族英雄鄭成功的祠堂。(張良綱 文.陳淑美)

孔廟的「下馬碑」建於清康熙年間,滿、漢文左右相對,以前官民至此都須下馬,現有小孩則不必「下車」就可以自由出入。(張良綱 文.陳淑美)

城隍廟上的大算盤、是陰間城隍爺用來「結算」人在陽世的善惡是非之物。

孔廟昔時是「全台首學」,今日已成一級古蹟。建廟用的石碑木料及雕刻師傅多來自唐山,許多石碑至今仍保存。圖中小孩對著廟庭前的石龍練拳,伸手、握拳、劈腿,架勢十足。(張良綱 文.陳淑美)

孔廟昔時是「全台首學」,今日已成一級古蹟。建廟用的石碑木料及雕刻師傅多來自唐山,許多石碑至今仍保存。圖中小孩對著廟庭前的石龍練拳,伸手、握拳、劈腿,架勢十足。(張良綱 文.陳淑美)

孔廟昔時是「全台首學」,今日已成一級古蹟。建廟用的石碑木料及雕刻師傅多來自唐山,許多石碑至今仍保存。圖中小孩對著廟庭前的石龍練拳,伸手、握拳、劈腿,架勢十足。(張良綱 文.陳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