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工業,現已很少人會聯想起當年「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我國唯一赴歐投資設廠的大同公司,卻把基地設在英國「黑鄉」伯明罕附近,一個沒有中文譯名的小城市Telford。
和一般古雅的英國小鎮不同,Telford沒有長滿青苔的紅磚小樓,沒有鋪著工整青石的「馬路」街道;這兒有的,是上下盤錯的高速公路,及一幢幢現代化的公司、廠房。這是個年輕的城鎮。

在高速公路上遠遠地就可以看到大同公司的招牌。(鄭元慶)
從伯明罕往西,經由五十四號公路下來,大同公司「放諸四海而皆準」的註冊商標「Tatung」赫然在望。由於正逢復活節假期,辦公室前可容納五百個車位的停車坪上,只停了幾部車;就連警衛室前的兩枝旗竿,都光禿禿地兀自豎立著。
「這是全歐洲唯一能在戶外看到中華民國國旗的地方」,由台北總公司調來主持資訊產品部門的年輕工程師倪辰碩,語氣中有掩不住的驕傲。
在英國生根已十年的大同英國公司,最近更有一項值得驕傲的成就——和歐洲前三大消費性電子產品製造公司,同時成為英國衛星電視傳播公司的授權製造商。據資深副總經理周宗保透露,光是這份合約,就高達三億英磅;由這項授權而獲致的知名度及產品形象效益,更是用一千萬英磅打廣告都換不來的。
根據英國人自己的說法,英國是一個「坐享十九世紀光榮餘蔭,有著根深柢固反企業精神」的國家;而且英國的物價高,人工又貴,大同公司當年決定進軍歐洲,已經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為什麼還會選擇在英國設廠?這十年的甘苦歷程,又是怎麼走過來的?
這一連串令人好奇的問題,在大同英國公司總經理林蔚東首度接受國內媒體專訪,與本刊編輯暢談了一個上午之後,終於有了明朗的輪廓。

大同英國公司橋北鎮時期。目前廠房已拆除,變成附近居民的休閒活動區。(鄭元慶)
「選擇英國,主要是語言上的考慮」,身為大同公司董事長林挺生的次子,四十二歲的林蔚東,有著英國紳士的溫和氣質,微笑間又見本省子弟獨具的「古意」,與國內年輕企業家或專業經理人常迫不及待顯露的「犀利」,大不相同。
他指出,當年決定到英國設廠是父親林挺生的意思。他老人家認為,到人家的國度來,語文是首要條件,溝通不良,事業也不容易做好。由於英語是國人的第一外語,英國自然列為優先考慮的地方。
「當時我在美國念書,總公司通過這個投資計畫,就要我過來看看」,林蔚東笑道:「沒想到來『看看』,一轉眼就十年了。」
大同英國公司最初設立的地點其實並不在Telford,而是距此不遠的橋北鎮(NorthBridge)。這是英國Decca Radio & TV公司的廠房,一九八○年大同連工廠帶品牌地買了下來,並在十八個月後開始轉虧為盈。
國際併購是門大學問,除了不同文化造成的各種差異,許多被賣出的公司,原先營運就出了問題,因此,一個不當,母公司很可能反被拖垮。這個成績,在國內毫無經營經驗的林蔚東是怎麼做到的?
「原來的經營者有點心不在焉,我們比較戰戰兢兢」,林蔚東謙虛地表示,其實,除了他自己負責做決策,林挺生派給他的二員大將——資深副總經理周宗保、總廠長王光元,更是他最得力的左右手。

Telford廠房未改裝前、整修中,及現在使用的樣貌。(鄭元慶)
周宗保是國內最早「登陸」歐洲的人才,早在廿六年前,大同就派他到德國,「丟在日本大商社媥Е腄v。當大同決定到英國設廠時,他便以對歐洲市場的瞭解,負責新公司的行銷。王光元在大同總公司則有豐富的生產管理經驗,他還善於設計、改良各種產品的生產流程。像彩色電視機的生產線,他就設計了八代,大同英國公司所用的一套,就是向總公司買的。
在二員大將的襄助下,大同英國公司營運日上軌道,不到二年,就決定擴建廠房。沒想到當地委員會不同意,林蔚東不服上訴,結果準是準了,條件卻加了一大堆。
「我那時可能年輕了一點,就很不高興啦!」林蔚東心想,既然這地方那麼不合作,就找其他地方看看。
正巧,當時十哩路外的Telford工業區各種道路、公共設施即將開發完成,區內除了一家員工達一千人的成衣廠之外,就都是些一、二百名員工的小型公司。而大同不但規模夠大(未遷廠前就有六百員工),產品又與高科技有關,於是受到開發當局熱烈歡迎,提供的優惠條件包括十年內所有資本投資百分之百賦稅減免,十分吸引人。
林蔚東指出,那時這塊幾近四十英畝的工廠用地上,已經有了一座生產面積將近一萬坪的大型廠房。雖然粗陋得很,但以中國人勤儉的眼光來看,原先的基礎、骨架都可以用,只要整理整理,就可以省下三分之二的建廠費用。在這種半買半送的情況下,大同決定遷廠過來。

這是大同公司未來的辦公大樓設計圖。(鄭元慶)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實在太大膽了一點」,林蔚東沈吟指出,搬一個設立了十幾年的工廠,員工的感覺就好像「連根拔起」,雖然只有十哩路之遠,但大家的心還留在舊廠。結果出勤率降低了,流動率也逐漸提高了,上下班遲到早退更是屢見不鮮;不只工人這樣,連高級管理階層都是如此。這些嚴重的情緒問題,是二年前併購這家公司時都沒發生過的。
「還好那時候工作機會不多,大家必須跟著過來;另一方面,新廠房作過完善的規畫,工作環境比那邊好」,林蔚東回想起這件事,似乎仍感到十分苦惱:「但不知怎麼搞的,大家好像失掉了什麼東西一樣,心老是定不下來。」
這種情形持續了一年多,自然使公司的營運狀況變得十分「淒慘」。於是,有人被炒魷魚了,其他人也警覺到事態的嚴重,開始兢兢業業。幸好這時營業部門創造了單月銷售金額高達新台幣四億元的奇蹟,公司才又重獲生機。
「這是一個十分獨特的經驗,也使我瞭解到『危機意識』對一個事業體的重要性」,林蔚東說。
為了培養員工的危機意識,大同英國公司和台北總公司之間財務完全獨立,整個公司更分成卅六個利潤中心,各負盈虧之責。一方面,大同英國公司也加強行銷的努力。

這就是大同英國公司的鐵三角,右為總廠長王光元,中為資深副總經理周宗保。 復活節假期全工廠只有警衛室最熱鬧。(鄭元慶)
為分散風險,大同採多經銷商策略。只要對方願意合作,不管規模大小,都盡量配合。現在光是英國地區就有七、八百家大同的經銷商,德國也有二百多家。
「國內廠商來歐洲找人經銷,大都只抓大公司」,林蔚東指出,這樣的確是比較省事,但大家都爭取那很有限的幾家,不但價格被殺得很低,一旦對方停止進貨,也會「死得很慘」。
現在大同在英國已經站穩腳步,有條件挑選合作對象了,才計畫「行銷升級」,淘汰一些太小的經銷商,以節約管銷費用。
由於當年的併購案是連品牌一起買的,而Decca的知名度、品質形象也都還不錯,所以在打品牌方面,一開始大同倒是省了不少力氣。不過為了打響自有品牌Tatung,大同英國公司的品牌策略分三波進行。
第一波——用Decca帶起Tatung牌;第二波,Tatung超過並取代Decca牌;到目前,則是用Tatung把Decca重新帶起來。
「這二個品牌,在市場、產品種類、價格方面都有區隔」,林蔚東指出,Decca走的路線比較大眾化,Tatung訂的價位則比較高;在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由於歐洲貨、日本貨的競爭都很強勁,大同就用Decca和歐洲品牌打,用Tatung跟日本品牌打。「人家聽起來,Tatung很有日本味」,林蔚東解釋。
由於大同「敢」提供四年免費的售後服務,價格賣得比Hitachi還高。

復活節假期全工廠只有警衛室最熱鬧。(鄭元慶)
一般廠商到海外投資設廠,大都把「根」——產品的研究開發——留在國內。大同英國公司在這方面雖然和總公司「保持密切聯繫」,但由於林挺生認為:到一個市場來,不只是賣東西,還要能在這始點上,不斷地改良,使當地的顧客更滿意;況且英國的科技較國內進步,到這塈賳瞗A自然應加以吸收。因此,十分支持英國公司擁有自己的研究發展部門。
十年來,從彩色電視機、電腦監視器,到現在推出的數位式衛星電視接收系統,大同英國公司已躋身英國高科技消費產品的專業製造商。
像一年半前英國投資十二億英鎊,成立英國第一家衛星電視傳播公司,便由全世界六十五家有能力生產衛星電視接收器的製造商中,甄選了三家,分別是法國的Thompson、芬蘭的Nokia及英國的大同公司,後來飛利浦運用「關係」也擠了進來。
開發了十八個月,這項新產品即將問世。由於訂單多如雪片,工廠這條生產線上的員工只得犧牲復活節假期,提早上班。英籍廠長見到林蔚東,笑著埋怨,他的假期被大同縮水了。
英國的工會素有「強悍」之名,如何管理外國員工,也是跨國投資最頭痛的問題之一,大同竟能讓他們假日加班,莫非這些員工已認購了公司的股票?
「認購股票原則上沒有問題,總公司也同意,只是時機還沒有成熟」,林蔚東坦然表示。

工廠的管理守則也是中英對照,不過這裏毛筆字不是林挺生的大作,而是中國籍同仁自己寫的。(鄭元慶)
那麼大同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個在國際上要站得起來的公司,他的管理哲學、企業文化應該都是一致的,我們中英籍的幹部得到的經營哲理沒有任何不同」,林蔚東指著會議室牆上林挺生親自用毛筆寫的大同公司「家訓」,笑著表示,旁邊掛著的是它的英文翻譯。這些「正、誠、勤、儉」的觀念,英國人其實不難接受。
「時機也很重要」,林蔚東思索了一下表示:「我們來設廠時,正巧英國的失業率很高,大家比較能認同一個新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對形成共識有助益,但遇到實質的問題,還得透過工會來解決。由於英國法律規定,工會得經雇主承認方屬有效,所以林蔚東建議,只須承認最大的一個,不必每一個都承認。只要誠懇相待,運用得當,工會反而是勞資之間的橋樑。
除了外籍員工,一般跨國公司都免不了由國內調派人手,大同也不例外。在這些本國籍的員工當中,有明顯的「斷層」出現:一批是至少待了五、六年的資深幹部,一批則是剛畢業不久的年輕工程師。
據大同英國公司幾位年輕的幹部閒聊時開玩笑指出,只有大同工學院畢業的才留得下來,現在公司堛滿u老中」,每一個都「血統純正」。
林蔚東不願強調這一點,認為大同英國公司並沒有門戶之見。但海外生活比較辛苦是事實,或許大同工學院的畢業生,曾經過四年軍事化教育,較能適應。

這位大同公司的英籍廠長,正在檢視衛星電視接收系統的主要元件。(鄭元慶)
有家室的人還好。英國的生活環境不錯,孩子的教育除了中文較弱之外,表現得都相當爭氣。單身漢的問題就大些,想打入英國人的生活並不容易,因此除了加班、看點書消遣,在這人口不多的英國小鎮就很難打發時間。這也是許多人來了卻留不住的原因。
為了留人才,大同英國公司鼓勵他們晚上到大學念學位。像倪辰碩就在伯明罕一所大學念碩士,反正慢慢修,壓力並不大,時間、精神又有所寄託,是個相當不錯的辦法。
活用當地資源,大學只是其一;大同對於當地的律師、銀行,各種公會、機構,也都加以充分的運用。
拿律師事務所來說,大同英國公司經常往來的就有六家。
「這不是因為我們常打官司哦!大同的官司一年最多只有一、二個」,林蔚東笑著急急聲明。
他表示,用不同的律師,主要因為每個案子的困難程度不同,配合收費標準不同、專業能力不同的律師,更可收經濟實惠之效。此外,為了商業機密,林蔚東不希望往來的律師對公司大小狀況知道得太清楚,所以每次只讓律師知道這次案子相關的部分。這樣也得分散往來對象。
銀行方面,大同和當地銀行及我國到倫敦設分行的第一商銀,都有很密切的商務關係,尤其是前者。
「到國外和銀行打交道,不像國內那麼困難」,林蔚東認為,國內業者不必太擔心在國外籌措資金的問題,「我們那時公司還沒成立,就有辦法讓銀行開一張一百多萬英磅的支票。」

成品正在做最後的功能測試。
除了提供錢,當地銀行還會為業者指點「迷津」,服務是「全套」的。
「碰到一個好的銀行家,他會針對你各種需要,主動為你介紹資源;那些人也會主動來找你」,林蔚東說。至於英國利率高,他認為這不是太大的問題,因為歐洲金融往來方便,可用各國貨幣間不同的利率做財務操作。
此外,大同英國公司還加入英國的電工器材同業公會。凡是對此行業不利的事,如外國的傾銷,都可以透過公會去談判。公會還為業者提供市場分析,和從事規格的標準化等。
由於業務不斷擴充,大同最近要活用的,則是Telford開發公司當年提供的優惠條件——一九九三年以前資本投資百分之百賦稅減免。打算重建新的辦公大樓,甚至可能在現有四十英畝的工廠用地上建一個工業區,邀請其他有興趣的業者加入。
大同在英國的成就,讓國人看到,歐洲其實「不遠」。但令人奇怪的是,為什麼十年來國內只有一家大同到歐洲設廠投資,到目前再沒有一個後繼者?是真的那麼困難?還是大家太害怕了?
「我想原因可能還是後者」,林蔚東思索了一下,慢慢地說:「十年前我們來談投資案時,當地的銀行家曾問過一句話:『向來都是由先進國家到後進國家去投資,沒有後進國家到先進國家的,你的勝算有多少?』我想,國內業者都已經有一流水準,何妨到世界舞台上真正試一下身手?」
〔圖片說明〕
P.16
為了接受本刊採訪及拍照,大同英國公司總經理林蔚東特地在復活節「加班」。
P.17
在高速公路上遠遠地就可以看到大同公司的招牌。
P.18
大同英國公司橋北鎮時期。目前廠房已拆除,變成附近居民的休閒活動區。
P.19
這是大同公司未來的辦公大樓設計圖。
P.19
Telford廠房未改裝前、整修中,及現在使用的樣貌。
P.20
這就是大同英國公司的鐵三角,右為總廠長王光元,中為資深副總經理周宗保。
P.21
復活節假期全工廠只有警衛室最熱鬧。
P.21
工廠的管理守則也是中英對照,不過這堣繺圻r不是林挺生的大作,而是中國籍同仁自己寫的。
P.22
這位大同公司的英籍廠長,正在檢視衛星電視接收系統的主要元件。
P.23
成品正在做最後的功能測試。
P.23
大同英國公司有自己的研究發展部門。
P.24
大同英國公司已經是Telford的「法人市民」。
P.25
大同在英國的成就,讓國人發現:其實歐洲並不遠。

大同英國公司有自己的研究發展部門。(鄭元慶)

大同英國公司已經是Telford的「法人市民」。(鄭元慶)

大同在英國的成就,讓國人發現:其實歐洲並不遠。(鄭元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