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強
文‧圖.董大山 圖‧董大山
1982 6月
哇!我會飛了!
咦!怎麼飛不起來了?!
綻放土地的芬芳
台灣膠彩畫的百年追尋
膠彩這項媒材,自日治時期引入,在台灣有著各種稱呼,日本畫、東洋畫、國畫、膠彩畫,都是它的名字。因著社會文化的發展脈絡,膠彩畫的名稱也隨著轉換,呼應著時代命運。歷經時代的動盪,曾經蔚為主流,......
陳澄波筆下的瞬間
北回歸線、黑潮和季風中的台灣
一幅〈展望諸羅城〉除了是畫家陳澄波對故鄉深情的凝視,也是畫家記錄當年故鄉山雨欲來的景象;但你可知,如此的山雨欲來,在地球上其他回歸線經過的地方,卻非尋常? 畫家畫下台灣高山常見的〈雲海〉,......
熱鬧的送行
陪你到最後的台灣西樂隊
喪禮,這個告別生命的儀式,世界各地皆有其傳統。在非洲迦納,喪禮像場嘉年華,親朋好友穿著或紅或黑的服飾盛裝出席,還會請來表演團體,YouTube上一支舞者抬棺跳舞的影片,充滿笑聲的告別,在全......
燈籠的「藝」與「意」
生命禮俗之不可或缺
農曆七月中旬,我們造訪彰化市民族路上的春秋美術社,騎樓掛滿了圖樣各異的竹篾手工燈籠,道教故事中的溫、康、馬、趙四大元帥,風雨雷電四大神聖等人物躍上燈籠,一尊尊栩栩如生,或乘坐騎,或腳踩騰雲......
豆花—— 簡單卻不簡單
臥虎藏龍的台式甜品
「豆花」是台灣最平易近人的街頭甜品之一,曾被搬上國宴款待各國政要;看似樸實無華的一碗公,但台灣人品賞豆花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口感要吹彈可破,糖水要甜而不膩,配料從花生、粉粿到芋圓繽紛到眼花......
時間封存在鹿港
古風猶存的閩南藝術瑰寶
名列「一府二鹿三艋舺」的鹿港,在清代曾是繁華一時的古城,仍堅持著頑強抵抗的姿態,面對歲月的沖洗。遙想往昔先民運用河運的便捷,以其勤懇與商業頭腦撐起一地的繁華,這裡,就如江南水鄉、威尼斯,直......
一口豆香,萬般滋味
在台灣,一碗豆花不只是甜品,它更像是文化的縮影與記憶的載體。這台灣早期的傳統點心,歷經時代的洗鍊,從三輪車叫賣聲中,走進文青設計店與國宴殿堂,展現出台灣人對飲食細節的講究與美感的堅持。無論......
與水共處的智慧與韌性
在台灣這座四面環海、河川密佈的島嶼上,水,不只是自然資源,更是文化記憶的載體。從北到南,許多與水相關的空間,不僅形塑地方景觀,也承載了人們對土地的依戀與信仰,體現出深厚的民俗文化。當我們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