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因於神經發育異常
醫藥發達、愈重視自閉症篩檢的國家,自閉症發現的機率也較高。根據美國最新統計,每88位兒童中就有一位自閉兒,且男童的發生率是女童的5倍。
台灣缺乏自閉症發生率的相關研究,但根據內政部的統計,2013年自閉症患者有1萬3,366人,平均每年增加將近千人。
自閉症嚴重程度不一,但無論落在光譜的哪一端,對家庭與患者而言,或多或少都是衝擊。
所幸,關於自閉症的成因,從一開始的一無所知,到近年已逐漸明朗,知道它是肇因於早期的神經發育異常。
科學家以基因定序的方式,在自閉症患者身上找出數以百計的突變基因。但這些基因突變如何影響神經發育而導致自閉症?突變基因有無共通的致病機制?治療方法為何?仍須後續一一釐清。
薛一蘋的團隊嘗試利用基因突變小鼠,以及體外培養神經細胞的模式,來研究神經細胞發育分化的分子機制。
自閉症非單一基因所致,其中T-brain-1(簡稱TBR1)在美國一項集結二千多名自閉症患者的研究中,是發生率排名第5位的致病基因。
「實際上我在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做博士後研究時,就發現TBR1這個基因,但當時只覺得它與神經細胞的發育有關,不知道它與自閉症有沒有關連性。」
在上司的首肯下,薛一蘋把研究計畫帶回台灣繼續做。
「整個計畫的想法與概念,實際上是在台灣的實驗室自己弄出來的。」薛一蘋表示,雖然歷時9年,但很值得。

缺少後段前連合的小鼠,因連結兩個大腦半球杏仁核的神經迴路異常,有類似自閉症患者的行為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