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擁有享譽國際之山海美景、醫療體系與便利交通,更是全球學習華語之重鎮,吸引全球旅人來台進行為期數周,甚至一個月以上的Long Stay行程,本期《光華》封面故事從乘風破浪、山林探索、醫療養生、語言學習等四個面向,推薦旅人來台體驗道地、便捷又充滿樂趣的台式生活。
而《光華》海外採訪繼「越南」後,第二站來到「菲律賓」,台灣是菲律賓的第八大貿易夥伴,雙方地理位置接近,從本期開始,將陸續刊出兩國「歷史淵源」、「南島文化」、「學術合作」與「公益活動」等民間交流現況,呈現台菲兩國情誼。
此外,根據林業署生物多樣性研究所2023年的報告,其中59筆救傷紀錄中,路殺案例就佔了31筆。台灣石虎因淺山生活棲地與人類生活區域重疊,造成其生存充滿危機,而其中最大的威脅即來自於路殺。本期《光華》將深度探討台灣石虎保育所面臨的課題,如何在政府、企業與民眾的努力下共生共存,為可能是台灣僅存的原生貓科動物盡上一份心力。
除了石虎保育,近年來台灣許多新創業者,針對家裡的毛小孩,從飲食、醫療、遊樂、照顧等面向,提供了許多創新的解方,如Furbo開發的360度視角寵物攝影機,除了能隨時與寵物們互動,還能遠端餵食;還有Lulupet用AI技術開發智慧貓砂盆,藉由糞便找到病徵,讓飼主能及早發現毛小孩的生理狀況。其他還有寵物保母到府服務、永續循環貓咪中途之家……等,許多充滿創意及寵物關懷的服務,盡在本期《光華》報導當中。
另接續台灣早期藝術家系列,此次報導影響台灣藝壇深遠的黃鷗波(1917—2003),他曾擔任知名詩社「瀛社」的社長,其幽默逗趣的台語話劇《秦少爺選妻》,巧妙結合台語文學與韻文,而其繪畫作品則融合膠彩、水墨與西畫,創作出許多具民俗采風的作品,不僅身兼畫家、詩人、教師與編劇,也是一位社會觀察家,讓我們藉由專訪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林柏亭、屏東大學視覺藝術系教授黃冬富、長流美術館館長黃承志,回溯早年台灣美術的發展,以及黃鷗波的生平事蹟,一探台灣藝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