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電視機,性犯罪、援助交際、見網友而失蹤的少女、檳榔西施該露幾點、九月墮胎潮、搖頭吧愛滋病感染等等新聞每天可見。網路的發達更讓「性」這個千百年來的隱喻、禁忌話題正以洪水般的速度破閘而出。而這個世代的青少年比任何世代都更早面對性的引誘與禁忌。究竟今天的e世代如何看待性與愛?
就讀台北某大學的十九歲女孩小玲,今年在台北度過第一個暑假。她並未返回屏東老家幫忙採收芒果,也沒有和其他的同學一樣到國外遊學。一整個夏天,她待在大學附近學生租賃區的宿舍裡,除了打工,其他時間就用來上網、會網友,展開她口中人生重要的「性愛奧德賽」。小玲說,單單一個暑假她就見了不下三十個網友,其中與「十來個」有過性關係。
「不知道這樣上床比率是不是偏高?呵呵!」小玲笑著說,像痞子蔡網路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中所提,見網友怕遇到「恐龍」而請朋友在約會中途打電話來隨時解圍的做法早就老套了,現在都是見了不喜歡就直接說。她曾經遇過一個網友,見了她的面連咖啡都不喝就走人,理由是她「太漂亮了」。
「我一點都沒受傷,反而有點開心,那是一種恭維啦,」小玲說,她不覺得網路交友有什麼危險,可以透過聊天先了解一個人,約會時間、地點自己選,對方的行動電話與網路IP也都留有紀錄,非「安全期」還可自己預備保險套,其實比酒吧、路上被搭訕認識的還安全。況且,她比較重感覺,而非外表,網路聊天可以先測出對方的學識、內涵,比較適合她。
「傳染病的問題沒特別考慮耶,我比較怕懷孕。有一次月經遲遲未來,只好到醫院打針,痛死了,之後就更加小心,」她說,她真的好喜歡做愛,可是在家人、同學面前她還是得維持「形象」,心事只能跟網友聊,讓她覺得生活裡的角色扮演落差太大,「好像好女孩背地裡做著什麼偷偷摸摸的勾當」,心態很難調適。她說,她不懂性愛如此美好,為什麼在這個社會卻那麼難以啟齒?

二十年前的一部電影《別在街上吻我》道出性關係的禁忌,然而今天在街上擁吻已是家常便飯, e世代的性態度開放,一再翻新社會「性」議題。
難以啟齒VS.行為開放
網路的出現讓生命經驗快速交流,跨越了現實生活的侷限,e世代的網路探索也一再翻新社會議題的樣式。前陣子進行網路援交多次被捕的胖女孩,因其特殊的體型,屢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我也有性需求!像我這種身材只能在網路才找得到人啊!」女孩面對鏡頭委屈控訴。
胖女孩的網路援交個案標示著:網路的高度媒合率讓各類特色的人尋得一道重要出口,但情慾解放也與道德法律再度正面交鋒。
性不只如小玲感嘆的難以啟齒,它更穿著道德、法律、健康、價值觀等多重外衣。當私領域的議題進入公領域討論時,因多已成為「問題」,眼花撩亂的青少年性新聞也就更以負面居多。如警察是否該以「釣魚」方式逮捕援交少女、未成年少女是否有墮胎自主權、墮胎藥RU-486要怎麼管制才安全、事後避孕丸該如何取得、參加多P性派對易被偷拍等等,牽扯層面錯綜廣泛。
前「張老師月刊」總編輯、現任「心靈工坊」出版社企劃總監的莊慧秋分析青少年性議題新聞大增的現象表示,不只因為網路的發達,全球化所帶動身體觀的解嚴、有線電視帶來的資訊爆炸,這段時期成長的青少年面對社會新舊觀念雜陳,更首當其衝,性的議題才會在他們身上更為凸顯。

戀愛感與性自覺密不可分,e世代性觀念網路調查卻指向性、愛逐漸各行其是,對年輕一代會有什麼影響呢?
變遷社會中的青少年
然而首先我們得問:這些檯面化社會議題是否就能說明台灣青少年性行為的開放?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人口與健康調查研究中心歷年所進行的青少年性態度大調查顯示,近年來十五到十九歲青少年的性行為與性觀念確實有越來越開放的趨勢。(見圖表)
比較一九八三、一九九五、二○○○年的三次調查,自述有性交經驗的男生分別是百分之五.九、百分之十.四、百分之十三.九,女生為百分之一、百分之六.七、百分之十.四。有過與異性接吻經驗的男生是百分之十八.二、百分之二十六.八、百分之三十六,女生為百分之九.七、百分之二十七、百分之三十七.五。
值得注意的是,二○○○年的調查中,曾與異性發生過性關係的女孩有百分之十.六表示懷過孕,較五年前的百分之十五減少許多,但仍然不低,且幾乎都以墮胎方式拿掉。
另外,調查結果也顯示:家庭在性知識傳遞上仍未善盡教導責任,大部分的青少年幾乎未與父母討論過性知識;近九成青少年觀看過色情圖片或影帶的情況,近五年間比例上未見改變,但二○○○年時色情網頁成為大宗;表示婚前可以有性行為的比例大為提高,男女生各是百分之四十三與百分之二十五;仍有超過六成的青少年在第一次性行為時未避孕,主因是「臨時發生,沒有準備」;四至五成的青少年曾上網結交異性。

台灣地區15至19歲在校學生「有各種親密行為的狀況」
一九八三年、一九九五年、二○○○年調查結果
矛盾的性愛觀
青少年的性觀念與態度幾乎是以倍數的方式在開放,人口與健康調查研究中心主任林惠生表示,社會的開放與資訊的快速流通是主要因素,而青少年的各種性觀念也因社會的變遷,呈現快慢不一的錯落、對立景象。
「從『處女情結』中特別可以看出青少年性觀念的凌亂腳步,」林惠生說,即使有三至四成的青少年贊成婚前性行為,但在兩性關係上,也有半數的青少年仍在乎未來配偶是否為處男或處女,其中尤以男性為甚。
「成人世界開放與保守兩股勢力的相互拉扯,莫衷一是,青少年接受大量的資訊提供,卻又互相矛盾牴觸:新聞報導裡『不可思議……』、『已造成社會問題』等裁判式的評論普遍存在,戲劇裡卻又充滿各種浪漫唯美、情慾糾葛的兩性關係,讓人嚮往,矛盾的價值觀不只使同儕間性觀念差異大,個人的實踐與想法上也呈現落差,」莊慧秋說。
她以今年初發生的八卦雜誌報導青少年偶像ASOS徐氏姊妹開「搖頭性派對」的事件為例分析:事件中,八卦雜誌以「性即醜聞」的方式報導徐氏姊妹的交友狀況,面對這樣的「危機」,經紀公司卻選擇以「消毒」的方式自清,強調徐氏姊妹當晚並未服用搖頭丸、男女關係清白。兩造雖然針鋒相對,但將「性」污名化的觀點卻十分一致,雜誌與經紀公司展開一場「純潔」的戰爭,使徐氏姊妹與之前的叛逆、搞怪形象形成斷裂。
「ASOS早已成年,性生活仍被以嚴苛的道德標準檢視,看在父母親與喜歡她們的青少年眼中,混亂的價值觀更加深性的焦慮感,這也是青少年性議題的最根源,」莊慧秋說,雖然網路的無遠弗屆提供這一代青少年全新的情慾出口,但傳統媒體在開放後所呈現的混亂、斑駁價值觀讓青少年無條件接收,才是青少年在各類矛盾的價值觀中成長的主因。

大學校園裡,男歡女愛恣意追逐,e世代性態度開放,但安全性行為的觀念卻亟待加強。
少年維特的新煩惱?
成人世界對青少年性議題的焦慮感最直接的反映在媒體報導上。
以主流媒體「中時晚報」今年六月的一篇社評為例,文中強烈質疑許多性行為問卷調查的結果太過聳動,「性偏差」行為的數字化將使青少年信以為真,甚至潛移默化。類似行為未必激發特定「亂象」,卻具有強化效果。
「安全性行為、成熟面對兩性議題、不為社會製造問題等,仍被視為『能不能』有性行為的要件,」導航基金會執行長林益民表示,所以當對性仍在摸索階段的青少年出了差錯時,就被直接「懷疑」有沒有「性的能力」,於是最常見的就是被憂心忡忡地否定。
他說,成人的焦慮很明顯地並未對青少年「維特的煩惱」有所助益,相反地,卻加深了反彈與焦慮感。
人口與健康調查研究中心主任林惠生也表示,對成人的不信任讓青少年性態度調查的難度提高,問卷設計必須以勾選為主,並發放統一規格的原子筆作答,問卷回收後還得當著填寫者面前打散,以取得信任。
本刊此次與東森網站合作進行網路性愛觀調查時,討論區也曾出現「探聽別人隱私」、「陰謀論」等反彈。

台灣地區15至19歲在校學生「自認幾乎未與父母親談過上列男女交往相關知識百分比」一九九五年、二○○○年調查結果
拒絕入內
台北女性權益促進會執行秘書劉怡顯負責「青少女專線」業務後,對青少年的性焦慮深有所感。
「不管是嚴重如墮胎,或只是對自慰、避孕的疑問,大部分的青少年仍視父母、老師為畏途,只好同學間討論,或上網胡亂找資料,真的沒有辦法時,就打電話到諮詢專線來,」劉怡顯說,女權會成立的雖為「青少女專線」,卻有百分之三十七.四七的男生來電,以避孕、性事不順、自慰罪惡感為主要議題。
她表示,從專線的諮詢中發現,來電的青少年性知識偏差率很高,多只靠口耳相傳。「學校性教育仍多侷限在性器官的了解上,對於性行為知識的提供仍嚴重不足,」她說,即使女權會為台北市政府授權輔導單位,仍有學校拒絕輔導人員入內授課與相關傳單的發放。
性知識不足,又對成人不信任,青少年就如同一群被關在籠內的幼獸,必須自己思索解決的方法,其中最令人憂心的便是少女懷孕與愛滋病感染的問題。根據衛生署的調查,確實有超過半數的青少年有性知識嚴重不足的情形。

台灣社會正接受新舊性價值觀的拉扯,保守與開放者同樣面臨焦慮。
事後補救
臺大醫院婦產科醫師華筱玲表示,週休二日後,九月已經不再是少女懷孕就診的高峰期,每逢假日後的週一、週二或情人節等特定假日結束後,就會有一些二十歲不到的女性前來門診,要求開處緊急避孕藥。副作用越來越少且效果越來越好的事後避孕藥,讓許多年輕人有恃無恐,但她卻憂心緊急避孕藥只能避孕不能防病的問題。她認為,保險套的使用仍須加強宣導。
就讀台北某高職夜間部三年級的小雯就對墮胎懷著深深的傷痕。
「當時是在高二,我和男朋友已經交往了一年,之前也都沒避孕,所以月經一直沒來時我也都只以為是『不順』,直到拖了三個月,我才到藥妝店買驗孕棒來驗,」小雯說,她知道自己的母親、阿姨都曾經墮過胎,所以自己並沒有太大的罪惡感,因為她白天有打工,錢也不是問題。倒是手術的經驗讓她至今仍時常做惡夢。
「我男朋友上網去問人哪裡可以墮胎,但那家婦產科與醫師看起來既骯髒又陰暗,感覺真的很差。我無法不遷怒於男友,沒多久我們就分手了,」小雯說,她覺得自己變得好老。

網際網路和資訊爆炸,將把二十一世紀帶往什麼樣的情愛空間?會不會回到「真愛可以等待」的舊價值觀?
堵絕VS.解放
長久以來,不管是歐美國家或國內對於性知識的傳授都有兩派截然不同的主張。保守者舉道德大旗,希望以堵絕的方式,以「拒絕婚前性行為」減少青少年的性問題;解放者則認為性乃人之大欲,與其消極防堵,不如給予青少年最正確的性知識,提供避孕工具如保險套,以備突然來潮的情慾。
「我們無法斷言哪一種比較好,所以目前衛生署的做法是兩者兼施,」林惠生說,先告訴孩子性是美好的,但必須在適當的時、地、與無副作用的情況下進行,如果真的忍不住,就一定要戴保險套,保護自己與對方。
不過林惠生不諱言,對於青少年的輔導仍是以「第一道防線」為主,第二道防線則有許多現實的困難點。如歐美開放者主張發放保險套給青少女的做法,在國內即使一再教育女孩要主動要求戴保險套,但當性事發生時,女生依然存有是否會被誤會「放蕩」、「已經不是第一次」等心理顧慮。況且在大多數人仍有「處女情結」的情況下,大人寧可選擇讓青少年較沒有遺憾的做法,不願多談第二道防線的問題。「而且,不可否認地,十八歲以下仍是法定的『非行為能力人』,連成人的性交易、墮胎都必須接受法律的規範了,我們仍必須告訴青少年『對』與『錯』,」林惠生說。
對於這樣的做法,林益民覺得仍是原地踏步。他認為,我們必須正視,許多「性」的發生並非在「愛」的架構下的事實。青少年可能是出於好奇、本能,而發生性行為。「應該教的是,兩性間如何尊重彼此、如何釐清自己要或不要,」他說。
林益民也表示,在知道自己懷孕後,女生仍會怪罪於男生,認為是男孩子的錯。男生則多不管自己未成年,還是想選擇結婚的方式「以示負責」。「殊不知這才是雙重迫害。主、客觀因素都未成熟的青少年,選擇『婚姻可解決所有性問題』的方式,進入必須負擔更多責任的婚姻,難怪台灣的離婚率會這麼高了,」他說,平等的兩性觀念才是最源頭的解決之道。

翻閱著手機網路指南,一對小情人沉醉在兩人世界中。十幾歲的年紀,人生的美麗才剛剛展開。
積極向前看
的確,新世紀的性議題並不只單單發生在青少年的身上,而是以他們為場域,向我們示現社會快速變遷下的種種新議題。然而在憂心之外,我們又可以有什麼樣的積極觀點來看待?
「我們都會以為太早接受太複雜的經驗容易早老,但卻忽略了心理年齡的成熟可能帶動挫折容忍度的提高,」莊慧秋說。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主持人何春蕤教授在她出版多時、但仍為台灣性解放重要論述的《豪爽女人》一書中也提及,性活動的頻繁和多樣不算性解放,能夠無愧無懼地思考、經驗、討論性事才是性解放。如果我們希望培養出開朗活潑、靈活創意、自主獨立的下一代,就必須為他們開闢一個開明言論空間的榜樣。
十九歲的大學女生小玲的書架上就放著成排的女性主義書籍。
她說她好喜歡做愛,但也期待能找到一個身體與心靈皆能契合的人共度一生。「如果有一天我能與我的爸媽、朋友分享,我喜歡一個人是因為他在做愛時能一同帶著我的靈魂昇華,啊,那就是我如金恩博士『我有一個夢』的小小希望,」她的臉上有一種夢幻的期待。

性愛既美麗又禁忌,讓人在取捨之間兩難。
個案一
Amy 二十歲 大學二年級
(林奇伯採訪整理)
我家在南部,上大學以前都沒交過男朋友。大一時開始和別校的男生交往,但那是一場三角戀愛,同時他也和另一個女生交往,所以我和他也都只進行到「三壘」。一直到我在網上認識了另一個男生後,才和他分手。
其實對這個男生,我也不確定我們到底是不是男女朋友的關係。他在傳播公司當攝影,工作很忙,我們大概都一個月才見一次面。
我們第一次見面那天很奇怪,我才在網上和他聊了幾分鐘,他就問我要不要一起去唱歌,他們有一大票人要去。我說好啊,可是心想:應該沒有人會那麼瘋吧,真的找一個陌生人和自己的朋友唱歌。結果沒想到他和朋友很快就開車到樓下接我。
前兩次見面因為不巧我都剛好月經來,所以只有愛撫的動作。第三次見面時,在我住的地方,因為他要求得很激烈,我來不及阻止,就發生關係了。很奇怪,我並沒有流血,但很痛,至少一個星期都還覺得痛。我們一直做到第四次時我才有高潮。大部分是在家裡,或是車子開到郊外,在車上做。我們幾乎都沒戴保險套。我當然怕啊,但是我比較怕懷孕。得病的問題比較不擔心,因為上次捐血時,驗出來一切正常。
我室友也常帶男朋友回來過夜,大家都不介意啦。因為這種形式的交往關係,讓我覺得幸福的定義應該是:雙方並不一定要常在一起,但一定要很甜蜜。不後悔、不出事、心甘情願,只要符合這三個要件,我覺得做愛沒什麼不對。
個案二
小松 二十二歲 高職畢 剛當完兵
(林奇伯採訪整理)
目前為止,我和十個女生做過愛,其中有一半是一夜情,且大多是在當兵前,因為當兵前後我和前任女友維持了一段滿長的感情。我交過的女朋友也差不多有十個,但有一半沒上過床,我想可能是因為彼此覺得要認真交往,所以反而比較矜持。
一夜情對象大多是在酒吧認識的,那種地方認識人很容易。只有一次比較特別,我和朋友逛夜市時看到一個女生滿漂亮的,就起鬨去跟她要電話。後來我們只見過一次面,在她家發生性關係,但因為她家環境太複雜,沒繼續來往。
我的第一次性經驗是在國中暑假,和第一個女朋友。那天下午在我家,我們一下子就「全壘打」。其實那之前我連自慰都沒有過,那天做到最後,我覺得好像快小便一樣,趕快跑去廁所,後來和同學討論後,我才知道那是高潮。
高一下時和一個女孩交往比較久,因為我們做愛大多是一時興起,所以沒有戴保險套的習慣。後來她懷孕了。當時我覺得我們應該結婚,把孩子生下來,但她斷然拒絕。她怕死了讓她爸媽知道她懷孕的事。我跟朋友打聽到淡水有診所可以墮胎,就帶她去,費用是七千多塊,我到現在還記得。之後我覺得有點悵然,我是還滿喜歡小孩的。
雖然大家都說我滿帥的,但我的經驗一點都不豐富好不好。我的朋友們比我花多了。我喜歡單純的女生,但我不會在意我未來的結婚對象是不是處女,而且只要一結婚我就不會搞外遇,所以再玩也是這幾年了。
個案三
阿旭 十七歲 高中二年級
(林奇伯採訪整理)
我是同志。在台灣,同志要找朋友,除了gay bar、公園之外,只能上網。我年紀還太小,不能去酒吧,所以從國二開始就常上網聊天。bbs和www的同志聊天室我都常去,最近還和網友在奇摩站成立自己的家族,貼貼圖片、聊喜歡明星的動態。喔,當然有包括美國A片明星的圖片囉。不過我特喜歡由籃球國手轉任偶像劇演員的顏行書。
我的第一次性經驗糟透了。升高中的那個暑假,因為沒事可做,每天掛在網上,見了一堆網友。其中一個已經在工作,大概二十五還是二十六歲,我忘記了。他長得很像「五月天」的阿信,我滿喜歡的。那天我們一起吃飯,又看了一場電影,然後他帶我回家。
我緊張死了,尤其是他一直慫恿我玩「10」,弄得我很痛,還流了一些血。因為他沒有戴保險套,回家之後我越想越不對,整個晚上都睡不著。隔天打電話到同志諮詢熱線,他們告訴我如果真的很害怕,可以先去驗血,但愛滋病有空窗期,要等幾個月後才能確定是否感染。從此一年的時間,我每天都生活在陰影裡,反反覆覆不知驗了多少次血,跑遍各家醫院,還用過郵寄檢驗的方式。晚上常常睡不著,躲在棉被裡大哭。我不可能跟我爸媽說這件事,他們根本連我是同志都不知道。
到目前為止,加上第一次的那個,我只和三個人做過愛。另外兩個都是我的男朋友,也都是高中生。我不敢再找年紀太大的對象了。對了,我要勸大家,一定!一定!一定要戴保險套。即使只玩「69」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