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醫藥發達,在醫藥學家潛心研究下,許多過去視為絕症的疾病,現在都已發明瞭極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面對著「癌症」這個頑強的敵人,醫學界一直是束手無策,找不到可靠又無副作用的制敵方法,因此更激起大家的研究興趣。就以中華民國來說,無論是中醫和西醫,各大醫院和醫學院,無不投下大筆經費和人力,致力於抗癌研究工作,向癌症挑戰。最近,國內在抗癌研究工作上,有了重大的進展: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生化學研究所教授董大成,經多次實驗研究發現,經與雞母珠凝集素處理過的癌細胞,可以提高抗原性,若用來當作疫苗,注射到動物體內,會產生很高的免疫力,不但可抑制癌細胞生長,還可破壞消滅癌細胞。這項成功,為癌症研究者展現一道曙光,也是我國醫學界對世界抗癌工作的一項貢獻。
這是雞母珠的植物體。(陽明山)
是一種野地植物
雞母珠是一種熱帶植物,在台灣南部郊野地方隨處可見,開花後,結成豆莢式的果實,豆莢乾枯後打開,就可以得到幾顆雞母珠,色澤豔紅帶著小黑點,十分可愛,但成分中含有毒素。
三十多年前,董大成就開始研究雞母珠中的成分——毒蛋白,他和林榮耀教授陸續發現四種雞母珠毒蛋白:A、B、C、D,都具有抗癌的效用,可以破壞癌細胞,他也曾經和徐千田教授發表過使用雞母珠毒蛋白治療子宮癌的臨床試驗。
不過,雞母珠毒蛋白的毒性強,對人體容易產生副作用,必須直接注射在癌組織上,以消滅癌細胞。若是注射在人體其他地方,就會順著血液循環,傷害其他正常的細胞。因而只有對看得見癌細胞的癌症,如子宮癌、皮膚癌等,而且是在治療初期,癌細胞尚未蔓延到其他看不見的部位時,才能使用雞母珠毒蛋白。但是治療初期,既然看得見癌細胞,就可以採用外科手術開刀切除,不需要冒險使用毒性強的雞母珠毒蛋白。
至於治療末期,癌細胞已經蔓延到其他部位,肉眼無法看見,不能完全開刀切除。
但為避免傷害其他正常細胞,更不能使用雞母珠毒蛋白了。所以這四種雞母珠毒蛋白的實用價值並不大,董大成已暫停這方面的研究。
雞母珠的色澤鮮豔,小巧可愛,但含有毒素。(陽明山)
不斷的嘗試
五年前,董大成又開始試驗另一種雞母珠毒蛋白,即雞母珠凝集素,簡稱為AAG。他在研究中發現,AAG不但能抑制癌細胞的繁殖,而且毒性較低,不會使其他正常的細胞受到嚴重的損害;另方面,AAG是一種Lectin蛋白質,能和癌細胞膜上面的受容體結合,而改變癌細胞膜的構造,使癌細胞的抗原性提高。董大成心想,何不利用AAG製成癌症疫苗,注射於動物體內,刺激動物體產生免疫力。
數年來,就在林榮耀教授和許衍明、張秀卿兩位年輕研究助理的協助下,董大成教授終於研究出一種癌症疫苗,並且證明注射這疫苗免疫的小白鼠,癌細胞移植進體內後,不會生長。
本來一般人體內都具有對癌症的免疫力,每個人每天在體內會產生一些異常細胞,就靠著身體的免疫力,將異常細胞消滅,這也就是大多數人不會發生癌症的原因。
若能利用人體這種對癌細胞的免疫力來防止生癌,應算是最好的抗癌方式。
原理即在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但是人體對癌細胞的免疫力會因年齡、藥物以及其他不明的因素而降低。而且癌細胞的抗原性不強,刺激身體產生免疫的力量非常簿弱。癌細胞數目少時,人體的免疫力還管用,一旦癌細胞數目增加到某種程度後,體內的免疫力不夠,就無法控制癌細胞的生長,於是癌細胞不斷增加蔓延,終於危及生命。
所以要利用人體的免疫力來抗癌,一定要提高這種免疫力;而要提高人體免疫力,一個方法是先設法改變癌細胞膜的構造,提高癌細胞本身的抗原性。
過去曾有科學家用放射線、化學藥品和病毒來處理癌細胞,製成癌症疫苗,但得到的結果都不理想,癌細胞雖然失去生長力,但細胞膜的構造沒有改變,抗原性沒有提高。
這次,董大成利用雞母珠凝集素來處理癌細胞,得到了預期的結果,癌細胞不但停止生長,細胞膜的構造也改變了,癌細胞的抗原性大為提高。
董大成等人以小白鼠做實驗,實驗過程大致是這樣的:他先把癌細胞移植到一正常的小白鼠身上;等癌細胞長大後,開刀取出,放入試管中,加入AAG,製成癌症疫苗,注射到另一正常的小白鼠身上,每隔一星期注射兩次;等待二星期後,再把癌細胞移植進去,發現小白鼠已對癌細胞產生免疫力,移植進去的癌細胞不但不會生長,甚至已被破壞消滅。
對實驗的每一方面全力以赴
這項動物試驗的成功,是數年來,董教授的研究小組付出無數心力所獲致的成果,他們對實驗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肯疏忽,舉例來說:
根據他們的實驗結果,正常的小白鼠注射過癌症疫苗後,再將癌細胞移殖進去,癌細胞不會生長。他們擔心這個結果是由於其他因素,而不是老鼠體內淋巴球和脾細胞的免疫反應。於是,他們把注射過癌疫苗的小白鼠之淋巴球和脾細胞取出,放進試驗管中,再加入癌細胞,發現癌細胞亦能被破壞消滅,證實癌疫苗可引起小白鼠體內的淋巴球和脾細胞產生很高的免疫力。
經過多次的實驗,這項動物實驗的成功率已接近百分之百,不過在人體的臨床試驗上,卻仍有問題存在。
一般說來,癌症病人經外科手術切除癌細胞後,多半會再發。因為開刀只能切除看得見的癌細胞,而通常癌細胞會轉移到體內其他看不見的地方,潛伏在那兒,繼續繁殖。
董大成想利用AAG來防止開刀後癌症的再發。過程和動物實驗類似,首先藉著外科開刀手術,把癌症病人大部分的癌組織拿掉。這取出的癌組織細胞經AAG處理後,成為癌疫苗,再注射於同一病人身上。預期的結果是,注射進去的癌疫苗所引起的免疫反應,會將人體內殘存的癌細胞消滅,癌症不會再發,至少也可以延後再發的時間。
針對缺失,再作改進
但是,今年年初,董大成與台大醫院外科合作,所做的幾次末期肝癌病人的臨床試驗卻未能證明癌疫苗的效力。
他仔細檢討後發現,末期癌症病人經開刀後,身體虛弱,免疫能力大為降低,縱使注射了癌疫苗,也發生不了什麼作用。最好是等癌症病人本身的免疫能力提高後,再注射癌疫苗,才能真正預防癌症再發。
通常病人開刀後,免疫力要經一段時間才會恢復正常,但在等候病人免疫力提高的這段時間,病人體內可能殘留的癌細胞會再度壯大,這樣一來,癌疫苗又將無法發生作用。
所以董大成認為應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可用卡介苗BCG,或某些菌體來加速提高病人本身的免疫力。
另方面延長疫苗的有效時間。他採用三種方法來保存從病人體內切除的癌細胞:第一種是把癌細胞保存在攝氏零下七十度以下;第二種是把癌細胞置於試管中,加入營養劑,作組織培養;第三種是把癌細胞培養在不具免疫力的裸鼠體內,需要製成癌疫苗時,再開刀取出癌細胞。這三種方法,又以第一種最簡便。
經過這兩方面的處理,是否真能使癌疫苗在人體發揮作用,就有待臨床試驗來證明了。
畢生為生化學奉獻
這項動物實驗的主持人董大成教授,今年已六十四歲,是位學有專長的生化學家,堅守在生化研究崗位上,已達四十多年之久。
他是台灣省高雄市人。民國二十七年畢業於台大醫學院的前身:台北帝大附屬醫學專門部,當時唸的是醫科,畢業後沒有行醫,在母校研究生化學科。後來到日本的九州大學醫學部生化學教室深造;民國三十四年,修得醫學博士的學位,就回到台大醫學院從事生化研究工作。民國三十七年,他又以公費留學生的身份,遠渡重洋,到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醫學院生化研究所和酵素學研究所進修兩年。
當時美國開始流行酵素研究,而威斯康辛大學的酵素學研究所聲望極高,當董大成在該研究所研究時,不少學校要留他在美國教授酵素學。優厚的待遇的確很令人心動,但董大成想到國內生化學科還在萌芽階段,生化人才缺乏,於是他在兩年研究期滿後,毅然決然地束裝回國,為國內的生化界貢獻心力。
回國後,他仍回到母校台大醫學院,擔任生化學科教授。數十年來,在他勤懇努力下,台大醫學院的生化科,不再只是單獨一門學科,還另設立了生化研究所,培育出許多生化界的人才,其中不少留在母校任教,並參與各種研究工作。
研究內容實用且廣泛
生化研究所的內容也愈來愈廣泛,目前已發展至九大方面的研究:蛋白質化學、營養學、微生物毒素學、致癌物質、地方病(烏腳病)之研究、細胞學、遺傳學、食品毒物學、抗癌物質之研究等。
董大成本身一直是一面教書,培育人才;一面從事研究工作。
他在美國所研究的酵素學,是生化學中歸類於高級的一門學科,需要很多精密的儀器,然而民國三十九年,他回國時,國內的實驗室設備差,無法做深入的酵素研究。
於是董大成改變研究方針,走實際的路線。以與國人身體健康有關的,為研究對象;或以國內容易取得的,為實驗材料。例如對國人的營養、黃麴毒素、多氯聯苯、雞母珠毒蛋白等的研究。現在台大醫學院生化研究所的不少研究項目,就是由此發展出來的。
在二、三十年的潛心研究中,董大成獲得了不少成果。舉例來說,十幾年前,董大成發現,中國人患肝癌的比率比外國人高很多,他深入探究原因,認為可能是因食物不同所造成的。
提醒大家改變吃的方式
中國人崇尚美食,喜歡食用美味的發酵食品,而發酵食品就是專致肝癌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各種醬類。因為如果醬類的發酵方式不正確,會產生黃黴菌毒素,而黃黴菌毒素最容易導致肝癌。
舊式製醬油,用黃豆發酵,採用自然發霉方式,讓空氣中的各種黴菌進入,黴菌分解黃豆中的氨基酸,由此產生香醇的味道,但也因此產生黃黴菌毒素,保留在醬油中,危害食用者的健康。
董大成得到這個研究結果後,公諸於國內的傳播媒介,引起國人的警覺心,也促使各醬油工廠紛紛採用培養無毒菌種的方式,來發酵黃豆,製造安全無毒的醬油。
此外,董大成還發現國人食用的精製白米,缺乏營養,於是從事營養米的研究,建議國人在白米中添加維生素B1、B2和菸鹼素,以均衡營養,確保國人健康。
這次雞母珠凝集素的抗癌研究,更是董大成的一大成就。雖然目前離實際臨床應用還有一段距離,但這位畢生從事「基礎醫學」研究的醫學教授充滿信心地說:「研究是一輩子的事,不可能一步登天,只要我們一步步努力往前走,一定可以達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