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呂巖,字洞賓,八仙之一,是最家喻戶曉的仙人了。儒教稱他為純陽夫子,道教稱妙道天尊,佛教稱文尼真佛,雜教稱呂仙祖,俗稱仙公;在元代時,他更被封為「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民間百姓信仰他,立廟奉祀,像台北名勝指南宮(仙公廟)就香火鼎盛;同時呂洞賓也是不少行業的祖師,如理髮、算命、製墨業者,甚至乞丐都拜他。
像知名度這麼高的仙人,必然留下許多傳說故事,其成仙過程,必然也較戲劇化。這裡只舉鍾離權在終南山中前後十次試煉他的經過。
第一試,洞賓自外歸來,忽見家人皆病死。他心無悔恨,只準備加以厚葬,但不久死者都復活了。
第二試,洞賓在市場售貨,顧客只給他一半的價錢。他無所爭執,任他們提貨而去。
第三試,洞賓元日出門,遇乞丐求施,他給與錢物,但乞丐貪求無厭,並破口罵他,洞賓惟再三笑謝。
第四試,洞賓在山中牧羊,遇一餓虎奔逐群羊,他獨以身擋之,護羊下山,虎轉身也失去蹤影。
第五試,洞賓居山中草舍讀書,見一位十七、八歲之女子,容華絕世,光豔照人。她自言歸寧母家,天黑迷路,只得借此少憩;然後百般調弄,洞賓不為所動。如是三日,女子才離去。
第六試,洞賓郊遊歸來,家產盡為強盜打劫一空,洞賓了無慍色,躬耕自給,忽掘出黃金數十斤,但只速加掩埋,一無所取。
第七試,洞賓買銅器,發現竟都是金器,即訪賣主,原璧歸趙。
第八試,有瘋狂道士販藥,言明只賣十天,又說此藥服者立死,再世得道,洞賓買了藥,道士說:「你可以趕快準備後事了。」但洞賓服藥後,全然無恙。
第九試,春日水漲時節,洞賓與眾人涉水,至中流,風濤掀湧,眾人畏懼,洞賓端坐不動。
第十試,洞賓獨坐一室,忽見奇形怪狀鬼魅無數,欲前來擊殺,他絕無所懼;復有夜叉數十,執一死囚,血肉淋漓,號泣道:「你前世殺我,今當償命。」洞賓說:「殺命償命,可也。」於是起來拿刀要自盡,忽聞空中一叱聲,鬼神皆不見。
這時候,有一人撫掌大笑而下,即鍾離權也。
在現實社會裡,考試本是正常的晉身之階,舉凡升學、就職、升級、入仕,考試往往是必經的一關。就精神層次而言,試煉也被視為進入某一境界的條件,像成仙固然可以靠吃仙果、服仙丹、得天書等等如願;但十試洞賓,更發人深省。他首先克服的是人性的弱點,而且中國人一向戒人勿陷身於酒色財氣之阱,呂洞賓的無比勇氣,自然已超乎凡人,甚至無畏生死,而至超凡入聖的境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