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郵票比郵政早問世十八年,上圖為中國第一套郵票——「大龍票」;下圖是最近發行的「郵政百周年紀念郵票」。(卜華志)
大小僅在方寸之間的郵票,是一個國家對外展現文化的重要「名片」,因此,每一枚郵票都受到相當的「重視」。

以故宮文物為主題的郵票最受歡迎。堪稱「天下第一帖」的「寒食帖」,是蘇東坡書法中的極品。
郵票的主題究竟由誰來擬定?標準為何?去年著名藝人鄧麗君去世,民眾建議發行鄧麗君郵票未果,這個問題就成為許多人心中的疑惑……。
郵票如同鈔票,是有價證券,只有政府能夠發行。郵票也為政府賺進不少鈔票,郵政總局去年度,光是集郵收入就高達十三億六千多萬元。郵票的魅力由此可見。
然而,每一套郵票受歡迎的程度不同,主題與設計應是影響郵票銷售成績的最直接因素。
從國旗到燈塔
郵票的主題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或許你不曉得,只要列舉充分的事實和理由,向郵政總局提出建議,一般人也可以成為郵票主題的提案人。負責郵票主題擬定、圖案設計的郵政總局供應處第一科科長陳祥指出,郵票主題除了由郵政總局自行擬定外,也接受政府機關、全國性團體的建議。但不論是哪一種方式,都必須經郵政總局「郵票設計審議會」開會通過,再由交通部報行政院核准後,才能印行。
郵票的主題因郵票類別的不同,也會有明顯的差異。
郵票大致上可分為常用票、紀念票、特種票、航空票、欠資票、慈善票、軍郵七種。其中以前三種郵票佔絕大多數,其餘種類郵票數量相當少,一般人也較陌生。
常用票是郵寄上需要經常、大量使用的郵票,此類郵票印量不受限制,可以一再印行使用,因此最能代表這個國家或地方的標誌、地標,就是列入考慮的主題。像過去常見的「莒光樓」、「中山樓」,及最近的「國旗」、「燈塔」等。
常用票圖案經常一用抴X年,以民國六十七年發行的國旗郵票為例,因應郵資調漲,郵票面額幾度調升,但依舊沿用國旗圖案。直到近年兩岸交流頻繁,郵件往來間國旗郵票顯得有些敏感,才在民國七十八年發行燈塔郵票取代。設計者李光棋表示,燈塔郵票有「照亮對岸」的含意,而且每座燈塔上都有國旗,只不過已縮小到不易察覺的程度。
何日君能上郵票?
紀念票顧名思義是具有紀念性質的郵票,主題不外是紀念或宣揚具有重大意義的人或事。像早期的台灣光復紀念郵票、登陸月球紀念郵票,及最近發行的台大醫院百週年紀念、郵政百年紀念票,都屬此類。
去年著名藝人鄧麗君去世,建議發行鄧麗君紀念郵票的信件,如雪片般湧向郵政總局。然而幾經開會研商,最後仍不敢貿然發行這位一代巨星的紀念郵票。「主要因為以人物為主題,我們有一些不成文的規定。如仍然在世或尚未蓋棺論定的人物不發行郵票,」供應處助理管理師謝錦堯解釋。
事實上,在所謂「偉人崇拜」的「威權時代」,像國父、袁世凱、蔣公、蔣夫人等人物,在生前就有他們的肖像郵票。但從蔣經國先生擔任總統後,這種情形便不復發生。
謝錦堯指出,在經國先生總統任內,原本有一套十二全大會紀念郵票以他為主題,但郵票印好、要發行前,事為經國先生發現而反對,臨時取消發行。從此,人物生前不上郵票,便成為發行人物郵票的準則。
此外,能登上郵票的人物,還必須對社會有貢獻、評價極高、值得人們懷念。謝錦堯表示,鄧麗君的成就固然有目共睹,但聲望還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考驗,「如果她去世十年、二十年後,國人對她依舊很懷念,那時郵政總局才可能考慮發行她的紀念郵票,」謝錦堯說。
至於特種郵票(又稱專題票),則是有專題性的郵票。此類郵票的題材範圍很廣,像建築、花卉、童玩、故宮文物、體育、風景、民俗……等等,都可以成為主題。
方寸之美
決定了主題,接下來就是設計繪圖。郵政總局的設計案或是公開甄選、或是局內設計員繪圖,也有延聘藝術家合作的。過去以「內製」為主,而今為提昇設計水準,多半「外包」──就個別題材,找適合、擅長的藝術家設計繪圖。
郵票的設計與一般創作不同,要如何在方寸間明顯地表達出主題,往往令設計者感到難為。郵票設計員李光棋表示,設計一枚郵票,花在收集資料、構思的時間較多,真正繪圖只需要一、二天的功夫。
拿目前常用的燈塔郵票為例,繪圖前李光棋花了兩星期的時間,乘坐補給艦到抴X個離島去實地拍攝燈塔照片,艱難辛苦不在話下。
受到尺寸上的限制,六倍大的原圖經縮小後,效果、質感往往與原圖有很大的差異。特別是地圖郵票,大小比例與畫面效果往往難以兼顧。
以李光棋目前正設計的南海諸島郵票為例,樣張出來,南海上密密麻麻上百個小島,縮小後幾乎都看不到,較大的東沙、南沙島在郵票上看起來也不過像個小瑕疵。為了讓小島在郵票上能表現出來,大概只有違反比例、局部稍微放大一途了。
然而,郵票再小,設計上仍不能有任何差池,否則會引起爭議。在郵政九十周年的紀念郵票上,設計者為了忠於原貌,將飛機機尾上國旗的國徽畫在右上角,這是因為機上國旗的國徽一律朝向機頭,因此從機身左側看,國徽在右上角。結果郵票發行後,不明就裡的民眾投書抗議,還引來了調查局、總統府的「關切」。此外,「保護智慧財產權郵票」的設計,也曾引起很大的爭議。該枚郵票以鸚鵡為圖案,設計者取其學人說話之意,發行後卻有人認為圖案與主題不符。
世界最美麗的郵票
檢視郵票主題的演變,可以清楚地看出社會的變遷。郵政總局集郵處副處長閻永安指出,在反共抗俄時期,郵票多以蔣公像、國旗、地圖為題材;六、七十年代,以經濟建設、發展為主題的郵票越來越多;八十年代以後,政治意味日益淡薄,國家建設成果的展現成為郵票主要題材。
隨著社會的多元開放,郵票的主題也越來越多樣。閻永安指出,近十年來,我國每年郵票發行套數都維持在十九套左右。內容則五花八門,不論蟲、魚、鳥、獸、風景、建築、人物、文物……,都可以做為郵票的題材。而其中最受中外集郵人士歡迎的,還是以故宮古物、書畫為主題的郵票。
民國六十二年,在義大利舉辦的全世界郵票國際選美中,我國以一枚「明人出警圖」的古畫郵票,在一百多個參賽國家中脫穎而出,獲得「最美麗的郵票」的殊榮。此外,名為「花鳥圖」的北宋時期古畫郵票,在阿根廷舉辦的國際專題郵票展覽會中,也獲選為自然類最優獎。
郵票是文化的代表。由於文化背景相似,海峽兩岸的郵票題材也多有雷同。老集郵家黃建斌指出,中國大陸發行的郵票也經常以古物、古畫為主題,若不仔細看票面上的小字是「中華民國郵票」或「中國人民郵政」,往往不容易分辨。
雖然兩岸郵票題材部份雷同,但在台灣的集郵人士的口中,我方郵票不論設計或質感都略勝一籌。民國八十一年,兩岸的集郵人士各選三套郵票作比較,最後評比結果,台灣的「童玩郵票」獲得第一。
除了故宮文物外,每年過年發行、至今已發行第三輪的生肖郵票,也是我國郵票題材的一大特色。受到華人移民越來越多的影響,美國也請來華裔設計師設計生肖郵票,三年來已連續發行了雞、狗、豬等生肖郵票。票面上除了一排小小的英文字標明發行地外,水墨筆調的圖案與文字,完全一派中國風味。此外,澳洲也在今年農曆年時發行「鼠」年郵票。
寫實主義
在集郵人眼中,我國郵票與外國郵票有何差異?多數人認為,我國的郵票設計較為呆板,不如外國郵票活潑生動。集郵家黃建斌指出,「拋不開歷史傳統的包袱」是我國郵票設計最大的缺點。「任何一枚郵票都希望表達從過去到現在,說明很多意義,因此顯得複雜、沒有重點,」他表示,相較之下,西方國家郵票主題明顯、設計較大膽。
閻永安則認為,我國郵票比較講究寫實,設計上以不偏離實物為原則;歐美國家的郵票則較抽象。以東西德統一時發行的紀念郵票為例,白底黑字,中間用代表國旗的三種顏色,彩筆大膽一揮,既簡單又明瞭。而同樣以國旗為主題,我國的國旗郵票就採用真實的國旗圖案。
其實,我國的郵票設計也慢慢在朝活潑的方向邁進。這一點從事郵票設計工作二十年、筆下完成近三百枚郵票的李光棋感受最直接。他表示,以前的審議委員比較保守,抽象的設計往往不容易通過,「他們認為有價證券要防偽造,設計越繁複越好;現在觀點比較開放,也能接受抽象的設計。」像八十一年發行的「交通安全年郵票」,以色塊和酒瓶表達酒後不開車的理念,這種設計在早期的郵票上很少見。
看不到的秘密
郵票既是有價證券,難免要有防弊措施。大家也許不知道,每一枚郵票雖然面額只有幾塊錢,但都經過防仿冒的「防弊處理」。陳祥指出,除採用有浮水印的水紋紙外,每一枚郵票的正反面都有暗記,這些暗記連郵政人員都不知道,只有原廠的監印人員曉得。暗記資料經妥善封存,只有在民眾懷疑拿到偽造的古董級郵票、要求鑑定時,才能拆封。
從主題擬定、設計、防弊處理、印刷到發行,一枚郵票至少要經過六個月的孕育過程方能問世。雖然沒有懷胎怳諟荓o艱辛,但每一枚郵票的誕生,都是幕後工作人員辛苦努力的成果。

受到華人移民日益增多的影響,美國、澳洲紛紛發行中國生肖郵票。

如何在方寸間明確表達出主題,是郵票設計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