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Battle精神
將夢想「跳」出來是一件愉快之事,但付出的血淚卻只能暗夜獨嚐。當時的他就像童話中穿上舞鞋就停不下來的「紅鞋女孩」一樣,舞台上的酣暢淋漓,是每天連續苦練7小時不停歇的報酬。
如果真的遇到「撞牆期」,年輕氣盛的黃柏青就停下舞步,一邊看影帶MTV,細細觀摩人家練舞的動作,「看別人打球跟自己上場,兩種態度是不同的。」在這樣模式下,培養出黃柏青在霹靂舞上的爆發力、持續力和沈穩力,而他也成了愛上霹靂舞的B-boy。
因為「我battle故我在」的信念,2000年黃柏青到韓國比賽,上場「對尬」時,為了贏過對方,他先使出breaking中代表戰鬥的「uprock」舞步來「啟勢」,以速度非常快的掃腿地板動作接近對手,近到似乎就要觸擊到對方身體。
接著他再來個結合「footwork」和「spinning power moves」的旋轉動作,將身體捲成一團,像蠕蟲似的在地上打滾的「worm」舞步,最後以定點「freeze」向對方宣示他的立場,酷酷地完成整場「戰役」。
然而,一心求勝的代價,就是黃柏青的左半身整整半年幾乎無法動彈。因為傷及頸椎、腰和肩膀,關節傷腫的像「剛蒸好的發糕」般,膨脹但軟綿綿的,接下來的任何賽程,「只能慢慢拖著身體走,眼睜睜地看著人家上台比賽,我卻只能在台下當觀眾,」他表示。
黃柏青的傷,在醫生專業的復健建議,以及他減少「尬舞」後慢慢痊癒,功力已大致恢復。但比他更嚴重的是,有隊員因為長期練習而得了「椎弓解離症」,簡單說就是脊椎聯合處出現裂縫,根本無法根治。

圖為霹靂舞中經典舞步——排腿(foot work)。第一步,腳與肩同寬,左手撐地、右腿跨出,順時鐘連續6個動作,恰好轉成一圈,回到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