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頂著綴滿碎鑽的皇冠,身著高雅又能凸顯身材的美麗婚紗,化身為「一日公主」的新嫁娘,永遠是婚禮上的目光焦點。而這一襲具有魔法的婚紗,竟然多數來自台灣的新名企業。
創業24年的新名企業,目前在全球婚紗界的市占率已達16~18%,意即全世界平均每10名新娘中,就有1.8人是穿著它所縫製的手工白紗走上紅毯彼端;包括美國知名婚紗連鎖店「David’s Bridal」及西班牙頂級婚紗品牌「Pronovias」,皆是新名的忠實客戶。
兩年半前新名也開始回國拓點,並以「買比租更便宜」為賣點,成為台灣新人華麗變身的新選擇。
最近兩年,台北市中山北路的婚紗街,出現了一家主打「全新婚紗,買比租更便宜」的「喜上囍」婚紗專賣店;在同行競相採取將婚紗出租、攝影及化妝「整合包套」的行銷模式,這家反其道而行的業者,特別引人注目。
不少即將踏入禮堂的新人,基於好奇走進店裡,都有挖到寶般的驚喜,原來店內不僅展示各式走在流行尖端的華麗婚紗,還提供形形色色的晚宴服與高級訂製服。
從削肩、低胸、水袖到簡約合身的緞布魚尾窄裙、運用大量蕾絲與網紗的氣勢蓬裙,以及宛如女伶般吸睛的繁複荷葉裙擺,琳瑯滿目的禮服樣式,滿足了環肥燕瘦的女性需求。
「喜上囍」的美麗婚紗,設計韻味不但不輸國外的知名品牌,價格竟也超乎想像地平實,約在新台幣數千元至上萬元不等,還能提供客製化的修改服務;讓不少原本並不打算自購婚紗的新人,也因「買比租更划算」的考量而直接下訂。

國際知名設計師的手工婚紗,動輒要價新台幣數百萬元,平價者也常需花費數萬元至數十萬元不等,為什麼喜上囍的禮服會這麼便宜?
「這些禮服原本都是提供國外客戶挑選的打樣衣,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作品。與其留作工廠庫存,何不回饋供應給台灣新娘!」喜上囍婚紗專賣店董事長張毓芸說。
喜上囍的母公司,就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婚紗工廠新名企業。每年供貨量超過40萬件的新名企業,堪稱是婚紗界的隱形冠軍,主力客戶遍布歐美國家,其中又以歐洲最受歡迎,市占率高達25%,估計約有1/4的歐洲新娘穿著新名設計的婚紗完成人生大事。
張毓芸的丈夫黃文仁,是一手打造婚紗王國的幕後推手。今年剛滿60歲的黃文仁,外型樸實,長年穿著簡單的Polo衫和休閒褲;與習慣打扮得光鮮亮麗、常被他笑稱「禮服多到可拿來當睡衣穿」的太座,形象大相逕庭。第一次見到黃文仁的人,常會忍不住狐疑:「這就是全球知名的婚紗巨頭嗎?」
事實上,黃文仁是典型「愛拚才會贏」的台灣創業家代表。1955年次的他,出身於新北市三芝區的務農家庭。他雖然家境貧窮,卻從小嚮往環遊世界,「從現實面衡量,大概只有參加農耕隊或跑船,才能完成我的心願吧!」黃文仁笑說。
務實的黃文仁因此以中國海專為第一志願(現已改制為台北海洋技術學院),並在畢業後投入遠洋輪船的貨運行列。

手工婚紗的製作流程極為繁複,從設計圖稿,到尺寸精算的打版,再一針一線地貼花、縫珠,極難以機器量產。
跑船3年後,黃文仁的足跡踏遍大西洋及印度洋各國,但身為獨子的他,卻因母親始終認為「跑船三分險」,極力反對,最後只好放棄闖蕩天涯的海上人生。
回歸陸地的黃文仁,為了生活,曾經擺地攤,跑業務,也當過送貨司機。幾經波折,才在同學的引薦下於1981年進入西北航空的貨運部門任職。
個性海派又積極的黃文仁,天生就是業務高手,很快就嶄露頭角;在西北任職的7年間,他靠著個人努力,一步步升上貨運部業務經理,也利用業餘時間考入聚集企業界高階人才的「政治大學企家班」進修,充實管理能力同時累積人脈。
雖然工作穩定,薪資也節節高升,但骨子裡流著冒險家血液的黃文仁,並不甘於「一輩子為別人打工」,他開始積極尋求創業的可能性。
「我投資過的事業不知凡幾,從報關行、空運及海運承攬,到鞋類、運動器材及腳踏車出口貿易等,但每一次都屢戰屢敗,常常投資了幾十萬元的資金,最後只搬回了一台辦公室的傳真機,」黃文仁苦笑回憶。
經歷了11次的失敗,也賠掉數百萬元的積蓄,並沒有澆熄黃文仁的創業熱情,所幸同樣是業務出身的太太張毓芸大力支持,還四處為丈夫標會籌措資金。「我知道創業是他的夢想,只要日子還過得去,咬牙也要陪他走下去,」張毓芸說。

手工婚紗的製作流程極為繁複,從設計圖稿,到尺寸精算的打版,再一針一線地貼花、縫珠,極難以機器量產。
婚紗就是黃文仁第12次的創業挑戰。
這看似亂槍打鳥的嘗試,卻意外獲得好評,當美國大盤商看到黃文仁寄來的婚紗樣品照,很快就出手下訂25件。失敗多次才總算看到希望的黃文仁,欣喜之餘也下定決心:「就是它了!」
彼時正好是台灣婚紗攝影產業起飛的年代,曾經引領風騷的「中視新娘世界」,因為內銷需求的巨幅成長,打算收掉原本供應中東市場、卻因外匯管制常收不到貨款的禮服工廠。黃文仁抓緊機會接下這批即將被資遣的技術工,並在1989年創立主打外銷歐美市場婚紗的新名企業。
黃文仁分析,西方社會認為結婚是一生一次的大事,所以值得花大錢為自己添購獨一無二的美麗婚紗;但崇尚節儉的亞洲新娘卻認為,「只穿一次沒必要買」而習於租賃婚紗。
因此歐美國家的婚紗市場極為穩定,加上伴娘、雙方長輩及至親好友,都有添購禮服的需求,產值估計高達數百億美元,也不易受到景氣波動影響。
「這是個入門不易,但競爭者也相對較少的藍海領域,」黃文仁說。

喜上囍婚紗專賣店的展示空間寬敞明亮,顏色鮮豔、款式眾多的禮服,滿足了各年齡層的女性顧客需求。
國內婚紗業進軍歐美市場的作法,多以設計、接單、製作的「ODM」代工模式進行,意即廠商會自聘設計師,每季推出多款婚紗新品,供歐美大盤商及知名品牌挑選;中選的式樣才會投入大量製造。
曾有一回,新名推出的數十款設計,因未符合當時歐美市場的流行趨勢及品味,竟然沒有一件被國外客戶挑上。黃文仁心想,若讓公司命運掌握在少數幾名設計師手上,風險實在太大。
從此他積極介入設計流程,在那個尚無網路的年代,他大量訂購國外的婚紗雜誌,參考最新的設計款式,並與設計師、業務人員集思廣益,推出適合各地市場的美麗婚紗。
擅長行銷的張毓芸也表示,結婚是人生大事,作為婚禮上目光焦點的婚紗,深受民族性、地域文化及長輩意見等因素影響。
以美國為例,東、西、南、北的市場偏好就大不相同。「紐約新娘與歐洲相近,喜歡式樣簡單高雅又能凸顯身材的公主式設計婚紗;深受墨西哥文化影響的德州新娘,則熱愛裙擺有繁複荷葉邊的拉丁風情;至於華裔移民眾多的美西地區,常以看起來華麗,穿上身又具氣勢的蓬裙式婚紗為首選。」

裙襬的打版設計,是禮服的吸睛關鍵,也具有將平凡女孩化身為「一日公主」的魔力魅力。
成功找出市場定位及客戶需求的新名企業,不出幾年就在婚紗界站穩腳步,也日益壯大營運規模。然而,1990年代初期,新名卻面臨來自對岸的競爭危機,此時中國大陸的婚紗代工廠開始崛起,人工成本相對高昂的台灣,漸漸失去報價優勢。
黃文仁解釋,婚紗縫製是勞力密集的產業,舉凡縫珠、貼花、刺繡及一層又一層的蕾絲、網紗拼疊,都要靠一針一線的精細手工,很難以機器量產。
在形勢比人強的現實下,為取得便宜人工,新名只有出走對岸。1994年,黃文仁在深圳設廠,跨出進軍海外的第一步。
1999年,美國知名婚紗連鎖店「David’s Bridal」主動找上已頗有規模的新名,希望與黃文仁合作至人工便宜的斯里蘭卡設廠。當時很多人勸他慎重考慮,畢竟新名的業務已相當穩定,沒必要再去人生地不熟、語言又不通的斯里蘭卡冒險。
「我想起剛創業時、拚了命都想多接一些訂單的刻苦日子,如今有這麼大的客戶主動把訂單送到面前,也願意分擔設廠投資的金額,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呢?」他自問。
黃文仁的堅持,為新名深化了國際合作的能力,也進一步打響它的全球知名度,如今新名已在斯里蘭卡擁有兩家工廠,員工人數高達1,700人,也是當地唯一一家有能力製作精緻婚紗禮服的業者。

洋溢著幸福感的粉色禮服,是新娘在訂婚、敬酒及送客的最佳選擇。
二十餘年來,在國外客戶一傳十、十傳百的口碑累積下,新名已從立足本土的中小型企業,逐步擴張為在中國大陸、越南及斯里蘭卡擁有10家工廠的大型婚紗集團;年營收也超過4,800萬美金(約合新台幣14億9,000萬元)。
2010年底,新名將企業視野放回台灣,並在中山北路婚紗街開設「喜上囍」婚紗直營店。
「長年來,我們都為國外新娘服務,身為台灣企業,很希望也能提供本地新娘高貴不貴、優質設計的婚紗選擇,」黃文仁說。
不過,由於台灣的婚紗攝影產業非常蓬勃,為了拍攝美美的婚紗照,留下一生最美好的回憶,多數新人仍會選擇「禮服租用+拍照」的包套服務,自購白紗的比例偏低。反倒是晚禮服在眾多貴婦及媽媽們的口耳行銷下,業績日益成長,每月平均可賣出上百件。
從「喜上囍」出發,台灣的女性消費者跨越了時空限制,同步接收歐美最新流行的禮服款式;這家立足台灣,放眼全世界的婚紗巨人,也將發揮一步一腳印的耕耘精神,繼續為全球新娘妝點最亮眼的幸福嫁衣。

個性互補的黃文仁和張毓芸夫婦,聯手打造了席捲全球的婚紗傳奇。

各式晚禮服是喜上囍最受歡迎的商品,穿上裙擺飄逸、花色鮮豔,又能凸顯身材的美麗禮服,好像也年輕了好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