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不同,各有情趣
竹風鈴以竹材製成,或染成棕紅色,或保留原色,俱都拙樸自然。竹子撞擊聲雖不夠清揚,也不會餘音裊繞,卻具有親切樸實的特質,會令人聯理起身在竹林之中,耳聽風吹竹葉之聲,所產生的恬適宜人之感。
近年來,竹山鎮已開始發展高級竹工藝品,竹風鈴轉而成為西螺、鹿港一帶家庭副業的手工藝產品。
銅風鈴的歷史也很悠久,造型上一直在求變。早期台灣出產的銅風鈴是由銅片串連製做,另加上橫的銅板,方便起風時撞擊發聲,談不上造形美觀,主要是聽它琤琮的金石聲。
時代愈進步,人們對視覺的享受也愈重視。十幾年前,銅風鈴開始以玲瓏的寶塔姿態出現坊間,三屬、五層、七層、……十八層都有,設計考究的還加上福、祿、壽、喜的墜子,或染上藍、綠、紫、金、紅等色彩來裝飾,這是所謂中國古典式的風鈴。
然而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商人不得不降低售價,成本亦得降低,純銅風鈴已不多見,多半代以鍍銅的鋁片或生鐵,當然音質也就不像銅片那般清揚與帶著尾音了。
新竹西門國小老師楊克勳是台灣第一個製做木風鈴的人,他利用假期,自己動手設計木風鈴,將木頭釘成小木屋,小木屋的窗口貼上印有福、祿、壽、喜金字的紅紙,下懸一生鐵做成的鈴子,顯得古意盎然。

琥珀色的玻璃風鈴,既具有玻璃的玲瓏剔透之美,又會發出清脆悅耳的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