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17世紀是鬱金香的世紀,21世紀則是蝴蝶蘭的世紀。
台灣素有「蝴蝶蘭王國」之稱,早在1994年,蝴蝶蘭就與芒果、高山茶、台灣鯛並列為台灣4大外銷旗艦農產品。台灣蝴蝶蘭栽植已近百年,產業化也已20年,無論是品質、花型、花色都發展得淋漓盡致。
農試所花卉研究中心主任謝廷芳指出,蝴蝶蘭是蘭科家族的一員,因其花型像蝴蝶,彎垂的花莖在微風吹動下,花朵有如蝴蝶般翩翩起舞,因而得名。
地處亞熱帶的台灣,是蝴蝶蘭分佈的最北極限,在全球50種原生種蝴蝶蘭中,台灣只擁有「姬蝴蝶蘭」(紅花)與「台灣阿嬤」(白花)2種原生種,然而在不斷雜交配種繁衍下,目前台灣流通的蝴蝶蘭品種已超過1,000種,花朵最大可到單朵直徑17公分,最小只有2.5公分;花色更是多變,光是白花,就有純白、白花紅唇、白花兩頰帶一點紅暈、白花上噴黑點…等各種變化。紅花色澤也從深紅、淺紅到粉紅、淡粉、淡粉帶線條……;甚至還培育出稀有高貴、俗稱「黃帝」的黃花蝴蝶蘭,以及一度轟動世界各大蘭展的黑花蝴蝶蘭。「基本上,蝴蝶蘭育種已很難在花色上做文章,」謝廷芳說。
的確,養蘭業者及業餘「趣味栽培者」已嘗試過各種雜交的可能,使得台灣蝴蝶蘭種原豐富,熱鬧繽紛。然而,多年來真正商業化的量產品仍以市場主流──淡雅素樸的白花和紅花──為主。只是,帶著彷彿買彩券似的期待心理,培育新種、開發市場的「明日之星」,仍是蝴蝶蘭業者不能歇手的拚搏。
台農1號小精靈是蝴蝶蘭的明日之星嗎?它具有哪些特質與潛力?

蝴蝶蘭屬高技術門檻的農業,其幼苗必須在以洋菜為基底的無菌玻璃瓶中培養一年以上,才能移出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