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頭戴瓜皮帽、身著長袍馬褂、留著長辮的「傅滿洲」,一直是西方人印象裡的中國人「代表」,這個詭計多端、狡滑的電影人物,實在很難讓人對中國衷心喜歡。
近年,隨著美國電影「末代皇帝」的放映,由於它挾著奧斯卡金像獎之威,所到之處,莫不掀起一股中國風。
由華裔美人編劇、描寫中日戀人愛情故事的舞台劇「M.Butterfly」在紐約及倫敦等地造成出乎意料的轟動,令不少戲迷對中國更感興趣。
而一向嗅覺最靈敏的服裝界,怎能不立即反應?於是「中國風」在世界服裝流行「民族風」的趨勢之中,佔有極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我國,一向以西方裝潢、進口貨品為號召的百貨公司,也開始有了省思: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可採擷的菁華不可勝數,為什麼不在自己的文化中尋找「造型」?
而一群看著女兒玩外國「芭比娃娃」長大的婦女們,在不太「服氣」的心態下,也有意為中國小朋友塑造屬於自己的玩伴。
其實,在生活中,包含民間藝術的各種品類如建築、雕刻、陶藝、繪畫、刺繡等,俯拾皆是「中國造型」。
藝術史學者莊伯和以為,各種造型背後的意識形態基礎,可以大自一種民族共同的宇宙觀、審美意識的具現,小至民間百姓對生活的祈願,以及結合民俗所產生的象微意義。
把放眼世界的眼光回歸「中國」,尋找中國人的造型,似乎已開始在我國展開行動,服飾、百貨業可以說是其中引領風潮者,且看他們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