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到寶囉!是蘭花寄生在樹幹上,據說是頗珍貴的草藥。(林盟山)
台灣的醫療水準,已足以吸引海外的人坐飛機回來看病。古早的草藥,似乎可以淘汰了。但事實上,草藥正在台灣流行。
見過「野丁香」嗎?也許就在住家附近,只要有一小塊空地,就可見到這種長在野地裡,有著心型葉片,開著紫紅、白色或是黃色花朵,高約一公尺的綠色植物,因多半在煮飯時間開花,有人也稱為「煮飯花」。
這種「野花」,多數人看見了並不會理睬它,偶爾注意到它美麗的花苞,「噢!」地一聲也就過去了。但是作家曾焰家的冰箱,卻常冷藏著一包包野丁香。經常寫作的她,偶爾會失眠或為偏頭痛所苦,因而常到野地裡採來野丁香,將花朵加水熬成湯汁喝。加熱後的花朵,顏色浸染開來,湯汁成了漂亮的紫紅色,加上蜂蜜或糖當飲料,連她六歲的小女兒都很喜歡喝,曾焰說有鎮定安神之效。
帶著鋤頭就能治病
十多年前才從雲南來台,如今家住新店的曾焰,從小就跟著懂中醫的父親到山裡、野外,到處挖草藥,偶有鄉里間的病人前來問診,家鄉地處荒僻、沒有藥舖,開了方子也無處抓藥,但她老爸一點也不擔心,因為「眼睛裡看得到的,到處都是藥,帶著一把鋤頭也能治病,」曾焰引述老爸的說法。
曾焰也親身見識到草藥的療效。那是在文革前,大陸各地肝炎大流行,曾焰的媽媽也染病了,十幾歲的曾焰眼見爸爸自己調配草藥方劑:側柏葉、天胡荽,加上龍膽草為媽媽治病。
側柏葉以傳統的「黑燒」法──用密瓦罐裝著,丟到泥土裡燒烤──處理後,配上另兩付草藥在水裡煎煮,「藥很苦,而且具有微毒,」曾焰說,她還記得媽媽飲這藥後「反胃、頭昏,又嘔吐」,說也奇怪,過了幾天,媽媽居然奇蹟似地好了,之後老爸又將這方子推薦給其他患者,還救活了不少人。
草仔枝也可以絆倒人
在台灣,如同曾焰這般懂得以草入藥的人並不在少數。五十多歲的家庭主婦廖素瓊是個例子。她從父母處學到很多草藥知識,一有機會往山裡跑,就常沿路找草藥。郊野常見的「蒲公英花」、爬在岩壁的「踏壁蟑螂」,還有結成細球狀、長得類似香菜的「遍地錦」,她都常摘來熬成湯汁喝,「固肝、降火氣、保護腸胃,」她說。
「草仔枝也可以絆倒人,」「嘉義藥用植物學會」會員魏文次用閩南語比喻,別小看一些尋常花草,果真碰對了有緣人,可不只是治些感冒、胃腸痛等小毛病,一些疑難雜症,說不定也能迎刃而解。
多年前,魏文次的兒子不知為何患了「疝氣」的毛病,拳頭大的生殖器積水難消,他帶著孩子求遍中西名醫,藥石罔效。「大多的治療法像西醫,就拿著注射針筒為他抽水,早上剛抽完,到了下午睪丸又漲起水來,」他說,百般無奈之下,他接受親戚推薦的一方草藥:以楮實葉炒瘦肉加麻油。沒想到服了幾帖,居然見效,至今兒子的箇疾從未再犯。
以草入藥有淵源
聽起來像傳奇故事,受過嚴謹醫學訓練的醫生,或許也會斥為無稽之談,但草藥傳奇流傳在民間,有過驗證的人現身說法、指證歷歷,又叫人不得不相信。這是傳統青草藥的使用,在各地一直未曾消失的原因之一。
在我國的傳統醫學中,以草入藥的歷史行之久遠。中國醫藥學院中國藥學研究所技正邱年永指出,中藥的起源,原先就從草根樹皮開始。至少在西元前四百年的古老典籍《山海經》裡,就有神農嘗百草的記載。更神奇的傳說是神農用一根赭鞭來鞭打百草,因而知悉各類藥草的藥性,他將草藥知識傳授下來,成為我國的醫藥之神。
我國傳統藥學的祖書──神農本草經,在兩千年前的西漢已經存在,經過五代十國的梁朝陶弘景,及東漢名醫華佗、張仲景等人的重新整理訂定,再經宋、元,至明朝李時珍集大成,編著《本草綱目》,歷四十年而成書,為我國以草入藥的傳統建立了基本架構。

台中市藥用研究協會栽培的這些藥草,有些遠從大陸來。草藥盆栽不但可當學習樣本,又不會破壞生態,目前被各草藥研究團體大力推廣。(林盟山)
傳統醫學用藥的淵源,以「本草學」架構為主流,但還有一些不在本草記載範圍之內,很可能不為中醫師使用,卻為民間人士口耳相傳的「非主流」藥用植物,被稱為「民間藥」,或「偏方」,便是俗稱的「青草藥」。這些藥草許多由當地的風土民情發展出來,具有地方特色,但在藥理及成份的檢定上,還有待更多確定。重拾老祖母祕方
這幾年,受到回歸自然、崇尚健康食品風尚的影響,一方面也是西方的醫學碰到了瓶頸,許多人又重新回過頭來找尋前人的智慧,重新習看老祖宗的醫藥保健生活,青草藥又熱門起來。
以西方來說,近來美國的多家大藥廠均出錢出力試驗各類草藥,希望研究出各種疑難雜症的治療方法。
設立於芝加哥的美國大藥廠阿柏研究所去年更與芝加哥植物園簽約,從提供的植物樣本中,分析、研究各種製藥材料。而一些國際性的大藥廠如輝瑞(Pfizer)及默克(Merck)也投入大筆資金,分別在中南美各地收集各種藥草,分析其中療效,帶動了一陣草藥風。
最近出版的美國「新聞週刊」撰文指出,美國一家藥草公司說,過去三年內,他們幾乎每天都有一家藥草專賣連鎖店開張,而且預估今年的營業額將高達十億美元。
台灣民間的草藥風,似乎也吹得更起勁。根據統計,目前全省至少有十個以上縣市在未經政府的倡導下,自發性地成立青草藥的研究團體,稱為「藥用植物研究會(學會)」,而且無論是組織的規模,或參與的人口,都日益擴展。
台灣也吹草藥風?
以成立最久的「台中市藥用植物研究會」為例,十三年前成立時僅二十餘名會員,到今年為止已近一千人。「會員的背景也從創會時單一背景的中醫師、中藥材商,擴展到一般的家庭主婦、公務員、工商界人士、學生等,」研究會幹事陳泉鍠說。
每當協會定期舉辦「到野外認識藥草」的活動──這幾乎是每個藥用協會最受歡迎的重點活動之一──幾乎都是大爆滿。「每次都超過預定人數,常常是兩、三輛遊覽車還塞不下,」陳泉鍠說。
一度被認為已接近「夕陽」的傳統行業青草舖,這幾年不僅沒有像專家預期地逐漸走向衰微,反而越來越趨壯大。
去過台北市萬華以販售青草藥聞名的市集──青草巷的人,對於當地客人們摩肩接踵,競購青草藥的情景,都會留下深刻印象。在那兒,要老闆暫停幾分鐘跟訪客說說閒話,幾乎不大可能。拿著方劑來抓藥的,買青草回去煮湯煎茶,以滋補養身的,甚或是有些陳年箇疾來此尋方子的,擠滿了青草巷的頭尾店舖。
現代人火氣大?
經常與各地青草舖聯絡的邱年永推測,台灣各地的青草舖,這幾年的業績應有很大的成長,「光是青草茶的銷路就很可觀,」他說。靠近台中火車站第一廣場邊,開店二十多年的「漢強百草店」老板李漢強也指出,目前他一個月可做上百萬的生意,比起二十年前每月的兩、三萬好太多,且三、四年來,生意年年成長兩成以上。
無論是有心研究草藥的人日增,或是青草店的生意越來越好,李漢強分析,這些現象都跟近年來健康食品、自然療法的風行有直接關係。「因為草藥多半是涼性的,過去生活水準不高,退火的東西用得很少,大部分用來治病;現在大家營養太好,新陳代謝、循環等反而有問題,可『退火、降溫』的草藥因此大為流行,」他說。

採來的草藥大多須經煎煮,這味藥方是馬齒莧加鴨蹠草和蛇床子,大火煮開後,須以小火煎熬二至三小時,治痔肛腫,男女陰部發癢等。
漢強百草店賣得最好的,一是流行的健康食品,如蘆薈、靈芝等,「報紙、雜誌寫什麼,店裡大賣的就是什麼。」另外,就是季節性的東西:夏天,退火的東西像青草茶賣得最好;而冬天,一些藥頭,如治風濕、進補等做藥膳的藥材便大賣。「同樣是青草,被當作食品或飲料來推廣,比當作藥物好賣太多,」李漢強說。上山採藥去?
這一波重新習看草藥的風氣,最具體而微的呈現,是披上深度旅遊外衣,跟登山、休閒風氣結合的「到野外認識草藥」活動,其實就是古早生活經驗裡的「採藥」。
台灣地處亞熱帶,植物生長茂盛,地形多變,海拔落差大,植物林相變化多,植物種類多樣,目前已知可供藥用的植物,高達二千多種,這使採藥人有許多機會大顯身手。
手帶圓鍬、鏟子,身掛麻袋、鋤頭,找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例假,趁著天光未開時集合,同去的有講解藥草功能的講師,有樂於研究藥草的同道,不管是初學的菜鳥,或深諳草藥學問的老道,一群人就這樣浩浩蕩蕩地入山採藥去。
那邊有一棵全株有刺的綠色植物,叫「紅刺濍」,又稱「食茱萸」,據說對結核病、腫瘤有療效;這邊有一片植物開著雪白花,稱為「六月雪」,全草使用,可消淋巴腫、治腎炎;連粉嫩紅色的「山芙蓉」、淡藍色的「馬蘭花」都可治喉嚨痛。似乎任何一種尋常的花草,經講師一指點,都成珍貴的藥材。
跟人體有機對應
藥草通常隱身在野生林地間,稍不注意就會錯過,而跟任何學問一樣,「要找到珍貴的藥草靠的是知識、經驗,加上一點點運氣,」具有三十年採藥經驗,目前獨居在南投的李順說。
以台灣極珍貴的藥草「金線連」來說,慣常長在陰溼的森林內。而對消炎、抗病毒有絕佳療效的龍膽草則長在高山的草地或路旁,隱身在原始林地的毒蛇最愛藏身在藥草旁邊,採摘時一定要看清楚,以免被咬傷。
藥草的形貌、生長習性,與它的療效之間,也呈有機的對應關係。根據嘉義藥用學會理事、也在嘉義執業的中醫師呂天成歸納,花草的顏色,深綠色的多保護肝臟,黃色跟脾臟有關,黑色用以補腎,紅色跟心臟血管有關等。另外就看葉形,若是有藤或成串的,跟血液循環的功能可能有關連,而長在水草邊、濕氣重的,很可能就有利尿作用。
藥跟毒僅一線隔
聽起來言之成理,但似乎還有許多問題待解?沒錯,這就是傳統「民間藥」的主要特性,還有許多待解的謎題,也的確需要許多人投入研究。台中市藥用植物研究會理事長,也是彰化縣衛生局長許秀夫指出,目前有些人對草藥的理解,「說得不好聽,還在一個口耳相傳,甚至『以訛傳訛』的階段,」也因此誤用、濫用的情況經常見到。
「藥跟毒只有一線之隔,」呂天成說,草藥可救人,但用得不好,反將人害。三、四年前,嘉義曾有件大新聞,就在著名的風景區阿里山,有個小販兜售藥草,宣稱可以治氣喘病,結果買的人回家一吃竟全家中毒。
原來小販賣的是「曼陀羅花」,「這是一種神經興奮劑,俗稱『瘋花』,」呂天成說,傳統上這種曼陀羅花的確可治氣喘,但須經乾燥處理,以吹管吸取少量食用,像小販如此大量銷售,而買者又不明究理,直接生食,當然會因此而中毒。
性味難解?
目前有關台灣草藥的研究,不論是更精確將植物的各種科、屬的歸類整理,或是有關藥性、藥理方面的檢定分析,有各大醫學院校、中研院、國科會等相關單位從事研究,但亟待解決的問題仍然不少。
例如傳統藥草裡的一些成份,如中草藥常強調的溫寒、性甘等「性味」,目前還很難以科學儀器檢驗出來。此外,影響療效的原因,如個人體質、環境、中西藥合併服用等影響因素太多,而煎煮方法、劑量控制也都大有學問。如何更「科學化」的研究草藥療效,還有待突破。
對於越來越多的草藥研究人士,呂天成認為,重要的並不在知道多少偏方,或每次上山採到多少藥,「目前很多常見的中草藥,在一些藥園已有大規模地栽培,事實上,到野外認識草藥,除非是採集回來當標本,否則為了生態,能不採就不採,」他說。
「要採藥,先留根,」呂天成指出,這是不得已非要採藥的基本態度。目前一些採藥團體到山上去,看到藥草後,不管認不認識,不管藥草是否長成,「先採再說」。有些尚未長成的珍貴藥草,在解說講師再三勸說「讓它長,不要動它」之下,當場沒有人敢採,第二天卻不翼而飛……,種種行徑,都叫人心驚。
採藥人的破壞,加上台灣的山林快速度地開發,許多珍貴的中草藥目前正急速地消失,因此呂天成認為,長遠之計,是將這些藥草,有系統地作栽培、紀錄,才是永續利用的好方法。
重新習看老祖宗祕方,「利用它,不僅要知道它的療效,還要知道它的副作用;珍惜它,不要亂砍、亂挖、亂吃;愛護它,栽培它,讓子孫永遠傳承,」對這波的「草藥風」,許秀夫的諍言,可能也是我國流傳幾千年的「草藥生活」能否繼續傳衍的關鍵。

年輕人賣草藥,老年人喝青草茶,尋常的場景中,青草巷裡的世代交替隱然可見。(薛繼光攝)(薛繼光攝)

這樹藤稱「烏鴉腱藤」,又名「大血藤」,據說可用來活血路、治風濕病,少有副作用,是民間常用藥。(林盟山)

在原始林的草堆裡,好不容易發現這支「蛇菇」,據說是壯陽藥。(林盟山)

明朝李時珍編著《本草綱目》一書,收集了一千八百多種藥材,附醫方一萬多帖,為中國最完整的本草百科全書。(此為光緒十一年合肥張氏味古齋刊,林漢章提供)(此為光緒十一年合肥張氏味古齋刊,林漢章提供)

長出來就開花結果的稱「出世老」,浮在水田裡看不到根的叫「無根草」,有毒的叫「大鐵牛」,還有樣子像「老鼠拖秤捶」的草藥等,清楚明白的草藥名,反映了有趣的民間文化。(林盟山)

郊野常見的草藥 天胡荽又稱遍地錦,散諸風頭痛、利小便,治翳膜遮睛,羞明怕日,目澀多淚。 野丁香治偏頭痛、月經不調,鎮靜安眠,利小便、消水腫、疝氣痛。 蛇床子又稱水芹菜,治陽痿、壯陽,益陰、補腎,散寒祛風。 桑桑白皮能利尿鎮咳,消水腫,治高血壓手足麻木。桑葉可清熱明目。桑椹,養血祛風。 一箭球又稱牛筋草、蟋蟀草。清熱、止咳、消腫、治感冒、咽喉腫痛。 側柏葉又稱扁柏,養陰滋肺、清血,補陰要藥,止吐、腸尿血,去冷風關節痛。 酢漿草搗汁外用,可治癢蘚諸瘡,內服解熱止渴,利尿,治尿道炎,殺小蟲,紅白帶。 敗漿草又稱台灣澤蘭。排膿破血,用於治急性闌尾炎、腸廱。 「不貪多,不濫採,須留根」,這是採草藥的基本態度。 一群人合力拉扯「大血藤」,最後的結果是人人都分得一杯羹,只可惜了大血藤,要多久才能再長到這麼長?(林盟山)

「不貪多,不濫採,須留根」,這是採草藥的基本態度。(林盟山)

一群人合力拉扯「大血藤」,最後的結果是人人都分得一杯羹,只可惜了大血藤,要多久才能再長到這麼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