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巴拿馬,一般國人大概只想到前軍事強人諾瑞加和巴拿馬運河。但您可知道,巴拿馬擁有中美洲最大的華裔僑社,更令人稱奇的是華裔菁英實力深厚:從第一夫人、總統女婿算起,共計出過部長、次長、立法委員、大法官等不下十人。從早期契約華工「賣身」至此修築巴拿馬鐵路及運河,到如今華裔青年位居要津,這其間有著怎樣的故事?
中國俗諺說「是非只為強出頭」、「人怕出名豬怕肥」,身居異鄉的華僑子弟,在「寄人籬下」的不安定感中,更是記取祖宗教訓,鮮少涉足政治。無怪乎世界各國對華人的印象都是「沉默、保守、賺錢第一」。
但在巴拿馬,或許是因為華裔移民早、人數眾多,近年來竟已打破了華僑社會的「鐵律」,在政治上大放異彩。

目前任職副審計長的鄭道華,是巴籍華裔官員中職位最高者。圖為其與我國前任駐巴大使宋長志合影。(張良綱)
「巴拿馬總人口不過二百卅萬人,其中華裔有十萬左右,約佔總人口百分之五。這樣的比例,應該是東南亞以外最高的」,曾經先後擔任過巴拿馬內政部次長、科隆自由區經理及勞工暨福利部部長的李智明指出。
東南亞國家對華人經濟實力的敏感,大大壓縮了華人的從政空間。相較之下,本身就是種族大熔爐,黑、白、黃(印第安人)通婚頻繁的巴拿馬,則可以讓華裔青年盡情發揮。此外,中國的傳統美德,如勤儉、誠信、讀書第一……等,在民性悠游閒散的中南美洲倍顯可貴;加上華人從一八五○年代來巴築鐵路,已傳衍了七代,根基穩固。天時、地利、人和俱足,也就無怪乎華人在政治上快速地嶄露頭角,佔有一席之地了。
儘管大環境相似,但細細分析,每位華人參政的過程卻又不盡相同。
現年六十四歲的鄭仲衡,算來是巴籍華人參政的老前輩。早在一九六四年,律師出身的鄭仲衡就投身國會議員選舉,並以高票當選。他的經歷,給後起的華裔參政者不少啟發。
「那時候,華裔參政的很少,有什麼困難往往只能請託別人代言,我覺得這樣總是隔了一層,於是決定自己出來」,鄭仲衡回憶當年的參選動機:「尤其身為律師,看到社會上有許多不公不義的事情,更覺得應該挺身出來說話。」

巴國首府巴拿馬市建築宏偉、高樓林立,是著名的自由金融及保險中心。(張良綱)
四年的議員任期,鄭仲衡排紛解難,為華僑入籍巴國的事,出力甚多。但同時他並不「劃地自限」,相反地,他努力走出華人的小框框,參與政黨,把目標放在全國性的政治事務上。四年期滿,鄭仲衡於一九六八年順利蟬聯,沒想到那次選舉被政府當局宣布無效。不久發生軍事政變(請參閱「巴拿馬政治年表」),軍事強人杜里荷上台,國會解散,鄭仲衡也就暫時回歸律師本業。
鄭仲衡的政治生涯並未因此結束。由於他曾擔任巴國共和黨第二副主席,和同屬共和黨、於一九八四年上任的阿狄鐸.巴雷達總統及繼任的德華耶總統都有深厚的情誼。一九八六年,他更得到政黨支持,出任「選舉法庭大法官」,為僑社憑添莫大的光彩。
「巴國大法官只有三名,由行政、立法、司法體系各推舉一名,負責監督各項選舉,因此必須聲望崇隆的人才能擔任。鄭仲衡被推舉代表行政體系,可以看出前政府對他的倚重」,在巴國多年,對僑情及巴國政情都十分熟稔的大使館僑務秘書吳光定表示。
可惜的是,巴國政爭頻仍,原本十年的大法官任期,卻由於軍事強人諾瑞加垮台、文人總統恩達拉上台而被迫提前「腰斬」。目前的鄭仲衡,由絢爛復歸平淡,重拾律師舊業。

資料來源:外交部中南美司/製表:李光真。(張良綱)
鄭仲衡投身巴國政黨,算是開華裔風氣之先。而藉由政黨投身政治的後起之秀也不乏其人。曾任住宅部長的李詩蓮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一九七○年代後期,杜里荷將軍主持的政府宣佈開放黨禁、實施言論自由,使得從政成為一股熱潮,年輕人投身政黨非常普遍」,個性溫婉,目前自己經營建築師事務所的李詩蓮,自承也曾有過一段政治狂熱期。隸屬民主革命黨的她,同樣和巴雷達總統有段淵源。
一九八四年總統大選,民主革命黨也支持巴雷達為總統候選人,身為該黨中央委員及婦工會主任委員的李詩蓮自然要為巴雷達助選,而特殊的家庭背景則使她事半功倍。
「由於我母親出身西班牙北部,外祖父又是名作家,在巴國第三大的奇里技省中是名門望族,因此我在當地的助選活動非常成功,算是為巴雷達總統出力很多」,李詩蓮回憶道。
巴雷達總統當選後,論功行賞,當時已在工業大學執教十三年、對監督工程品質經驗頗豐的李詩蓮也就順利出任住宅部部長。一年多的部長任內,李詩蓮蓋了一萬六千五百戶國民住宅,這份成績至今仍令她驕傲。
「中南美洲政治不上軌道,政爭迭起,官員也是更替頻繁、來來去去。很多人一上台就忙著撈錢,根本無心做長治久安的建設,像前幾任住宅部長就差不多都交了白卷」,李詩蓮指出:「可是中國人的家教畢竟不同。從小父親就教我們勤儉、誠信,別說是貪污,連做了官而不做事都會覺得是一種罪過。」在這種思想影響下,李詩蓮幹得相當出色,也就不足為奇了。
巴雷達總統在位不過一年多,連帶地李詩蓮也難免有「壯志未酬」的遺憾。而巴國人事的更迭頻繁,在先後出任三項重要職位、如今為執業律師的李智明身上尤其可以明顯地看出來。

(上)有卅年政黨經歷的鄭道華,是頗為矚目的華裔政壇新星。(張良綱)
以國際商事法和銀行法見長的李智明,廿九歲便出任巴國內政部次長。這其中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小插曲。
原來在一九八一年時,巴拿馬軍事強人杜里荷將軍因飛機出事殞命,另一位強人巴雷德將軍想取而代之。為了爭取近十萬的華裔支持,他特別向僑社大老、曾任巴拿馬國家銀行董事長多年的陳奉天請益。陳奉天於是邀集了多位學有專精的華裔子弟,每人事先對僑社面臨的一個問題詳加準備,並和巴雷德將軍當面對談。
「那次聚會,李智明主講華人入境及移民問題,他的條理清晰、見解精闢,令巴雷德將軍印象深刻,一個月後便發表他為內政部次長」,僑務秘書吳光定回憶道。
一九八三年巴雷德將軍退休、諾瑞加上台,次年阿狄鐸.巴雷達總統就任,內閣改組,李智明轉任科隆自由區經理一職;緊接著八五年巴雷達總統辭職,由德華耶副總統繼任,李智明又轉任勞工暨福利部部長。在其後四年的部長任內,李智明為了修訂勞工法以吸引外商投資,曾多次與反對人士在電視上辯論,在巴拿馬的知名度相當高。

(下)曾任內政部次長、勞工暨福利部部長等要職的李智明,曾多次來台,現並擔任中國商銀及中華工程公司在巴拿馬的法律顧問。圖為李智明與宋長志大使合影。(張良綱)
但是,隨著美軍壓境,軍事強人諾瑞加垮台,原本知名度高、前途看好的李智明也只得暫別政治舞台,重回律師本業。而長達廿一年的軍事政權在短短一個月內潰敗失勢,由標榜民主自由的文人總統恩達拉組成新政府,於是前朝舊臣紛紛下台,換上另一批民主新貴。
民主新貴中,最令僑社矚目的,自然是「第一夫人」鄭安美。
芳齡廿四的第一夫人,是因為替恩達拉總統助選而結緣。高大健美、已感覺不太出「中國味」的鄭安美,其實父系母系都有中國血統。去年五月,恩達拉總統曾遠道來台參加李總統就職大典,次月,在恩達拉總統的原配夫人逝世滿一年後,兩人便舉行婚禮,傳為巴國美談。
第一夫人外,第一家庭中的華裔成員還有總統女婿、現任總統特別助理的葉思良。
說起今天的成功,葉思良第一個感謝的便是父母。葉思良的父親、現任巴拿馬駐中華民國大使的葉祿生,原本從事魚蝦養殖業,而正像典型的中國父母一樣,謙和安靜、一心為家庭奉獻的葉祿生,把自己的辛勤所得全部投資到子女的教育上。
「在我十歲時,父母便把我們兄妹三人送到巴拿馬市的私立天主教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葉思良回憶:「每到周末,父母更會趕兩個小時的路來巴拿馬市探望我們。」
好的教育,使葉思良從小就有機會和巴國名流子弟交往,並且參與政黨活動。也就在這種情形下,他和恩達拉總統的女兒相識、相戀。
這段姻緣在今天固然使他貴為當朝駙馬,但在一年多前,卻也因為恩達拉所從事的活動不能見容於諾瑞加,迫使葉思良帶著妻子及剛出生的小嬰兒,在哥斯達黎加及邁阿密度過一年充滿焦慮疑懼的放逐歲月。
除了第一家庭中的兩位華裔成員,放眼當朝,曾任移民局局長,目前出任副審計長的鄭道華,則被認為是最具潛力的政壇新星。

趁著難得的返國述職空檔,現任巴國駐中華民國大使葉祿生也出席了宋長志大使的送別晚宴,並合影留念。(張良綱)
早在高中時就加入基督民主黨、算是創始黨員的鄭道華,也曾受過軍政府的政治迫害,不過新政府上台後,鄭道華以他的企管專才及在黨內的影響力而備受重視。他的第一個職位——內政部移民局局長,是許多人眼中的「肥缺」,不僅內戰頻仍的中美洲國家如尼加拉瓜等國之難民,千方百計想進入巴境;為求躲避共黨的中共「大陸客」,更是每年成百成千地、企圖非法在此居留。五個月的任期中,鄭道華耿介正直的個性頗受肯定,於是出任另一項要職——副審計長。
在巴拿馬,副審計長的工作是控制國家財政,尤其要節制貪污。說到貪污,鄭道華不禁搖頭苦笑。由於軍政府長期掌政,政風敗壞,積弊已深,加上巴拿馬以自由金融中心聞名,洗錢等犯罪歪風盛行,因此要想防治貪污,實在要有過人的勇氣和政治智慧才能勝任,鄭道華也只能藉著中國老祖宗強調的「誠信」、「勇於任事」來自勉了。

(上)有著四分之一中國血統的鄭安美,去年六月與恩達拉總統締婚,傳為巴國美談。(巴國總統府提供)(巴國總統府提供)
目前擔任全國經濟諮詢委員會委員的張志誠,也是前途看好的華裔新星。值得一提的是,張志誠的妹妹張璐絲,也曾在德華耶總統任內當過兩年半的工商部次長。
一門雙傑,張志誠同樣歸功於父親的教誨:「我父親當年來巴時,只是個建築運河的工人。運河完成後,他進入銀行,當了四十年職員。儘管職位不高,但他的清廉、勤奮是銀行中人人稱道的」,張志誠永遠忘不了父親去世前交代他的話:「兒子,我沒有什麼遺產,我唯一留給你的,是一個乾淨、正直的好名字,你要保持下去……。」
「說起來,華裔青年今天在政治上能佔有一席之地,父母中國傳統式的美德實在要居首功」,張志誠表示,直到廿年前,絕大多數華人在此地都只是「安靜、保守的小生意人」,和歐洲後裔在中南美洲財大氣粗、壟斷大部分政商資源的情況不能相比。而近廿年來,華裔逐漸嶄露頭角,唯一憑藉的,就是父母傾其所能提供的良好教育,及殷殷教誨的,諸如誠信、勤儉、孝順等中國美德。
「別看我們完全不懂中文,我們的思想、舉止都是非常中國式的」,隨身帶著寫有中文名字的小卡片,雖然不會寫名字、卻也能依樣畫葫蘆般「畫」出三個工整大字的張志誠和李智明都如此表示。在他們眼中,近年來滯留巴國的「大陸客」反倒「不像中國人」:「他們不像我們,也不像香港、台灣的中國人。他們有些已失去中國傳統的價值觀,不願工作,總是想不勞而獲。」的確,遙遠的祖國曾令他們驕傲,但這些剛從祖國出來的「同胞兄弟」,卻又不禁令他們困惑。

(下)總統女婿,亦是總統特別助理的葉思良,將今日的成就歸功於父母給予的良好教育。(張良綱)
祖國是遙遠而陌生的。所幸對台灣,他們都持有一份血濃於水的親切好感。
一方面是因為僑胞在大陸的僑產、僑眷都曾受中共沒收、迫害,僑社的反共意識極為強烈;另一方面則系中巴邦誼一向親密,官方及民間的往返頻仍。例如民國七十七年元月,李智明以勞工暨福利部部長的身分,來台參加故總統經國先生的奉厝大典;而早在葉祿生出任巴國駐華大使前,他的長子葉思正及李詩蓮、李智明等人,都曾來台參加「世界華裔青年會」,對台灣印象深刻。近年來,台灣對中南美友邦提供不少經濟支援,也使得這些華裔青年更受當局重視。
由於巨大的空間、語言阻隔,巴拿馬華僑和其他的華人社會不能常常往來,所幸巴拿馬僑社十分團結,稍稍彌補了這份缺憾。巴拿馬華僑以廣東及客家籍佔絕大多數,在僑界大老陳奉天的帶領下,凝聚力很強,彼此都很熟稔。一九六七年,僑社子弟更籌組了「巴拿馬華裔職業青年會」,凡是大學畢業的華裔專業人才都網羅其中,大大增強了華裔子弟對僑社的向心力。
「這個會目前有一百多位會員,每次聚會,參加人數也總在六十人以上」,曾經兩度擔任會長的李詩蓮指出。而翻翻名冊,幾乎所有出任過公職的華裔菁英都列名其上,聲勢相當驚人。

有著西班牙血統的李詩蓮,經由參與政黨活動而出任官職。(張良綱)
既然同屬華裔,又有這樣一個社團做媒介,豈不有利於彼此提攜、在政治上互利共榮?但李詩蓮卻另有看法。
「在巴拿馬,沒有所謂的種族歧視,因此特別以某一個種族做號召的團體也就完全沒有必要」,李詩蓮指出。尤其華裔青年分屬不同政黨,政治立場互異,而軍政時期的前朝舊臣和目前的民主新貴也有著若干隔閡。在「政黨意識」重於「種族意識」的情況下,華裔職業青年會不談政治,只把目標放在出錢出力、建設僑社上。
事實上,「種族意識」的日漸淡薄,也的確點出僑社目前的隱憂:由於老一輩華僑汲汲營營於生計,無暇顧及子女的中文教育,這些華裔子弟幾乎都不懂中文,頂多只會幾句簡單的客家話或廣東話。語言的隔閡,使他們和其他的華人社會逐漸脫節,也更加速地徹底融入巴國社會。
「許多人常問我們,巴拿馬究竟有多少華人?他們的就職、就學分佈情況如何?這都很難回答」,由於父親李金奎曾任中華民國駐科隆名譽總領事達廿年,因此對華人移民巴拿馬的歷史有著特別研究的李智明表示。這一方面是巴拿馬為了避免種族主義者的口實,各種普查制度都禁止用種族做基準;另一方面,「經過七代的融合,許多華裔只有四分之一、甚至八分之一的中國血統,除了還勉強保留一個中國姓氏外,從相貌到思想,都已經完全巴拿馬化了。他們究竟算不算華人?恐怕誰也不能回答」,李智明無奈地說。

曾任國會議員及選舉法庭大法官的鄭仲衡,是華裔參政中的老前輩。(張良綱)
的確,巴國的華裔青年逐漸在政壇上嶄露頭角,但同時他們也在這塊土地上生根立足,投入全心的熱愛及才華。「我們是華裔巴拿馬人,我們以中國血統為榮,也以身為巴拿馬人為榮!」葉思良如此表示。
為了延續血緣及文化認同,六年前,僑社在僑胞大力捐輸及中華民國政府全力支持下,斥資四百五十萬美元成立「中巴文化中心」及「中山學校」,以西、英、中文三語教學為號召,並在正規課程外加重中國歷史的講授。而華裔職業青年會更是全體動員,出錢出力,在建築、企管、教育行政等各方面提供義務服務,希望未來華裔子弟能有更多機會了解中國文化。
未來的事且讓時間去決定。不論如何,巴拿馬華人今日的參政盛況,已為海外華僑社會樹立了一個新典範。看來,「賺錢第一」的華人一旦「動」起來,也有著無窮的政治潛力呢!
〔圖片說明〕
P.79
目前任職副審計長的鄭道華,是巴籍華裔官員中職位最高者。圖為其與我國前任駐巴大使宋長志合影。
P.78
前仆後繼,耗時卅五年(西元1880年∼1914年)才告完工的巴拿馬運河,埋著無數華工的辛酸血淚。
P.80
巴國首府巴拿馬市建築宏偉、高樓林立,是著名的自由金融及保險中心。
P.81
巴拿馬政治年表(1968-1990)
資料來源:外交部中南美司製表:李光真
P.82
(上)有卅年政黨經歷的鄭道華,是頗為矚目的華裔政壇新星。
P.82
(下)曾任內政部次長、勞工暨福利部部長等要職的李智明,曾多次來台,現並擔任中國商銀及中華工程公司在巴拿馬的法律顧問。圖為李智明與宋長志大使合影。
P.82
趁著難得的返國述職空檔,現任巴國駐中華民國大使葉祿生也出席了宋長志大使的送別晚宴,並合影留念。
P.83
(上)有著四分之一中國血統的鄭安美,去年六月與恩達拉總統締婚,傳為巴國美談。(巴國總統府提供)
P.83
(下)總統女婿,亦是總統特別助理的葉思良,將今日的成就歸功於父母給予的良好教育。
P.83
有著西班牙血統的李詩蓮,經由參與政黨活動而出任官職。
P.83
曾任國會議員及選舉法庭大法官的鄭仲衡,是華裔參政中的老前輩。
P.83
Gisela Chung是唯一現任的華裔國會議員,在政壇相當活躍。
P.84
台灣「新僑」在巴拿馬為數甚少,多集中在科隆自由區內。圖為他們出席高爾夫球賽,為宋長志大使送別。
P.85
巴拿馬華裔政要表
P.86
廣東花縣同鄉會在巴拿馬聲勢浩大,圖為其新建的同鄉會會館。
P.87
花縣同鄉會會館內部有泳池、大會場及休閒中心等,閒來無事,鄉親們共聚一堂,聯絡情誼。
P.88
窄小的街道上,雜貨店林立,這曾是華人聚居的「中國城」,但經濟改善後,大部份華人已陸續搬遷出去。
P.88
在江浙同鄉會會長章辭修的大力幫助下,許多遠從中國避居此地的「大陸客」,總算有個落腳、聚會的場所。圖為從江浙同鄉會往外看的景觀。
P.90
「中巴文化中心」附設的「中山學校」,從幼稚園到高一都有,約有學生六百卅人,其中三分之二是華裔子弟。

Gisela Chung是唯一現任的華裔國會議員,在政壇相當活躍。(張良綱)

台灣「新僑」在巴拿馬為數甚少,多集中在科隆自由區內。圖為他們出席高爾夫球賽,為宋長志大使送別。(張良綱)

巴拿馬華裔政要表。(張良綱)

廣東花縣同鄉會在巴拿馬聲勢浩大,圖為其新建的同鄉會會館。(張良綱)

花縣同鄉會會館內部有泳池、大會場及休閒中心等,閒來無事,鄉親們共聚一堂,聯絡情誼。(張良綱)

窄小的街道上,雜貨店林立,這曾是華人聚居的「中國城」,但經濟改善後,大部份華人已陸續搬遷出去。(張良綱)

在江浙同鄉會會長章辭修的大力幫助下,許多遠從中國避居此地的「大陸客」,總算有個落腳、聚會的場所。圖為從江浙同鄉會往外看的景觀。(張良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