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人,兩種想法
林添福的經驗並不是一個特例。如果從民國四十年代國內工業開始發展算起,迄今卅多年來,勞工已明顯地分成兩代,他們的生活背景、價值觀……都有不同。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員蕭新煌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台灣的第一代勞工出現在民國四十與五十年代,他們來自農村,雖然到都市工作、生活,仍保持傳統農民淳樸無爭的性格。
第二代勞工出現在民國六十與七十年代。他們多半有城市生活的經驗,「都市性格」明顯,較重視、也較會爭取自己的權益。
由於第一代勞工長於農村,心理上還覺得那兒才是自己的「根」,總認為工作如果不如意,可以重返家園,再拾農具。因為有後路可退,以及農村生活中養成的淳樸性格,所以不會主動去瞭解自己在工作上應有那些保障,更別提去爭取了。
到了民國六十年代以後,工業化的社會型態逐漸由都市向農村漫延。「土地上蓋起了工廠,一個個社區的成立,商業活動迅速蓬勃起來……,原本熟悉的鄉城,完全變了樣。」
在這樣背景下成長的第二代勞工,已經感受不到鄉村平靜無爭的氣氛,所看到的是工商社會激烈競爭、功利現實的一面;而且他們的生活重心已在都市,毫無退路,自然必須多為自己設想。

出力、出汗、出智慧,今日的繁榮就在他們手中,一點一滴建立起來。(邱勝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