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過才三、四年前,台灣街頭幾乎被bossini、GIORDANO 、HANG TEN…等國外休閒服飾品牌割據,年輕人身上的衣服就算沒有兩隻腳丫子 (HANG TEN),也總有一隻青蛙 (GIORDANO)。曾幾何時,國外品牌店越收越少,有些甚至撤離台灣。取而代之的,是風格多樣的潮牌服飾店,台灣年輕人不僅崇尚本土品牌,甚至引以為「潮」,一股本土潮牌風席捲而至。
「現在台灣年輕人,10個有8個會買本土潮牌,」「這也」主腦(潮牌老闆)張凱文如是說。
打敗國外休閒名牌,本土潮牌逆勢而起,「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的潮流背後,一股不可忽視的年輕人自主意識正在崛起。
在青少年聚集的西門町,有條潮流店林立的「潮街」(昆明街96巷),一到假2日摩肩接踵,熙來攘往皆是打扮新奇、充滿個人風格的「潮人」。
忠孝東路4段、統領百貨後面巷弄裡也別有洞天,許多知名的潮牌旗艦店選擇在這裡落腳,方圓一公里內就有五、六十家潮流店。本土潮牌專賣店──「這也」,當然也不能缺席。

台灣街頭掀起一股潮牌風,潮是什麼?是流行,是創意,是個性,是自我…,總而言之,潮,就對了!
「這也」是當紅潮流品牌,也是台灣本土潮牌的銷售平台。
2009年3月,「這也」在東區熱鬧開幕時,周杰倫、方文山、康康等多位知名藝人站台捧場,讓「這也」的知名度迅速竄升,短短不到一年,營業額已破千萬,並陸續在台北敦南、華山、板橋誠品,及花蓮、基隆、新竹、高雄……等地開了8家店,目前更已著手策劃進軍上海。
民國63年次的「主腦」Kevin(張凱文)指出,「這也」是他與好友周杰倫、方文山一起腦力激盪誕生的,因有感於台灣缺乏年輕人的服裝品牌,即使有了產品也不知道拿去哪裡賣,於是興起開家潮流店的念頭。
如今理念付諸行動,以中國風創作聞名的作詞家方文山擔任「這也」創意總監,而事業版圖跨足音樂、電影、運動鞋等諸多產業的周杰倫,則因代言其他廠牌服飾必須淡出,但事實上他已留名「這也」──「這也」品牌名就是周杰倫英文名字「Jay」變身中文的結果。
除了自家品牌,「這也」還展售「東亞病夫」、「山東」、「熱血」、「惡」、「農麗」、「魅」、「OUTER SPACE」、「STAY REAL」、「DORK」、「story」……等六十多種台灣潮牌,卻看不到一件進口服飾。
「我們堅持東方元素、本土訴求,」張凱文說,「這也」是個文化創意平台,除了開發自己的品牌,也提供本土潮牌除網路外的最佳販售通路。

農麗創意總監廖錦逢結合傳統與潮流,塑造出台灣主題鮮明的品牌特色。手上展示的是他親筆描繪的硬頸T恤原稿。
潮,源自廣東話,是入時、貼近潮流的意思。「潮人」,指的是打扮前衛、追趕潮流的年輕人。
民國70年次、在流行服飾雜誌「美人誌」工作的王君文,喜歡一個叫「Pet Shop Girl」(寵物買女孩)的潮流品牌。這家位於東區巷弄中的潮流店,從服裝到飾品,全都出自一位66年次的年輕女孩之手。王君文以一件三、四千元的T恤為例,除了選料比較講究、衣服上加些誇張的裝飾外,與眾不同的不對稱剪裁,或一衣多種穿法的百搭用途,都很能吸引年輕人的目光。
潮牌雖以青少年族群為目標,但吸引的喜好者卻似乎比預設目標更廣泛,連三十、四十世代族群,也大有潮人在。
潮,講求的是個性與自我。
「穿潮牌,可以減少撞衫的情況發生,」Pizza Cut Five設計總監Issa(陳彥鳴)指出,以前從忠孝東路4段的統領走到SOGO,可能遇到3個跟你穿同樣衣服的人,讓人尷尬得想逃。以「限量」(每款約200件)為訴求的潮牌服飾,大大減低了街頭迎面撞衫的可能性。
潮人年輕,潮牌背後的「弄潮人」也多是年輕人。
「很難得看到年輕人的想法能浮上台面,」30出頭的Issa表示,比起潮牌發源地日本多走浮世繪復古風,台灣潮牌風格則顯得更多樣、有趣。
光是Pizza Cut Five的「鬍鬚張」系列T恤,目前就有三十多款,有蔣中正加鬍鬚張、毛澤東加鬍鬚張、鹹蛋超人加鬍鬚張、小甜甜加鬍鬚張…,天馬行空的奇妙組合,令人莞爾。
除了「無厘頭」的設計風格很對台灣年輕人的胃口外,潮牌設計師們更多了一份「貼心」。
「這也」張凱文以OUTER SPACE為女孩設計的一款名為「袋鼠」的T恤為例指出,這件衣服在腹部裡層設計了小袋子,隨衣服再附贈一個暖暖包,體貼女生生理期間不適的巧思和貼心,叫人很感動。
Pizza Cut Five也為自行車的愛好者在外套後背設計口袋,以便騎乘時放置手機、MP3,不受耳機線干擾。

農麗創意總監廖錦逢結合傳統與潮流,塑造出台灣主題鮮明的品牌特色。手上展示的是他親筆描繪的硬頸T恤原稿。
2009年拿下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與英國文化協會主辦的「國際青年創意創業家獎」台灣區第3名,並受邀前往英國愛丁堡藝穗節、曼谷設計週展售的「農麗」,在台灣潮牌中屬於一眼即能辨識、風格最鮮明的。
創立於2008年7月的農麗,高舉「以農『麗』國」的口號,明明賣的是T恤、帽子、頭巾、背包…等休閒服飾,卻硬是要自稱「農產品」,暱稱農麗的愛好者為「農友」,甚至還把T恤裝進蜜餞的封口袋包裝,當成農產品販售。
民國64年次、長髮過肩、外型雅痞的農麗創意總監廖錦逢指出,封口袋的包裝除了符合農產品形象外,其實也是個方便旅人收納的貼心設計。
農麗的特色在於「傳統」加「潮流」。曾任職天下集團,廣告、設計出身的廖錦逢,轉行自創品牌,以精細工筆畫描繪鮮明的台灣主題,藉以傳達對土地濃厚的情感。廖錦逢認為,因為生活背景的差異,進口潮牌上的英文字或街頭主題較難引起台灣年輕人的共鳴,「台灣有幾個年輕人真的在國外唸過書?在紐約街頭開過槍?吸過毒?」他說,只有真正發生在周遭的事,才有感情,也才有文化。
然而,光是如此尚不足以為「潮」,還得加上所謂的「街頭」元素,像農麗的代表作──「亂耳」,就來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絲竹亂耳」的聯想,廖錦逢讓媽祖身邊的順風耳當起了現代DJ。他說,順風耳既能察微毫之聲、聞千里之音,一隻手指著耳朵的動作又與現代DJ的習慣動作神似,因此可化身現代DJ之神。
為了找出最具代表性的「順風耳」造型,廖錦逢跑遍全台各大廟宇,研究文史資料,最後選定台南大天后宮較為「強壯」、「金剛法王型」的順風耳造型。
另一款名為「天團」的T恤,則是將代表正義、忠誠與勇氣的三國人物關公與部屬周倉、義子關平3人,KUSO(即惡搞、解構)成天上的搖滾樂團,關公手上的關刀換成鼓棒,關平手上的玉璽換成吉他,周倉則擔任主唱,歷史上忠肝義膽的戰將,成了新世代熱血搖滾天團。
「硬頸」T恤上的乙未台島戰圖,重現的則是1895乙未年間,六堆客家義民英勇反抗日軍、死傷慘重的「硬頸」精神,「步月樓之戰」、「火燒庄戰跡」,在廖錦逢的筆下活靈活現。
此外,千手觀音、台灣囍字紅盤,甚至國寶魚櫻花鉤吻鮭等,都是廖錦逢成功「弄潮」的元素。

跨界、聯名,潮牌與流行音樂、傳統產業合作,彼此拉抬,路也越走越寬廣。圖為Pizza Cut Five11月中在西門河岸舉辦「型氣、祛傷、解癒」的「18銅人潮流熱唱會」。
「潮牌賣的是概念和創意,」Pizza Cut Five設計總監Issa(陳彥鳴)說。
後現代流行解構、拼貼、破除一切界線,潮牌服飾的創牌手法、設計,也以無厘頭「混搭」吸引年輕人的目光。
玩樂團出身的品牌總監吳哲圻,因崇拜日本時尚天團Pizzicato Five,於是取其諧音,成立Pizza Cut Five潮牌服飾。2005年開始在網路上販售,直到2007年才正式成立第一家門市。
「有了實體店面,增加了想像的空間,開始想玩得更瘋狂、更有趣一點,」陳彥鳴指出,除了突發奇想地以Pizza盒包裝衣服,甚至還仿效Pizza外送方式,以「一通電話外送到府」為訴求,開店第一個月就創下60萬元營業額。「無料外送」持續了一年,話題退燒後,在成本考量下取消了這項噱頭,但業績不受影響,仍穩定成長中。

Pizza Cut Five 創意總監Issa設計的「鬍鬚張」系列,光是T恤就有三十多款,天馬行空的KUSO手法,令人莞爾。
有些潮牌吃的是藝人光環,只要藝人穿著在螢光幕上亮相過,就會有粉絲慕名找來。以藝人小鬼自創的品牌AES為例,一件據說穿起來很挺,看起來卻平凡無奇、大腿上還開洞的「破壞」牛仔褲賣4,200元,喜好者仍趨之若鶩、大排長龍。
物以稀為貴,「限量」讓潮牌的身價水漲船高。張凱文指出,潮牌走精緻路線,與其說是刻意「限量」,不如說是「產量少」來得貼切。通常一個款式會先做200∼300件測試市場,如果市場反應不錯,就稍做改版再出第二代。他以Nike的麥可喬登限量鞋為例,由於大受歡迎,有錢也買不到,第一代鞋現已叫價一雙十幾萬台幣,而廠商也食髓知味,迄今已持續出了三十幾代。
前些日子,港星陳冠希自創品牌的牛仔褲來台販售,祭出限量100件的魔咒,一件定價台幣1萬2,000元,果然開賣2天前就開始排隊,不少買到的幸運兒,走出店門喊價2萬元,立刻被買走。
進口潮牌及少數藝人品牌走高價位路線,但多數本土潮牌價格平實。以農麗為例,一件T恤定價880元,Pizza Cut Five近日也推出2件T恤1,680元的特惠組合。「這也」在520(我愛你)推出的情人限定版T恤,一組2件定價1,314元(「一生一世」諧音),走的是「高貴又不貴」路線。

「這也」的主腦Kevin嗅到了年輕人的市場需求,為本土潮牌打造銷售平台,不到一年就創下千萬元的亮麗業績。
試圖讓一加一大於二的「聯名」,是潮牌最愛用的行銷手法。潮牌聯名的對象包括歌手、樂團、演唱會、愛心活動及企業等。
2006年,Pizza Cut Five與7-11合作,開發包括方形筆頭的電腦閱卷鉛筆等創意文具,還更新「思樂冰」機台、冰杯,使思樂冰更加酷涼有勁、耳目一新。可愛的吉祥物北極熊在7-11思樂冰上和Pizza Cut Five的服飾上同步出現,在聯名活動期間,Pizza Cut Five甚至將T恤裝在思樂冰杯中販售。
此外,近來老字號傳統產業也掀起「潮風」,紛紛與潮牌聯名,意圖「回春」,搶攻年輕人市場。
與潮牌聯名,是傳產改頭換面的良方,「狂買服飾是目前年輕人的消費方式,既然如此,何不讓他們透過聯名的潮牌來認識傳統產業?」陳彥鳴說。
2008年夏天,Pizza Cut Five與鬍鬚張魯肉飯的聯名,除了在創始人鬍鬚張的頭像上「惡搞」外,也開發外賣盒,顛覆了眾人對潮牌的印象,也讓鬍鬚張酸梅湯在3個月內就賣完往年一年的銷量。
「鬍鬚張原本的logo就和日本的潮牌『猿人』很像,很多人喜歡在兩者之間的關連上做文章,」Issa說,既然如此,何不乾脆>去和鬍鬚張談聯名?
「很多人說這是個大冒險,多數人認為老東西翻新可能弄巧成拙、不會被接受,」Issa說,直到產品推出的前一刻他仍沒把握,但鬍鬚張與潮牌聯名成功、驚動市場後,再也沒人敢在凡事未嘗試前就說「不行」!

Pizza Cut Five 創意總監Issa設計的「鬍鬚張」系列,光是T恤就有三十多款,天馬行空的KUSO手法,令人莞爾。
「聯名不止是連結商品,更是品牌的改造。」Issa指出,與傳統產業聯名,是希望能傳達「老翻新」的文化傳承感,精準地針對年輕人行銷。
對台灣人來說,西式的漢堡炸雞不如本土魯肉飯來得親切,但鬍鬚張無論店面古早風味的陳設或產品陳列、包裝都很「傳統」;相同的,成立已30年、由和氣藥品公司出產的「18銅人行氣散」,訴求的對象是要「轉大人」的青少年或入伍當兵的年輕人,但企業形象卻和年輕人有「代溝」。
為了打造「金身不死、創意無限」的新銅人精神,Pizza Cut Five推出了3D立體18銅人圖案T恤,線條剛硬、金光閃閃的新銅人造型,給人強烈的未來感。後續還有18銅人公仔及年輕人常吃的潤喉丸,要讓18銅人在年輕人的心中徹底「潮化」。

Pizza Cut Five 創意總監Issa設計的「鬍鬚張」系列,光是T恤就有三十多款,天馬行空的KUSO手法,令人莞爾。
因為精緻化少量多樣,台灣潮牌服飾無法在大陸下單,多在本土生產,因而也挽救了一些接不到大訂單的台灣紡織業者。農麗還計畫要採用台中大甲及台南後壁的藺草、原住民的編織等,將更多具有台灣特色的夕陽產業拉進來。
除了拉抬台灣本土產業外,因為濃濃台灣味吸引不少外國客人上門,潮牌服飾還意外地扮演了「行銷台灣」的角色。
在專賣台灣潮牌的「這也」,有半數的消費者是觀光客。「很多外國人拿著旅遊手冊找到店裡來,」張凱文說。進駐台北101「Page One」書店的農麗,擺在外文書籍區旁邊,因台灣主題鮮明,也經常吸引外籍人士的注意,紛紛詢問店員:「有沒有特大號?」
農麗計畫今(2010)年元月在古蹟林立的文化古城台南開店,「在『台灣府』所在地開店,有指標性意義,」廖錦逢說,台南的老房子和農麗的產品很相襯,都有濃厚的歷史感和台灣味。
驚嘆「銷售遠超過預期」、「消費者認識速度超過想像」的農麗創辦人廖錦逢指出,農麗的工筆「傳統繪」是很偏門的東西,他不但不怕抄襲,甚至期望更多年輕人加入他的行列。
跨界、聯名、顛覆、反骨、搞怪、KUSO、個性、自我……,無論在成人心目中「潮」是什麼,它已是現代年輕人價值與生活的重要組成。

農麗創意總監廖錦逢結合傳統與潮流,塑造出台灣主題鮮明的品牌特色。手上展示的是他親筆描繪的硬頸T恤原稿。

Pizza Cut Five 創意總監Issa設計的「鬍鬚張」系列,光是T恤就有三十多款,天馬行空的KUSO手法,令人莞爾。

Pizza Cut Five 創意總監Issa設計的「鬍鬚張」系列,光是T恤就有三十多款,天馬行空的KUSO手法,令人莞爾。

跨界、聯名,潮牌與流行音樂、傳統產業合作,彼此拉抬,路也越走越寬廣。圖為Pizza Cut Five11月中在西門河岸舉辦「型氣、祛傷、解癒」的「18銅人潮流熱唱會」。

台灣街頭掀起一股潮牌風,潮是什麼?是流行,是創意,是個性,是自我…,總而言之,潮,就對了!

台灣街頭掀起一股潮牌風,潮是什麼?是流行,是創意,是個性,是自我…,總而言之,潮,就對了!

「這也」的主腦Kevin嗅到了年輕人的市場需求,為本土潮牌打造銷售平台,不到一年就創下千萬元的亮麗業績。


農麗創意總監廖錦逢結合傳統與潮流,塑造出台灣主題鮮明的品牌特色。手上展示的是他親筆描繪的硬頸T恤原稿。

農麗創意總監廖錦逢結合傳統與潮流,塑造出台灣主題鮮明的品牌特色。手上展示的是他親筆描繪的硬頸T恤原稿。

台灣街頭掀起一股潮牌風,潮是什麼?是流行,是創意,是個性,是自我…,總而言之,潮,就對了!

台灣街頭掀起一股潮牌風,潮是什麼?是流行,是創意,是個性,是自我…,總而言之,潮,就對了!

「這也」的主腦Kevin嗅到了年輕人的市場需求,為本土潮牌打造銷售平台,不到一年就創下千萬元的亮麗業績。


「這也」的主腦Kevin嗅到了年輕人的市場需求,為本土潮牌打造銷售平台,不到一年就創下千萬元的亮麗業績。


農麗創意總監廖錦逢結合傳統與潮流,塑造出台灣主題鮮明的品牌特色。手上展示的是他親筆描繪的硬頸T恤原稿。

台灣街頭掀起一股潮牌風,潮是什麼?是流行,是創意,是個性,是自我…,總而言之,潮,就對了!

農麗創意總監廖錦逢結合傳統與潮流,塑造出台灣主題鮮明的品牌特色。手上展示的是他親筆描繪的硬頸T恤原稿。

農麗創意總監廖錦逢結合傳統與潮流,塑造出台灣主題鮮明的品牌特色。手上展示的是他親筆描繪的硬頸T恤原稿。

Pizza Cut Five 創意總監Issa設計的「鬍鬚張」系列,光是T恤就有三十多款,天馬行空的KUSO手法,令人莞爾。

台灣街頭掀起一股潮牌風,潮是什麼?是流行,是創意,是個性,是自我…,總而言之,潮,就對了!


台灣街頭掀起一股潮牌風,潮是什麼?是流行,是創意,是個性,是自我…,總而言之,潮,就對了!


「這也」的主腦Kevin嗅到了年輕人的市場需求,為本土潮牌打造銷售平台,不到一年就創下千萬元的亮麗業績。

「這也」的主腦Kevin嗅到了年輕人的市場需求,為本土潮牌打造銷售平台,不到一年就創下千萬元的亮麗業績。

台灣街頭掀起一股潮牌風,潮是什麼?是流行,是創意,是個性,是自我…,總而言之,潮,就對了!

農麗創意總監廖錦逢結合傳統與潮流,塑造出台灣主題鮮明的品牌特色。手上展示的是他親筆描繪的硬頸T恤原稿。

農麗創意總監廖錦逢結合傳統與潮流,塑造出台灣主題鮮明的品牌特色。手上展示的是他親筆描繪的硬頸T恤原稿。

農麗創意總監廖錦逢結合傳統與潮流,塑造出台灣主題鮮明的品牌特色。手上展示的是他親筆描繪的硬頸T恤原稿。



Pizza Cut Five 創意總監Issa設計的「鬍鬚張」系列,光是T恤就有三十多款,天馬行空的KUSO手法,令人莞爾。

Pizza Cut Five 創意總監Issa設計的「鬍鬚張」系列,光是T恤就有三十多款,天馬行空的KUSO手法,令人莞爾。

台灣街頭掀起一股潮牌風,潮是什麼?是流行,是創意,是個性,是自我…,總而言之,潮,就對了!

「這也」的主腦Kevin嗅到了年輕人的市場需求,為本土潮牌打造銷售平台,不到一年就創下千萬元的亮麗業績。

農麗創意總監廖錦逢結合傳統與潮流,塑造出台灣主題鮮明的品牌特色。手上展示的是他親筆描繪的硬頸T恤原稿。

農麗創意總監廖錦逢結合傳統與潮流,塑造出台灣主題鮮明的品牌特色。手上展示的是他親筆描繪的硬頸T恤原稿。

Pizza Cut Five 創意總監Issa設計的「鬍鬚張」系列,光是T恤就有三十多款,天馬行空的KUSO手法,令人莞爾。

跨界、聯名,潮牌與流行音樂、傳統產業合作,彼此拉抬,路也越走越寬廣。圖為Pizza Cut Five11月中在西門河岸舉辦「型氣、祛傷、解癒」的「18銅人潮流熱唱會」。

「這也」的主腦Kevin嗅到了年輕人的市場需求,為本土潮牌打造銷售平台,不到一年就創下千萬元的亮麗業績。

跨界、聯名,潮牌與流行音樂、傳統產業合作,彼此拉抬,路也越走越寬廣。圖為Pizza Cut Five11月中在西門河岸舉辦「型氣、祛傷、解癒」的「18銅人潮流熱唱會」。


Pizza Cut Five 創意總監Issa設計的「鬍鬚張」系列,光是T恤就有三十多款,天馬行空的KUSO手法,令人莞爾。

台灣街頭掀起一股潮牌風,潮是什麼?是流行,是創意,是個性,是自我…,總而言之,潮,就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