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年代,加工出口區締造了台灣奇蹟式的經濟成長;九年前,國人徐子言到多明尼加投資,想移植整個加工出口區模式,也獲多國政府禮遇。當時徐子言豪氣萬千,許下諾言:「這個加工出口區將幫助你們經濟發展。」
不料,從紙上作業到動工興建卻隔了八年。原因是初時對當地一切陌生,買到的八十公頃土地裡面,竟有兩小塊仍為他人產業,而對方又不願出售,影響了整區的規劃。此外,對於多國的法律、人民性格、辦事習慣……,他也必須從頭摸索。
直到去年,問題才全部解決。「我們等到一切合法,才破土動工」,徐子言的法國籍太太徐奧黛說:「我們的苦日子走過了,現在希望將辛苦得來的經驗,協助中國人來投資。」
基於國內廠商懂西班牙文的不多,他們把有關的法令,如外人投資條例、勞工法等譯成中文,提供給有興趣去投資的國內業者;因為在加工區設廠的大都以外銷美國為目的,所以他們也蒐集美國的進口法令,隨時提供新消息。
這個加工區預備分兩期開發,目前正進行第一期,將興建六十座廠房,工程還在進行中,已有兩家國內企業、一家香港公司訂購,預計今年就有工廠遷入。
回首前塵,徐奧黛表示在那段數百萬美元資金積壓、「簽支票像開水龍頭」的日子,也曾多次想放棄,不過每次都又堅持下去,因為她的中國丈夫總告訴她:「我們中國人,說話算話。」

投資的加工出口區終於順利動工,徐奧黛露出了笑容。(張良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