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一張張重新包裝的老歌 CD、一本本記載青春歲月的圖書如雨後春筍般出版,加上一場場一票難求的老歌演唱會,和讓人想起來就流口水的鐵路便當、抽抽樂、五年級青春相簿網站……紛紛出籠,一股塵封已久的懷舊風潮隨之而來。
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已經壓在箱底的記憶,突然間大量湧現,莫不是現代人有「老化」徵象?或者往事真有讓人割捨不掉的風情,令當事人念念不忘?或是對現實的不滿,讓中壯族不得不懷念一去不回的青春?
近來偶而逛進唱片行,不難發現在五花八門的流行音樂中,重新包裝的老歌不斷以新面貌上架,許多商家還特別設專櫃陳列。從上海時期的周璇、白光、姚莉演唱的海派流行歌,到國內群星會時代的紫薇、美黛、謝雷、張琪,一直延伸到鳳飛飛、劉文正、尤雅、林慧萍,一應俱全,應有盡有。
當然,如果是西洋音樂迷,同樣不愁買不到六○年代披頭四的《穿越時間、穿越世代》新包裝唱片,另外,《卡本特兄妹》、《老鷹合唱團》、《比吉斯合唱團》、《貓王》、《灰狼羅伯》的精選集,也一波波地湧進音樂市場,讓人目不暇給。
奪回流行主導權
流行音樂市場向來講究求新求變,老歌一窩蜂上架,能創造多少買氣?「重新包裝的老唱片有一定的消費群,」喜瑪拉雅唱片整合行銷李炎宗唱片專員透露,今年的老歌專輯發行比往年多出一倍,以前唱片公司對重新出版老歌曲興趣缺缺,認為「過時產品豈有銷路?」即使有人出版,也是走夜市路線,每片不到一百元,更別提編列宣傳預算。
近兩年許多唱片公司卻爭相出版老歌,部分唱片公司甚至還將母帶送往日本整理,希望能呈現原音效果,吸引買氣。果然,不僅老歌唱片售價都超過三、四百元,風靡華人世界的鄧麗君歌唱CD,更出現一片千元的高價位,比時下流行樂曲還昂貴。李炎宗認為,迎合中年人「懷舊」口味的行銷趨勢正在國內逐漸形成,聲勢有增無減。
看看這股懷舊趨勢,許多相關產品都出自五、六○年代的流行時尚;而在這一時期主導流行的,正是「四年級」與「五年級」生,屬於戰後嬰兒潮的他們,成長的年代,台灣經濟已開始轉型,不僅整體社會消費力逐漸增強,娛樂與流行商品也與時俱進。
回顧台灣光復後的流行風潮:五○年代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漫畫家葉宏甲繪製的《諸葛四郎與真平》、劉興欽的《阿三哥與大嬸婆》,還有彈珠汽水、尪仔標、抽抽樂。進入六○年代,「披頭四」、「貓王」、「群星會」、「梁山伯與祝英台」,加上「鐵路便當」則是當時熱門的電視節目與商品。更讓四、五年級的中生代記憶深刻的是,七○年代,民歌成了大家的集體記憶,任憑時光荏苒,這些深藏在心底的記憶,只要輕輕攪動,就如潮水般湧來,既甜蜜又溫馨。
四、五年級生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儘管如今已經冒出華髮或頭頂日禿,但他們都擁有強大消費力,又不曾經歷戰爭,許多都保持著赤子之心,不僅在追逐新事物上遠遠超越上一代,與e世代相較,他們一樣跟得上流行,也同樣捨得花錢。
事實上,這股懷舊風不僅吹拂於寶島,在美國,戰後嬰兒潮世代已如今在各方面具有強勢主導權;至於日本,現年三十八歲到五十六歲的戰後嬰兒潮,估計約有三千萬人,佔了日本總人口四分之一。如今他們同樣對只重視年輕世代的流行文化展開反攻,而行銷專家也注意到這一世代蘊藏的龐大商機,為因應他們的懷舊心理,順水推舟,推出了一波波他們年輕時的流行商品。
資深「追星族」
寶島吹起的懷舊風,不僅引起四、五年級生的熱烈反應,不同世代也紛紛對這股懷舊風發出共鳴,許多「銀髮貴族」更成為這波懷舊風的「追星族」。
二○○二年八月二十一、二日兩天,國內媒體民生報在國父紀念館舉辦了兩場《風華再現》老歌演唱會,邀請青山、甄妮、費玉清、蔡琴、張鳳鳳等人演唱經典國語老歌。從六月二十九日開始售票,短短兩個禮拜時間,兩場、共五千個座位已全部售罄。
之後,買不到票的觀眾不斷透過各種管道向主辦單位反映,要求加演,其中不乏社會知名人士。由於向隅觀眾太多,民生報最後決定加演一場,結果二千五百個座位又在一個上午銷售一空。《風華再現》演唱會主持人陳凱倫事後說,這是他主持節目以來最感動的一次;全場座無虛席,無人中途離場,每個人都沉浸在悠美的歌聲中,彷彿時光倒流。
今年八十一歲的老牌上海歌星吳鶯音,前年在香港紅磡舉辦告別演唱會後表示,將不再登台獻藝,但在台灣的盛情邀情下,上個月她以義演的方式,免費唱給年齡滿六十歲的「資深中年人」欣賞。主辦單位原本計畫在北、中、南三地各舉辦一場,未料不到三天門票即被索一空。
幾位拿不到票的歌迷不願離去,纏著主辦單位表示,從年輕到現在,他們聽過無數遍吳鶯音唱紅的歌曲,但始終緣慳一面,這回有機會一圓舊夢,實在是人生一大樂事,想不到竟然拿不到票,一位老人擔心,「錯失這次良機,自己今生再也沒有機會了,」此語一出,嚇得主辦單位只好再增加一場演出,以滿足向隅的歌迷。
校園民歌時代走紅的蔡琴,和長期來廣受中老年歌迷喜愛的費玉清,更是這波老歌演唱會的佼佼者。兩人去年四月經香港導演吳思遠的介紹,在上海大劇院演唱上海經典老歌,轟動一時。緊接著,香港、澳門、新加坡見機不可失,接連邀請,兩人每到一地都造成空前盛況。
蔡琴一出口,再度挑動華人世界,果陀劇場也打鐵趁熱,投下三千二百萬元的製作費,推出由蔡琴獨挑大樑的《情盡夜上海》歌舞劇。劇中蔡琴載歌載舞,詮釋了上海、香港、台灣的十八首經典名曲,從「滿場飛」、「夜上海」、「魂縈舊夢」,一直唱到「不了情」、「痴痴地等」,讓歌迷看得如醉如痴。
別來無恙梁兄哥
就在上個月底,中山堂的兩場《梁祝》表演同樣再創懷舊風高潮。對許多老樂迷,《梁祝》黃梅調百聽不厭,主演梁山伯的凌波,多年前已宣布告別舞台,卻拗不過影迷的再三呼喚,近年來又開始吟唱「梁山伯一心要把英台訪啊!英台訪啊!」去年是《梁祝》公演四十周年,凌波和她的老搭檔胡錦再度粉墨登場,全台走透透地現場演唱膾炙人口的《梁祝》精彩唱段。
在一片《又見梁祝,風雲再起》之際,活躍在七、八○年代,執導過《蒂蒂日記》、《源》、《晚春情事》等國片的著名導演陳耀圻,也應台北市文化局之邀,重新把樂蒂、凌波主演的《梁祝》搬上舞台,在台北藝術節期間演出。陳耀圻的《梁祝》由郎祖筠反串梁山伯,夏禕飾演祝英台,並請來美國耶魯大學舞台藝術碩士劉達倫負責舞台設計、高雄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主任林恆正負責服裝,台北市立國樂團五十餘位團員現場伴奏,十二位男女合唱團員一旁助唱,免費在中山堂廣場搬演給歌迷欣賞。
「我們希望以一種傳承及禮讚的方式,向這齣已有四十年歷史的電影致意,」陳耀圻說,藉著這齣外台戲,在秋高氣爽的夜晚與民眾一起歡唱,「可以讓大家一起享受老台北人的共同記憶,讓生活多一點美感。」
雖然演出當晚天公不作美,竟然飄起雨來,但是,熱情的市民紛紛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雨具,沒帶雨具的就拿份報紙遮著頭或躲在樹蔭下欣賞,戲台上唱到哪段,他們就跟著應和到哪段,絲毫不差。
台北市文化局長龍應台不但親自參與這兩場活動,還邀請父母一起來觀賞。「未來文化局還會經常舉辦這種能夠勾起大家共同記憶的活動,」龍應台表示。
歌是老的好?
其實,流行文化中的懷舊風並非頭一遭,平時也斷斷續續在生活中出現,只是這股懷舊風顯得較為強勁。一九九五年,廣播節目主持人陶曉清就曾邀集十幾位老中青各代民歌手,在國父紀念館舉行《唱過一個時代──民歌二十年》演唱會,造成滿坑滿谷的賣座紀錄。當時就有許多朋友提議:「希望過幾年再舉辦民歌二十五年、三十年,一定很有意思。」
二○○二年元月,台北中山堂重新開館,校園民歌演唱會被列為慶祝活動的重頭戲之一。不出所料,四、五年級的民眾相當捧場,兩天內門票就搶購一空;包括蔡琴、王夢麟、黃大城、鄭怡、李建復、齊豫等當時重要民歌手,全都參加了這場盛會,大家耳熟能詳的「木棉道」、「月琴」、「如果」、「出塞曲」紛紛出籠。連遠在美國的第一代民歌手楊弦也專程回國,與胡德夫一起演唱「鄉愁四韻」,撩起許多人的思緒。
陶曉清說,事前她曾與中山堂的經辦人員討論,希望把音樂會取名為《校園民歌的故事》,並計畫由兩位年輕的節目主持人來說故事,增添活潑氣息,沒想到大家都認為由她來說最恰當,理由是「只有走過這段歲月的人才最能重現當年的情景」。陶曉清自我調侃地說,在盛情難卻下,她這個頭髮轉白、身材走樣的民歌鼓吹人只好登上舞台,為大家訴說當年民歌如何在年輕族群中風馳電掣流行開來的過程。
尋找台灣古早味
商業時代重提懷舊風,當然不僅限於電影、音樂,潛藏在人們心中的古早味異常豐富,許多老掉牙的東西也展現強大的新商機。巧克力牙膏、涼煙糖、抽抽樂、彈珠汽水、小沙包……,這些「舊石器時代」的商品如今可是便利商店的搶手貨。去年萊爾富便利店「柑仔店」系列一開幕,尪仔標、王哥柳哥 QQ 軟糖、森永牛奶糖、吹泡泡、棒棒糖立刻賣到缺貨。而統一超商重新推出阿里山便當,不但讓奮起湖的便當食堂又成為觀光勝地,更讓老師傅做便當做到手痠。
懷舊風更吹到網路上,網友開始利用網站為幼時陪伴自己的玩具、歌曲、電視劇與電影留下記憶,進一步組成懷舊社群,在網路留言版上討論當年回憶。不久前,eBay 舉辦《尋找台灣古早味》活動,吸引一千六百多名網友票選最具古早味的明星商品,結果在電冰箱尚未出現前被用來放菜的木製櫥櫃「古代菜櫥」,以八百多票勇奪第一,其次是大同寶寶、諸葛四郎漫畫,愛國獎券與科學小飛俠同列第四。懷舊商品也在網路上引起競標,《梁祝》黑膠唱片、大同寶寶都引起網友高價競購。
出版社也搭上這股懷舊風。圓神出版社前年推出由六位五年級作者合著的《五年級同學》,吸引不少人注意,特別是封底上寫的那段話,引起許多人共鳴:「這群五年級,處在男生必須理平頭、女生必須耳上一公分的壓抑年代;那個年代唸中學得男女分班、考大學要先填志願、卡通片是《無敵鐵金剛》、《科學小飛俠》、初戀約會的地點是學校旁的冰果室、暑假最 HOT 的活動是救國團的『溪阿縱走』與『虎嘯戰鬥營』…… 」
五年級同學會
「五年級同學會」果然找到不少知音,出版至今已突破六刷。接著圓神又在去年四月出版了 MIMIKO 撰寫的《五年級青春紀念冊》,這本圖文並茂的懷舊書,網住許多四、五年級美麗的童年回憶。不僅如此,連四年級前段班、被人形容是「台灣音樂教父」的羅大佑,也在近日以圖文的方式,出版了《羅大佑童年》一書。
羅大佑在書的封面上清晰地寫著:「變老的路程,仍像是一個長大的過程,只要待在一個有能量的地方,就會繼續成長,那種感覺,如同不斷回到童年。」羅大佑認為,童年那段歲月雖已模糊,卻是深刻的;看似遙遠,卻在體內發芽、生根,永誌不忘。
MIMIKO 表示,開始有著強烈的企圖想要回憶過去,原是來自於網路生態的高倍速追趕,發現越是跑在前頭,就越覺得落後,自己索性就往回走,才發現背後的風景,竟是如此美麗,令人難忘!
作家劉墉也分析這一股懷舊風,他認為,喜愛老東西或是偏愛回憶過往有兩個因素:第一是對現實滿足之餘,欣賞那些有「美感距離」的東西,如同蒐藏骨董碗盤一樣,並非看重實用價值,而是純美的欣賞。第二種則是對現實的不滿,當新的價值無法建立,文化無法滿足心靈的需求,人們只好轉到舊價值裡去滿足需求,填補內心的空缺。
快樂「舊」體驗
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彭懷真也認為,「懷舊」沒有好與壞的問題,但確實多少帶有對現實的不滿,認為今天沒有昨天好。彭懷真更分析這一波國際上吹起的懷舊風,美國在一九九○年前後,國際聲望達到最高峰,一切都顯得那麼美好,當時美國上下意氣風發,人民信心十足,大家都把眼光放在未來,認為「明天會更好」、「未來美國會更強盛」,少有人想回顧過往。但是,近幾年美國的經濟逐漸褪色,又遭逢「九一一」事件,不少人開始懷念以往的輝煌歲月,懷舊物品也適時出籠,滿足人們的需求。「基本上,台灣的情形與美國類似,處在不確定的年代,再加上經濟不景氣,大環境欠佳,最好的逃避方法就是把從前認為好的、讓人難忘的物品、事件,再拿出來重溫一遍,撫慰並宣洩自己沉積的感情,」彭懷真說。
雖然懷舊風可以從各方解讀,MIMIKO認為,回憶過去不代表就是老化,「那是一種很自然的情況,是生活過才有的感情,是一種值得保留的經驗。小孩子為什麼不會懷舊?因為他們的生活經驗不足,尚未累積足夠值得珍藏的記憶,等累積到一定程度,他們自然也會懷舊。」
或許,懷舊不過是自然的人性,也可以就像流行文化一樣輕鬆。當往事不再是只能回味,且讓我們快樂體驗這一波往事重現的熱潮吧。
p.082
(左)台北市文化局為了向已有四十年歷史的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致意,特別在中山堂廣場重新詮釋該劇,吸引了滿坑滿谷的懷舊民眾。
p.084
民歌是四、五年級生最難忘懷的歌聲,透過民歌演唱會,埋藏在心底的美好回憶再度浮上心頭。
p.085
西洋老歌也在這波懷舊聲中受到老歌迷的歡迎,雖然彼此年華老去,當年聽歌的那份感動卻不曾稍減。
p.086
在這股懷舊風中,許多早年吃的、用的東西紛紛出籠,儘管日新月異,那份屬於你我的共同記憶永遠不會消失。
p.087
罐子裡裝著你我的童年、你我的歡笑,還有那數不盡的回憶。
p.087
菸酒公賣局的舊招牌,刻印般深植在許多人的心中。
p.087
大同公司隨貨贈送的大同寶寶,陪伴許多人走過歡笑與悲傷的日子。
p.089
一首記憶猶新的老歌、一張承載歲月的唱片,讓走過那段時光的人,更加珍惜這份往日情懷。(林格立攝)

在這股懷舊風中,許多早年吃的、用的東西紛紛出籠,儘管日新月異,那份屬於你我的共同記憶永遠不會消失。

西洋老歌也在這波懷舊聲中受到老歌迷的歡迎,雖然彼此年華老去,當年聽歌的那份感動卻不曾稍減。

一首記憶猶新的老歌、一張承載歲月的唱片,讓走過那段時光的人,更加珍惜這份往日情懷。

大同公司隨貨贈送的大同寶寶,陪伴許多人走過歡笑與悲傷的日子。

罐子裡裝著你我的童年、你我的歡笑,還有那數不盡的回憶。

菸酒公賣局的舊招牌,刻印般深植在許多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