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著時代巨輪向前推進,不斷機動改進服務項目,熱誠服務沒有範圍,深入到大眾的生活之中,代為協調和解決各種問題,盡力促進全民生活的福祉與相處的和諧——遍設於中華民國台灣各地的民眾服務社,樹立了新的形象。

環境明朗、親切,吸引民眾到來
台中縣霧峰鄉中正路旁,有一棟白色的兩層樓房。推開落地玻璃門,是一間寬敞清雅的大廳:乳白色的牆壁和天花板,米黃色的窗簾和家具。最引人注目的是,所有的桌椅都是以原木製成,富有自然拙樸之美。桌子則有多種形狀,可以任意搭配組合。
大廳內有兩位中年人,一位在吞雲吐霧,一位在用紅棕色的陶器茶具泡茶,兩人且在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另外有兩位年輕人則在一旁聚精會神地下棋,彼此廝殺得難解難分。
在大廳的右側,是一個開架式的小型圖書館,有幾位少女正在翻閱圖書。大廳的左側是閱覽室,陳列了十幾種的報章雜誌。大廳的一隅,有一個服務櫃台,一位中年婦女坐在櫃台前面,神色凝重地向工作人員王小姐傾訴和婆婆之間的糾紛,王小姐則不斷的加以勸慰。
「鈴……」電話鈴響起。另一位工作人員張先生,迅速拿起話筒。
「喂!霧峰民眾服務分社。」
「喂!我是峰谷村的一位村民,我姓何。我在報上看到一則消息說,如果民眾有困難,可以找附近的民眾服務分社幫忙解決。」
「是的!何先生,我們很樂意幫忙,您有什麼困難嗎?」
「是這樣的——我現在住的地方,是一個新社區,一共住了三百八十多人,我們都受了建築商的騙,搬進來以後,發現沒有自來水用……。」
「何先生,這件事聽起來很嚴重,我想到你住的地方實地看看,請告訴我地址……,好的,我馬上趕過去。」

圖3:中國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宋時選,經常利用假日下鄉訪問,期能瞭解各地民眾生活上的問題,並設法為他們解決。
向各單位聯繫協調,代為解決各種問題
張先生到實地勘察之後,發現這個社區位於峰谷村的中段,目前峰谷村的前段已經有自來水,但是中段和後段只有簡易自來水,也就是抽地下水到蓄水池,然後由水管分送到各家各戶。然而此地的地屬石質,抽水量有限,新社區一建成,居民人數驟增,自來水不夠用,居民只好飲用當地有條叫「乾溪」的溪水,而這條溪水經過衛生單位檢驗,結果是不適合飲用。
瞭解整個情況之後,霧峰民眾服務分社立即和臺中縣政府、霧峰鄉公所及臺灣省自來水公司聯繫,經過多次協調,獲得這樣的決議:由乾溪對岸的大臺中山莊自來水幹管,接一條支管到這個社區,所需費用約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元,由自來水公司負擔大部份,縣政府、鄉公所和社區居民聯合負擔小部份。
用水問題獲得解決後,這個社區的居民又提出架橋的請求。原來這個社區受到「乾溪」的阻隔,對外交通必須繞溪而行,而唯一的一條道路路面狹窄,只能單線通車,交通非常不便。有時候,當地的學童為趕時間涉溪上學,極不安全。
霧峰民眾服務分社知道這件事後,也立即向有關單位反映,省政府經濟建設動員委員會派員實地勘察後,立即決定,在乾溪上架一座鋼筋水泥橋,工程費用全由省政府經建會和台中縣政府負擔,所需土地則由鄉公所提供,圓滿的為當地居民解決了對外的交通問題。

圖4,5:會議室、交誼廳,都是民眾服務分社提供民眾活動的場所。
基層服務單位遍及全臺,民眾何不多多利用?
目前全臺各鄉、鎮、市、區共有三三四個這樣的民眾服務分社,六個民眾服務站,隨時為民眾提供服務。
民眾服務分社是一個依法向政府申請立案的服務性社團,也是中華民國執政黨中國國民黨的基層單位。民國廿九年國民黨在大陸重慶設立第一個民眾服務處,決定以服務事業做為地方黨部的工作重心。在這之後,這個基層單位幾經更名、改革,數量也由縣市擴大到鄉鎮。民國五十年,再度改名,在省設「民眾服務社」,縣設「民眾服務支社」,鄉、鎮、市、區設「民眾服務分社」,分社之下,再依實際需要設立「民眾服務站」。
省民眾服務社和縣民眾服務支社都是督導策劃的機構,各鄉、鎮、市、區的分社則是執行單位,日常實際和民眾接觸,為民眾提供各類服務。中國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宋時選,對分社的業務非常重視,上任以來,有種種的革新與發展措施。
宋主委首先指示各建築陳舊的分社,該重建的重建,該修建的修建。所有分社的室內外牆壁、天花板,都重新粉刷成米黃或乳白色,使人有明朗、清新且親切的感受。並且將室內辦公的空間縮小,交誼廳擴大,挪出空間擺設電視、座椅、茶几、飲水器、茶具、茶葉、音響、圖書……等,做為民眾閱讀書報、觀看電視、欣賞音樂、品茗、下棋、聊天的活動場所。

會議室、交誼廳,都是民眾服務分社提供民眾活動的場所。
熱誠服務,促進情感交流
宋主委指出,他希望藉著美化工作環境,來變化工作人員的氣質,提高為民服務的精神,使得各分社成為當地居民最喜歡去的地方。
觀念的革新是推動進步的最大動力。宋主委認為黨務工作應是一種情感交流的工作,而民心絕非小恩小惠可以爭取到的,必須要用真實誠懇的服務去換取,所以他要求各分社的工作人員,要改變坐辦公桌的習慣,儘量把自己的身份降低,經常主動地深入基層,去接近民眾、瞭解民眾,並進而幫助民眾。
宋主委就任兩年來,經常利用周末和周日下鄉訪問,以期實地瞭解各地的人、地、事和物。目前全臺三百四十個民眾服務分社或站,他已採訪了三百卅六所,有一處還曾去過廿多次。每到一處,他總是再三勉勵分社的工作人員,要以最親切、和藹的態度,以傳教士的精神,為民眾解決問題。
對於過去各分社的工作情形,宋主委坦然指出並不理想。雖然目前的服務工作距理想也還有一大段距離,但他已不斷督促大家努力改進。他還經常籲請親友多到各分社去走走看看,一方面幫忙實際觀察分社的工作情形,一方面也希望由於大家的重視和探訪,能提高工作人員的士氣。
每次和記者聊天,宋主委都會說:「請不要報導我,真正需要鼓勵的是默默耕耘的基層工作人員,請多給他們打氣。」宋主委認為,批評固然重要,但讚美應更能發揮積極的效用。他希望社會大眾多給予善意的批評和適當的鼓勵,藉以使各分社都能充分發揮它們的功能。

眾服務分社的工作人員,以親切和藹的態度為民眾解決各種問題。
服務項目涵蓋極廣
雖然民眾服務分社遍佈全臺,但是仍有許多人不瞭解什麼是民眾服務分社?到底它能為民眾提供那些服務?為了增進大眾對分社服務內容的瞭解,目前每個分社都設置佈告欄,上面寫著「我們的服務」五個大字,並把服務的項目逐條明列:
一、提供服務場所——設置閱覽室、小型會議室、圖書室、研修教室、禮堂、乒乓球室、羽毛球場等休閒活動場地及設備,供民眾利用。
二、辦理休閒活動——辦理郊遊、登山、晚會、球類、壁報、漫畫、寫生、合唱或參觀國家重要建設等活動,以調劑民眾身心、充實民眾的生活。
三、辦理民眾研修活動——利用晚間或週末、假日,結合獅子會、青商會、婦女會等單位,辦理插花、縫紉、烹飪、土風舞、語文、音樂、書法、繪畫、剪紙、攝影、打字、美容……等研修活動,讓民眾能有學習各項技藝的機會。
四、辦理法律諮詢——解答民眾有關法律、戶政、地政、役政、稅務、警政等與本身權益密切相關的疑難問題。
五、策辦急難幫助——對於遭遇特殊急難,如天災、疾病,雖未列為貧戶,而實際需要幫助的居民,聯繫地方熱心人士,給予適當的協助。

美容班。
救急也要救窮
而策辦急難救助是各分社的工作重點之一。最近臺東縣太麻裡鄉民眾服務分社有一個這樣的實例:
太麻裡鄉鄉民熊超,是個退伍軍人,在鄉公所當清潔工。有一天,他出外工作,家中突然發生火災,所幸家中無人傷亡,但是房屋、家具、全都付之一炬,熊家四口無家可歸,生活陷入絕境。
太麻里鄉民眾服務分社知道這件事後,立即發動一位地方善心人士捐助新台幣二千五百元、白米一斗及水桶、碗筷、桌椅、棉被、毛巾……等日常用品,給熊家應急,並發起鄉民樂捐,一共募得台幣四萬二千多元,幫助熊家渡過難關。
熊家四口生活雖暫時獲得解決,但因熊超收入微薄,無力重建家園,經過分社多方奔走,地方人士有的捐水泥、有的送木材、有的捐磚瓦、有的出人工,在短時間內建好瓦房三間,解決了熊家住的問題。
另外,像辦理專業知識講座、辦理就業服務、舉辦文物展覽,調解民眾糾紛、探求民隱做為政府參考等,都是各分社的工作內容。一位工作人員笑著說:「事實上,民眾服務分社的服務並沒有範圍,只要是我們能力所及的,我們一定服務到底!」

剪紙班。
針對地方民眾需要,服務工作機動改進
各分社的服務活動都採用「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方式來推動,除了研修班和郊遊、登山等活動酌收少許的講義費或車費之外,其他的服務都是免費的。做法是結合熱心公益的地方人士,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成立「基層志願服務委員會」,組成的委員們,也就是分社的義務工作人員,可依自己的專長、志趣和時間,選擇服務的項目。
為了使服務更切合民眾的需要,許多分社都正在進行一項問卷調查,以期實際瞭解大眾的需要與究竟期望些什麼樣的服務:想學跳土風舞嗎?想學插花嗎?想研究養雞的技術嗎?……
不久前,嘉義縣太保鄉服務分社接受鄉民建議,辦了兩期汽車駕駛訓練班,學員有六十多人,大都考取駕駛執照。接著,分社又接受一般知識程度較低、未能考取駕照鄉民的請求,舉辦交通常識講習會,講解交通標誌和交通規則,對當地民眾極有幫助。
最近,各分社又有一項新的措施,就是建立「社會教育工作站」,服務對象是生產線上的工廠青年。分社經常舉辦各種活動,藉這些活動輔導工廠青年建立健全的人生觀,並提供他們正當的休閒活動與進修的機會。
舉例來說,彰化縣花壇鄉大小工廠林立,工廠的青年員工不下五千人,花壇鄉服務分社採取「主動」和「到廠」的服務方式,針對工廠青年的需要,辦理一系列的衛生講座、技能訓練和文康活動。
分社的工作人員花了很多心思,並且犧牲假日來辦活動,但仍遭遇一些困難。例如:工廠員工女多於男,男員工又不太喜歡參加;靜態的活動不能引起青年的興趣;部份廠方怕影響工廠生產,不鼓勵員工參加活動等……。
雖然有這些困難,工作人員卻毫不在意,他們不斷在謀求改進之道。有一天,工作人員聽說某家工廠竟發給員工加班費,鼓勵員工在假日去參加分社舉辦的活動時,他們都感到非常欣慰,更加肯定自己工作的價值。

古箏班。
符合時代的需求,增進全民向心力
時代進步了,民眾的生活和知識水準也都隨著提高,如何吸收新血輪、採取新方法、積極為民眾謀福利,成為目前中華民國執政黨的當務之急。各民眾服務分社的革新措施,已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分社新進人員素質的提高,他們都具備大專以上的教育程度,且經過嚴格的甄試。這群有熱忱、觀念新的年輕人,雖然工作繁瑣,但都做得十分起勁。這股蓬勃的朝氣,正在基層逐漸滋長,將可帶動整體黨務工作的革新。

土風舞班。

民眾服務分社也提供作為民眾的休閒場所,大家可以在此下棋。

打羽毛球。

閱讀書報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