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能就是氣
伏爾一九五五年設計這套儀器,是基於切身之痛。原來他得了膀胱癌,為了控制病情,他擷取日本人由經絡之說發展出來的「良導絡」理論——皮膚上的穴道,對電流有反應,可用儀器測量;加上在做醫生之前,他是一位電機工程師,於是自行設計一套測電器。
經過多次測量的結果,他發覺,如果器官正常,數值保持在一個定值,否則會偏高或偏低;差值愈大,毛病也愈大。
除了中醫所說的五臟六腑,如肺、大腸、循環、內分泌、心臟、小腸、脾、肝、胃、膽、腎、膀胱等以外,伏爾電針的測量範圍還有淋巴、神經、過敏、器官退化、關節、纖維、皮膚、脂肪等八個西方現代醫學的系統。
但由儀器測到、使儀器表現數值的究竟是什麼?鍾傑說,是中醫裡所稱的「氣」;在西醫,則是「生物能」的一種。
只是媒體不同
榮總針灸科七年前引進伏爾電針,開始研究生物能醫學。這項計畫由陽明醫學院客座教授崔玖與榮總合作。
崔玖指出:「中國醫學和伏爾電針分別以把脈和測電阻的方式,對經絡的狀況進行瞭解;等於用不同的媒體,來瞭解身體狀況,本質是一樣的。」
鍾傑也表示,中國醫學講究氣血的平衡,其實也就是能量平衡,過盛、太弱都不宜。例如以肺的經絡來說,氣太盛則肩背痛,小便次數多而量少;虛也會肩背痛,尿色變。
中國醫藥學院中國醫學研究所所長黃維三則認為,伏爾電針所測得的氣,只是中國醫學裡面後天的「營衛之氣」,也就是飲食後,經過胃的消化作用,循十二經絡到達臟腑的營養和抵抗的能量。「先天的氣,也就是生命、生長、生殖的能力,是人的原氣,伏爾電針測不出來」,黃維三以為。
扳回中國人的面子
榮總針灸科就是在嘗試將中國醫學和現代西醫結合時,發現生物能醫學其實植基於經絡之學。經絡最早記載於黃帝內經,而氣在中國人來說更是生活中無所不提,萬事萬物都說有氣。「為什麼發揚光大老祖宗遺產的責任要旁落?」鍾傑說。何況,國內的中醫理論基礎強,他相信這項研究在國人手裡更有可為。
原在夏威夷行醫的崔玖在回國前,曾和一位家庭醫生合作兩年,發現以生物能方式體檢和一般體檢比較,結果的相符程度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從民國六十九年以來,由鍾傑和崔玖領頭進行的研究,已對四百多人進行生物能醫學體檢,將再和一般健康檢查對照,看相符的程度高不高。
榮總根據伏爾電針和良導絡,又自行設計了一套相仿的儀器,並把刻度由原來的零到一百,改為零到二百;正常值也由五十,變成一百。鍾傑把生物能加上了單位——秦,榮總這套儀器就命名為「秦值測量儀」。
弄熄香煙頭
目前生物能還沒有國際認可的單位。「我們要趕快把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上,讓『秦』這個單位取得認同」,鍾傑說,如此才能扳回中國人的面子。
榮總希望將來能利用這種生物能檢驗,建立預測病情的系統。鍾傑說,細胞生病是一步步逐漸病變,可是現代醫學科技,如X光、電腦掃描,一定要有症狀才照得出來,而生物能檢驗,只要某一部分器官或系統比較虛弱,就會有「電位差」,能及時發現。
就好像香煙頭,能立即撚熄,就不會釀災;鍾傑比喻,這個方式可以早期診斷,防患未然,免掉一般西醫「那裡失火、那裡救火」的情況。
伏爾自己就是第一個受益者。他患膀胱癌已有卅多年歷史,今日仍健在,他自認就是利用測量身體狀況,那裡電流反應偏強或偏弱,立刻控制。
看起來似乎有光明遠景,事實上,「生物能」遭受的阻力不少。以美國來說,它在有些州是合法醫療行為,如內華達州;在有些州卻不合法。關鍵在於經絡不是可見的肌肉、血管、骨骼、神經,它是否真的存在引起爭議,能不能代表人體器官功能的反應也受到質疑。
揭開中醫神秘面紗
國內引進生物能,不過是近幾年的事,爭議也難免。鍾傑就說他自己「處境尷尬」:「中醫說我揭開傳統醫學的神秘面紗,擋了他們的生意;西醫說我不倫不類,既然是西醫出身,又來搞這一套玄妙的東西。」
行政院衛生署醫政處也不願表示意見。只表示他們完全不懂,而生物能要成為日常的醫療行為,還有相當大的一段距離。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任委員張齊賢認為,一切沒有定論時,榮總不應有「商業行為」。坊間已有榮總自行設計的秦值測量儀。
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針灸科門診處就有一部,但並不用在直接醫療,主要是幫助醫生考慮用藥。
讓它永遠是奇蹟?
儘管眾說紛紜,「榮總不會停下腳步」,鍾傑說。當了七年內科醫生,鍾傑十八年前放棄高薪及穩固的職位,毅然走上國內很陌生的航空太空醫學;七年後,他又走入傳統醫學的領域。從現代醫學到航太醫學,從西方醫學到傳統醫學,他說出自己的感觸:「現代醫學(西醫)的內、外科,偏重化學和機械性的診斷、治療,難免有其極限。譬如膽囊炎會肩胛骨痛,心肌梗塞左臂膀痛,要瞭解這些西方現代醫學難以解釋的現象,得從物理性的診斷和治療上加強,生物能就是其中之一。」
「大家只相信眼前能見到、觸摸到的;事實上,還存在很多我們未知的事物」,鍾傑強調。
婦產科出身的崔玖也有同感。在行醫過程中,她發覺婦科上的難題,如經痛、墮胎,居然用針灸或手按身體特定部位可以消除或減少。「面對這些,你不會覺得好奇嗎?為什麼要讓這些事情一直是奇蹟,而不開始探索?」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