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傳統讓步,在別處得利
同樣是外商公司,另有例子顯示,有時候向社會傳統稍作讓步,亦可省去不少麻煩。
臺灣固特異輪胎公司成立市場調查部門之初,依照美商的作法,從事完整的市場調查,準備好促銷計畫。但是進行到下游經銷時,發現行不通,因為輪胎零售商不在乎行銷策略這一套,他在乎「交情」,誰是他的「朋友」,他就進誰的貨。固特異只有把這項因素列為行銷重點,要業務員做地毯式的出擊,逐家拜訪各地零售商,和他們建立良好的交情,以爭取配合。
在工廠管理方面,固特異訂定同工同酬辦法,新進工人和資深工人只要做的事相同,薪水就相同。不料這個措施大大引起資深者的不滿,結果向總公司請示後,同工同酬的原則維持,但另增加了年金制。
公平的制度若添加點人情,實施起來會更順利。
產業的性質與員工的背景,在管理政策的決定上扮演重要的角色。電子資訊業變動快,企業和員工皆需具有高度的應變能力,因此員工易接受新觀念和新的管理方式。輪胎製造屬於較靜態的產業,工廠工人所處環境亦少刺激,傳統觀念深具影響力,管理方式也就必須加以配合。
保留優點,消除缺點
事實上,這些傳統觀念有時妨礙管理,有時卻也能幫不少忙。比方家族色彩濃厚的企業若遭遇困難,家屬多肯提供充分的援助,大家有錢出線、有力出力,以維持經營,度過難關。而主管們是一家人,彼此之間的熟識和信賴,亦有助於下決定時掌握機先,增加企業的適應彈性。
此外,重人情、強調人際和諧的作風,使企業內的協調功夫下得深,員工相處融洽,互助程度即高。
因此順應傳統特性所帶來的優點,另外做適度的調整以改善其缺點,可能是目前多數企業比較容易採行的方法。
中興大學企管系主任郭昆謨指出,重情面、不重淘汰的企業特色可以保留,但是用人就要更慎重。亦須把「職前訓練」當做取才的最後一關,不合適的人在職「前」就刷掉,則既維持員工間的和諧氣氛,又不致影響工作績效。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副研究員周逸衡預測,未來卅年內,家族式企業仍將是臺灣地區主要的企業型態。但這些企業若能開放中級通往高級幹部的孔道,培養有能力的「外」人,學習彼此信賴和分層授權,那麼加上家族企業本來的優點,我們的企業仍大有可為。
管理成功,企業經營必會成功
總之,國內為數眾多的企業經營者,若想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實需將管理視為一種藝術、一門學問,細細斟酌推敲——什麼時候做什麼樣的更動?什麼樣的人該怎麼樣去領導?……當步步走對時,管理本身就是經營者的成就,企業的成功則為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