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自從有了文明,以力服人的情形愈來愈少,以理服人的事件愈來愈多。
以理服人必須透過語言或文字把道理表達出來,而且要「適當地」表達出來,才可能令人心悅而誠服。
但是,比較來說,口頭傳播的力量,往往大於文字傳播的力量。至少,面對面的傳播能夠使用文字所無法採用的若干「助手」,包括停頓、表情、手勢與姿態等。
口頭傳播是人類最廉價、最方便以及使用最早、最久的交往方式,也是將人類「化」為社會動物的主要工具,因此,口頭傳播與社會的關係就格外密切了。
「口頭傳播學」有系統的發展,應從古希臘的城邦政治開始探討,後來再經由歐陸與英倫三島兩條路線傳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國。美國西北大學的「口頭傳播學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Speech)遠在西元一八七八年已經成立,並在一九一四年成立美國口頭傳播教育協會,同時從高中開始就設有口頭傳播科(組),並且列為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共同必修科之一。
這段簡單的「口頭傳播學」發展「簡史」,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口頭傳播與民主政治的關係,也足以說明它與社會發展的關係。
「口頭傳播學」一詞,從rhetoric開始,演變到speech,speech communication,oral communication以及單一的 communication,外加rhetoric and public speaking,可看出它的內涵中「修辭」與「溝通」兩大要義。而它的「對象」則以「公眾」或「大眾」(the publics/the masses)為主,「自言自語」與「聊天」也是這門大學問所探討的「主題」。例如美國西北大學口頭傳播學院的「家人相處學系(暫譯)」(Department of Family Communication),就特別著重「聊天」——「聊天」也竟然成了大學堛滿u學門」了!關於這一點,也許會使我們中國人「大吃一驚」哩!
「口頭傳播學」的眾多理論之中,學者們公認「善人說」(good man theory)最為重要,主要原因是,說話的人必須心地善良,才會說出有益社會人心的話來。「善人」的特徵是:誠實無欺,大公無私。對這一點的認識乃是極端重要的。
從「善人說」又發展出來「傳播三要」:一是要言之有物;二是要說負責任的話;三是要收到說話的正面效果。
在民主政治之下與自由社會之中,人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這種情況具體說明了人人生而平等的真理。
可是,正由於人人生而平等,民主與自由的基本要求乃是「公道」。例如公平的競爭就是具有代表性的「公道」實例之一。
不錯,公平競爭的結果無論勝敗,都會因為它的「公道」而為眾人所肯定,這種「公道」在發表意見時也就是規範發表言論的人的準繩,人人都得尊重它,更要遵守它。
這與「善人說」及「傳播三要」有什麼關係呢?也許有些人還沒有考慮過這種關係,假如大眾未能將這種關係予以確認,即令在民主制度下,這種民主也是「早熟的」(姑妄言之!);即令逍遙於自由社會中,這種自由也是放任的。
「早熟的民主」極容易產生出「放任的自由」,這是相當危險的現象,像一個外強中乾的不健康的人,是很容易「病倒」的,因為「早熟的民主」與「放任的自由」,猶如肉眼看不見的病菌,很容易侵害到「外強中乾」的不健康的人。
我們如何認識「早熟的民主」與「放任的自由」呢?最簡單的方法是去分析民意代表的言論,以及更重要的,他們發表言論時的心態與風度。這二者,可從發言者的用字遣詞、語氣與態度上,看得一清二楚。因此,筆者曾將英文中的style這個字譯為「用字遣詞」,就是這個緣故。
在「早熟的民主」與「放任的自由」中發表言論的民意代表,往往在發言時違反了「善人說」的道理,以及「傳播三要」。
由於一個人在說話時,並非只用唇舌,而是用他包括人格與修養在內的「全身」或「整個的人」,所以,他的「話」也就代表了他的「心」——我們的老祖宗早就肯定了「言為心之聲」,這話的確是不朽的真理。
我們也可以引用一句看似「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流傳已久的民諺,那就是:「狗嘴埵R不出象牙!」來把「從說話看人格」的道理「大眾化」,使我們這些生活在這個「早熟的民主」與「放任的自由」裡,同時也正在不斷蒙受「早熟」與「放任」的禍害,並且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的「善人」——奉公守法的老百姓——開始關注與分析代表我們發言的人,他們的人品與言行是不是合乎「善人」的標準?他們的「話」言之有「物」嗎?他們的「話」對我們的社會有助益嗎?他們的「話」收到我們所預期的「效果」了嗎?不妨進一步再去分析:有沒有民意代表的話得到了反效果?有沒有民意代表的話「不能登大雅之堂」?有沒有民意代表的話是不負責任的?
例如若干人偏愛「算老帳」,這種現象使我想起英國政治家邱吉爾的話,他說:「如果我們老在過去與現在之間爭論不休,我們會發現我們已經失去了未來。」「算老帳」該是多麼不值得的事啊!「算老帳」對社會人心帶來多大的傷害啊!
口頭傳播對社會影響很大,我們應當研究它,善用它,願早日看到我們的民主成熟,我們的自由開花。
(本文作者現為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系教授)
在馬尼拉中國城內的大教堂,歷史悠久、信徒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