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往三重的橋下,是台北有名的人力市場。每天清晨,來自三重方向的臨時工,都會聚集在那兒。各地需要人手的工頭只要到現場吆喝一聲,開出價碼,就會有一群工人載著工具、騎著摩托車,隨他呼嘯而去。
最近,大橋頭的景觀有了改變,市場似乎冷清多了。
近半年走過各城鎮的建築工地,都會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偌大的一個工地,卻只有寥寥幾隻「小貓」。是的,營建業正在鬧勞工荒。
不過,今天缺工人的,不只營建一行。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今年十月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製造業中,以成衣、金屬、精密器械和電力及電子業四個行業,短缺工人的比例較高,但都還不及營造業嚴重。
就短缺的人數來看,我國製造業目前共需二百五十八萬名工人,短缺了百分之七.七五;營造業共需四十七萬名工人,短缺的比例高達百分之廿五.三八。
當世界上許多國家,正為居高不下的失業率煩惱不堪時,為什麼我們卻有勞工荒的問題?
建築工人是目前國內最欠缺的人力資源。(邱勝旺)
「大家樂」是罪魁禍首?
關心國內社會新聞的人,一定會認為,「罪魁禍首」就是近二年風靡全省的「大家樂」。
的確,為了簽賭大家樂,許多勞工無心上班——開獎前一天,忙著南下、北上求神問卜,探聽「明牌」;開獎當天,不是電話滿載,就是全部擠到電視機前看搖獎;開獎後一天,中獎者請客慶祝、落獎者懊惱不已,也無法上班。
這種情形一個月來上兩次,一個星期就泡湯了。難怪有的工廠老闆乾脆自己當「組頭」,並負責蒐集各地寺廟簽詩和最新「消息牌」,免得開獎期間自己的工人在外四處「遊走」。
根據建築公會委託潤利公司在今年七月所做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目前營建業欠缺勞工的原因中,「大家樂」問題就高佔百分之卅四.五。
不過,若回頭看看我國去年和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就會發現一個疑點:若勞工都去賭大家樂了,百分之十以上的高成長率又是誰創造出來的?
在西門町,有許多「不唸書,不就業」的閒置人力。(邱勝旺)
勞工荒無獨有偶
「這二年我國經濟成長瘋狂、景氣過熱,對各種資源都會超度利用」,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處處長張丕繼表示,其他資源如原料、能源,甚至資本,都可以世界流通,「但缺人工,問題就來了。」
難怪這一年多來,各家報紙的求才廣告不斷侵入其他版面;證諸勞委會職業訓練局的統計,也顯示今年上半年台灣地區求才總數高達廿六萬七千人,而求職者只有七萬五千人,平均每個人面前就有三個半機會供他選擇。
這種人力窘迫的情況,在我國過去幾個景氣繁榮的時期也都發生過。就此,太平洋建設公司副總經理萬惟俊一針見血地指出:「台灣是個淺盤子經濟,景氣一好馬上滿而溢。」
同樣的情形,亞洲其他三條小龍也正面臨。日本經濟新聞在今年八月做了一項報導,認為四小龍景氣活絡,出口持續擴張,是其勞工人數不足的主因。
對我國來說,今年尤其特別。因為受到外匯存底過多影響,新台幣已經升值了百分之廿五。而目前壓力仍未消除,廠商及買主預期台幣持續升值的心理濃厚,更是快馬加鞭地下單、接單。
在營造、建築業方面,今年的景氣則是拜游資過剩,股市又狂漲暴跌、把投資人嚇出股市之賜;再加上十四項建設今年進入施工的高峰期,幾個「峰頭」湊在一起,勞工荒就愈發嚴重了。
服務業多彩多姿的工作環境,是製造業無法相比的。(張良綱攝)(張良綱攝)
將多.兵少
「大家樂」、經濟景氣、甚至游資過剩、十四項建設,都是造成台灣勞工短缺的暫時性因素;從人力供給的角度來看,我國的基層勞工,也將有長期結構性的短缺現象。
原因之一是逐年下降的人口增加率。
根據統計,我國人口的成長率已由民國六十五年的百分之二.○五,降到去年的一.一五;到公元二○○○年時,更將降到百分之○.七二。
其次,則是國民教育程度不斷提高,目前每年大專畢業生——包括大學、三專及五專——就有九萬多人。
「每年新進的勞工人口有卅幾萬人,算起來『將』就佔了三分之一,所以中層勞力過剩,『兵源』則不足」,張丕繼表示。
從就業輔導統計上也可以發現:依教育程度分,今年上半年平均每位求職者的選擇機會,以國小程度的最多——十四個;第二多的國中也有六個;而專科以上的,都只有一個機會左右。但就像擇偶的道理一樣,教育程度較高的人,對選擇工作也多寧缺勿「低」。
「現在一般家庭的經濟情況都很好,養一、二個不工作的孩子在家根本無所謂」,友利公司總經理崔中分析年輕人「拿喬」的原因。
大家樂也大大地影響了勞工的生產力。(張良綱攝)(張良綱攝)
西門町的勞動人口
也因為經濟情況好,一般父母都希望孩子多唸點書——考不上學校?不必急著做事,補習去。
「有沒有人算過,西門町每天有多少勞動人口在那裡晃來晃去?這也是國家一個很基本的問題!」面對勞工荒,萬惟俊「義憤填膺」地說。
工人不足,那麼其他人加班吧!但這也行不通,第二代勞工吃苦耐勞的精神,已較第一代來自農村的青年大為遜色。根據民國六十五年的統計,勞工每人每月平均加班時數為廿一小時,但去年已降到十六小時。
「再叫他們加班,他們就要辭職囉!」一位紡織工廠老闆無奈地說。
此外,由於經濟繁榮,工業區旁的土地身價大漲,原本在工業區上工的地主便成了「暴發戶」。
「老的買房子、收租金,中年的買一輛保時捷、BMW到處兜風;年輕人就去飆車」,中國生產力中心業務開發處黃慧輝觀察後表示:「缺工人最嚴重的林口工業區,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基層勞工的供應量本就少了,卻還有服務業來搶人力。
根據先進工業國家的經驗,國民所得愈高,對服務業的需求愈大。而服務業較高的待遇、社會地位,與輕鬆、多彩多姿的工作環境,也是製造、運輸及營造業無法企及的。
勞工荒會使企業的發展停滯不前嗎?(邱勝旺)
花錢還找不到工人
「物以稀為貴」,勞工不足,工資馬上上漲。目前欠缺工人最嚴重的營建業,平均每人一天的工資約一千一百元,已經比去年提高了四分之一。房價節節高升,這也是原因之一。
「現在的問題是花錢還不見得找得到工人」,萬惟俊指出:「有很多工程要招標,根本就沒有營造廠去領圖,因為工人不夠,工程延誤的糾紛已經太多了。」
對以外銷為主的製造業而言,問題似乎更大。他們不但訂單趕不出來,更因工資提高,外加匯率升值,在國際市場上完全喪失價格的競爭力。根據民意調查基金會抽樣調查,國內已有百分之十六.四的工廠停工或倒閉。
眼見勞工荒為我國經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進口外籍勞工」的呼聲,便在業者及一些學者專家中響起。
「既然應降低各種成本,為什麼不能降低人工成本?」
「若沒有人力配合,企業家可能就不投資了!」
「十四項建設還能再耽誤嗎?台北交通已經快癱瘓啦!」
這些道理聽起來都言之鑿鑿,主管機關勞委會,卻仍然反對「不具技術能力的基層外籍勞工」前來我國工作。
外籍勞工有多少?
事實上,外籍勞工已經來到國內。
據中央日報報導,今年十月中旬,就有一個由十九名泰國青年組成的「觀光團」,於預定離境的當天,丟下旅行社代為保管的護照、機票,神秘失蹤。據外事警官隊調查,該團團員的行李中,只有少許換洗衣物,顯然是有預謀藉觀光名義入境打工的。
這種案件已不只一起。全國工業總會副秘書長郭永雄也承認,目前業者確有僱用外籍勞工的情形;此外,台北一些高級住宅區中,也藏有許多來自東南亞的女傭。
在台外籍勞工究竟有多少呢?台灣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張清溪自業者私下所交換的情報估計,大約的數目是七萬人。其中許多是以合法身份掩護非法行動——例如以半年效期的觀光簽證入境,業者必須每六個月送他們返國一次;有些則以技術合作為由,藉「代訓」勞工的名義,輸入外籍勞工。
經建會根據內政部警政署及境管局所提供的資料推算,自民國七十二年到今年八月底,非法入境的外籍勞工最高不超過一萬二千人,這數字中還包括觀光及短期進修的人。
我們要什麼?
對於目前仍不開放的政策,許多業者相當不以為然。
「國內已經有很多非法和假合法的外籍勞工了,既然有這個需要,為什麼不乾脆彈性開放,使管理『地上化』呢?」萬惟俊不解地表示。
「不開放人數還少些,大門一開就難控制了」,勞委會副主任委員洪慶麟認為,請神容易送神難,現在准許進口,將來經濟不景氣時,第一批失業的就是這些外籍勞工,必然造成更嚴重的社會問題。而現在存在許多不合法的現象,是由於罰則太輕的緣故。
「尤其是對僱主,法律完全沒有規定」,洪慶麟表示,目前勞委會已著手擬訂「就業服務法」,未來將對違法僱用外籍勞工的業者處以重罰。
其實管理只是技巧上的問題,也確實可以如業者所建議:透過集體入境、工作完畢再集體出境的方式,防範外籍勞工滯留不歸。
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要的是什麼?
就現階段、純經濟的觀點來看,廉價的外籍勞工的確有助我國維持較長的經濟景氣及出口成長率,然而其「成果」——外匯不斷增加,不已經帶給我國很大的煩惱了嗎?再這樣下去又會逼迫新台幣升值、中美貿易逆差擴大、更多的游資四處流竄、物價大幅上漲——這些後果,只怕是禍而不是福。
促使人盡其才
反過來看,找不到勞工,對一向只滿足於賺勞力錢的我國業者,卻是一個逼迫他們改變生產方式的重大刺激。
「當人工比機器還貴的時候,老闆們就不得不投資自動化設備了」,張丕繼指出:「只有這樣,才能淘汰勞力密集的低級產業,改善我國產業結構。」
他認為,由於產業結構的轉變不如預期得快,和教育發生了脫節現象,使得目前國家訓練出來的高級人力英雄無用武之處,反而基層勞工缺乏。若再以外籍勞工拖延,只會使人力使用不當的情形更嚴重。
「台灣的人力品質很高,本來就應該用在高附加價值的產業和服務業」,崔中認為:「現在是一種浪費。」
而所謂淘汰低級產業,並不是所有的機器、技術都廢棄不要了;由於我國外匯存底非常充裕,正可以對外投資,把生產基地移轉到海外勞力低廉的地區。
然而,營建業卻無法把工地移往海外。這也是該產業業者向勞委會陳情,希望爭取到特殊待遇的原因之一。
勞委會的回覆仍然是:暫時不考慮開放。
「日本比我國更欠缺基層勞工,但他們為什麼可以在完全禁止外籍勞工的情況下生存得那麼好?」洪慶麟指出:「那是因為日本營建業已經走上專業化、機械化、規格化,不但降低人工的需求量,還能確保施工品質。」
不願重操舊業
日本的營造業和我國不同。在台灣,所有的工程都是由營建公司得標後,轉發給大包,大包發給小包,小包再去找幾個工人來做。由於沒有健全的公司組織,工人的工作時日無法固定,也無從享受完善的福利制度。難怪自民國七十年房地產不景氣後,勞工轉業了百分之廿七,跑去擺地攤、開計程車;現在景氣好轉,也不願再回到營建業了。
日本則已有許多專業化、福利完備的公司組織。像專門紮鋼筋的公司,可以由行政人員為工人在各工地安排工期,使工人每天都有工可上;由於專業化了,各地的施工品質也能保持一定水準。
「長遠來看,這是台灣建築業一定要走的路」,萬惟俊認為,不只為勞工荒,就為提昇國內營建品質,也該這麼做,「但短期內不開放外籍勞工進口,恐怕不能解決燃眉之急。」
呼籲歸呼籲,面對眼前還不可能改變的情況,全國工業總會建議、並已經政府採納把愛國獎券開獎日改在星期天,儘量減少大家樂的危害之外,建築業者也紛紛思索各種辦法,來留住工地上的工人。
勞工荒來的正是時候
據萬維俊透露,現在工人工作時,飲料是冰啤酒;上下班時,公司更出錢包計程車讓工人四個人一組由工地坐回家。
此外,萬維俊表示,太平洋建設公司正考慮將目前為太平洋工作的工人納入公司組織,和一般員工一樣享有各種福利。
「這正是我們的目的」,經建會人力處處長張丕繼說:「因為勞工缺乏,勞工的薪資、地位自動提高。這是我們全體勞工奮鬥多年的成果,不應為了企業家一時的方便,引進外籍勞工而抵銷了。」
今後我國的經濟發展將不再盲目地外銷,而要儘量擴大國內市場,來幫助經濟成長。這需要大多數的國民——勞工是最重要的部分——都有更好的收入。
此外,近年由於勞工意識已逐漸覺醒,勞資糾紛也時有所聞。「若能在勞工荒的壓力下,勞資關係自動改善,而不需透過對立來達成,對社會的安定會更有益處」,張丕繼指出。
這麼看來,或許勞工荒來的正是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