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生命發諸畫中
在這個時期的畫裡,全是燦爛的光、彩,與一切異質的鮮澤、躍動的歡樂。他的筆觸,充滿著對生命深處的愛和歌讚,以及對人世萬象的感動。
近年來,他的畫卻開始無法掩抑地出現了一層荒涼、蕭瑟和沉重。鬱濃濃的調子,在他畫面上不斷感染而出。
他的色彩由鮮豔趨向單純,而景色也脫離了塵世的喧囂,變為淡雅的、祥和的純粹自然。許多複雜的景物,在他的眼中被融和、演繹成毫無矯飾的性格。簡單的形象裡蘊著自然的和諧與秩序。一種可以稱之為天地永恆的意緒,在那裡隱約透出。
這種返璞歸真的畫風,正呈現著一種對人為的文明災難的反省,與一種回歸——回到自然,重新走回一切覺醒的本身,不加裝飾或渲染,僅僅在自然的蔭蔽中,透露出近乎禪宗偈語的智慧。生命在這清涼的投影中,獲得了昇華。
席德進認為中國人對自然的態度,就是數千年來藝術所追求、所表達的。因為自然是永恆的,它千萬年前是這樣,千萬年後也是這樣。它是超脫時間的。中國藝術家不以擁有一點就滿足,要遠追大自然的氣魄。
墨彩的神韻
席德進將西方的水彩畫,注入了中國民族的靈魂。他所以選擇水彩,而不用水墨,是希望能表現中國水墨的趣味,而不失其時代性。
為了追求水色的氣韻靈動,席德進每天清晨都要練習毛筆字三個小時。從不間斷的毛筆習練中,藉著對中國工具的透徹瞭解,進而能善於支配工具。
畫評家何懷碩這麼說:他畫山,山的外輪廓,起伏的邊線,不是塗抹而成,而是採用中國寫字的筆法,使其抑揚升降,頓挫轉折之間,有「骨法用筆」的勁道。他畫梯田,更像寫隸草相間的筆法,雄渾有力,簡潔俐落。
席德進堅持直接面對自然作畫,敞開心靈,用沒有成見的「新鮮眼」去看這個世界。從平凡中,發現神奇。於是,我們看到席德進的山水林野,都是台灣現有的自然;甚至他的色調,都朦朧著帶有熱帶海島的氣氛。
他常畫的花卉,是火紅的鳳凰木,淡紫的牽牛花,渲染的睡蓮、蝴蝶,以及街頭隨處可見的,一串串亞熱帶的黃花……,那些不屬於此地氣候的牡丹、梅花……在他所繪那些花卉鮮活有力的生命逼視下,不免顯得有點兒虛脫而做作。
濃縮的藝術生命
在一篇「為什麼畫?畫什麼?怎麼畫?」的文章中,席德進寫著:「有人願平淡地完成人生的旅程。有人不甘於平庸,要把人生過得光彩煥發,轟轟烈烈。畢竟為這個世界而創造歡樂,使人類文化趨於豐富的,是極少數堅苦卓絕的人。」這正是他藝術生命的寫照。
從國外回來的這麼多年中,他不斷以新的作品、新的風格公諸於世。只要有時間,就不斷看畫展、聽音樂、看小說。他下過苦功研究台灣的民間藝術,也時常提筆為文,發抒他的藝術觀。前一陣子,他甚至參加了電影「香火」的演出,飾演一名游擊隊長。粗獷的造型、自然的演技,叫大家訝異不止。
席德進在他的藝術生命裡,是這樣地熱狂、這樣地執著。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真正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