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院長孫運璿在元月卅一日舉行每年一度的中外記者會。
會中,他以坦誠、明快的態度,答覆與會記者所提的各種問題,內容包括:政府多年來的施政重點、目前亟待克服的問題、未來發展的方向及個人的從政感想等。
雖然時間有限,但孫院長娓娓談來,已將政府政策作了一次概括性的綜合說明。以下是記者會問答摘要:

2:孫院長在行政院秘書長瞿韶華(左)及新聞局長宋楚瑜(右)陪同下,出席記者會。(楊永山/李培徽)
加速調整產業結構乃當務之急
問:首先請教院長,國內外經濟已在復甦中,可否請院長談談對我國未來經濟景氣的看法?
答:國內近年來經濟景氣低迷的局面,於去年下半年一掃而空,並可望繼續好轉。
然而,景氣只是一個影響經濟發展的外在因素,低迷情況終會過去;今後我們要追求經濟成長,最重要的是加速調整產業結構,以提高生產力。這方面我國工業已表現出令人鼓舞的癥兆。
去年,我國電子、資訊、電機產品的出口總值,已逾48億美金,居各類產品之冠。重工業產品的出口比重也不斷提高。國內外資金對我技術密集工業的投資亦不斷增加。
經建會統計,去年我國工業勞動生產力提高約14%,如能繼續維持這種成長速度,民國八十年時,國民平均生產毛額將達四千美元。
問:由於受經濟不景氣影響,軍公教人員待遇已有二年未調整;今年景氣已復甦,政府稅收可望增加,下年度軍公教人員待遇有無調整計畫?調整幅度如何?
答:政府一向非常重視軍公教人員的待遇問題,七十二及七十三年度雖受經濟不景氣影響,政府財政緊縮,但仍以年節加發獎金方式,來改善軍公教人員待遇。現在經濟雖已復甦,然因時差關係,七十四年度財政收入尚難大幅增加,但政府仍決定適度調整公教人員待遇。
研議中的調整計畫,除將維持年節加發外,薪水亦將調整,調整幅度尚在研究中。
問:年初院長指示了加速工業升級、改革賦稅、加強維護社會秩序、改善醫療保健設施,為今年四項中心工作。政府對第一項工作「加速工業升級」,有何具體計畫?
答:促進工業升級須從幫助現有工業生產自動化,及建立自動化工業雙管齊下。
行政院為推動工業生產自動化,在去年成立了「生產自動化指導小組」,並由經濟部組成自動化服務團,實地訪問工廠,灌輸自動化觀念,協助培訓人員及開發自動化設備。迄今,接受輔導的工廠逾六百家,其中一百多家已接受建議,採行自動化作業。
此外,政府將與民間廠商合作開發或引進各項技術、設備,以生產機器人、電腦控制機械等,逐步建立自動化工業。
問:改進賦稅制度,將有那些具體措施?
答:改進賦稅制度有兩個目標——使國民稅負更為公平合理,且能配合經濟升級需要,因此賦稅結構將全盤調整。
今年財政部將採取的具體措施有:關稅方面,力求稅率級距合理,繼續降低進口關稅稅率,並分年取銷外銷退稅;營業稅也將改制,實施加值型營業稅。

圖3:會中記者發問踴躍,圖為一位外籍記者發言情形。(楊永山/李培徽)
如何使交通方便而不擁擠?攤販絕跡而各安生業?
問:在社會秩序方面,交通擁擠混亂、攤販到處泛濫,是目前最嚴重的兩大問題。行政院有沒有決心和辦法,做到交通方便而不擁擠,攤販絕跡而各安生業?
答:這兩項工作主要歸地方政府執行,行政院將全力支援。
各級政府現正分別擬定執行計畫、實施辦法和進度。擬定時須力求周密,實施後將確實執行。
不過想徹底解決這兩個問題,最重要的仍靠全體民眾合作。如果大家對交通與攤販問題都有正確的認識,願從本身做起——大家都遵守交通規則,交通秩序自然不會混亂;都不買攤販的貨品,攤販自然絕跡。
問:臺北市的交通擁擠情形居全國之冠,為紓解臺北市交通而建的地下鐵路工程,現在進行情形如何?
答:臺北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已經行政院核定,並於去年七月開始進行周邊工程。此計畫本身沒有問題,較費周章的是,鐵路地下化工程與臺北大都會區的大眾捷運系統工程關係密切,須互相配合,如共用地下隧道,方能節約經費,使資源發揮最大作用。
問:為進一步維護全民健康,行政院將推行「群體醫療中心」定為今年的中心工作之一。這項措施預計進度如何?未來展望又如何?
答:「群體醫療中心」是利用現有鄉村衛生所的場地和設備,供受過專業訓練的醫師使用,以集體執業方式提供門診。去年我們擇定十二所偏僻地區的衛生所試辦,請軍、公、民營醫院,輪流派醫師支援,反應相當良好。
行政院預定今年再增辦十二個中心,歡迎開業醫師參與。未來這種模式將擴大推廣至所有鄉村衛生所,以全面改善基層醫療服務,建立全國性的醫療網。

圖:記者會結束後,孫院長親切地和與會記者握手致謝。
自由貿易區設置計畫即將完成評估
問:政府早已提出設置自由貿易區的構想,但此計畫遲遲未定,請問院長,政府何時才能對自由貿易區的設置辦法和地點有所決定?
答:自由貿易區的設置,對我國未來經濟發展深具影響。為慎重起見,我們委託國內外著名公司,就我國條件及遠東情勢,進行可行性研究及效益評估,可望於今年二月完成。我們將根據研究報告,作審慎的考量。
問:我國對美貿易順差去年已逾60億美元,成為中美經濟間的一大問題。政府將採取什麼行動,以縮小對美貿易順差?
答:我國政府對降低中美貿易順差,深具誠意,已積極採取具體措施來謀求改善。
我們多次派團赴美採購,也在臺北舉辦美國商品展覽,並降低有關產品進口關稅,……現正研究向美大量進口能源的可能性。
然而要平衡貿易,需中美雙方共同努力,例如美國若放寬高級科技產品及精密武器對我銷售,對平衡中美貿易必有顯著的效果。
問:美國與荷蘭曾分別拒絕售予我國高性能飛機和潛艇,請問院長,政府有無計畫向那些國採購?
答:軍售問題是當前中美關係重要的一環,依據「臺灣關係法」規定,相信美方今後對我軍售應會照常進行。
除繼續向美採購外,我國還將努力分散武器購買來源,並加緊致力建立自己的國防工業。
中共豈能干預美國國內法的存廢
問:不久前,中共總理趙紫陽訪美,與美簽署「科學工業合作協定」,並奢言要美國廢除臺灣關係法,請問院長對這件事有何評論?
答:臺灣關係法是美國的國內法,中共口口聲聲譴責美國干涉「中國內政」,卻要干預美國國內法的存廢,不知如何自圓其說?
我們以為,美國朝野應能洞察中共和平統戰的假象與陰謀,貫徹實施臺灣關係法。
問:我國參與國際性的學術、體育、音樂等活動時,常會碰到中共代表,請問院長,這與我國不和中共接觸的政策有無抵觸?
答:我國在國際社會中一直扮演積極與建設性的角色,因此,我們的民間團體參與國際會議與活動,是項權利,也是義務。但絕不意味我國政府不與中共政權接觸的政策與立場有任何改變。
問:中共口口聲聲說經濟學臺灣,並且模仿臺灣建立了加工出口區和科學工業園區,請問院長對此有何評論?
答:我們在臺澎金馬的建設,所以能被國際間稱為「經濟奇蹟」,主要是我們卅年來遵奉、實施民生主義經濟制度的成果。
中共近年來參考我們成功的經驗,採取了若干措施,但都僅是學些形式,在枝節上做文章,可以預期他們的效果不會深入長久。
中共經濟的落後,不是技術層面的問題,而是政策和制度上的問題。
開發與保育應可兼籌並顧
問: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育是最近的熱門話題。如果二者有衝突,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下,您的取捨原則為何?行政院對崇德工業區興建水泥廠一事,將根據什麼標準或基於何種考慮來作決定?
答: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育,有時雖會有衝突,但不一定是魚與熊掌,有時是可以兼籌並顧的。如果無法兼顧,則應請專家作客觀的評估,依地區特性,選擇對國家整體最有利的做法。所以我認為,這個問題不能以簡單、籠統的原則涵蓋,須視個案情況處理。
崇德工業區宜否設立水泥廠,有關部會還在審慎研究中,我們將請專家評估。
問:由去年底舉行的立委選舉及當前國內政治情勢來看,有人認為今後國內政治情勢似有兩極化的傾向。院長對此有何看法?
答:我們是一個民主開放的社會,大家對許多問題都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唯有透過各種管道交流意見,集思廣益,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
此次增額立委選舉,候選人發表的政見很多,這是正常現象,我不以為有特別兩極化的傾向。
重視基層問題,由不同管道得知民意
問:政府最近一再強調要重視基層問題,請問院長有無適當管道及具體措施,使基層問題能迅速反應上來?
答:政府一向非常重視基層問題。民國六十九年初,我曾召集全省三百多位鄉鎮長座談,以瞭解基層問題,並據以製定加強基層建設方案。
今年四項中心工作,如全力解決攤販問題、改善交通秩序及建立地區醫療網等,也均與基層民眾生活密切相關。
基層民意除可由民意代表反映,及透過大眾傳播媒介報導得知外,我們也鼓勵各縣市長參加村里民大會,各機關也宜多作實地視察,以瞭解民間疾苦。事實上,基層問題我們都瞭解,如何有效解決才是真正的問題。
問:有關社會福利措施中的老人安養問題,院長曾指示有關部門,以我國倫理道德為基礎規畫辦理。這是很新的觀念,請院長進一步談談這個構想。
答:我認為老人不只需要衣食無慮,還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因此雖然近年來政府不斷改善各公私立安養機構的設備與服務,但以此安頓老人是無可奈何的做法,最好是提倡傳統的家庭倫理觀念,由子女奉養父母。
所謂子女奉養父母,並不一定得雙方住在一起。年輕一輩與老一代的思想觀念與生活習慣不盡相同,朝夕相處,雙方都不便。如果住得近,即可互相照顧。此外,我亦指示營建單位研究設計各自獨立、但平時溝通容易、需要時亦能打通的住宅。這樣平日雙方各有生活天地,必要時亦可互相照顧。
進步發展帶來新挑戰
問:近年來,大眾在物質生活富足後,對精神生活也愈來愈重視。有關生活品質的提昇和社會風氣的改善,備受關注。請院長談談對目前民眾生活品質及社會風氣的看法。
答:我們的社會不斷在進步,但進步也帶來許多新的挑戰。提昇生活品質和改善社會風氣,都是我們當前面臨的挑戰。
政府採雙管齊下方式:一方面提倡民眾參與正常的育樂活動,如各級政府每年辦文藝季、鼓勵各類體育活動、開闢風景區、倡導國民旅遊……等;另方面則要求大眾祛除浪費、奢侈等習慣。
但坦白說,效果並不很理想,還有待政府和民眾共同努力。
問:十二項建設之一的縣市文化中心已陸續完成,請教院長,政府有何具體計畫,讓文化建設透過文化中心,在基層扎根?
答:建立縣市文化中心是當前國家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大部分文化中心都已完工啟用。行政院文建會同教育部等有關機關也已成立了「文化中心輔導小組」,協助文化中心充實內涵,推展各類文化活動。
我認為,縣市文化中心應多推出有地方特色的活動,以維護、保存當地文化,及建立自己的風格。
加強溝通、協調,發揮團隊精神
問:常有人批評我們駐外單位事權不一,缺乏協調、聯繫,今後將如何加強協調,發揮團隊精神?
答:這個問題,不能全怪駐外單位。因為每個駐外單位在國內都有其主管機關,各自奉命行事。
為改善這種情形,行政院已成立「對外工作會報」,由外交部召集各有關涉外事務的單位主管參加,將各項事務先在國內協調。此外,各地區駐外單位每年也舉行區域會報,進行溝通。實施以來,在聯繫、協調、配合等方面已較前改進。
問:孫院長曾指示各級首長定期休假,以紓解公務疲勞。您日理萬機,國人對您的健康備極關注,是否可請您談談您是如何安排休閒生活的?行政院是否有具體措施鼓勵各級首長定期休假?
答:政府規定任職滿三年以上的公務員,每年可享有二至四周的休假。人事行政局也常主動舉辦院屬各部會正副首長的休假旅遊活動。
我個人除每天運動半小時外,常利用周末或假日和家人至各地旅遊,藉此增加接近大自然與民眾的機會。
最沉痛與最欣慰的事
問:院長就任已五年半,在這段期間內,是否有較得意,或感到特別難處理的事?
答:我不敢講有什麼得意的事。較感欣慰的,是去年底舉行的增額立委選舉順利完成,且選舉結果顯示大多數民眾對政府政策的支持和肯定。感到心情最沉重的,是我就職六個月後發生的中美斷交,至今仍記憶猶新。那次事件對我們是個考驗,幸賴大家團結,度過了難關。
行政首長難為,民眾不斷代為打氣
記者會的問答內容,就此轉入孫院長的私人感受等較輕鬆的話題。有人問院長,平日較頭疼及較愉快的事為何?
孫院長透露,他最煩惱的,是接見的賓客太多。有些外賓僅是作禮貌性的拜訪,事先也得記住訪客個人的背景、所屬國家的政情、來訪目的、與我國的關係等有關資料。「這些準備工作還不打緊」,孫院長說:「最怕的是碰到和我一樣不太會說話的人,兩人對坐無言,真是尷尬!」此話一出,會場上一陣哄堂大笑。
孫院長最感安慰的事,則是常收到民眾的來信。有不少民眾在信中對政府施政提出意見及建議,也有的希望他保重身體、注重健康,還附帶提供不少進補的中藥秘方。
有二封信讓孫院長印象深刻。有位民眾來信說:「院長,您最近臉上的老人斑愈來愈多了,要注意喔。我知道有一種減少老人斑的偏方,您不妨試試。如果沒有效果,以後您上電視時,就請攝影師拍老人斑較少的那一側吧。」
另一封信是勸孫院長在演說時,最好別戴老花眼鏡。這位民眾認為,孫院長發表重要談話時,準備講稿自是必要的,但戴著老花眼鏡看稿,實在不太好,應該要幕僚人員將講稿的字寫大一點,不戴眼鏡也可看得見。這位民眾還說:「假如這樣您還是看不清楚,就請把鏡架調緊一點,以免掉到鼻子上,真不好看……。」這段幽默的話語,也惹得大家笑了半天。
孫院長說,每當他辦公辦得煩累時,就看看這些信,感受到民眾誠摯的關切,心頭一陣陣溫暖,就忘記了勞累繁劇。
記者會在與會者的笑聲中結束,已較預定的一小時超過半個鐘頭。
透過電視錄影轉播,全國民眾都可看到記者會進行的實況;第二天各報也詳細刊出會中問答的內容,使政府與民眾間,也進行了一次良好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