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來社會的變遷,與教育制度、方法的改善,使今日的國中生與當年的初中生,在學業、生活、思想、愛憎……上,有很大的改變:
近廿年來,是我國有史以來發展最快速的時期,社會工商化,國民所得與生活水準提高,教育普及,競爭也益趨激烈,……許多改變是前人根本想像不到的。
創造這項奇蹟的主角——人,也反過來受外在環境與情勢影響,在思想觀念、生活型態、價值取向、人際關係等方面,均有改變。這自也影響到半大不小、情緒多變、反叛性強的青少年,加上前文所述教育上的改革,使得今日國中生的生理、心理、食、衣、住、行、快樂、煩惱等,均與廿年前的初中生有所不同。
吃的多又營養,長得高又壯
現在的孩子物質生活較豐,吃得多又營養,平均身高與體重都優於以往。據統計,廿年前(民國五十三年),十五歲的男生平均身高為160.65公分,今已增至164.58公分;體重由46.5公斤,增至52.38公斤。女生的身高則由154.95公分,增至156.76公分;體重也由44.85公斤,增至47.63公斤。
以前的孩子視雞鴨魚肉、蘋果、巧克力、冰淇淋、奶油蛋糕為珍饈,加上零用錢有限,頂多吃些紅豆冰棒、蚵仔麵線、酸梅、芒果乾……就滿足了。
現在可不一樣了,餐餐都吃魚肉蔬果,早已不稀奇了,甚至有人喜歡「返璞歸真」,金華國中一位同學說:「我愛吃街頭賣的烤地瓜,也喜歡地瓜湯。可是爸媽說,以前吃地瓜吃怕了,家媄爣o煮。」
介壽國中一位男同學則表示,吃膩了大魚大肉,最愛吃窩窩頭。
零食的天地更廣闊了。街上到處是好吃的食物,口味眾多,加上父母給的零用錢多,許多以前孩子不敢想或想像不到的零食,如今已是稀鬆平常。
最受歡迎的零食有:巧克力、牛肉乾、魷魚絲、蛋糕、糖果餅乾、汽水可樂、冰淇淋等。其中冰淇淋又以「三一」或「麥樂」、麵包則以麥當勞漢堡最盛行。這也顯示出,現在孩子的口味已相當「洋化」。
以前的孩子逛街時多至小攤吃些小吃,去三葉莊喝酸梅湯、吃三色冰淇淋;現在則豪華得多,他們自己上館子,以台北市為例,凱莉、綠灣、西海岸、女王炸雞、梅霸王速食、小美冰淇淋、福樂冰淇淋、百樂冰淇淋、麥當勞……中,常可看到國中生,他們吃快餐、西式自助餐,喝咖啡、冷飲,十分自在,絕不致怯生生地。
喜歡帥氣新潮的服飾
衣著方面,以前學生少有休閒服,假日也常穿制服,買衣服總是父母代買,或由爸媽帶著上街選購,而且買的總是耐穿的、尺寸大幾號的衣服——可以穿得比較久。
現在可不同了,國中生的自主力較以前強,買衣都是自行前往或與同學一起去。女生最喜歡巴而可、飛行船等專賣店的襯衫、T恤、裙褲、背帶褲;男生愛We、Jun等店的夾克、襯衫。而伯布森、藍哥等名牌牛仔褲,則普受男女生歡迎。大致說來,他們喜歡帥氣、新潮的服飾,有時甚至比大人還時麾。
「品味」雖高,但學生畢竟沒有生產能力,對多數國中生來說,專賣店的服飾較難問津。因此他們會先到名店觀摩樣式,再到中華商場、愛群商場、士林夜市等地選購款式相似、質料手工較遜的來穿。他們也不在意質料的好壞,「反正明年花樣必定翻新,一套衣服也穿不了多久。」一位女同學說。
國中生偏愛黃、紅、白和嫩黃、淺藍、草綠……等亮麗鮮明的色彩,也注重飾物搭配——女生喜愛漂亮的別針和髮夾,男生較愛好腰帶、貼布或徽章。
「漂亮的衣服與飾物很多,可惜我們的髮型太土了,很難與服飾搭配。」許多女學生如此表示。
學生的髮型,是廿年來一直爭論不息的話題。以往的規定是,男生留三分頭,女生為耳上一公分的西瓜皮;現在男生可留五分頭,女生可留至耳下一公分,且容許適度打薄,中分旁分皆可,黑色髮夾不限制花樣。如此雖比過去改善許多,但大部分都希望尺度能再放寬。
休閒活動型態增多
廿年前初中生的休閒活動項目不多,除到戶外打球、郊遊,大半時間都待在家中聽廣播、看小說、漫畫與電視。當時漫畫流行「諸葛四郎」,雜誌則是皇冠、拾穗、銀河畫報、南國電影……的天下,瓊瑤的文藝小說與臥龍生的武俠小說,及當時襲捲世界的披頭音樂亦風靡一時。
當時電視機並不普遍,看電視可是件大事。常須搬張小凳子到有電視的鄰居家佔位子,等候開播。西洋影集如我愛露西、洋場私探和八勇士等很受歡迎,因為既好看又可以學英語。
今日國中生的休閒娛樂項目可多了,五花八門、多姿多采。「既可靜如處子,又可動如脫兔。」懷生國中一位男同學洋洋得意地形容。
靜態的娛樂包括閱讀、聽音樂(隨身聽)、歌唱(卡拉OK伴唱機)、玩電腦、下棋、玩撲克牌、集郵、看電視、電影、繪畫、彈奏樂器(鋼琴、吉他最熱門)……等。
受歡迎的刊物也「一代新書換舊書」。漫畫方面,要看過黃玉郎的如來神掌、敖幼祥的烏龍院、王澤的老夫子,和翻譯的機器小叮噹、千面女郎……才算跟得上時代潮流。雜誌方面,他們喜歡印刷精美、字數不多的刊物,如牛頓雜誌、幼獅少年、國中生雜誌、龍龍月刊、讀者文摘及進口的NON-NO、明星、平凡、姊妹等。許多女生喜歡到進口雜誌社買玉女明星的專輯,一買數百元而「面不改色」。
所能享有的傳播資訊極豐
武俠小說依舊是最重要的讀物之一,只是「武林盟主」已經易人,現在是金庸與古龍的作品當道:此外,席慕蓉、杏林子、琦君、趙寧、三毛、王鼎鈞、子敏、朱自清、徐志摩……的散文也很受歡迎。
過去初中生只能藉廣播、唱片聽西洋歌曲,現在則可親眼目睹表演實況,湯姆瓊斯、空中補給合唱團等,均曾應邀來華表演,國中生趨之若鶩。警察廣播電台餘光主持的「青春之歌」,中國廣播公司陶曉清主持的「熱門歌曲」,仍有很多中學生聽眾。
但一般說來,現在國中生對西洋歌曲不若前人狂熱。近年來,許多有心人士提倡「唱我們自己的歌」,並投身國語歌壇,參與作詞、作曲與製作唱片,興起了所謂的「民歌」,這些歌普遍受到國中生喜愛。例如:「亞細亞的孤兒」、「回」、「現象七十二變」、「一樣的月光」、「小雨來得正是時候」、「倩影」、「歲月的眼睛」……,國中生幾乎都能朗朗上口。
看電影仍是初中生最喜愛的消遣之一,但與以前必須十分儉省、才能存下一張電影票的情形,已大相逕庭。假日電影街人潮洶湧,幾乎全是學生,而國中生佔相當大的比例。有些人不愛出門,就乾脆在家中看錄影帶,科幻片、戰爭片、喜劇片及卡通影片最受歡迎,如外星人、星際大戰、里見八犬傳、一○一忠狗、A計畫……等,都是最近的熱門電影。
崇拜的偶像多元化
動態的娛樂,則有跳舞、登山、郊遊、游泳、打球、溜冰、玩飛盤、騎越野車、逛街、參加救國團活動等。很多活動,如跳舞、爬山、烤肉等,都是與他校的異性學生「同樂」,男女生交往情形相當普遍。以台北市為例,每至周末或假日,在一些目標較顯著的地點,如希爾頓飯店、中山堂、中央日報等的前面,都可看到一撮撮女生,與一群群男生相約碰面。
影視、體育明星及政界要人,是國中生崇拜的偶像。且由於大眾傳播事業的發達,現代初中生所接收的訊息極多,崇拜的偶像也更多,幾乎各行各業的佼佼者,都是他們認同、欣賞的對象。而其中又以企業界人士最受崇拜。
或許是廿年前,我國工商業甫開始起步,眾所周知的傑出業者較少,因此很少有企業界人士成為學生的偶像;也或許是社會的變遷,使得今人較為功利、現實,所以許多國中生對創造財富的企業家心嚮往之,甚至立志效法。
一位仁愛國中的男同學認真地說:「我最崇拜王永慶。他雖然沒受過多少教育,可是做事很有方法,又很肯苦幹,創出一番這麼大的事業。這讓我瞭解:有實力的人絕不會被埋沒,我要向他看齊。」這個例子也顯示現在的國中生思想較開放,也較有自信,不相信宿命,認為公平、開放的社會裡,可以做到「有為者亦若是」。
除了企業界人士,他們欣賞崇拜的人物還有:孫院長、宋楚瑜、沈君山、羅大佑、李恕權、秦漢、林青霞、鳳飛飛、鄭少秋……等,相當地多元化。
早熟煩惱多
豐裕的物資,帶來了物質上的享受,卻失去了「得來不易,善加珍惜」的樂趣;豐富的訊息,使得孩子較為活潑、機伶、早熟,也提早帶來煩惱。
成長發育中的孩子都愛漂亮,在廿年前,反正大家的穿著、打扮都是差不多「土」,也沒有誰會笑話誰;現在不同了,各種摩登服飾一起出籠,國中生就很在乎自己的穿著與長相,除了渴望擁有漂亮的衣飾,臉上的青春痘、太高太矮、太胖太瘦、蘿蔔腿、大腳丫……,也都令他們輾轉反側。
過去價值標準統一,初中生對父母較為順從,而父母的教導也多與社會規範相符;現在價值觀多元,接收到的訊息較多,父母也給予子女較大的自由與尊重。但國中生畢竟還是孩子,並未具成熟的思考及正確的判斷能力,因此在享受自由、開放之時,也對許多事物產生迷惘,他們多半追逐潮流,人云亦云,同儕間的影響力很大。
交不到好朋友?
但很多人慨嘆知己難遇。「相識滿天下,知心有幾人」的苦惱自古皆然,但現在似乎更為嚴重。有些社會工作者分析:這是由於升學競爭愈來愈激烈,同學間常存「利害關係」,談話常有保留,自不易交到知己。
而且各家的子女人數都較以往少,多是父母心中的寶貝,父母對子女相當重視與疼愛;再加上多數的父母都忙,對子女有份愧疚感,因此往往流於縱容、溺愛。承受的多,付出的少,孩子們因此較不懂如何付出關懷與愛心,亦難得到感情上的回饋。
親子關係多半較前疏離
家庭問題也深深困擾國中生。父母都希望子女幸福、快樂,但在社會變遷的大環境下,許多父母忙於工作,對子女愛則愛矣,對生活的照顧卻減少了;而夫妻不合、家中氣氛不好,使子女不愛回家的情形也不少。親子關係反而較前疏離。
但最大的煩惱,還是來自課業。父母期望子女成龍成鳳,也就是希望孩子在課業上有好的表現,能考上好的學校。繁重的升學壓力,使得成績好的擔心不夠好,功課差的則難面對父母過高的期許。「快不快樂就看我當天考試考得好不好。」北投國中一位女同學說。
出路問題亦是現階段國中生的一大困擾。選擇升學或就業,接受普通教育或職業教育,這其間難免有矛盾與衝突,如果又難與父母溝通,就會令他們十分頭痛。
現今的國中生最想要什麼呢?
一位男同學說出他們的心聲:「吃、穿、玩、樂的享受,到某種程度就夠了,我們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關心與尊重、師長的指引和朋友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