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任內政部長吳伯雄,今年四十五歲,曾任省議員、桃園縣長、公賣局長,及中國國民黨中央秘書處主任。以他的年齡及經歷出任內政部長,曾令不少人感到意外。
他接獲任命時的心情如何?待人處事的原則為何?上任後的首要工作是什麼?從地方到中央,心理上如何調適?……吳部長接受本刊專訪,一一道來。
.吳伯雄
.民國廿八年六月十九日生
.臺灣桃園人
.成功大學工商管理系畢業
.民國五十七年任臺灣省議員
.民國六十二年任桃園縣長
.民國六十五年任公賣局長
.民國七十一年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處主任
以這樣的年齡和經歷,今年五月廿八日新閣名單公佈,吳伯雄出任內政部長的消息傳出後,曾令不少人感到意外。
當天下午,吳伯雄面對新聞界,侃侃談起內政業務的施政原則,可謂頭頭是道,又給了記者一個意外。透過傳播媒體報導後,許多人因此對他「刮目相看」。
據悉,他在接獲出長內政部的指示後,就開始蒐集、閱讀內政有關資料,在短時間內博聞強記,且有所心得。
上任三個月來,吳部長仍每天研讀資料或聆聽簡報,以深入瞭解內政部龐雜的業務;晚上亦得帶公文回家批示。為此,吳部長幽了自己一默:「勞動基準法規定,每週工時不得超過四十八小時,而我每週都工作七十小時以上,違規了呢。」

吳部長向前內政部長林洋港請益。(楊永山)
予人積極、樂觀、開明的印象
研擬勞動基準法附屬法規,是內政部當前的重點工作之一。該法關係四百萬勞工的權益,因此草案內容及進度均頗受矚目。
不料,七月廿六日當記者齊集內政部,想進一步瞭解情況時,主管官員卻表示,部長下令「言論緊縮」,因此守口如瓶。記者採訪不到新聞,群起「騷動」。
吳部長知道後,立即召開一場臨時記者會。他強調,碓曾要求屬下在案子未成熟前,不可任意發佈新聞,以免產生不必要的困擾。但他沒想到同仁會因噎廢食,竟然完全不接受記者採訪。
那次的臨時記者會中,吳部長除呼籲記者體諒公務員苦衷,下筆請慎重外,隨即指示前一天經勞工立法研修小組討論通過的「勞工請假規則」草案,可對外公佈;並接納記者建議,責成勞工司長每週舉行一至二次記者會,公開說明勞基法附屬法規的研擬進度,以滿足民眾「知的權利」。
就任三個月來,吳伯雄的表現予人積極、樂觀、開明的印象。

吳部長的全家福。(楊永山)
出身世家,仕途坦順
吳伯雄出身桃園望族,父親吳鴻麟是醫學博士,曾當過桃園縣長。
家世背景,使他在政途的起步比一般人早,也較為坦順。他廿八歲就當選省議員,為當時最年輕的省議員。
卅三歲時,他當選桃園縣長,也是當時全省縣市長中最年輕的。
在他主持桃園縣政的近四年間,協助開發桃園國際機場、徵購高速公路用地、開發中壢工業區……,均績效卓著,曾獲選為民國六十四年特優公務人員。
擔任煙酒公賣局長期間,他積極推動公賣局的各項業務。在任三年十個月,每年都創下營業額及公賣利益的最高紀錄。
他反應快、能力強、操守廉潔,且由於在大家庭中成長,培養他周到有禮的態度,因此人際關係極佳,長官多願提攜。
原具「草莽英雄」氣質,現正努力調適
過去他多在基層工作,個性豪放、口才好、酒量佳、交遊廣闊,頗有「草莽英雄」的派頭。出長內政部後,雖然笑聲依舊爽朗、辯才依然無礙,但似乎沉穩許多,酒也不太喝了。
「這不是矯情,而是處於不同的環境、扮演不同的角色,就應有所調適。在地方工作時,要與民眾直接接觸,一起大碗喝酒,可拉近彼此的距離;內政部的主要工作是製定政策,需要冷靜思考,所以非節制酒量不可。」吳部長說。
要「做什麼,像什麼」,除了心態調適外,還得下功夫深入瞭解業務。
內政部業務十分龐雜,因此吳部長也卯足了全力;上任以來,他每天夙興夜寐,現已漸進入狀況。
他接受本刊訪問時,娓娓談起從政歷程、處事原則、管理方式,及就任以來的心情、作為……等。
個性外向,頗適從政
問:部長出身書香世家,父親、兄、妹等均是博士,您大學畢業後,為什麼沒有繼續深造?是什麼機緣,使您「棄學從政」?
答:這和個性有關。我從小就比較活潑外向。念高中和大學時,最喜歡參加課外活動,也滿活躍,常是球隊的主將。這種個性似乎不適合走學術路線,加上家裏和政壇一直有淵源,我就很自然地走上政途。
問:出身地方世家的背景,對您在政途上的發展有何影響?
答:很多人說我是「世家子弟」,其實我不覺得家裏生活與一般人有什麼不同。我們是客家人,雖然家境不錯,但生活很簡樸,每個成員都要分擔家務;而且大家庭堛蠸多,規矩很嚴,沒有外人想像的舒適享受。
家庭對我最大的影響,是讓我沒有後顧之憂。這得感謝長上的餘蔭,讓我從來不必為生活煩惱;有機會為國服務時能全力以赴,離開時也有容身之處。
問:任省議員及桃園縣長的經歷,您有何心得和收穫?對今日出長內政部有何助益?
答:省議員可以看到或聽到許多省政工作報告,是瞭解省政的好機會。
縣長總管一縣,大小事情都得瞭解,有如內政部工作的縮影。
這二個經歷,都有助我對地方事務、民眾需求的瞭解。
雖然內政部的工作是製定政策、研擬法令,層次與地方政府及民意代表的職權有所不同,但如果能掌握基層的意願與需要,再據以製定政策或法令,將會更適切與周延。
辭公賣局長職,表現政治擔當
問:您在縣長任期未滿時,就調任公賣局長,是為什麼?
答:調職公賣局是很突然的事,或許因為我是學企管的,所以要我去試試看。公賣局有一萬四千名員工,從生產到銷售,業務龐大複雜,有機會去一試身手,是件很具挑戰的事,所以我欣然赴任。
問:但在民國六十九年,您卻因煙酒「漲價風波」,而辭掉了局長職;現已事隔四年,可否回顧一下當時的情形?
答:那時是因國內油電價格調整,引起物價波動,很多人預期煙酒要漲價,大量收購屯積,造成煙酒缺貨,且還出現假酒,發生多件中毒案。
為抑制煙酒搶購熱潮,公賣局宣佈煙酒當年內不漲價;但搶購情形仍不能改善,似乎非「以價制量」不足以遏止;加上政府財政有需要,於是又宣佈了漲價。我覺得自己必須對承諾負責,因此辭職。
我只能說,早先的宣佈不漲價與後來又漲價,都是為情勢所逼,用意也都是要遏止搶購、維持供銷穩定。
問:您辭職後,有二年時間沒有出現在政壇,後來在何種機緣下,又出任中國國民黨秘書處主任?
政途中多「貴人」相攜
答:我也沒想到會重回政壇。離開公賣局後,我轉往商場發展,主持四家公司,也幹得十分起勁。但後來黨徵召我出任秘書處主任,我感於長官的知遇之恩,又重回政壇。
問:提到「知遇之恩」,在您從政歷程中,有那幾位長官對您提攜最多、影響最大?
答:幫助我、照顧我的長官或同事很多,如果要開名單,可以開一長串。若只准舉出幾位,我想下面幾位對我影響最大:
在我擔任省議員期間,謝東閔先生是議長;後來我當選縣長,謝先生又任省主席,均對我愛護備至。所謂愛護,並不是沒有是非的護短,而是一點不掩飾地指出我的缺失。我與他相差卅歲,他指正我、教導我,就像對自己的子弟一樣。
中央黨部秘書長蔣彥士先生睿智而寬厚,給我很多啟發。還有曾任省黨部主委的李煥和宋時選兩位先生,也很照顧我,給我很多鼓勵。
此外,由於有機會和長者、先進相處,他們的涵養與風範,也對我頗有影響。譬如他們在碰到問題時,心平氣和地去思考與討論,並且理直而氣「和」、義正卻辭「婉」,這種泱泱大度,是我一直在用心學習的。
問:當時您還很年輕,對這些長者的風範,便能深入領會並身體力行嗎?
答:我的確有心去做,至於做到了多少,自己也不敢說,未來還要多努力。
政治人物行事應超脫個人得失
另外有句話:「得意時處之以淡,失意時處之以忍;是非省之於己,毀譽由之於人」,也對我助益很大。這是我擔任縣長時,和同屆縣長參觀當時行政院長經國先生的辦公室時,在牆上看到的,一直都銘記在心。
我認為,擔負國家重要責任的人,都應抱著這樣的胸懷,凡事盡其在我、全力以赴,對外界的毀譽則不必看得太重。行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知,且對職務不要戀棧,所謂「無慾則剛」,唯有超脫個人的得失之心,才能最客觀的衡量事理,也才能做出最正確、明智的決定。
問:可是,對一個中級幹部來說,或許他的去留,對國家、組織造成的影響不大,較能無所牽掛地離去;然對一個高階人員,比如部長現在,並非眷戀權位,而是有的事務正待推展,有的進行一半,如何放心得下?
答:所謂不戀棧職位,並非隨興之所至來處理去留問題。而是衡量大局後,若離去對情勢有利,就毫不猶豫地離去;反之,為顧全大局,即使個人遭到誤解,甚至遭受屈辱,仍該忍辱負重。
常向學者專家請益,以補己之不足
問:部長剛提到許多長官對您十分照顧,在您退隱從商期間,是否仍有往還?
答:仍有感情上的聯繫,這是很自然的。
問:在這感情連繫的來往中,您當時是否感覺到自己將被委以重任?
答:沒有。前次出任秘書處主任,此回奉派出長內政部,我都相當意外。
問:您何時知道自己將接掌內政部?知道後,曾做了些什麼準備?
答:我在命令正式發佈前一個星期才知道。當時我心想事情還沒確定,恐怕還會有變化,所以就是蒐集、閱讀資料,也都在暗中進行。
問:您在上任後,除了看資料外,有沒有向專家請益?
答:有,我常向學者請教。
內政部的業務,有許多與社會、法律、勞工、地政等專業學門有關,我必須借重專家,以補自己在學理上的不足。
此外,我上任後另一個瞭解問題、進入情況的方法,是聽各單位的簡報。
事先多作準備,盡速進入問題核心
問:幾乎每位首長都是以聽簡報來儘速瞭解業務,但一個個單位聽下來,也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卻未必都能抓到重點。您有沒有什麼方法,使聽簡報的效用發揮到最高?
答:我要求各單位先提供書面資料,在看過、與專家討論過,心裡已大略有個底後才聽。這時只要將有疑義、或專家有意見處提出討論即可,雙方都能節省時間。
問:聽說部長為了儘速掌握業務,常常留下來加班,很多處室主管唯恐部長會有事詢問,也陪著加班;後來部長就改變方式——準時下班,等大家都離開後,再獨自回辦公室?
答:是啊,他們都很體貼,我不走他們也不走,害我心裡很不安。所以只有跟大夥一起下班,然後再回來。
剛上任時,部埵P仁也是一番好意,希望幫助我深入瞭解各種業務,公文就鉅細靡遺地都送上來。
雖然每天部堛漱膜憒陷X百件,其實可歸納成一、二十類,現在我已訂出公文的分類標準,及各類公文的處理模式,同仁比照辦理即可,以逐步實施分層負責。
民眾意願不全都正確,政府應多加溝通、宣導
問:內政部的業務與民眾福利密切相關,部長曾表示,從政十七年來,一直和民眾在一起,相當瞭解民眾的需要。但有時民眾所見偏於一隅、或牽涉到個人私利,意願並非完全正確。您做整體觀照後,若發現上述問題,如何處理?
答:民眾的想法當然不是都很公允、正確的,且常受外在因素,例如傳播媒體的影響。但現在是民主時代,即使民眾的意見不夠周延、偏於一隅,政府仍應加以瞭解,然後多做宣導、溝通工作,讓他們瞭解能辦、不能辦與應辦、不應辦的背景。
問:部長主張透過那些途徑宣導呢?
答:例如:多借重傳播界,透過大眾傳播媒體的報導,或政府出錢登廣告、製作電視節目。我覺得政府與民間的溝通很重要,唯有事先瞭解公意,經溝通而獲共識,政策才能順利推展。
問:部長出身基層,又擔任過省議員,您面對民意代表的質詢時,心態是否與無此經歷者不同?
答:我的感想是:站在底下質詢,比站在臺上答覆容易、且好受多了。
我參加過競選,很瞭解民意代表在選舉中會欠下多少人情債,所以若碰到質詢態度較激烈、或內容偏離主題的情況,我都會耐心解釋。我覺得,民意代表與政府官員各有立場,各自應在會場中認真扮演自己的角色,即使有些較火爆場面,也都是為了忠於自己的職責。許多人質詢時很兇,但會後大家還是好朋友。
當前民眾最關心治安與勞資關係
問:請問部長,在社會進展中,內政部扮演什麼角色?部長上任後面對的首要工作為何?
答:所謂「安內攘外」,內政部扮演的是「安內」角色,主要功能在增加社會安定的力量。因此,凡造成社會不安的因素,如治安不好、勞資不和諧等,內政部都得負責消除;並要使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得到照顧。
內政部的業務龐雜,除警政、勞工外,還有民政、地政、戶政、社會福利、營建……,各有重要性,不能分首要、次要。但目前社會上最關切的問題有二:
一是治安與警政,關係大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目前我們正在積極研討改進。
另一是勞資問題,最近勞動基準法剛三讀通過。但勞基法規定的只是最低勞動條件,靠此來保障勞工權益、維繫勞資雙方感情,是不夠的。我們應向日本學習,建立勞資雙方共存共榮的關係。
以長期眼光來看,企業的成敗,取決於參與者是否願全力付出;而參與者是否全力付出,則又操之於工作環境是否公平、合理、有遠景。因此勞動條件的改善,其實是企業主最好的投資。
公家機構如何激勵員工士氣?
問:在私人機構裡,企業主可藉改善勞動條件來提振士氣;而公家機關則因一切有體制,待遇、福利等很難突破,部長是學管理的,可有激勵公務員士氣的「妙方」?
答:「妙方」說不上,但我有幾個想法。
第一,雖說公家機關體制嚴明,但單位首長仍應努力為屬下爭取福利。也許爭取到的實質報酬很少,但至少能讓屬下感覺到長官的關懷與好意。
其次,既然在公家機關能增加的物質報酬有限,就得為屬下創造一個愉快的工作環境,讓每個人適才適所,能夠發揮所學所長,得到成就感;此外,還應加強聯繫同仁間的感情,以情義相結合。
問:讓每位工作人員適才適所,是管理者最大的挑戰,如何才能做到?
答:我很注重與部內同仁的溝通。例如我一上任,立刻與各單位主管談話,以瞭解他們的長、短處,也聽他們對自己工作及屬下的意見。我吸收來自各管道的資訊,漸漸就可理出頭緒、得到結論,知道那一個人適合那一個職位。
縱的管道、橫的聯繫,若都能暢通,也有助維繫成員的感情。
我常告訴同仁,全世界有四十幾億人,能在一間辦公室上班,每天相處八小時,有時比與家人相處的時間還長,是值得珍惜的緣份。而能有機會參與推動國家施政,也是一種寶貴的機緣,應該好好把握,多多貢獻。
內部精神的凝聚,也可藉餐會、慶生會、旅遊活動、社團組織等,來「推波助瀾」。
家有「內政部長」,無後顧之憂
問:部長酷愛運動,過去主持其他單位時,也都帶起該單位的運動風氣。內政部是否也將辦些活動,以求同樂及健身?
答:當然,我們的籃球隊最近就要成立了,我也是隊員呢。
問:部長要和屬下一起打球嗎?
答:是啊,很有意思的。
問:但誰敢讓部長坐冷板凳,非得讓您上場當「五虎將」之一不可了?
答:不會,不會,以我現在的年紀、體力,那打得過年輕小伙子。我上場大概只有二種情況:贏很多或輸很多的時候,哈哈。
問:部長,最後請教您,在您的價值判斷中,最看重的是什麼?
答:我覺得,一個人在世上幾十年,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能力、還能對國家社會有所貢獻,是最有價值的;此外,我很重視家庭,希望家人幸福、子女成材。
問:但您這麼忙,恐怕很少有時間與子女相處吧?
答:這沒關係,我家有「內政部長」,她會把家事理得好好的,從沒讓我操過心。
竭智盡忠,務期不負所託
吳部長的「內政部長」戴美玉女士,是他的小學同學兼鄰居,二人青梅竹馬,結縭廿年,感情彌篤。
訪問結束後,我們到吳部長家拍照,見到了戴「部長」,及他們的一女二子——女兒在文化大學舞蹈科就讀,長子是建國中學的學生,次子念大安國中。子女體格都像吳部長,屬高大型。全家站在一起,就吳太太顯得最嬌小。
吳太太一看自己矮了半截,便要穿高跟鞋來充充場面,吳部長說:「不必嘛,站在我身邊,可以襯得我更高。」
吳太太依言,也不再取鞋,就往部長前面一站,剛好擋了鏡頭,部長抗議,太太卻說:「為你擋住凸出的肚子,不好嗎?」
大家都笑了起來,看來吳部長在家不僅是個「好好先生」,也是個「好好爸爸」。
他說:「我們全家都愛運動,不論多忙,我每天都會和太太、小孩打半小時乒乓球。打球時,大家嘻嘻哈哈,可以充分享受天倫之樂。然後我再開始看公文,再工作二小時左右才休息。」
拍完照,已經晚上九點多,是吳部長要做「家庭作業」的時候了。想到部長工作辛苦,我們忍不住問:「現在您上任不久,可能因尚未進入情況,所以會比較忙一點;在逐步施行分層負責之後,未來您的工作負擔是否會減輕呢?」
吳部長說:「分層負責後,我可以少看些公文,但我身在這個位子,上對長官的託負、下對全國百姓的福祉,怎能不竭盡全力、苦思擘畫,以使工作做得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