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是社會的基石,有美滿的家庭,才有安和的社會。然而幸福的家庭絕非憑空而來,必須用心營造。本刊不久前曾做過「家和萬事興」的報導,介紹了三對事業有成的夫妻,文中談到不少夫妻相處之道,也挖掘了一些動人的故事。
本期則要介紹一個與上述題旨相關的電視節目——「合家歡」。
「合家歡」每集邀請三對夫妻上節目,他們在電視上回顧過去結識、戀愛、結婚的經過,也談到他們夫妻之間相處的藝術及對婚姻的看法……。
有人還帶來當年的信件與照片,談起過去種種,牽出縷縷甜蜜與柔情,觀眾看了也頗為感動,並不免對自己的感情與婚姻作一番回顧,亦進一步體會「合家歡,萬事興」的道理。
「合家歡」是一個頗具巧思的電視節目,它的製作、推出,肇因於另一電視節目「我愛紅娘」的受歡迎。
「我愛紅娘」是製作人洪理夫的「成名作」,它為未婚男女提供交友機會,報名參加的人極為踴躍,觀眾的反應亦十分熱烈,信件如雪片般飛來,其中有封是這樣寫的:

圖2:節目由老將田文仲與新人陳麗安主持。(鄭元慶)
應觀眾要求開節目
「我們全家都喜歡看真實、自然的『我愛紅娘』,我深覺它既健康又具娛樂價值。我那小兒子還直要我報名參加呢!可惜我是『快樂的已婚男子』,沒資格上節目。這件事觸發我的靈感,想建議您製作一個以夫妻或全家福為主角的節目——不但適合闔家共賞,更能讓家中每一份子報名參加,想必也會大受歡迎……。」
看完此信,洪理夫覺得很有道理。家庭是社會的基石,如能發掘社會中美滿的婚姻,請夫妻雙雙現身說法,講出彼此的相處之道,和對婚姻生活的感想,再加上一些測驗夫妻間默契的遊戲,必能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於是他和光啟社合作,在臺視推出一個長達九十分鐘的「合家歡」節目。

圖3:前任台北市扶輪社長黃其光夫婦也曾應邀參加節目。(鄭元慶)
節目內容頗見巧思
配合節目型態,主持人亦是一男一女,男的是「我愛紅娘」的主持人之一田文仲,女的是甫自世界新專畢業的新人陳麗安。節目內容包括「感情交流道」(趣味問答)、「思想起」(訪問)、「同心協力」(趣味競賽)、「夫唱婦隨」(才藝表演)、「真的?假的?」(益智猜謎)等單元。
製作人洪理夫很客觀地認為,合家歡的節目構想不錯,但實際執行時,有不夠緊湊、節奏嫌慢的缺點。他說:「參加節目的夫妻規定婚齡須在七年以上,許多來賓因年歲較長或個性保守,做遊戲和趣味問答時,比較放不開,節目氣氛因而不夠熱絡;有些深具內涵、在排演時侃侃而談的夫妻,上臺後因緊張而無法暢所欲言,也影響演出的效果。這些因素多少都會影響收視率。」

圖4:孫伯堅、黃小冬夫婦在「思想起」單元中接受主持人訪問。(鄭元慶)
雖已停播,仍可肯定它的價值
由於「合家歡」的收視率不夠理想,洪理夫覺得節目型態和內容有必要作調整,因此決定播滿卅集後,在三月中旬停播。
雖然「合家歡」已停播,但它構想佳,內容極具人情趣味,亦頗富啟發性,因此本刊特予報導。
「合家歡」開播初期,上節目的來賓都由觀眾自行報名參加,後來發現大家還是對知名度較高夫婦的奮鬥經過、戀愛故事、相處模式……較感興趣,於是自第十集開始,主動邀請各行各業中有成就且家庭和樂的夫妻上節目。
合家歡歷次邀請的對象包括:收藏家、教師、演藝人員、軍人、地方小吃及特產業者、立法委員、武術高手、工商社團負責人、舞蹈家、音樂家、播音員、名廚……等。
應邀參加的來賓,都在「思想起」單元中,接受兩位主持人的訪問,他們從相識、戀愛、步入禮堂,談到目前的夫妻生活。

圖1:舞蹈家周志坤伉儷在節目中表演精采的競技舞。(鄭元慶)
當年原是這般情濃
現實生活是十分磨人的,對結婚多年的夫妻而言,往日的柔情蜜意,往往在柴米油鹽中淡去。當每對夫妻在節目中回顧當年的戀愛過程,或拿出當年的照片、信件的一刻,氣氛最為溫馨、甜蜜。電視機前的已婚觀眾,也不由得想起和另一半那段你儂我儂的過去,對逐漸僵化的婚姻來說,有很好的潤滑作用。
在「合家歡」的來賓中,有不少對的戀愛過程相當曲折。
擅演反派角色的性格演員苗天,是在服兵役時,有次義務幫一個社團導戲,而認識了劇中美麗的女主角劉玉梅,從此展開熱烈的追求。
苗天說:「我長得眼小鼻塌嘴巴大,既黑又醜,所以老演反派。基於優生學的原理,應該要娶個漂亮的老婆,才可能生出較好看的下一代。於是我歷經千辛萬苦,娶到了我的老婆。」
為了追劉玉梅,苗天調到金門後,每天一封限時情書,兩人的感情在魚雁往返中頗有進展。但劉玉梅的父母看苗天又窮又醜,始終不贊成女兒和他交往。經過五年「愛情長跑」,劉玉梅不惜違抗父母之命,終於和苗天公證結婚。

立法委員簡又新表演煎荷包蛋。(鄭元慶)
撫今追昔,無限滿足
兩個年輕人結婚後,生活十分清苦,子女又陸續出世。有回苗天和長官鬧意氣而辭了職,夫婦倆包了一部小卡車,車上載著他們的全部家當,就叫車子由中部往北開,一時竟不知當晚該在何處落腳。苗天還記得:「付了卡車車資,我們身上就只剩下幾十元了。」
好在苗太太總是無怨無尤地跟著他,成為他堅強的精神支柱。隨著國內電影、電視事業的發展,苗天的影劇工作愈幹愈有發展,生活也漸漸安定下來。
苗天說:「想到過去,再比較一下現在的生活,心中真是太滿足了。如今不僅日子過得好,子女也很乖,都各有所成,我實在很安慰,也由衷感謝始終支持我的太太…。」

圖3:新竹貢丸業者黃海瑞在現場表演貢丸的製作。(鄭元慶)
起初是無心,後來極有意
因「小畢的故事」一片,得到金馬獎最佳導演的陳坤厚,自幼便熱愛電影工作。他臺中一中畢業後入伍,役畢報考中影公司,從練習生做起,鎮日忙著工作,一直無暇交女朋友。
陳坤厚出自臺中望族,又是家中獨子,父母希望早日抱孫子,一天到晚為他安排相親,但都沒有結果。
陳坤厚痛恨一再相親而無所獲,但在父母苦苦相逼下,不得已要再去一次,就故意挑了一盒最小號的禮盒。沒想到這次相親的對象十分投緣,使他十分後悔帶去那樣寒酸的禮物。
對方小姐看陳坤厚也頗順眼,兩人開始交往。但是女方家長原只知陳是世家子弟,後來曉得他是搞電影的,認為他「不務正業」,而不許他們繼續來往。
此回陳坤厚一反過去消極的態度,主動央求長輩撮合,甚至出動高中導師,出面保證他「素行優良、老實可靠」,後來終於結成了婚。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舞蹈家易天華和丈夫葛慈鳴的戀愛也頗富戲劇性。易天華在文化學院舞蹈科就讀時,有年寒假搭車返鄉,在火車上邂逅一名阿兵哥——正在服役的葛慈鳴。相談之下,才知他也是文化的校友。葛慈鳴對易天華一見鍾情,就陪她一起在臺南下車,還送她回家。但易天華年輕貌美,追求者眾,對當時剃個小平頭、又黑又土的葛慈鳴實在看不上眼,所以也沒有談上戀愛。
畢業後,易天華在臺北教舞,有次在一個舞會中,與葛慈鳴不期而遇。幾年不見,葛慈鳴「改頭換面」——頭髮留長了,穿著西裝,顯得風度翩翩,而且因為有了社會歷練,人也變得比較成熟、穩健,令易天華刮目相看。葛對易「舊情難忘」,再度向她示愛,終於攫獲美人心。
易天華說:「真沒想到會嫁給當年根本看不上眼的傻小子」。葛慈鳴則對自己「有志者事竟成」的「戰績」十分得意,他說:「新婚期間,我常在睡夢中笑醒哩!」
稱呼一改再改,而後嫁給了他
當年在康樂隊中結緣,後來組織歌舞團,常出國表演的孫伯堅、黃小冬夫婦,也曾應邀參加「合家歡」。
黃小冬談起他們的過去:「我對他的稱呼一再改變,先是孫叔叔,然後是孫先生、孫大哥,後來叫他孫伯堅,不久,就嫁給他了。」
當年孫伯堅在軍中康樂隊任職,除了勞軍之外,偶爾也接受民間邀約,外出表演,賺點外快。有次在豐原一家紡織廠演出,廠方推派廠中「歌后」黃小冬上臺表演,一曲「杜鵑花」唱得不遜職業歌手。當時康樂隊正缺人,孫伯堅便極力邀請黃小冬入隊。
喜愛歌唱的黃小冬,當年只有十六歲,不管家人反對,執意加入康樂隊。廿六歲的孫伯堅當她是晚輩般照顧,黃小冬十分感激,人前人後總稱他為「孫叔叔」。
幾年下來,兩人因愛好相同、朝夕相處,而產生了異樣的情愫,黃小冬於是改口叫孫先生、孫大哥。又過了幾年,黃小冬不顧父母反對,嫁給了身無恆產的孫伯堅。二人到法院公證結婚時,身上僅有新臺幣卅五元。
結婚之後,孫伯堅常隨黃小冬回岳家。因為他是隻身來臺,就把岳父母當成自己父母般孝順,很快就得到老人家的信任與喜愛。孫伯堅說:「她家人口眾多,但老人家對我是另眼相看,可能所有的女兒、兒子、女婿、媳婦當中,屬我最說得上話。」黃小冬亦在一旁欣慰地頻頻點頭。
李志鵬伉儷,佳偶天成
立法委員李志鵬和他的太太尹緒英長得一副夫妻臉,又戴著同款眼鏡,常讓人誤會他倆是兄妹。
李志鵬說:「我剛進中興大學法律系時,就聽說有個低一屆的學妹,長得跟我很像,可是一直沒機會見到。有次上課,這女孩走過教室,同學紛紛起鬨:『李志鵬,你妹妹來囉!』我這才第一次看到她,發現的確是有點像。後來兩人見面次數多了,彼此都覺得對方跟自己很像,也愈來愈有好感。」
當時李志鵬是由大陸來臺的流亡學生,在臺灣沒有親人,讀書和生活費都靠家教所得和獎學金,生活拮据,因此雖對「妹妹」有意,卻一直和她「保持距離」,不敢有綺思遐想。直到畢業後留校任助教,經濟能力改善,才「正式」和她約會,兩年後結婚。
簡又新書呆子攫獲美人心
去年以高票當選立法委員的淡江大學工學院長簡又新,和太太經常夫唱婦隨參加各種社交活動。他倆郎才女貌,常是許多人欣羨和注意的焦點。很少人知道,簡又新在大學時差點當了和尚。
簡又新說:「我生長在南部鄉下,北上念書後,很不能適應臺北的都市生活。升大二時,又讀了許多思想方面的書,對生命產生了懷疑,便趁暑假跑到大溪山上一家寺廟,打算閉門潛修。誰知廟堣]有紛爭,並不比紅塵單純。我這才體悟到,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於是趕緊收拾行囊『下凡』來。」
幸好他下凡來,才有機會碰到王圭容。
王圭容是簡又新在臺大時的學妹,兩人在課餘補習英語時結識。由於簡又新「少年老成」,王圭容對他頗有好感。她說:「我發現當其他男孩整天忙著開舞會、辦郊遊時,他卻能深思人生問題,實在不容易。」
王圭容家世好、人漂亮且才華出眾,在校內十分出鋒頭,拜倒在她石榴裙下者頗多。簡又新每天晚上九點都準時打電話向她「報到」,每次一聊就是一、二個鐘頭。簡又新幽默地說:「幸虧當年一通電話不限三分鐘,使我能『經濟實惠』地追女朋友。」
有情人終成眷屬
婚前的戀愛過程,有的平順自然,有的驚濤駭浪,如今回味起來,自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但是,在「有情人終成眷屬」以後又怎樣呢?是「從此以後,公主與王子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事實上,婚後是另一階段生活的開始,許多現實的磨難接踵而至。
從「合家歡」來賓的談話中,發現他們至今仍能過得融洽和樂,多系有一顆良善、體貼、敦厚、忠實的心。而他們能有今天的成就,也多經過一番艱苦的奮鬥歷程。其間做太太的對先生的鼓勵與支持,更是功不可沒,真應了「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必有個偉大的女人」這句話。
周志坤與太太是最佳拍檔
舞蹈家周志坤和胡姝菊不僅是人生的伴侶,也是事業的好夥伴,經常同臺搭檔演出。很多人都以為胡姝菊是周志坤的學生,其實情況剛好相反,胡姝菊還稱得上是周志坤邁入舞蹈這行的「啟蒙師」。
原來周志坤一向熱愛舞蹈,可是不敢冒險走這條路,認識胡姝菊後,知道她在教舞,心中熱愛舞蹈的火苗重新被點燃。
兩人婚後更常在一起練舞,經過一年的考慮,周志坤毅然辭去新力公司的工作,全心投入舞蹈行列,和妻子一起登臺表演、開班授徒,並曾遠赴英國進修,將工作與生活密切結合。
他倆常在教完學生之後,放起唱片,兩人一起練習,有時練得太累了,就躺在地板上休息一會,常常就這樣一休息就睡著了,直到第二天早上。由此可見他們練舞時有多麼辛苦。
十幾年來苦練不輟,他倆舞來配合得天衣無縫,如今在舞蹈界已卓著聲名。
「男主內,女主外」,一樣配合得好
簡又新能有今天的成就,太太王圭容對他的幫助也很大。
當年他倆一塊出國,王圭容獲得碩士學位後,便做事賺錢,供丈夫專心攻讀博士。而簡又新也十分體貼太太的辛勞,如果太太下班晚了,他便先把晚飯做好,讓太太累了一天回來,馬上就有熱飯熱菜可以吃。這段「男主內、女主外」期間,簡又新不僅不會有什麼自卑感,反而對太太充滿感激之情,並且有份「要做就做好」之心,練就一手烹調功夫。他在「合家歡」的才藝表演單元中,就露了一手「煎荷包蛋」——蛋煎得柔滑、渾圓,老嫩適中,且不沾鍋。
吳春雄的太太治家、理財都有一手
另一位立法委員吳春雄也有個賢內助,善於治家及理財。
吳春雄的家庭是個三代同堂的大家族,上上下下共有卅多人,吃飯時必須開三桌,開飯時還要吹哨子。吳太太身為長嫂,上要侍奉公婆,中要與妯娌相處,下要教養子女,始終能把家料理得井井有條,實在不簡單。
舉例來說,吳家每人的收入都要繳「家庫」,再由吳太太統一分配給家人(吳春雄每月可領一萬八千元),如果處理不當,很難令人心服口服,吳太太是怎麼安排的?
吳太太說:「其實也沒什麼,只是公平、公開而已。」她每月都將收支帳目明細表公佈,以昭信大家。如果某人需要額外支出,則在徵得公婆同意後發給。
當年看中他的實在,如今支持他「傾家蕩產」以維護信用
中央獅子會長白汝璧是做建築起家的,十多年前,他以低標承包了一批基隆市的國民住宅。不久因逢石油危機,建材價格上漲,而與公家訂的合約,無法追加工程費,繼續做下去,勢必大賠。當時有八個人承包這批工程,跑掉了六個。
白汝璧認為,做人處事「信用」最重要;「一時的盈虧」與「榮譽」相比,即屬次要。所以他用罄積蓄,變賣產業與妻子的首飾,堅持如期完工,而且一點都未偷工減料。基隆市政府與住戶在驚喜之餘,都分別贈送他感謝狀。這使他不僅交了許多朋友,同時也因這些人的代為宣傳,使白汝璧聲譽遠播,生意應接不暇。
難得的是,在白汝璧為了維持信用,變賣家產和首飾時,白太太始終支持先生的決定。她說:「當初我就是看上他的實在,沒有理由在婚後就反對他做事負責。」
這許多婚姻的故事,細細思量,可體悟出在人情趣味之餘,實有許多簡單卻可貴的道理。透過這些夫妻的回憶與敘述,相信觀眾心頭會湧上一種對人間至情的向往,也會對天理公平更生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