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英文雙語教學的中學畢業,至今已有三個年頭。在菲律賓,我們的課程是上午上英文科目,下午再上兩個半小時的中文。說起來,我從幼稚園至中學四年級,已學了十二年的中文。我們這兒雖然也有兩年制的學院,但是念到中學四年級畢業已經是很夠用了。
念中文能一直念到中學四年級在此地算是很了不得的成就,許多學生在半途失去了興趣或動力,就此放棄,我在學習過程中也曾經意興闌珊,但由於我將完成中文教育視為一種個人的成就,因此仍然堅持了下去。姐妹兄弟間,也就只有我始終不輟地念完了全部的中文課程。
十二年的光陰不算短,依照課程的安排計劃,我們應該能夠讀寫中文、說流利的國語,並且對中國的歷史文化要有透徹的認識。身為菲律賓的第三代華僑,為了能對自己的身分有所體認,認識中國的歷史文化確實是有必要的。就這一部份而言,我想我們是達到了起碼的目標,我們都明白中國文化如何地淵遠深厚,也都怳壑犍H為傲。然而,讀寫中文以及說流利國語的目標,卻很不幸地並沒有達成。
此地的教學法數十年如一日──我們閱讀課本上的課文,背誦句子,即使完全不了解含意,也可以靠死記硬背通過考試。說來悲哀,這種學習方法效果之差,我至今念了十二年的中文,仍然看不懂中文報,國語也說不流利。如此情況悲慘的人也並不只有我,班上四怳限茼P學,就只有五個能看懂中文報,其他的學生全都和我一樣,儘管讀完了中學四年級,中文仍然只有台灣小學生的程度。
菲律賓的第三代華人大多已認同當地文化,因此看到中國人不會說中文並不是太令人詫異的事。某些中國的價值觀如今雖仍完整地保存著,卻也終將隨著時間的逝去而逐漸消失。這兒的人稱我們為Chinoy,是華裔菲律賓人的意思。我們說流利的菲律賓語,吃菲律賓食物,並且與菲律賓人來往。即使是與中國人共處時,也都以菲律賓語交談。我們喜歡閱讀英文的讀物,書寫也都採用英文,中文只是個次要的語言,唯有與父母或祖父母交談時才會用到。
回想起來,我真是對菲律賓中文老師的教學方法感到失望。這樣的教學完全沒有效果。當我試著探出觸角,與外面的世界互動時,我才發現能夠說、寫中文有多麼重要。世界上有五分之一的人口都是中國人,要與這些人互動、做生意的唯一方法就是要能夠說、讀和寫他們的語言文字。
我目前正計劃重新自修中文。這一次,我決定將重點集中在實用部份,也就是華語會話。我知道這麼做很困難,得費很大的力氣,但我已下定決心。我以身為中國人為榮,也以中國人知名的種種特質為榮,我但願能留住這身為中國人的身分,而我知道,最好的方法就是學會說自己的語言。
(彭玲嫻譯)

鄧毓棻自高中畢業後,深感中文能力不足,近期將再繼續研讀,加強自己華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