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頭腦不輸人
一開始,我們對向國際進軍其實毫無把握。一九七八年,我國首度組團參加日內瓦國際發明展。
「那時候,沒什麼信心,只好猛對團員打氣:志在參加,不在得獎!」有九年帶團出國參展的林昭元說,這是先為自己找台階下,怕到時太過難堪。
沒想到,結果「大爆冷門」——我國參展的廿一件作品中,竟然有十八件入選;同時還得到大會頒發的「最受歡迎國際新聞獎」,以及獎牌得數最多、錄取比率最高等項榮譽。
獎勵使我們建立信心,從此,我國積極地參加各項國際發明展。
雖然歷年來參展的成績單都相當可觀,但是政府與民間的相關組織,對於國內發明界的發展卻有點憂心。
從資料上顯示,去年一年內日本的專利案件申請數高達五十萬件、美國十一萬件、英國五萬多件,而我國有二萬六千餘件。就土地面積、人口總數與專利申請件數相較,國人在專利申請的意願已經相當高,顯示出發明風氣的蓬勃。
「但在國內申請專利的案件,個人申請佔大部分,企業團體卻少得可憐」,中央標準局專利處處長李茂堂指出,這是我國與美、日情形的不同處,也顯示國內企業不夠重視研究和開發。

左)李淵河的第四代螺帽成型機,每分鐘生產一千粒螺帽。這是個世界紀錄。(邱勝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