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寒暑假,許多海外的僑胞和留學生千里迢迢地回到台灣,探親、觀光多半是他們的主要目的,但也有不少人是衝著「特別節目」——看病而來的。
本刊特別開闢「近悅遠來醫科系列」,針對最受海外朋友青睞的國內醫療科目,逐一介紹,供海內外讀者作為診療就醫的參考。本月報導的是「痛起來要命」的牙病。
這不是故事,是事實:
一位小姐在出國與男朋友結婚前,急著把牙醫好。最主要的考慮因素是,在國內看牙比較經濟。
沒想到裝了假牙後,吃東西竟有疼痛的感覺,到原來的診所檢查,找不出毛病,後來又陸續找了幾家醫院,疼痛依舊。眼看婚期將屆,她心急如焚,可是又不敢貿然出國,怕在國外收拾這個爛攤子不知要花多少錢,只好延緩佳期。
她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教學醫院,經過醫生「明察秋毫」地檢查,才發現原來是假牙高度不對,因此咀嚼時牙齒咬合不適。經過修正,她才高高興興地整裝出國結婚去。
一顆假牙,差點兒耽誤她的終身大事!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命」這句話,大家不但耳熟能詳,也把它奉為看醫生的「信條」——反正不是病,不痛到最後關頭,不輕易就醫。
的確,牙痛這個「痛」字,只是牙病所引起的一個「徵狀」,本身不是「疾病」。但引起痛苦的牙病,卻值得注意。「它不是馬上致命的疾病,但嚴重時,也會導致死亡」,三軍總醫院牙科部主任葉慶林指出。
醫生幫患者裝載下顎假牙。(鐘永和)
細菌惹的禍
這不是危言聳聽。牙病通常是細菌引起的,以牙周病患為例,牙齦發炎時,細菌會隨血液循環到全身各處;如果他同時是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細菌跑到心瓣膜,會導致心臟內膜炎,就有致死的可能。
當然,一般人情況不會這麼嚴重,但因牙病容易被忽略,所以更須小心。
也許你有下列這些情況:
牙齒對冷、熱、甜食特別敏感,牙齦下有浮腫、吃東西咀嚼時有輕微疼痛,牙面上有黑棕色斑點,口腔或鼻竇中有持續性疼痛……,要小心,你有蛀牙了。
如果你刷牙時會流血,口腔有異味,喝冰、熱飲料牙齒有酸麻感,牙齦紅腫或有流膿現象、牙齒搖動或分開……,壞消息,你八成得了牙周病。
而蛀牙(齲齒)和牙周病,幾乎是牙病的「大宗」,是最常見的二種牙科疾病。
口腔的食物殘渣,加上細菌,就會形成牙菌斑。它會繁殖黏在牙齒表面,分泌酸質,溶解牙齒琺瑯質,並破壞牙齦和牙齒周圍的軟組織,久而久之,便形成蛀牙及牙周病。
值得注意的是,牙周病人口中的牙菌斑,就像房子有「白蟻」一樣,表面看不出來,一旦發作,就攻城掠地,嚴重時牙齒可能全軍覆沒——掉光。
小朋友容易蛀牙,媽媽們要記得每半年陪寶寶到兒童牙科檢查一次。(鐘永和)
先下馬威後看牙
所以一有牙痛自然該看牙科醫生。
受過正統訓練的大夫在正式看牙前,多半會先「下馬威」——教導病人口腔衛生保健常識。規模較大的醫院,如台大、榮總等都有錄影帶讓初診患者觀看,醫生可省下一個個指導的時間。
「這是治本之道」,榮總牙科部主任詹兆祥表示,否則治好了一顆牙,其他牙日後還是照蛀不誤。
一般說來,口腔的清潔很重要,它使細菌無可乘之機(請看「口腔衛生小百科」)。此外,也要注意避免物理性和化學性的傷害:如嚼檳榔易造成牙齒咬合面的嚴重磨耗;用牙齒開瓶蓋易使牙齒崩裂及牙根受傷;牙齒是高度鈣化的結構,若常飲用酸性飲料,如汽水、沙士、可樂,琺瑯質會因酸蝕而受損。
吃東西時宜多食用纖維質食物,少吃巧克力、牛奶糖、年糕等又黏又甜的食品(根據研究,食物中的蔗糖是牙菌斑養分的主要來源)。「那麼人生有何樂趣?」許多人不禁興嘆。解決之方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刷牙。
此外,台灣大學牙科系主任關學婉建議,吃東西時不要固定在左邊或右邊咀嚼。「否則少用的那一邊牙周組織比較容易退化、不健康」,她說。
如果預防不及,牙齒有異狀,最好立刻就醫——少受點「要命」的折磨。
慢工出細活——假牙的製作是最好的例子。(鐘永和)
不拔智齒是「不智」?
蛀牙者宜鑲牙或補牙,嚴重的則必須考慮拔掉。
什麼情況下需要拔牙?
「當醫生找不到方法挽救這顆牙,必須宣佈『投降時』」,台大牙醫系教授藍萬烘說,一顆牙如已沒有需要(如位置長得不好的智齒)或不堪使用(如牙周病患者的牙齒骨頭已遭破壞),醫生才考慮拔掉它。
智齒若不正常(如傾斜、接近水平、長倒了),會導致牙肉的腫痛,對前面的牙齒也會有不良影響(清潔不易,容易引起蛀牙、牙周組織發炎等)。
「趁不腫不痛前拔掉最好」,醫生如此建議。越晚拔傷口癒合越慢。尤其超過四十歲的人,骨質彈性不佳,較不好拔。
若因疼痛,而在緊急情況拔智齒,很容易造成傷口發炎;有時還會感染很厲害的病症,如敗血症、腦炎等。
可見,不及早拔掉錯長的智齒,就是「不智之舉」了。
由於現代醫術進步,許多牙以過去的標準定會被宣判死刑,現在卻能以根管治療使它存留。有人牙齒已蛀得只剩牙根,牙醫都有辦法在牙根上插釘子再做牙冠,而不必拔牙。「牙還是自然的最好」,關學婉醫生說。
如需拔牙、裝假牙,患者千萬要注意:必須留給醫生充裕的時間。
常見的例子是,留學生在出國一、二周前才到牙科報到;或是僑胞打算在回國探親的一個月內,「整頓」滿口牙。
牙醫碰到這種情況,總會頭痛。「拔牙的傷口通常在一到二個月才能復原,復原後才適宜裝假牙」,台大醫院謝季全醫生說:「趕不來的!」
拔牙後如果不裝假牙行不行?
面對巧克力,那個小孩能躲得過誘惑?少吃糖固然是上策;但如果吃後記得把牙刷乾淨,也可達到保健之效。(鐘永和)
急就章做不出好假牙
「牙齒也像人一樣,需要『對象』相互扶持、依存的」,台大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韓良俊比喻道,上下牙齒有咬合功能,左右牙則互相依靠,一旦空了下來,缺牙處容易滋生細菌,也會失去咀嚼功能,且使二旁的牙齒向內傾斜、牙縫變寬……,「所以,為失去依靠的牙齒找個『伴』,是很要緊的事。」
裝假牙,對牙醫其實是很大的考驗。從診斷、治療、潔牙、車磨、取模、技工作業(做假牙)、試戴、假牙調整、正式戴牙、追蹤等,有廿、卅個步驟。
「不只是填補空間而已,最終目的在維護口腔組織的長期健康,因此在做假牙前必須先做口腔功能的分析」,葉慶林主任說。有的老年人,缺牙很久但又沒裝假牙,嘴看起來皺巴巴的,一旦要做假牙,必須讓他的肌肉可以調適功能、承受壓力,才能減少不適感,醫生若沒作周全的預先評估,就無法「對症裝牙」。
而檢查通常頗為費時,「就像做菜一樣,擬菜單、買菜、切菜的準備工夫比炒菜更花時間」,葉主任強調,患者必須留給醫生充裕的時間,才能得到妥善的診療。「我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又快又好」,急就章是裝不出好假牙的」,他補充,壞的假牙反而會加速破壞口腔。台大韓良俊醫師舉例,假牙做不好,會導致下顎骨關節受傷或疼痛。
比起廿、卅年前,現代牙醫診所設備好多了,可提供病患較佳的服務。醫生利用X光的照射,能檢查出不易發現的牙病。(鐘永和)
選什麼假牙好?
假牙分固定與活動假牙,以質料分,又有瓷牙、合金牙等。到底何種較好?
一般而言,固定假牙的好處是它不必取下、咀嚼效果良好,但價錢較貴,且需把兩旁有支持作用的天然齒磨小。
相對的,活動假牙的優點是便宜,但它較不舒服,需要一段適應期,且需每天取下清洗。
在質料方面,合金烤瓷牙(俗稱瓷牙)美觀、硬度高,維持「門面」的前牙最常採用,但因質脆,咬太硬的食物容易裂開。
合金牙比較耐磨、可承受較大壓力,因此後牙多採用之。合金牙又分金合金(黃金合金)和普通合金(如鉻合金)。榮總詹兆祥大夫指出,金合金誤差少、延展性高,在估計與製造過程中可以比較精確,做出來的假牙較服貼、牢靠。普通合金牙比較便宜,但製作時如果邊緣不服貼,容易引起口腔黏膜的病變。
做牙有學問
許多有虎牙、暴牙、……的人找牙醫求助,通常是基於美觀的考慮。在牙醫眼中,大暴牙是牙齒與顎骨的比例不對。這種不整齊的牙不易清潔,容易導致口腔疾病,因此需要矯正。
比較常見的是固定裝置:將矯正器固定在牙齒表面,利用一定形狀的彈力線,嵌入矯正裝置上;應用彈力線的彈性,將牙慢慢彈到理想的位置。整排牙齒的矯正費時約二年,所費較昂,開價從新台幣五、六萬到十萬不等。
成人由於牙齒的骨頭已定型、肌肉發育已完成,用普通矯正器效果較差。
牙齒和牙周組織與身體其他組織不一樣之處,在於它一旦破壞,不會自動癒合,因此如能早期發現,治療起來就簡單些。
「牙齒要趁不痛的時候看最好」,台大醫學院教授、也是中華牙醫學會理事長陳坤智一語驚人。他解釋,牙不痛並不表示沒有毛病。
舉例而言,有一種特殊細菌所引起的「年輕型牙周炎」,患者通常在十一、二歲即感染,但在初期沒什麼徵兆,牙齦既沒紅腫,也少有牙菌斑和牙結石,一旦惡化就很嚴重,會有化膿,牙齒動搖、移位現象。一般人對這種「不痛不癢」的病不會有警覺心,但若能定期檢查牙齒,從X光就可發現。
幾乎所有的醫生都強調預防和定期檢查的重要。
「大人最少一年看一次;小孩容易蛀牙,最好半年檢查一次口腔」,台大醫院教授侯連團指出。
預防重於治療
而口腔檢查的好處是,不但能檢查出口腔內的毛病,還能找到其它疾病的線索。例如:愛滋病在口腔中出現「卡波西肉瘤」;麻疹早期在口腔出現斑點;頰黏膜有白色的扁平苔蘚,可能是得了皮膚病……。
牙菌斑如不除去,它會使口中的礦物質容易附著在牙齒上,久了以後便形成牙結石。健康的牙齒表面平滑,不易藏汙納垢,有了牙結石,細菌便有棲身之處。因此,洗牙成為牙齒保健的要務之一。專家建議,最好半年洗一次牙。
好了,基本保健常識知道之後,最重要的是何處尋良醫?
坊間大大小小的醫院、診所令人眼花撩亂,很難抉擇。陳坤智認為,找有合格開業醫師執照的診所是最起碼的原則,千萬別貪便宜、方便找上密醫,會得不償失。
看牙時的收費也令人迷惑。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去年曾做過一項調查,發現台北市公私立醫院診所裝假牙的收費幾乎「漫無標準」。雖然台灣地區各縣市牙醫公會訂有收費標準,但多數醫院自行另訂收費價格。有的醫院對於由實習醫師負責診治的假牙,減收約二千元的收費(價格標準見附表)。
看牙回寶島
但有點可肯定的是,普遍說來,台灣看牙的收費並不貴,因此吸引許多僑胞和留學生回來就醫。
報載一則消息:<新竹訊>移民美國的一名孫姓男子,牙齒壞了六顆,必須鑲補,他盤算後認為專程回國鑲補,扣掉旅費和生活費用仍有節餘,特地在最近返鄉完成補牙心願,並且有感而發地告訴鄉親:「還是故鄉好!」
這就是一個例子。
我國一級教學醫院的醫療水準有很好的口碑,因此吸引多數人登門求醫。目前台大、榮總有牙科勞保,但裝假牙、牙齒矯正和非治療性的洗牙不包括在內。三軍總醫院牙科的勞保只收轉診病人。由於牙科治療時間較長,初診之後多採預約制,如想到大規模的醫院求診,也不會有掛不到號的情況發生。
比起過去,現代人幸福多了,醫療技術的進步,使生活品質明顯地提昇。唐朝文學家韓愈曾寫道:「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現在的人呢,只要注重預防或及早治療,人到中年仍可有一口美麗的好牙。如果韓老夫子知曉,大概會怨嘆一聲:「余生也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