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活蹦跳 文化大心臟
身兼文學台灣基金會董事、高雄重量級詩人曾貴海說,文化局近年向下扎根的文學工程,讓人相當驚艷,如「書寫高雄文學創作和出版獎助計畫」、「高雄青年文學獎」等,都挖掘年輕一代文學創作者,如濤浪般湧來,形成南方文學的新血輪。
而圖書館更是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市長陳菊多次在公共場合表示:每座城市都會因為文化而顯偉大,高雄市每年要興建一座圖書館。在她努力兌現的承諾中,迄今全市已有62座圖書館。
位於「亞洲新灣區」的高雄市圖書總館,更是全市圖書館的文化「大心臟」。史哲表示:「總館的興建,完全由高雄市府編列預算,文化局為此更做足了功課,曾前往十多個國家取經,瞭解各國大型圖書館現況,才有此一國際多元化的大型建設。」
總圖營造「人中有書、書中有人」的閱讀氛圍,讀者可隨時取書閱讀,全館上千個座位更與館內公共藝術櫛比鱗次,民眾時刻浸淫書香與藝術之中,讓閱讀成為一種心靈的提升。
該館為提高通透性,採懸吊式建築,兩側遍植樹木,六樓至八樓更種有「館中樹」,透過與自然生態的緊密結合,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綠建築」,獲得有全國綠建築最優獎項。史哲特別強調:總圖的每個樓層裡,公共藝術已成為核心價值,其中更引進藝文表演、及每周市民講堂,讓「文化」涵養成高雄市民生活中重要的精神食糧。
總圖為了兒童閱讀,更匯集世界14個國家的兒童繪本,另立「東南亞繪本中心」,成為小朋友們最愛的場域。
陳菊市長對於文學推廣更是不遺餘力,從2003年開始,每兩年舉辦「打狗文學獎」,2011年因縣市合併,文學獎跟著更名為「打狗鳳邑文學獎」,每屆都選出傑出的文學創作。文化局並且在2015年12月出版《來自陽光,帶有鹹味的筆》一書,展現1960年代之後出生的30位高雄作家群像,繳出一份傲人的成績單。

文化局推出「文化遊艇」,可串連駁二、打狗英國領事館以及紅毛港文化園區等景點。(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