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過年時節,尤其是南方,總喜歡在家裏擺一盆水仙花應景。
水仙寓意神仙,本被視為吉祥之花;養水仙的花盆,大多為橢圓型,俗稱「水仙盤」。水仙盤往往與螃蟹有關,據筆者所見,器形有作蓮葉者,也有在器表飾以螃蟹者,有的乾脆把整個器形做成螃蟹的形狀。
如圖所見,從正面看,它的兩隻大眼直對著您,而一雙大螯則成為支撐器皿的腳,彷彿螃蟹身上長了水仙,趣味盎然;也好像古人傳說的海上仙山,底下有大龜頂著呢!
把器形動物化,本是中國古代以來造型美術的特色之一,這由殷周青銅器已可見之,而在民間美術也同樣應用這種手法。同時,中國人對於喜好的題材,往往在各種表現媒介中一用再用。
以螃蟹而言,常見於水墨畫,更有其背後的寓意。畫中常是畫一蟹挾蘆葦、水草踽踽而行,令人聯想到清秋肥蟹,垂涎欲滴。問題是中國人不僅把肥蟹當做美食,以滿足口腹之欲,更把它當做一種人生祈願的象徵。
蟹挾蘆葦,是為「傳蘆」,而「蘆」與「臚」讀音相同,所謂「傳臚」,是指科舉殿試宣制唱名的儀式,而引申為功名成就的意思。「明史」選舉志也說:「會試第一為會元,二甲第一為傳臚」。「甲」既代表「科甲」,而螃蟹的特徵便是身上有硬厚的「甲」。
明代徐文長在他畫的一幅「黃甲圖軸」上題著:「兀然有物氣豪粗,莫問年來珠有無。卷就孤標人不識,時來黃甲獨傳臚。」黃甲即螃蟹之意,徐文長一生經過鄉試八次失敗,終於放棄求取功名的念頭。絕望於仕途是他終生憾事,所以他常畫蘆蟹,寓意「傳臚」,應是這種心理的反映。
螃蟹既為仕途的象徵,所以它的形象常出現在畫上,或傢具、器物的裝飾上,受到中國文人格外喜好。甚至有的案頭清玩——水注,也作蟹形。除了做為書畫必備工具及玩賞之用外,實在也暗示他對功名的祈望。
另一方面,蟹屬水族之一,暗示漁樵生活,是為親近大自然的象徵,因此螃蟹的美術造型也代表了中國人的自然觀。
圖中器皿,很有中國傳統造型感覺,這是昔日廣東石灣窯的製品,製作技法源流可溯自唐三彩系統,在今日反不多見。
水仙盤曾為中國人的生活帶來不少情趣,它的功能在今日其實也是一樣的,即使非水仙花開的季節,在盤內置水,放進一些石子、幾片葉子,同樣能為生活空間增添光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