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我國兒童美術教育由教育當局與學者專家的倡導,以及無數兒童美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呈現了嶄新的面貌。臨摹的觀念已成為過去,重視創造力的啟發式教學,使孩子們活潑、自信、充滿想像力。美術教學的目標也有了改變,師長們不再只是訓練觀察敏銳、描繪技術純熟的「小畫家」,而是通過美術教育,使兒童在輕鬆自由的氣氛下,能獨立、自信地經營一幅畫,將來也好有效地籌畫一份事業的藍圖,在個人的生活與事業上,將得以展現無窮的創造才能。
「今年是兒童美術的豐收年!」兒童美術教育家鄭明進,在評選完第十三屆世界兒童畫展後,無限欣慰地這樣表示。當他從一萬多張來自世界各國的兒童畫中,看到我們的孩子所表現出的活潑、生動、充滿自信和創造力的畫面時,心情就像是一個面對豐收的快樂農夫。
鄭明進表示,今年的兒童美術活動格外蓬勃,世界兒童畫展是一個高潮。從年初開始,一連串專為兒童舉辦的美術活動即已展開,特別的是,這些兒童美術活動已不像往年侷限在「寫生比賽」的窠臼中,而有了新的突破。
首先是學園雜誌舉辦的「擦亮你的科學眼」,將孩子的畫布帶進了博物館,由自然老師指導孩子們畫畫。接著味全公司也帶著孩子和他們的畫架,來到埔心牧場餵乳牛吃草,看如何擠牛奶。新光百貨公司「兒童眼中的世界」徵畫活動,將孩子們的想像力,由家庭、學校,延伸到「未來的都市」。此外,香車飲料及中國信託公司,更將兒童美術活動擴及台東、花蓮、金馬、澎湖等偏遠地區……。
郵局在今年兒童節,特別發行了一套漂亮可愛的兒童畫專題郵票。第十三屆世界兒童畫展評選完畢,也將於九月份在歷史博物館的國家畫廊展出。
一連串的美術活動,帶來一連串的兒童畫展,畫展中的作品,呈現出一種活潑、生動的新局面,令專家們十分欣慰。

幼稚園的小朋友在郊遊中寫生。(李影)
多年勤耕耘,才有豐收年
兒童畫經過多年的辛勤耕耘,能夠展現佳績,除了一群關心兒童美術教育的老師們默默付出外,家庭、教育當局、企業界,乃至整個社會,也都是播種者。近年來,我們的社會在經濟繁榮、生活豐裕之餘,進而追求美的生活、重視美的教育,兒童美術便在這種風氣下,受到廣泛的關注。
教育當局不但逐年修改美勞科的教學內容與方法,近年來更大量試辦美勞實驗班,期使對美術有興趣與才能的孩子,得到更充分的發展機會。一群關心孩童美育的有心人,組成「中國兒童美術協會」,多年來不斷交換教學心得、研討更新更好的教學方式,並經常舉辦有關兒童美術教育的講演、座談與研習活動,將新觀念傳遞給老師和家長們。可喜的是,企業界也參與了這片園地的灌溉,他們提供金錢與關愛,延請專家設計各種美術活動,讓孩子們有更多發揮的機會。
回想十幾年前,學校堛漪術課不似今日這樣生動、有趣,靜物寫生、校園寫生、或照著美術課本依樣畫葫蘆,是當年美術課的主要內容。老師常以畫得「像不像」為評分的標準,使得許多小朋友都無法培養對畫畫的興趣。好在這種現象已成為過去。

台北市民族國小美勞實驗班的小朋友,正在專心作水墨畫。(李影)
美勞課不再是苦事
和大部份的國民小學一樣,台北市民族國小的美勞教室裡,也有板畫機、電窯、轆轤……等設備,可供小朋友隨心所欲地從事多彩多姿的美術活動。
一般國小美勞課的內容,已不再限於平面繪畫,而安排有雕塑、設計、工藝等整體的造型藝術,來啟發小朋友的創造力。孩子們在新式的教學觀念下,可以運用顏料、石膏、黏土、木板、紙板、金屬、玻璃、陶土、布、絹……等一切可資利用的材料,自由自在地創作。在美勞作品中,還加入童詩寫作、故事創作、刊物編輯……等,美勞課真正成為任憑想像力飛躍奔馳的美妙世界。
民族國小是台北市最早設立「資優美勞實驗班」的學校。乍聽之下,大部份的人都會認為這必是「天才小畫家」的訓練中心。吳隆榮校長笑著否認這個說法,他說:「我們不訓練小畫家,只是讓這些對美術活動特別有興趣、有天賦的小朋友,能有更多學習和發揮的機會,並加強他們的觀察、感受、思考和想像力,使小朋友將來能有信心、有創造力地踏入各種行業。」吳校長又補充說:「當然,如果有人將來有意選擇藝術創作的路,那麼兒童時期接受過這種啟發式美術教育的培養,成功的機會會比一般人大些。」
實驗班的指導老師鐘奇峰,也表示他們絕不在學校堭j調實驗班的「特別」。他說:「經過挑選的卅位實驗班同學,只是比一般小朋友多了四堂美勞課程,而且,經過實驗而效果良好的教材,一樣要讓全校小朋友都享受到。」
吳校長認為,健全的美術教育,絕不只是天才兒童的專利,每一個兒童都應該有接受美術薰陶的權利和機會。而且老師們發現,美術實驗班學生經過較完整的美術教育後,在日常生活的表現上,比一般小朋友更活潑開朗,人際關係較好,且反應快,語文的表達能力強,在遇到問題時,較能面對現實、當機立斷,適應力和創造力也特別強。「這就離兒童美術教育的目標不遠了」,吳校長說:「我們將設法逐漸讓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學習機會。」

這是私人美術教室上課的情形。(李影)
觀念新穎的私人美術教室
除了學校裏的美術課程外,國內由於生活素質提高,一般家長都有心讓孩子在課外學點藝能,學畫也是其中之一。因此私人美術教室盛行,收費也不貴,學畫的小朋友愈來愈多。因為教畫的老師多,彼此難免有競爭,而家長們也愈來愈內行,私人美術教學的內容因此大有改進;不再是讓一群小朋友擠在固定的空間裡,從事繪畫技術的傳授。
隨著美術教育新觀念的普及,和一般國民生活水準的提高,設備齊全、教法現代化的兒童美術中心,在各個都市櫛比開設。它們大多有一套精心設計、十分完整的美術課程,用活潑新穎的教學方式,引導孩子和他們的家長,一塊兒走進美術園地。台北市「一代美術中心」以一次鄉村之旅,展開一連串的教學活動。
一個晴朗的星期天,一代美術中心負責人黃才郎和中心內的其他老師,帶著小朋友和他們的家長,展開一次有趣的鄉村之旅。遊覽車在郊區一所幼稚園前停住,魚貫下車的小朋友們一眼就望見空地上堆著小山高的瓷土,他們望望父母,看看老師,一付蠢蠢欲動又不敢造次的模樣。
這時,黃老師一個箭步踏過去,兩手插進泥堆,一面笑著說:「老師用瓷土做手套,誰要跟老師握手?」接著是一陣喧譁的握手,大部分孩子的兩手都沾上了瓷土。一個約莫五歲的小男孩,不可思議地看著自己的泥手,趕忙伸著兩手回頭找媽媽。當他看見媽媽臉上默許的微笑後,就一溜煙混進孩子堆裡,玩成了小泥人。一座城堡、一架飛機,幾十隻小手忙個不停,笑聲不斷。家長也不知不覺融入了孩子們的歡笑中,甚至和孩子一起玩起泥巴來。
小泥人玩了一上午,媽媽一一帶他們到洗手台前清洗一番,再繼續下午的郊遊。

以「未來的都市」為題的兒童畫,充分顯示出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才能。(李影)
需要家長一起灌溉
老師提著擴音器,帶孩子和家長走進田野裏看花、看樹、看果子,教他們以另一番心情去觀察和欣賞,也用「心」去聽鳥叫、蛙鳴和小溪潺潺。又讓孩子們餵乳牛吃草、看小雞覓食……。整個下午,孩子們在父母和老師的愛和容許中,恣意地在草地上打滾,親近大自然。
「這個旅遊的目的,不僅可讓孩子敞開心胸,更是和家長溝通觀念的最好機會。其次才是從郊遊中刺激孩子創作的慾望。」黃才郎老師認為,與家庭密切溝通聯繫是美術教育極重要的一課,「否則我們在美術中心費盡苦心為孩子們建立的信心,很可能被家長無意的一句批評給挫折掉!」因此,一代美術中心不但要求家長填寫孩子的詳細背景資料,以及從小的學習記錄,更要求家長陪同孩子一塊來參加課程。

以「未來的都市」為題的兒童畫,充分顯示出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才能。(李影)
不是專為訓練小畫家
黃才郎也告訴家長:「如果你們想讓孩子在這裏被訓練成技巧熟練的小畫家,你們可能會失望。我們只想透過藝術教育,使孩子們充滿自信與勇氣,懂得如何去表達、體驗、和創造。」
從小學的美術教育,和私人美術教室的課程安排中,不難發現我們的兒童美術教育已呈現了嶄新的面貌。然而也有觀念較保守的家長,一心想為孩子培養「一技之長」,在發現學校和美術中心都不訓練小畫家之後,不免十分失望。
對於這種現象,一代美術中心教學主任黃才郎表示:「其實學院式的技術訓練,至少在孩子十三歲之後才能領會,太早的填鴨式教學,只會戕害兒童的創造本能。」
兒童美術教育家鄭明進也認為,現代健全的兒童美術教育,可以培養性格完整、開朗的孩子,將來他可以依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走出自己的路。如果非要從小訓練孩子成為只會畫畫的「畫匠」,將是得不償失的事。
鄭老師建議家長:如果真想讓孩子在這方面發展,就應該自己耐下心來,及早在幼兒時期就隨時進行美術教育。

孩子眼中的台北交通。(李影)
快樂的塗鴉
你一定看過在地上、或是在牆上,一心一意畫個不停的幼兒,這時候,大多數的家長難免會怒喝、禁止。
鄭老師勸家長先耐住內心的不快,悄悄觀察幼兒在塗鴨時的神情,或許,不快的心情會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卻是驚訝和感動——「因為你會發現,他們是那麼聚精會神地在塗、在畫,簡直置身於忘我的境界。小袋腦堣ㄙ儕蝏繴|有那麼多有趣的事、物,而那稚嫩的線條與表現方式,更讓人感動於童稚心靈的單純與樸拙。」
不只是塗牆壁,小搗蛋也可能把爸爸還沒看完的報紙,撕成碎片。在大人的眼光中,這是製造了一大堆的垃圾;但在孩子的心裡,卻是每一片都有不同的意義,它可能是:小花、小樹、小動物、或小汽車呢!
如果孩子能擁有一塊黏土,那更有得忙了,玩得滿身是泥,大人生氣了,孩子卻玩得好開心!
鄭明進表示,幼兒就是這樣愛搗蛋,他們的小手生來就喜歡東摸摸、西弄弄,這是他們小小心靈對這個大世界的好奇和試探。如果家長能瞭解、接納並鼓勵孩子這種與生俱來的活動,就是美術教育成功的第一步了。
如果家長還能充分提供孩子所需的材料和適當的環境——比如說,有些家庭特別留下一面牆專供孩子畫畫,有的則在牆上經常換貼大張白紙;或者在家裏留出一間房,做孩子的遊樂間,孩子可在其中盡情地撕紙、捏油土、塗抹和敲敲打打,讓他們的心靈和身體都能完全不受束縛地遊戲和創作,那麼,幼兒們的心理或生理都能成長得更完好。
鄭老師並且強調:「不要太早讓孩子做『乖寶寶』,小大人的性格,只會令幼兒的精神和體格都日益萎縮。」

孩子眼中的台北交通。(李影)
盡情的玩,不怕弄髒衣服
到了上小學的年齡,兒童繪畫開始較能具體地把握形象了。這時,家長們就要開始注意培養孩子的觀察力,並加強他們的感受力。近年來工商業快速發展後的都市兒童,生活空間狹窄,整天與電視為伴,公寓像個大鳥籠,孩子卻成了籠中之鳥。鄭老師說:「電視兒童知識豐富,感受和想像力卻弱,這已是世界性的問題。只有家長能幫助孩子走出這個死胡同!」鄭老師鼓勵家長多多抽空帶孩子到郊外接近大自然,在日常生活中充實經驗。此外,博物館、科學館,甚至廟宇中色彩強烈的民俗活動,也是很好的體驗。
黃才郎老師也認為,生活經驗豐富、接觸面廣的孩子,在繪畫上表現出來的創造力,必然活潑鮮明。但有些父母花盡心思帶孩子出去玩,卻可能不得其法。常常有家長對黃老師說:「誰說我們沒帶孩子出去玩?上星期才去了雙溪公園、還逛百貨公司、飲茶,玩了一整天呢!」黃老師笑著說,問題不在「去了沒有」,而是「怎麼玩法」。
黃老師問媽媽們:在帶孩子到郊外時,有沒有讓他們穿著不許弄髒的新衣服和磨腳的新皮鞋?孩子們是不是能無拘無束地在野地裏奔跑,在草地上打滾,在水中摸魚蝦,在沙灘上築城堡?家長如果不能充分鼓勵兒童在大自然中用心看、用心聽,與用手觸摸、用全身感覺的話,走馬看花的遊覽對孩子並沒有什麼益處。
逛百貨公司的時候,媽媽是否讓孩子也參與購物的選擇,培養他們判斷的能力?到茶樓飲茶時,有沒有教他辨識環境?是不是告訴他「圓的」、「茶色的」蒸籠是竹子編的,「不鏽鋼的」、「方的」手推車,擺了很多很多好吃的東西?
「其實,增加生活經驗,培養感受力和觀察力,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黃老師建議,成年人如果也能重新以孩子般新鮮、好奇的眼光來看世界,將會賦予許多平時「習焉而不察」的事物以另一番意義和趣味,果能如此,父母們將可以與孩子共享一個美麗的新世界。

兒童畫也印成了郵票。(李影)
著色畫與寫生比賽均不足取
幾乎所有的兒童美術教育家都反對父母為孩子購買坊間的著色畫冊,或讓孩子參加寫生比賽。
著色畫呆板的構圖和依照輪廓塗顏色的方式,剝奪了兒童的觀察和想像能力。而且幼兒手部肌肉尚未發育好,經常無法控制就畫出了格外,這會增加他們的挫折感,就不喜歡畫圖了!鄭明進也表示:「著色畫不用動腦筋,會使兒童成為一個凡事懶得思考、有倚賴心、腦筋呆板、拿不定主意的人,將來他可能無法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
至於往昔盛行的寫生比賽,也在現代兒童美術教育觀念下被否定了。鄭明進認為,老是在新公園、動物園、植物園畫同樣的東西,實在沒有什麼意義。而且寫生時「像不像」的困擾,會增加孩子的挫折感,太熟悉的景物也限制想像力。

由畫中插腰、舉鞭的老師造型,可知孩子們的表達是多麼坦率可愛。(李影)
避免競爭比較,給予具體鼓勵
寫生比賽不被接納,最重要的原因,還在它「競爭」的本質。在現代兒童美育的觀念中,有競爭性和獎賞性的比賽,都不應被鼓勵。學者們主張尊重孩子的世界——「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每個孩子的筆下也都有不同的天堂世界,我們既不能用大人的眼光來評斷,也不必「比較」。因此現在的國際兒童繪畫活動,都不以「比賽」為名,而改以「畫展」。而且設立許許多多的優勝獎來鼓勵兒童「志在參加」,「為畫而畫」。
避免「比較」,給予具體的鼓勵,是專家們給家長的建議。黃才郎就常教家長如何鼓勵孩子。
他認為,只說:「這個貓捉老鼠畫得很好!」是沒有意義的,你要告訴他:「哇!貓咪尾巴豎得那麼直、爪子那麼厲,看起來真是好兇啊!」這才適切地讚美了孩子的觀察和表現。
有時候家長雖然儘量避免「比較」,但萬一兄弟一塊畫畫,哥哥指著弟弟的畫說:「難看死了,世界上那有綠色的花!」這時候,如果家長急急對著哥哥吼道:「亂講!」最後不免兩敗俱傷。黃老師建議家長,不如改說:「我倒覺得綠花挺可愛的,很有想像力嘛!」然後對哥哥說:「你喜歡吃巧克力冰淇淋,弟弟愛吃草莓的,每個人的口味都不一樣,因此人的想法也會有不一樣的。」

兒童心目中,運動場上的緊張、衝刺、汗流浹背的情形。(李影)
以兒童畫作為診斷心理的依據
正因為每個兒童都有不同的繪畫方式,表現出他們的內心世界,因此,有些兒童畫的研究者,發表了許多學說,認為經由兒童的畫,可以診斷兒童心理及生理的情況。有人認為兒童畫是兒童心理慾望的投射,因此,可以用心理學的觀點,分析兒童繪畫的線、形與色彩,來窺得兒童心理。也有人認為,繪畫是人類大腦受刺激後的反應,因此出現在畫面上的每一種色彩與形態,都含著一定的心理、生理和對家庭環境感受上的意義。
比如說:愛用黃色代表兒童依賴心強,藍色有自我抑制的傾向,紫色則是生理上受傷的象徵。甚至有人更進一步地說,如果紫色出現在畫的中央位置,就表示這孩子的鼻子或肚子有毛病了。
對於這種曾流行一時的說法,鄭明進表示:「其實兒童畫的圖形或線條並非完全是心理的投射,與個人肌肉控制能力也有關係。至於色彩的選用,就更是絕對個人化了!」他表示,一般說來,關心兒童的師長們,的確能夠從畫面多瞭解孩子些。比如說,從畫面內容的明確性,可發現兒童智力的高低;從選用色彩的明暗度,可以瞭解兒童作畫時的情緒。描繪細緻的,多半是內向的兒童;而畫得生動、粗獷的,則多半外向。此外,孩子們通常會將自己的父親畫得特別高大,這是一種崇拜的強化心理;或者有小朋友畫全家福的時候,將自己畫在爸媽中間,卻把弟弟安排在後面,這自然是一種求寵情緒的表達。鄭明進認為,繪畫是兒童的「溫度計」和「抗議書」,家長可藉此多瞭解孩子,但不必太過緊張,以免牽強附會。

幼稚園小班的孩子畫媽媽洗衣服。(李影)
只要有「赤子之心」和「天真的眼」
黃才郎也認為,診斷兒童畫不可隨意為之,以免曲解兒童心理。他說:「把心理和生理的剖析診斷工作留給合格的醫師,我們美術教育工作者,就給孩子豐富的關愛吧!」
事實上,如許多專家們所說,瞭解兒童畫只有兩個簡單的法寶——那就是一顆「赤子之心」和一雙「天真的眼」,家長們以關愛寬容的心來接納兒童的敘述,分享兒童的苦樂,進而有效地輔導兒童的創造力、想像力,使之有健全的人格,這才是最重要的。
期待另一次大豐收
總之,兒童美術教育對師長們來說,是一份愛的事業;對孩子們來說,則不但是快樂的遊戲和發洩,更是一種整體的能力訓練。黃才郎說:「今天使兒童能有效完整地經營一張圖畫紙,廿年後,他就能有效地籌畫一份事業的藍圖。」
兒童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教育出有創造力的兒童,就能為國家帶來充滿希望的明天。眼見我國的兒童美術教育開放、蓬勃地發展,看到孩子們歡天喜地的在充滿愛的環境裏用心感受、盡情揮灑,看到兒童美術教育豐碩的成果,使我們想到,不久後,我們的社會和國家必會有更大的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