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家歡樂幾家愁
問:對於這些錢的流出,現在有許多不同的看法,甚至官員之間也不很一致。例如行政院就希望錢還是儘量留在國內,央行卻又很高興熱錢流出去了。究竟我們應該怎麼來看待這件事?
答:每個官員的立場不一樣,感受也不一樣,經濟部擔心產業空洞化,所以很緊張;中央銀行怕新台幣升值,所以認為熱錢走掉了最好。
事實上,我覺得無論是熱錢還是海外投資都沒有關係。熱錢本來就是人家的錢,留在國內不但促使新台幣升值,還到股市、房地產市場窮攪和,的確是走了最好。
如果是海外投資,我們應該關心的是,到海外投資的是些什麼產業?如果流出的是「邊際產業」,我覺得沒有關係,因為它利用我們這邊活不下去的產業的「剩餘價值」,把機器設備移到海外生產,來延長可利用的生命,這很好嘛;也不會造成產業空洞化,根本不必擔心。但如果現在出去的是台灣正在全力發展的「主力產業」,譬如電子、資訊工業,我們就要注意了:是我們這邊的制度有了問題,還是社會上投資、生產的環境突然惡化?這一點,才是我們應該搞清楚的地方。
是幫政府運用外匯
問:我這邊有一份經濟部投審會八月份的統計資料。從外人來台投資和國人對外投資兩個方向來看,電子業都高居第二名。
答:這上面對外投資的總金額只有五億美元,怎麼那麼少?我們估計大約有五十億,因為很多投資是沒有經過投審會,自己出去的。
所以我剛剛說過,這中間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中央銀行自從外匯自由化之後,所有的事情就撒手不管了,連這錢匯出去,到那裡?做什麼用途?中央銀行都沒有記錄留下來。我們錢到外面,竟然要看人家說我們投資了多少。
像菲律賓,我們資料上只有七百多萬美元,可是人家說有三億。像泰國更多了,我們的資料也不過二千萬美元,這可以看得出來,很多案子都是沒有經過投審會的,所以統計資料顯示的排名,參考價值並不高。
問:這種資本的流出,對台灣經濟發展究竟會造什麼影響?
答:影響還是要看這錢流出去是幹什麼?如果是直接投資,這是好事;即使是國人直接投資海外的金融資產,也是好事。過去央行運用外匯的情形不是很好,把大部分外匯都存在美國銀行。現在國人對海外投資,等於是在幫政府運用外匯,分擔風險,也是一種藏富於民的方式。至於熱錢跑掉了,那也是應該跑掉的。
防治犯罪可以改善投資環境
總的來講,這些錢短期內移到國外去,可以解決我們內部一些通貨膨脹、台幣升值的問題,沒什麼不好;重要的是若因這裡的環境不好,就應該檢討我們的環境了。資金和人才一樣,都會自己流到他最能發揮潛力的地方,所以要孕育人才、匯集資金,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環境。
問:這麼說來,如果要有什麼因應措施,還是得從改善環境著手?
答:對,根本不需要有什麼管制,因為資金外移的現象,其實也是一種藏富於民的方式,看到錢留在國內就高興是老掉牙的觀念。當然這現象長此以往,會對台灣經濟發展有所影響,尤其是國內還需要大量投資來改變產業結構、增加公共建設。現在行政院長李煥提出「危害治安防制條例」如果能夠落實,應該能使國內的投資環境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