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創品牌是不是台灣產業轉型升級的唯一出路?
「品牌是所有代工業者的夢想,我們也是,」大田精密董事長李孔文如是說。
埋首高爾夫球具代工領域二十多年的大田精密,自創品牌不到3年後,以連續2年獲得台灣精品獎的成就,給了答案。
興建中的屏東單車國道,一路蜿蜒。高爾夫代工龍頭大田精密的營運總部,正座落鄰近不遠的屏東內埔工業園區。
自1988年成立以來,大田以高爾夫球具稱霸市場。然而,在台灣產業亟欲擺脫代工宿命之際,被視為傳產績優股的大田也在3年前啟動轉型,跨入自行車領域,推出自行車自有品牌「Volando」。
炙熱的艷陽藍天下,大田700坪廠區中,不但可以看到工藝精美、手感極好的高爾夫球桿,往後也將有重量不超過10公斤,融合台灣文創設計的碳纖維腳踏車出現其中。
今年61歲的大田精密董事長李孔文,是公司走向轉型品牌的重要推手。他是高雄拆船大王潘孝銳的女婿,也是晶華飯店總裁潘思亮的姊夫。
出生在台灣最南端鵝鑾鼻農村家庭的李孔文,嶺東商專財務會計科畢業後,進入高雄遠東百貨任職財會人員。此時,他結識潘孝銳的女兒結為夫妻,並以高雄為據點,從事房產、金融業。
1995年大田母公司大宇精密發生一場大火,讓李孔文毅然跨進高爾夫球的世界。
當時大宇精密的這場大火,波及旗下子公司大田。欠下鉅額債務後,大田營運高層找上李孔文請求協助。他臨危受命,在1996年接下燙手山芋,進入公司任職董事長。

為展現台灣MIT品牌優勢,李孔文堅持在自有品牌內注入台灣文創特色。
面對競爭激烈的高爾夫球具代工市場,財務背景出身,對生產線、研發一竅不通的李孔文,決定率先著手改善品質。
1997年,他首開先例引入國際ISO品保系統;隔年8月,大田通過SGS ISO 9001國際品保認證,成為台灣首家通過ISO認證的高爾夫球頭廠商。
為加強研發實力,大田與擅長工業設計的美商軟體公司「參數科技」合作,量身訂作球頭設計軟體。2005年,李孔文看上日本豐田汽車生產模式的管理效率,特地邀來豐田顧問,導入豐田生產流程,有效管控成本。
代工業的命運,往往操縱在客戶手中,但李孔文深知唯有專注研發,才能奪回發球權。因此,每年大田皆會固定提撥營收3%~5%比例,挹注研發部門。
多年下來,大田逐漸擺脫被動接單、按客戶要求設計的代工生產(OEM)模式,轉為自行設計生產的代工設計(ODM)模式,也奠定大田爭取美、日客戶的基礎。
大田先後獲得日本高爾夫球品牌Bridgestone、Ping、Callaway的代工訂單,對下游供應廠要求極為嚴格的國際品牌NIKE,也在2001年底成為大田重要的客戶。在果嶺上揮出佳績,為NIKE代言的美國高爾夫球星老虎伍茲,揮桿時手裡握的球具,正是出自大田。
全球高爾夫球具市場中,台灣代工廠復盛、明安與大田共占50%的市占率。2011年大田所銷售的高爾夫球頭、球具、球桿共計683萬支,占全球市場17%的比重,即分食台灣代工廠全球市占率總合的三分之一,成為台灣高爾夫球代工廠的三大巨頭之一。2011年,大田營業額更達新台幣43.7億元。
當年空降營運團隊,李孔文成功營救了岌岌可危的大田,如今更為公司的轉型故事寫出關鍵的第一部曲。

鎖定高端客群,VOLANDO高雄旗艦店延攬自行車選手林瑞隆任職店長,提供專業服務。
多年來,大田在高爾夫球具領域成就斐然,但代工業的本質依舊擺脫不了為人作嫁的宿命。2003年,大田為研發碳纖維材質,轉投資於中國大陸深圳成立的子公司櫻之田,促使大田離開舒適區,跨入自行車代工。而當年無心的嘗試,竟為後來大田催生MIT品牌,預先埋下了成功的種子。
當時李孔文特地找來具有台大材料系博士學位、具備複合材料專業、工研院出身的陳文祥任職櫻之田總經理。剛開始,櫻之田只是為了研發冰上曲棍球具,將慣用的粗糙木頭、玻璃纖維改為碳纖維,沒想到結果出乎意料獲得好評。
有一回在德國展示會上,更贏得歐洲自行車買家的高度評價。在他的建議下,李孔文才動念,將生產球具的碳纖維材料應用在自行車上。
由於高爾夫球具、球頭與自行車車架、車叉部分關鍵技術、製程、材料相似,從無經驗的大田,憑著多年累積的技術、研發實力,延伸觸角進入自行車代工領域,並為多家國際品牌代工。
2008年北京奧運公路車、自行車賽奪得金牌選手騎的鐵馬,便是大田代工客戶西班牙自行車品牌ORBEA;名列世界自行車三大賽事的環西賽分站冠軍、歐洲越野下坡賽Vallnord冠軍車種,同樣流著大田的血液。
稱霸高爾夫球具代工市場的大田,一度成為台灣傳統產業的指標。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重創全球產業,訂單集中在歐美市場的大田,同樣難以倖免。大田營收由2007年的51.3億元下滑至2008年43.7億元,每股盈餘(EPS)也由7.21元滑落至4.69元。

VOLANDO積極投入公益活動,建立品牌形象。大陸車手王梓由北京橫越西藏的公益活動即獲大田贊助。
眼見業績大幅波動,不免讓李孔文感嘆代工業的不歸路,許久未想起的品牌夢又悄悄浮現心中。2009年,他決定扭轉代工命運,一圓自創品牌的夢想,以蘊含「飛翔遨遊」之意的義大利文「Volando」,為自家自行車命名。
深厚紮實的代工經驗,讓大田和客戶講品質、談成本時,沒有畏懼。但身為自行車領域的「幼幼班」,面對自行車兩大巨頭捷安特、美利達早已穩踞市場,李孔文坦言,大田生產自行車,在技術上沒有門檻,卻很缺乏行銷、通路經驗。
進軍自行車市場的第一階段,大田避開中間價位市場,選擇不與兩大巨頭展開肉搏戰,反而看中具潛力的高價市場,推出單價介於6萬至20萬元的碳纖維自行車,並以登山車、公路車為二大主力商品。

VOLANDO兼具美感的設計,深獲台灣設計師週展會青睞,應邀進駐高雄駁二特區展出。
鎖定金字塔頂端的頂級客群,大田2012年初於高雄美術館附近開張的旗艦專賣店裡,近40坪、三層樓的展間依次設為1樓門市、2樓周邊用品、3樓為VIP服務區提供服務。Volando旗艦門市,甚至在李孔文的要求下,天天準時8點開門,成為全台灣最早開門服務的自行車店。
許多人認為開設門市僅是為了銷售、展示產品。但李孔文分析,門市對消費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提供服務。雖然來到門市的消費者,不見得負擔得起Volando高單價的車種。但一旦消費者具備足夠消費力,逐年累積下的忠誠度將會發酵,將讓Volando品牌出現在他們腦海。
不過,讓李孔文最具信心的還是來自代工經驗累積下的碳纖維技術。
鋼管、鋁合金是製作自行車的主原料,穩定性雖然較高,但碳纖維卻有重量輕、剛性強的優點。
Volando使用的碳纖維生產材質,是受管制、航太等級的石墨纖維,剛性比傳統碳纖維高上30%。自大田經營高爾夫代工業務,即是碳纖維供應商的日商三菱,更延續合作至今。
近年,捷安特、美利達積極布局碳纖維自行車,搶攻高單價市場。李孔文認為,未來碳纖維車款將成為自行車市場的主流趨勢。

台灣自行車賽事不斷,成為眾家品牌一較高下的競逐地。
品牌成立不到3年,大田已經連續2屆獲得台灣精品獎的榮耀。大田新創事業部經理朱英彰透露,Volando獲此殊榮,除了產品使用具高科技的碳纖維材質,融合本土文創特色的設計,更是奪得大獎的關鍵。
大田正式啟動新創事業部後,李孔文要求產品設計必須帶有台灣文化特色。「這是台灣軟實力的發揮,也是為產品加分的關鍵。」
Volando在台灣各地角落尋找本土文化創意,融入設計。迄今11款產品中,車架塗裝隨處可見帶有台灣文化意象的圖飾設計。例如蘭嶼達悟族的飛魚、排灣族百步蛇圖騰,或是帶有客家文化意涵的油桐花,皆是大田設計元素。
自嘲球藝不精,也鮮少騎車的李孔文,平日嗜好是欣賞藝術、觀賞藝文活動。不像其他廠區盡是生產線,在大田700坪的廠區,竟設有面積近200坪的「大田生活美學中心」,二樓以上辦公區域廊道間,隨處可見畫作藝術品,而他的辦公室裡,收藏著結識20年、台灣本土畫家陳錦芳的多幅畫作。
天天品玩藝術,李孔文定義「美感」的標準遠遠高過他人。生產高爾夫球具時,他超越只是製作產品的格局,將手中的球具視為兼具美感、設計的工藝品。跨入品牌事業後,他更徹底落實美感要求。
李孔文坦承,因為對美的要求比較高,產品型錄都必須親自過目後才能放行,高雄旗艦店他也要求務必營造出展示國際精品的氣勢。「自行車不光是一項產品,還像是藝術品,」李孔文說。
沒有捷安特、美利達長年累積下的經驗與通路優勢,大田反而憑著創新材料和文創實力二項特色,小兵立大功。
投入品牌是長期事業,李孔文分析,成功的品牌需要有5,000~6,000萬的消費人口支撐。過去二年多,大田立足南方,穩健擦亮品牌,接下來Volando將在北部展店,並進駐中國大陸市場。

大田精密突圍轉型,轉戰自行車品牌,替台灣傳統產業找到另一片天空。
根據台灣區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統計,2011年台灣自行車出口量近438萬台,創下出口值16.6億美元,是台灣出口外銷重要產業之一。近來,推出自有品牌更成為台灣自行車產業競相爭食,一決勝負的利基。
擔任外貿協會、工研院顧問,並於品牌學院擔任講師的麒策品牌顧問公司執行顧問蔡明宏觀察,大田從代工轉向品牌,選擇一條聰明的道路。
他分析,經營外銷代工的台商,轉型走向品牌後,首要面對的問題是與既有代工客戶的關係。部分企業選擇切割代工、品牌業務;有的公司捨棄代工,全力發展品牌。大田一來避開經營許久的高爾夫球具代工市場;同時,也迴避自行車代工客戶的主戰場歐美區域,改以亞洲市場為重心。仍背負營收壓力的大田,既維持營收穩定,也滿足了轉型成立自有品牌的企圖心。
走過2個世代,大田在李孔文的帶領下,走過轉型最艱辛也最重要的一哩路,從代工生產轉向代工設計,積極擦亮MIT品牌,見證了台灣在全球經濟產業鏈下的關鍵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