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純手工繪製好聽的故事
在繪本有機會出版前,黃郁欽和陶樂蒂接插畫稿,曾替林良、張維中、吳若權等知名作家,繪製插圖或新書封面。
不論是繪本創作或是插畫稿,因為喜歡畫畫,兩人堅持純手工繪製,不使用電腦的繪圖板。從裁紙、貼膠帶、上底色、晾乾,再逐一畫上圖片的元素。為求色彩飽滿,甚至一張圖要上色兩到三次,每個步驟都需要時間,陶樂蒂笑說:「趕稿時還得拿吹風機在一旁伺候著。」所以每張圖都有獨一無二的原稿,「與電腦繪圖的檔案輸出列印是完全不一樣的。」黃郁欽說。
陶樂蒂與黃郁欽的創作靈感常來自童年生活的經驗或是日常的觀察,例如黃郁欽從小時候玩的捉迷藏發想,創作《躲好了沒?》。有時是從一個想要表達的畫面,再去延伸發想故事,就像陶樂蒂想畫一張小孩夢境裡很多旋轉木馬從窗戶流洩到空中的畫,因而想出《媽媽,打勾勾》。陶樂蒂和黃郁欽都認為繪本創作是要將故事說得有趣,不是要小朋友從中吸收大道理。「設限會讓故事變得生硬,預設主題會框住創作的靈感,太難吞嚥。」陶樂蒂說。
因此她創作的繪本色彩飽滿而溫暖,著重構圖與配色。不同於科班出身的創作者,她重視畫面的平衡,強調色塊的運用。陶樂蒂將《花狗》中一張春天繁花盛開的圖,創作每個色塊的畫面拍下組成影片,讓觀眾看她如何以一次一個色塊的方式慢慢呈現一個春天花開景色的構圖。這個一分鐘的影片,實際繪圖卻花了一個星期才完成。
黃郁欽的繪本角色造型變化豐富,重視整體畫面,對於各角色細部的配色,不像陶樂蒂那般執著。陶樂蒂開玩笑說自己很計較,就是要讓每個配色非常精確。而黃郁欽的圖畫不喜歡被限制,誰說熊一定要是黑色或棕色,黃郁欽就在他的繪本《這是誰的?》裡創造一隻藍紫色的大毛熊。

陶樂蒂與黃郁欽數十年在兒童繪本這個領域耕耘不輟,近年終於有機會陸續出版多年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