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中央研究院去年的一項調查,澳洲近來已成為有意移民者的「最愛」。而另一項與澳洲有關的熱潮,則是到澳洲留學。
澳洲開放接納外國學生不過四年,教育情形並未廣為人知。因此,本刊編輯特別到實地採訪,製作了「澳洲留學熱」與澳洲最著名的「墨爾本大學」兩個專題,希望能讓您更深入了解這一條新的留學之路。
在台北市復興南路一個不到卅坪的房間內,十來個年輕學生有的正專心閱讀英文本的大學院校簡介,有的對著英文表格若有所思……。曾經或打算到美國留學的人對這情景定覺得熟悉,它好似專為學生提供留美資料與諮詢服務的「學術交流基金會」。只不過這堻W模小一點,而且提供的是另一個「新大陸」——澳洲的大學資訊。
這個由澳洲政府推動成立的「澳洲大學及教育學院國際教育發展局」,面對人數日增的留澳熱潮,已在去年十二月第一次試辦留澳學生英文測驗。
根據澳洲移民局統計,去年台灣地區拿學生簽證到澳洲念書的有一千人。雖無法與每年平均前往美國的九千名相比,但澳洲才開放留學四年就有這樣的「成績」,已可見其潛力。

(右)留學生家居生活看似愜意,離鄉背井的辛酸則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張良綱)
教育賺外匯
過去澳洲教育並未對外開放,極少數的外國留學生都屬特案或由國際交換學生計畫而來,並有一定配額限制。
一九八六年澳洲教育政策轉變,開始開放外國學生自費留學。這除了與世界日漸開放的潮流有關,主因為澳洲經濟衰退。
澳洲經濟長久以來依靠農工礦原料外銷,如今因勞力不足、缺乏競爭力等因素,出口一落千丈,教育經費也遭波及,造成學校設備無法補充,師資流失……。澳洲政府於是把教育也當成資源,和開放需自備一筆龐大資金的「商業投資移民」一樣,以教育吸取資金,希望學校因此能有收入來彌補日漸支絀的經費。
與澳洲鄰近的日本及亞洲四小龍經濟蓬勃,尤其成為澳洲大學的「目標客戶」,有些學校更派出代表到實地「促銷」,或在當地設代辦中心,為申請者辦理手續。
澳洲開放留學,有心出洋深造的國人,也多了一項選擇。而且,澳洲以英語為官方語言,不需再學第二外國語,離台灣近,氣候類似,居住環境又寬闊舒適,因此「競爭力」十足。加上人工不足、缺乏勞力的澳洲「大方」地給予外國學生每週可打工廿小時的寬限,一傳十,前往澳洲留學或做短期遊學的人遂日漸增多。

經濟富裕的亞洲各國成為澳洲外國學生的主要來源。(張良綱)
名列「高危險群」
前往澳洲求學的台灣學生人數可觀,又和「投資移民」日增有關。不少打算移民澳洲的家庭,或想降低風險,或有其他因素暫時未能成行,就「派」家中成年的孩子做「開路先鋒」,既是去念書,又兼帶「探路」。
由於赴澳就學者並不完全志在念書,其中自不免有些人英文不佳、以前成績不如理想或不願念得太辛苦,而沒有進入正式大學。根據澳洲大學教育發展局和台北一些留學代辦中心估計,目前在澳洲的台灣學生,有百分之五十就讀於語言班或其他短期課程。
澳洲以開放接納留學生來充裕教育經費,從某一方面來看,確實已見效果。根據統計,開放四年來,總共有四萬多名外國學生帶進澳幣一億七千多萬元(合一億四千萬美元)的學費,成為澳洲外匯來源成長最快的項目。但也因此門戶大開,申請短期進修成為進入澳洲的一條「小路」。
如此衍生出不少問題。特別是有些來自經濟情況較差國家的「學生」,拿了學生簽證入境後,第二天就「不見了」。他們不到課堂,而四處找機會打工賺錢,簽證過期也不出境。
例如,前年「六四事件」發生後,澳洲政府答應將大陸學生簽證延期四年,一夕間忽然有將近兩萬個以上的大陸留學生「冒」出來,其中很多是以短期語文進修名義入境,並已逾期居留。
澳洲發給學生簽證的政策最近因此大幅緊縮。現在澳洲把申請的學生依國籍分為高、低危險群,亞洲地區除日本外,都列為高危險群。

移民子女加入,使在澳洲大學的台灣學生漸多,圖為墨爾本大學同學會一次聚會。(張良綱)
語言補習班良莠不齊
高危險群國家的申請者審核較嚴格、需時也較長,被拒絕的機率大增。尤其是沒有正規大學院校入學許可,只申請短期語文進修的人,必須多經一道手續、多花台幣四千元。去年一月起,澳洲政府更要求短期語言班申請者先把學費繳清,才發給學生簽證。
雖然澳洲一些私人語言學校為了己身業務,曾自資調查,以證實台灣學生幾乎都經濟環境優渥;不該視為以打工為目的或逾期不走的「高危險群」,希望說服他們政府放寬對台灣申請者的限制。不過,至今澳洲對台灣學生仍未「解嚴」。
進修語言課程的學生大量湧入,澳洲私人語言補習倏然繁榮,不免良莠不齊。有些補習班,以不實廣告招徠業務,例如假稱「學生簽證可以轉換居留證」;或吹噓補習班的規模;或答應接機、安排食宿,沒有言明要收費,抵達之後帳單卻一張張接踵而來。
去年七月,發生大陸留學生認為受補習班欺騙,要求退費不果,而群起抗議的事,鬧到大陸官方出面與澳洲政府交涉。台灣學生雖未發生那麼大規模的抗議事件,但受騙仍屢有所聞。近兩年,澳洲政府親自在外國學生來源較多的國家,委託設立留學中心;許多大學,如雪梨、墨爾本、新南威爾斯也自己設置語言班,學生誤入不良補習班「陷阱」的事才逐漸減少。

澳洲學術水準雖不如歐美,但仍是南半球的「知識殿堂」。
學制承襲英國傳統
除了上短期語言班,目前台灣留學生在澳洲受中學以上正規教育,有三種情形。一是移民家庭中的「先鋒部隊」,原先只受過高中、高職或專科教育,在澳洲後多選擇「技術學校」就讀。澳洲重職業訓練,技術學校種類繁多,修業年限由一年到四年不等,內容從各科綜合到商業、電腦,應有盡有,琳琅滿目,全國百分之八十的高中畢業生,都進入技術學校就讀。
其餘則是進入大學院校,澳洲正式大學有廿一所,另有四十多所規模較小的學院。目前兩者都有台灣留學生。
正式大學全部公立,因此有人說澳洲大學的好處之一為:學位是錢買不到的。只是,最近幾年澳洲想仿效美國試辦私人興學,允許一所私立大學設立,結果不到三年就發生財務危機,如今大半股權已被日本人買走。
澳洲分六省,大學大部分集中在人口較多的東部昆士蘭、新南威爾斯和南部維多利亞三省。澳洲大學承襲英國傳統,各校水準整齊。雖然無法排一個名次表,但歷史悠久的墨爾本、雪梨、坎培拉和新南威斯大學等,被視為其中佼佼者。墨爾本與雪梨大學也都出過幾位諾貝爾獎得主。

澳洲「取經」,一樣得奮發圖強。(張良綱)
語言能力最重要
一般而言,澳洲大學學術水準雖不如歐美,但在亞洲或南半球仍算領航者。尤其第二次大戰後,澳洲和美國一樣,未受戰爭破壞,經濟情況在全球名列前茅,當時充裕的資金,為大學發展和學術研究打下不錯的基礎。許多戰前同為英國殖民地的亞洲國家,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學生也以澳洲的知名大學為留學目標。
澳洲學制移植自歐洲,對台灣,他們過去只承認少數幾所公立大學的文憑,允許畢業生直接申請研究所。現在則已逐漸放寬,只有少數如雪梨、墨爾本大學要求較嚴,仍需經過面試,或在大學部上課一年,視表現決定是否錄取。
目前澳洲大學仍要求申請者的托福成績,但澳洲大學教育發展局主任袁倫天表示,由於托福不考口試,未來澳洲可能會以包含口試和作文的「國際英語測驗」,做為留澳學生申請學校的英文成績標準。
由於澳洲英語屬英國系統,與台灣地區一般熟悉的美國英語有些差異。國人想到澳洲求學,首先要充分準備的,恐怕仍是「語言」這個老掉牙的問題。
研究生沒有修業年限
學費方面,則與美國水準差不多,十年前澳洲工黨上台後,大學教育改成免費,獎學金制度也因此取消。開放留學既是為了吸取外匯,外國學生自然一律自費。獎學金只提供給極少數幾個特例,像去年澳洲政府提供了六個名額,但有五個給了已在當地做研究的學生。
大學部一般修業年限為三年,少數例外,如工程四年、建築五年、醫學院六年。研究生則沒有研究年限。
由於澳洲人認為有過工作經驗,再回學校念書,求學動機比較強,方向也清楚,因此他們很少大學生直攻碩士。研究生也大多半工半讀,慢慢地念。工商時報財經新聞小組主任吳欣興以三年半拿到墨爾本大學政治博士學位,就被該系師生視為「創舉」。
獨享心路歷程
對我們的莘莘學子來說,澳洲仍是個很陌生的國度,在其開放學生簽證前,去的人少而分散在各校,無法組成同學會和累積經驗傳遞後人。
不過四、五年前,許多人還常常以為全校只有自己一個來自台灣,四顧無朋,課業壓力極重,又無抒發對象,常有人鬧出胃病;墨爾本大學環境工程系的曾文先就是這樣把胃弄壞。醫學系的黃麗安有一回在圖書館碰到另一張黃面孔,還問對方:「你來自越南或馬來西亞?」問清楚後,兩人高興得連袂去慶祝一番。
近來情勢已有好轉,尤其在雪梨、墨爾本等台灣移民較集中的地區,華人漸多,移民子女也陸續上大學。雪梨與墨爾本近來就已各有一個超過廿人的同學會成立。
不過,也曾留美的吳新興以為,不管在美國或澳洲,既是離鄉背井求學,一樣有一些事無法求助別人,有一些心路歷程必須自己去體會、度過。只是以目前中國學生不多的情況,去澳洲留學,心理準備要更充分。
〔圖片說明〕
P.114
想到澳洲留學?最好先對澳洲的教育制度與精神有所了解。
P.115
(右)留學生家居生活看似愜意,離鄉背井的辛酸則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P.116
經濟富裕的亞洲各國成為澳洲外國學生的主要來源。
P.117
移民子女加入,使在澳洲大學的台灣學生漸多,圖為墨爾本大學同學會一次聚會。
P.118
澳洲學術水準雖不如歐美,但仍是南半球的「知識殿堂」。
P.119
澳洲「取經」,一樣得奮發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