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良綱)
年紀雖輕,美國華裔科學家陳昭妃已經在科學界闖出一片天地,她從免疫學的研究出發,結合中國的本草知識,創立了「營養免疫學」。這門學科雖然新,卻再次印證「預防重於治療」這句老話的確歷久彌新。
「我們的免疫系統就像軍隊一樣,可以抵抗外來入侵的病菌。B細胞會產生各式各樣的武器——抗體,可以認出不同的敵人。巨噬細胞則像是清道夫,負責清除戰死的細胞,吞噬細菌……」
在座無虛席的台北國際會議中心,一名年輕女子在講台上侃侃而談,再配合多媒體製成的圖表,介紹免疫系統的重要及調理方法。而讓聽眾印象深刻的,除了這些知識,恐怕就是講者本身了。
「她怎麼這麼年輕?」台下聽眾竊竊私語。光看她鮮麗耀眼的外表,好像跟一般人印象中的科學家不太一樣。
獎項一籮筐
出生於台灣嘉義,十歲時隨家人移民海外的陳昭妃,台灣人對她可能有點陌生,不過她在美國華人社會中名氣可不小。她今年才三十四歲,不但擁有美國楊百翰大學的微生物學博士,更在十年前就創立了丞燕國際公司,打著「營養免疫學」的招牌,生產從本草提煉的健康產品。短短幾年內,她的公司從美國擴展到法國、馬來西亞、台灣、日本、韓國等十一個國家,今年更進軍上海。
她曾被世界日報選為全美一百位傑出海外華人之一;一九九三年得到海外華人第二屆青創楷模獎;一九九六年她當選全美傑出婦女,加州參議院把當年的三月八日定為「陳昭妃日」。
今年一月她獲得美國青商會頒發「全美十大傑出青年獎」,這是青商會頒獎五十九年以來,第一次有中國人獲獎。從一百多位候選人脫穎而出的十位得獎者,有人致力於防範兒童性侵害或推廣環保,也有參議員、空軍飛官等。陳昭妃得獎的原因是她多年來在世界各地推廣營養免疫學,並創立國際機構製造及促銷相關食品,透過營養教育幫助大眾保持健康。
除了商業和社會服務類的獎項,陳昭妃還曾在一九九二年獲得「馬丁帝拉庫茲獎」,相當於本草學界的最高榮譽。在去年世界傳統醫學大會上她一舉獲得最佳著作獎,並以仙人掌產品獲得最佳產品獎。
在這些耀眼的光環下,營養免疫學的觀念究竟是什麼呢?陳昭妃又是如何投入其中的研究?
現代醫學的反動
營養免疫學的道理其實並不難懂,強調的就是「預防重於治療」。陳昭妃解釋說,人體內的衡定狀態與免疫系統息息相關,而影響免疫能力的關鍵就在於營養。不均衡的營養會使免疫細胞產生失調,使身體容易受到細菌或病毒侵犯,也容易導致慢性疾病。
這個看似常識的學說,卻是緣於對現代醫學的反動。在過去一百多年來,現代醫學一直追求更快更好的藥物去抑制細菌與病毒,例如在一九二八年發明的抗生素,常是醫師與病人眼中的特效藥。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抗生素可以消滅百分之九十九的細菌,卻有百分之一的細菌會被「操練」成超強細菌,到最後沒有藥品可以對付它。
陳昭妃舉例,本來只寄生在老鼠身上的漢他病毒現在已經轉移到人身上,四十八小時就讓人發病身亡。而本來以為絕跡的肺結核,也已捲土重來,不少醫界人士擔心,甚至連疫苗都無法治療。
至於讓人談之色變的癌症,由細胞本身病變引起,據統計在台灣已經連續十五年高居十大死因榜首。科學家研究得病的原因,發現除了基因遺傳,最主要是人自身的免疫系統出了問題,無法有效抵擋外敵。而引起世界恐慌的愛滋病,由HIV病毒引起病人後天的免疫系統不全,至今科學家還在埋首苦找治療的方法。
種種僵局使醫學界開始反思,不能再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應該找出整體病因對症下藥;他們也開始把注意力放到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
從治療到預防
儘管這二十年來免疫學逐漸熱門,尤其是近十年因為愛滋病的猖獗,更受人重視,但在醫學上還算是一門新興學科。在六○年代研究初期免疫學主要用在疫苗的研究,也就是把處理過的病菌或病毒注射到人體裡,刺激免疫系統產生相應的抗體,「認出敵人的面目」。之後科學家慢慢擴及基礎研究,認識人體的免疫系統除了抵抗外來病因,清除體內廢物,也可以修補體內組織。「免疫系統如果運作正常,強過任何藥物,」陳昭妃說。在全民健保蔚為趨勢的現代國家,預防醫學可以減低一個國家的醫療費用,這也是它日益受重視的原因。
那麼營養免疫學這觀念又是怎麼產生的?雖然它聽起來像老生常談,陳昭妃也相信一定有人想過兩者的關連,只是她首先加以條理化而已。
陳昭妃念的本來就是免疫學,她在十六歲那年就進了猶他州的楊百翰大學,然後一路保送念研究所,碩士念免疫學,二十六歲那年就拿到微生物學博士。
她在博士階段從事癌症藥物的研究,「做了十年卻很失望,」她說。因為化學療法的成效有限,藥物在摧毀癌細胞的同時,也會把健康的細胞一併破壞。她看到太多癌症患者接受化療的痛苦,對當時自己的研究方向起了懷疑,而轉向探討病人的病情。
而她再往前一步,從治療推回預防,「如果讓營養滋養免疫系統,使身體能預防疾病侵擾,應該比身體出毛病再去找醫生更重要。」陳昭妃發現癌症的成因與飲食習慣很有關係,肉類如果吃太多,動物的蛋白質和膽固醇在人體裡會產生一種荷爾蒙,降低免疫系統的功能。
因此她的營養免疫學專門以植物為研究對象。「植物中含有很多營養素,也含有許多『細胞化學物質』(phytochemicals),可以強化免疫功能,也可以抑制腫瘤及癌細胞的擴散。」黃豆就是很好的例子。
古老的中國藥方
以本草為研究重點,不免令人好奇,這與她身為中國人有沒有關連?陳昭妃說身為中國人,對中藥多少有點接觸,不過就研究方向來說,她覺得《本草綱目》等典籍記載的多半是藥用植物,她要找的則是食用植物,「傳統智慧只做為參考」。而且中國的藥方記載往往點到為止,比較籠統,要將植物作為營養配方,必須靠實驗精確的數據。
在實驗室裡,第一步要先檢查植物有沒有毒性,然後研究它含有哪些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素,份量又有多少。例如柑橘可以提煉出一百多種營養素,而沙漠的常客仙人掌竟有數以千計的營養素。採收的時機也是關鍵之一,「靈芝其實越嫩越好,千年靈芝只是武俠小說創造出來的神話,」陳昭妃笑說。使用的部位也很重要,家常的絲瓜很有營養,但其實最精華的部位是藤蔓流出的絲瓜汁。
雖然陳昭妃並不是完全由中國傳統知識出發,然而營養免疫學能得到肯定,又讓她頻獲獎項,其實與近年西方醫學所遇到的瓶頸,以及中國傳統醫學重新受重視有關。
食物是最好的醫藥
台大主治醫師,免疫學博士孫安迪說,西方醫學近年來已經走到一個瓶頸,為了求突破,回頭來向中國傳統醫學看齊。在這種趨勢下,陳昭妃以西方免疫學為基礎,結合中國的本草知識,他認為是「有眼光」。
孫安迪也指出,古人雖然沒有「免疫」這個字眼﹐但是「扶正祛邪」的觀念中,「扶正」就是增加免疫力,「祛邪」則是排除體內毒素,除去會使人發病的自由基。「如果能做到這兩點,百分之八十的疾病就不會沾身了,」他說。
德育護專校長楊乃彥則從營養學的角度出發,得到類似的結論。「食療養生」、「藥食同源」,本來就是中國固有觀念。由於西醫的特效藥對慢性病的療效有限,轉而求助於傳統的預防醫學概念,不用化學藥物而用本草植物來調理身體。
「以前人們認為食物能提供營養素和滿足食欲,最近研究則開始重視食物中特殊成份的保健功能,」楊乃彥說,中國食養文化中的草本食品正是特殊保健成份的重要來源。
其實在這個理念上,東西方並無衝突。早在兩千五百年前,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斯就曾說過,「你的食物就是你最好的醫藥」。而西諺不是也說「每天一粒蘋果,遠離醫生」嗎?
散播教育種子
為什麼陳昭妃不只滿足於研究,而會踏上商業之路呢?她於一九八七年成立丞燕公司,一開始是純研究機構,兩年後開始製作產品,「最主要是想利用銷售網路使研究資金有著落,」可是她強調,「教育和研究才是我的重心。」
在醫學院的正規課程中,營養學與免疫學本來是兩門不同的學科,免疫學是醫學一環,營養師不一定要學免疫。在她的推動下,全美現在已經有十幾所大學開設了「營養免疫學」。
她和研究員們也會應邀到猶他州的中、小學演講,利用卡通和電腦動畫描繪免疫細胞的作戰經過,把吞噬細胞比做「垃圾車」,吃癌細胞比做「死亡之吻」,吸引兒童的興趣。他們以多媒體製作「營養免疫學」的教學錄影帶,曾經在全美的公共電視頻道播出。
研發方面,除了網羅許多免疫學家、營養學家與草本植物專家一起研究,她也與美國及中國大陸幾所醫學院建教合作,提供學生獎學金作相關研究計畫,公司則利用學校實驗室的昂貴設備和專業人才。
同學變老師
美國丞燕公司的總部設在猶他州的史普林威爾,離首府鹽湖城開車大約四十分鐘。猶他州四面環山,以自然美景聞名。我們造訪時是三月中旬,冬天的尾巴還沒過去,山頂上都是白皚皚的積雪。當地人都說可惜,等春天來了,一片青蔥,風景絕美。
當地因為州政府對重工業管制嚴格,所以環境乾淨,許多健康食品公司不約而同在這裡設廠。猶他州也是美國摩門教的大本營,州立法禁止色情電影和雜誌。例如陳昭妃求學的楊百翰大學,就以「管教嚴格」為名,規定男生頭髮不能超過衣領,女生不能穿超短迷你裙,在崇尚個人自由的美國大學中獨樹一幟。
這裡是陳昭妃在海外的第二個家。她十歲時全家移民巴西,當時班上只有她一個中國人,陳昭妃一句話都聽不懂,一度被老師認為學習能力有問題,被送到特殊教育學校。不過等到熟悉語言後,她就很快趕上進度,十五歲以第一名自高中畢業,然後隨父母搬到美國猶他州。
陳昭妃在楊百翰大學念博士時,便開始教授高級免疫學,當時許多學生年紀都比她大,她甚至教到自己的姊姊,當時姊妹在課堂上相認,兩人都大吃一驚。她還記得教第一堂課時,坐在底下的座位不敢上講台,隔壁的同學看到這位漂亮的中國娃娃,以為是新同學,還約她去看電影。
上有一個哥哥、三個姊姊的陳昭妃,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這麼早就展露頭角?陳媽媽說這個小女兒從小就沒有讓她費什麼心。姊姊昭華則說,這個小妹妹好像不知不覺就長大了。
「愛念書,常常在實驗室待到很晚,很會捉老鼠。」是陳媽媽對小女兒的形容。陳昭妃說科學是簡單的學問,但為什麼她念書可以這麼容易?她想一想說,「一般人為學位念書,看問題時容易受到學位的壓力。我對學位沒有那麼在乎,卻一直念到博士,也許沒有壓力反而看得更全面,可以很快找出實驗的問題。」
「她五歲學鋼琴,老師本來不收,可是她的消化量很大,教到那裡就學到那裡,第三年就拿到冠軍。」提起久遠的往事,陳媽媽仍然掩不住得意。現在陳昭妃偶爾還彈琴,有難題想不出來時,就邊彈蕭邦、貝多芬,邊想實驗問題。
婦唱夫隨
她和先生張瑞康的認識,也可以歸諸於琴緣。張瑞康是上海人,拿了獎學金來楊百翰大學專攻聲樂,有一次歌唱比賽找不到伴奏,朋友臨時請陳昭妃來代打,兩人就這樣認識了。不過,在那個兩岸政治壁壘分明的時代,曾有台灣留學生警告她不可以和「共產黨」交往。
現在夫妻倆一同經營公司,太太是董事長,先生則是總經理,兩人「婦唱夫隨」。坐在他們位於山坡上的華宅,眺望周遭一大片蘋果園和水蜜桃園,看這對夫妻郎才女貌,三個兒女活潑可愛,真像個神仙家庭,又讓人疑心是否像童話故事,美好的不像真的?
新鮮蔬果與健康速食
「她是滿特別的一個人,」丞燕在台灣分公司的總監黎煥鑫形容陳昭妃:人很聰明,企圖心很強,甚至懷孕時仍然挺著大肚子四處推廣理念;可是另一方面人又很謙和,生活很單純。
台灣分公司於民國七十九年成立,在日益蓬勃的健康食品多層次傳銷市場,丞燕以天然本草的綜合食品為主力,在短短幾年內,營業額直追幾家老字號公司。
成立公司做推廣,讓更多人認識營養均衡的重要性,本來無可厚非。至於這些產品的有效性,由於衛生署規定健康食品不能標示療效,局外人難以判斷。不過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江文章認為,看其成分都是可食的植物,吃了至少應該安全無慮。
台灣的免疫學專家孫安迪肯定營養免疫學的理念,卻更期待以丞燕公司這樣的規模,應該多拿出原則性的實驗數據,「如果沒有臨床檢驗,至少也有動物實驗報告,這樣比較能對大眾負責。」
也有不少人對售價有疑問。「如果目的是推廣,為什麼不平價一點,讓更多人受惠呢?」
對於這個疑問,陳昭妃回答如果把它當成普通中藥來看,當然會有質疑。但是在製作過程中,從植物培養、選擇合適的種類、部位、採集時間都不能馬虎,例如仙人掌擠不出多少汁,花粉去殼後十公家只剩一公斤,成本自然不低。
至於她強調健全免疫系統第一靠營養,尤其是新鮮的疏菜、水果,每天至少要吃十五種。那麼靠濃縮食品有效嗎?陳昭妃認為新鮮蔬果當然是最佳選擇,只是忙碌的現代人很難兼顧所有營養,所以這種「健康速食」,只是給人方便。
在醫學史留下名字
別人看她家庭與事業得兼,得獎不斷,人生好像一帆風順,她自己覺得呢?
她淡淡地說,覺得自己跟別人沒有什麼兩樣,不過當她以市場行銷推廣科學,別人看她的眼光就不太一樣,「有時候會覺得行銷在拖我,」她的語調中帶著一絲委屈。
不過陳昭妃對營養免疫學本身卻深具信心,「符合自然律是不會錯的」。她最大的希望就是把西方免疫學與中國本草知識結合在一起,以創造新科學在醫學史上留下名字,「也讓別人知道中國不是只有過去的歷史,也有現在的科學。」
這個心願能不能實現,還有待時間來證明。而陳昭妃的心願可能也是華人共同的期待。
p.45
(左、右)在今年初獲得美國青商會「十大傑出青年獎」的華裔科學家陳昭妃,強調營養之於免疫的重要性,把可以食用的本草植物透過科學方法加以提煉,逐漸引起醫學界的重視。
p.46
武俠小說中,千年靈芝是眾人必爭的不老仙丹。但科學家翻案說,靈芝的功效其實是越嫩越好。
可別小看有刺的仙人掌,它含有數以千計的植物營養素,可是很補的呢。
睡蓮花曬乾後可以泡茶,中醫認為可以活化肌膚,促進代謝功能。
p.47
主要淋巴器官及組織
胸腺
和氣管有關的淋巴組織
骨髓
腸繫膜淋巴結
淋巴結
泌尿生殖的淋巴組織
Peyer氏斑
固有層
脾
骨髓
淋巴結
Waldeyer掇環
(淋巴結、扁桃腺及類腺)
原發性淋巴器官
續發性淋巴器官及組織
人體的免疫器官主要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結、扁桃腺、脾與盲腸等,
可用來防堵入侵的毒素及微生物,是天然的「捍衛戰士」。(蔡智本繪圖)
p.48
陳昭妃創立的丞燕總公司設於美國猶他州,背後是積雪皚皚的高山。
p.49
本草植物從萃取、配方、濃縮到包裝,整個製造過程都要經過嚴格管制,才能確保品質。
p.50
這是陳昭妃的全家福,很難想像窈窕纖細的她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
p.51
推廣營養免疫學是陳昭妃的志業,如何落實「預防重於治療」這句老話,則是現代人的新功課。(邱瑞金攝)

「前進,前進!」吉普車隊在山間小路上緩緩行進,徜徉在層層山巒的懷抱中。如何在遊憩的同時,注意環境保護,讓後代子孫也能享受同樣的樂趣,是吉普車友面臨的新課題。(張良綱)

(張良綱)

(張良綱)

(左、右)在今年初獲得美國青商會「十大傑出青年獎」的華裔科學家陳昭妃,強調營養之於免疫的重要性,把可以食用的本草植物透過科學方法加以提煉,逐漸引起醫學界的重視。(張良綱)

武俠小說中,千年靈芝是眾人必爭的不老仙丹。但科學家翻案說,靈芝的功效其實是越嫩越好。(張良綱)

可別小看有刺的仙人掌,它含有數以千計的植物營養素,可是很補的呢。(張良綱)

睡蓮花曬乾後可以泡茶,中醫認為可以活化肌膚,促進代謝功能。(張良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