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過一片杉木林,又越過一條小溪,展現在眼前的,是一片蒼翠的竹林。一支支筆直、修長的綠竹,整齊挺拔地聳立著;陽光穿過茂密的竹葉射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輝;枯黃的竹葉隨風飄落,鋪滿整條曲折濕軟的山徑。周遭靜謐非常,只聽見「沙、沙」的腳步聲,和遠方傳來的潺潺流水聲。在這個清幽的綠色世界裡,深吸一口清新沁涼的空氣,立覺俗務塵囂盡拋腦後。

圖1:草嶺的地理位置及觀光路線。
充滿自然之美的小山村
滿山的杉木和竹林,是草嶺村的特色,這裏羣山環抱,暮靄山嵐經年繚繞,清水溪蜿蜒迆邐,孕育出全村原始自然的風貌,與豐富的山地特產。
草嶺村是自由中國台灣中部的一個山村,位於雲林縣古坑鄉,是地勢平坦的雲林縣境內唯一的山區,海拔在四百五十到一千八百公尺之間。草嶺蜷臥在雲林縣的東南角,夾處於南投和嘉義兩縣之間,是一個位置僻塞、地廣人稀的村落。
草嶺村的面積有卅一平方公里——比一些小鄉鎮還大,但是只有九百八十多位居民,村民絕大多數是世居。根據文獻記載,村民的祖先在日據時期由於受不了日人的壓迫和殘殺,結群逃到山區求生。台灣光復後,他們也就在當地定居下來,開山墾地、成家生子,代代相傳,直到今天。

圖2:遊客步入蒼翠幽靜的竹林中,但覺塵囂俗慮,盡拋腦後。
花兒報春曉
每到春天,草嶺就如同由冬蟄中甦醒過來,桃花、李花、梅花、櫻花,處處綻放,紅白相映,叫人眼花撩亂。一百四十多戶人家,分為十一鄰,散居在各個山坡水湄、綠樹群壑之間。在每個民屋的後院,村民不是種了幾盆蘭花,就是養了幾隻山中捕獲的松鼠、猴子……,頗具山居的野趣。
草嶺的民屋多半是以木竹為主要建材築成的三合院,三兩人家自成聚落,有若古代的莊院。令人訝異的是,在這偏僻的山村,在這一家家古樸的建築物內,竟然有著全套現代化設備:電視、音響、電冰箱、洗衣機……等應有盡有。
山村的生活內容是單調的,過去男人們的娛樂,除了偶爾拉拉胡琴、唱唱北管之外,便是在飯後低酌淺飲一番;女人家們則只能在閒聊時說長道短了。自從電視打入他們的生活之後,的確為寂寞的山居歲月增添不少樂趣。從今年五月起,草嶺又將裝置自動電話,幾乎每一戶人家都已登記、付款,由此可見村民生活水準的一斑。

圖3:「峭壁雄風」是塊罕見的傾斜大石壁,遊客在壁上行走,驚險刺激。
村民生活,昔非今比
把過去的生活和現在比較,老一輩的村民總有許多的感慨。一位七十多歲的老者說:「在日據時期,一條豬養一年都不夠肥,賣不出去,那像現在只養幾個月就能宰了。因為那時候人都吃不飽,何況是豬?人吃蕃薯籤,豬吃蕃薯葉,偶爾有碗白米飯吃,就像看到寶貝一樣,不必什麼菜,就吃得津津有味。那像現在天天三餐雞鴨魚肉,吃都吃不完喔!」
草嶺村民全都務農,民風淳樸。由於山地崎嶇,村民只能在狹窄的溪谷間拓植水稻,山坡地上則種植孟宗竹、麻竹、桂竹、杉木和薑等山產。竹筍是草嶺最重要的產品之一。孟宗竹筍是唯一在冬季生產的竹筍,所以又叫「冬筍」。春節前後冬筍剛剛長成,筍肉甜嫩,而此期市場的果菜需求量高,冬筍的產量又有限,於是就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一斤冬筍賣到新台幣一百元左右。等到春雨普降,「雨後春筍」紛紛冒出地面,數量既多,品質也較差,價錢也就大幅跌落了。

圖4:「石壁仙谷」則是一塊平坦的石壁,石壁溪流經其間,是烤肉露營的好地方。
全村總動員,大量製筍乾
到了細雨紛紛的清明時節,則是桂竹筍的收穫期,忙過這一陣子,村民就要趕著收割麻竹筍和製做筍乾了。
每年七、八、九三個月,草嶺村民不分男女,大家都披戴起來,腰際斜插著鋒利的柴刀,挑起擔子,到竹林中挖筍。路旁的筍寮內,冒著一蓬蓬的炊煙,大石鍋日以繼夜的燒煮,鍋內的沸水中盛滿白嫩的竹筍。石鍋旁有個水井狀的水泥坑,坑內四周已用芭蕉葉密密的鋪滿,煮熟的筍子全部丟入洞中,再用芭蕉葉蓋好,上面壓以大石頭,七天之後,把這些筍子曬乾,就是草嶺的名產「筍乾」了。
竹子的用途非常廣,除了竹筍可以食用,竹子可做為建材、傢具、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日常用品之外,竹子對草嶺村民來說,還是很好的食具和炊具:可以鋸成竹杯、竹碗,劈成竹筷,做成水杓,還可以把米和水放在竹筒中,在火中燒烤,煮成竹筒飯。竹筒飯有一股竹香,吃起來別有風味。不過必須要有足夠的經驗,煮出的飯才不致於太爛或燒焦。
竹筍一年一獲,但是杉木要十年以上才能收成。杉木的外型修長,適合做建築用材或建築模板,通常砍伐一次,十年後,還可以收成第二次,然後為了保持地力,就必須休耕或改種其他作物。

圖5:清水溪自草嶺南邊蜿蜒而過,溪水明澈清冽,遊客在溪中戲水,暑氣全消。
山產種類極多
草嶺除了生產木材、竹材、竹筍、筍乾之外,還有多種山地特產,包括:茶油、百香果、野生蜂蜜、香菇、木耳、愛玉子、山梨、檸檬、蘭花、梅子、李子、桃子等。深山中還有山豬、山雞、兔、羌……等野味,但由於大量捕捉的結果,目前山中動物的數量已愈來愈少了。
在草嶺經常可以看到民屋的屋簷下,懸掛著一塊黑褐色、去木心的圓筒狀蛇木,探問之下,原來這是蜂窩。據村民說,把野蜂窩擺在蛇木中,只要蜂王也在其中,整窩蜂就會定居下來,村民毋須照顧,就能長年吃到純正的天然蜂蜜。草嶺出產的茶油,味道很像麻油,據說它能滋補身體,用茶油炒豬肝還有治療胃疾的功效。茶油是用苦茶樹籽壓搾而成,苦茶樹是一種高大的喬木,和生產茶葉的茶樹並無關聯。
另外,草嶺還生長許多野生的山梨樹。把山梨切成片狀曬乾,加水和砂糖煮成山梨茶,喝起來味道又酸又甜,非常可口,聽說飯後飲用,有助於消化。
草嶺沒有醫院,有一個醫療單位是設在草嶺國小的衛生室。草嶺國小是草嶺唯一的學校,共有六班,每班只有十幾二十個學生。住得離校較遠的學童,每天必須要走三、四十分鐘的山路上學,他們上學時呼朋引伴,結隊成群的邊走邊玩,也就忘了山路的崎嶇與路途的遙遠。草嶺目前只有一位郵差,由於地方太大,郵差無法將信件一一送到各家各戶,只好把信件寄放在雜貨店或是草嶺國小,當村民到店裏買東西,或學童上學時順便帶走。

圖1:老一輩的草嶺村民農閒時喜歡拉拉胡琴,或唱北管以自娛。
數度山崩,產生地變
提到草嶺,就不能不提到清水溪,也不能不提到清水溪流經的堀畓山,以及因堀畓山地變所造成的慘劇。
從清朝以來,堀畓山曾經三次崩坍,三度將清水溪堵塞形成草嶺湖。為什麼這座山會一再的崩塌呢?根據地質學家的解釋,堀畓山在地質結構上屬於砂岩、頁岩和泥岩互層,當雨水不斷沖刷後,這些砂岩、頁岩便會與泥岩脫離而崩落下來,此種現象在地質學上稱為「地層滑動」。
遠在清咸豐末年,堀畓山在豪雨的侵襲下,首度崩山,形成第一代草嶺潭。到了同治年間,山上一連下了十餘晝夜的大雨,山洪猛烈地衝刷下來,當年崩下的土石俱被沖走,第一代草嶺潭就告崩潰。
民國三十年十二月十七日,凌晨四時,嘉義地區發生強烈地震,震幅之大,殃及草嶺。堀畓山南坡的山嘴再度崩塌,形成第二代草嶺潭。
翌年八月,山區又降豪雨,堀畓山再度不支,土石朝著潭水覆蓋下來,潭水高漲擴大,使得沿岸兩百公頃的耕地,十七戶住家,六十四條人命,以及數不盡的家畜、家禽,全部慘遭潭水吞沒。

圖2:草嶺盛產竹子,村民在野外炊食進餐時,就把現砍的竹子做成竹杓、竹杯、竹碗、竹筷等食具使用。
居民苦於三度受災,政府決定興建水庫
這座世所罕見的天然水壩,在歷經八年的重荷之後,終於顯露不支的疲態。民國四十年五月十八日,山區大雨滂沱,第三代草嶺潭再度崩潰;到中午十二點止,流出的總水量高達一億立方公尺,直向清水溪下游奔騰而下,一路怒潮澎湃、濁浪排空,造成雲、嘉、彰、南四縣前所未有的巨災。
六十八年八月十二日,歐敏颱風又為草領帶來一陣狂風驟雨。八月十五日清晨,許多村民被一陣轟隆巨響從睡夢中驚醒,原來堀畓山又崩了,崩下的砂石第三度把清水溪堵住,溪水一寸寸地往上漲。這次草嶺潭的壽命維持了九天,到了廿四日,在豪雨的衝擊下,再度崩潭,所幸有關單位事前安排妥當,沿岸村民都已遷移,並未造成任何傷亡。
計畫已久的清水溪水庫,因堀畓山的再三崩坍,而遲遲未能動工。台灣省水利局規劃組組長簡俊彥指出,雖然預定的壩址地質很適合建壩,但是壩址下游兩公里處正是堀畓山崩潰區,必須針對這個問題,做萬無一失的通盤計畫,才能興建。預計清水溪水庫如果興建完工,雲林地區缺乏灌溉用水的問題可望獲得解決。而堀畓山兩旁因為鑿築巨型排水道及攔水壩,可以人為的力量,來控制水位的高低、流量,就不怕堀畓山再崩了。

圖3:草嶺發展為觀光區後,飯店、旅館陸續在風景區內興建起來。
知名度大增,成為熱門觀光區
由於堀畓山近百年來在同一地點發生三次巨災,草嶺遂成為報章雜誌爭相報導的對象,知名度大為增高,加上當地確有未經雕琢的自然風光,於是觀光事業迅速發展起來。對草嶺觀光區的開發,草嶺村已故的前任村長陳阿馬和現任村長李明修最為熱心。早在十多年前,他們就發動村民把當地可觀賞的風景找出來,然後加以命名。目前整個草嶺依海拔高度可劃分成兩個風景區:八百公尺附近的草嶺風景區,和一千二百公尺周圍的石壁風景區,有所謂的草嶺十景和石壁十景,有些是奇岩巨石、瀑布溪池,有些則是山洞古木、峰巒溪谷。
到草嶺的路線很多,可以登山健行的方式,也可搭車直往。目前一般遊客最常走的路線,是從斗六搭乘台西客運或遊覽車,經過南投的竹山、桶頭、內寮,再進入雲林縣境,經過檳榔宅、外湖,抵達草嶺。從檳榔宅開始都是石子路面,旅客一路要飽受顛簸之苦,遇到颱風、豪雨,路面泥濘,車輛難以行駛;每逢假日,則遊客太多,車行也很困難。

草嶺具有未經雕琢的自然拙樸之美,圖為檳榔樹倒映在水田中的美景。
闢建道路,貨暢其流
話雖如此,大家不得不承認,草嶺的對外交通比起從前已經改善太多了。台灣光復前,村民到平地全靠步行,走的全是崎嶇的小路,既費時又費力。光復後,政府協助村民完成草嶺公路的基礎工程,雖然全線僅限卡車單向行駛,但山區產物得以貨暢其流。近年來,政府開拓產業道路,大型遊覽車已能直駛草嶺風景區。
大量遊客湧入草嶺之後,村民把當地的特產就近賣給遊客,每家收入都可增加十倍以上。旅館也陸續興建起來,目前已有二家觀光大飯店,第三家正在興建當中。以「山莊」為名的小旅社也有七、八家之多。石壁風景區由於產業道路還在施工當中,大型車輛無法直達,所以遊客較少,只有「石壁山莊」一處可供食宿。石壁山莊是一家三合院式的木造民屋,環境清幽整潔,雖沒有觀光旅館的豪華氣派,但投宿在此,卻能充分享受山居生活的情趣。
遊客雖然為草嶺村民帶來大筆的財富,也帶來了髒亂。檳榔樹倒映在水田中的美景已很少見了,傳統的山村建築也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東一間、西一間的鋼筋水泥房。又經常可以看到地上有來不及收拾的果皮紙屑和汽水瓶、空罐頭,令人覺得惋惜且痛心。

草嶺的樹木林立,花草繁盛,都具有原始的風貌。竹筍和杉木是當地的兩大特產。
進一步規劃,加強管理
草嶺風景區發展到目前的局面,進一步加以規劃和管理乃是刻不容緩的事。觀光局技術組組長游星輝說:「目前風景區的規劃工作已交由文化大學園藝系進行。依照我國都市計畫法的規定,風景區依實際需要可分為:遊樂設施區、旅館區、住宅區、商業區、保護區和農牧區等,目前這項土地使用分區的工作已經完成,詳細的地形圖尚在測量繪製之中,預計整個規劃工作在一兩年內完成。」
至於公共設施方面,雲林縣政府打算年內在草嶺風景區設立一個簡易自來水廠和垃圾處理廠,其他的公共設施例如:路燈、紙屑箱、公廁等也將大量陸續興建,清潔維護和道路修護等工作也要徹底執行。

草嶺的樹木林立,花草繁盛,都具有原始的風貌。竹筍和杉木是當地的兩大特產。
把自然、純樸之美永遠保存下來
大家都希望草嶺風景區的規劃工作和公共設施能盡早完成,希望遊客們能夠自律,愛護當地自然、幽美的環境,更希望有關單位能輔導村民建立保持地方特色的觀念,將草嶺原有的純樸與清幽之美,一直保存下來。

草嶺的樹木林立,花草繁盛,都具有原始的風貌。竹筍和杉木是當地的兩大特產。

草嶺的樹木林立,花草繁盛,都具有原始的風貌。竹筍和杉木是當地的兩大特產。

草嶺的樹木林立,花草繁盛,都具有原始的風貌。竹筍和杉木是當地的兩大特產。

草嶺的樹木林立,花草繁盛,都具有原始的風貌。竹筍和杉木是當地的兩大特產。

草嶺的樹木林立,花草繁盛,都具有原始的風貌。竹筍和杉木是當地的兩大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