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古色古香的木雕傢具,無論在選材、造形、花式和製作技巧上,都在在表現出中國人的思想、理念、情意和智慧,可說是中國人生活和觀念的一種具體表徵。近代工業蓬勃發展,各種舒適、輕便、美觀且價廉的家具用品不斷推出,採用者亦多,但厚重、拙樸的木雕家具,因保有傳統上的造形與花紋之美,又能逐步改進以配合現代人的生活需要,因此並未遭到淘汰。尤其在工商業高度發展之餘,人們普遍產生一種崇尚「返樸歸真」的思潮,具有濃郁中國風味的木雕傢具,於是受到中外講究室內佈置人士的重視與歡迎。

這套高級套房沙發,是按中國圖案配合人體工學所設計的,既實用,又富有傳統中式傢具之美。(華台)
木器上雕花,已有二千多年歷史
中國人素以木、竹為材,製作家具。後來民生、文化愈來愈進步,家具的製作也愈來愈講究。如今根據考證所知,中國人在木製傢具上雕刻花紋,已有二千年左右的歷史。考據所得最早的資料,是漢朝時即有木雕的屏風。其後無論是皇帝御用家具,宗教用禮器,或貴族用家具,都雕上繁富、美麗的花紋。並且有許多木雕師傅畢生鑽研其中,研得精湛的技藝,再以師徒相承的方式,一代代傳續下去,使木雕家具成為中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傳統社會中,愈是高官顯貴或富豪人家,家具愈見考究。他們選用上好的木材,延聘最富盛名的師傅,精雕細琢出堅實、精美、氣派的桌、椅、床、櫃等器具,不僅富麗堂皇,且可傳諸久遠。於是,家具的價值,也代表著這一家人的聲望地位和財產。
台灣偏於中國大陸的一隅,明末鄭成功來台之後,才逐漸開發。先民篳路藍縷的拓荒,一旦生活逐漸安定,經濟有了基礎,就希望能擁有一套精美的木雕家具,以顯示家族的身分和氣派。他們從南洋地區進口上好的檀木,請「唐山師傅」(由大陸來台的師傅)精雕細琢,製作出高貴的木雕家具來。
台南和鹿港這兩個早期大陸來台移民的門戶,是木雕家具在台灣最早的起源地:當乾隆、嘉慶、道光年間,這兩個古城是貨物集散地,並且人文薈萃,唐山師傅的技藝也以這兩地為據點,逐漸傳揚開來。但兩地家具風格略有不同,鹿港的花飾繁複,注重雕工;台南的則結構單純、以大方耐用為主。

木雕傢具的每一部分,都是由師傅一刀一鑿慢慢雕刻而成的,精緻而美觀。這是其中一組太師椅的椅背部分。(華台)
木器堅實,歷百餘年而不壞
由於檀木質硬,家具歷久而不壞,很多精美堅固的木造桌椅歷經百餘年存留至今,仍然十分完整,並透著檀木的芳香與古樸的意味,成為具有紀念價值的古董。
最常見的舊式木雕傢具,是擺在中堂的太師椅。通常一套太師椅有八張椅子,四張茶几,稱為全廳;或四張椅子,二張茶几,稱為半廳。
這些太師椅的造形四平八穩。椅子座高約兩尺,比現在的椅子高很多,人坐在上面,腳剛好放在下面的橫槓上,由於太高、太硬,感覺並不舒適,與現代把椅子設計得合乎人體曲線大不相同。這是因為中國人注重禮節,講求坐姿端正,坐要有坐相;高踞太師椅上,正襟端坐,言談自有分寸,中國人莊重的個性表露無遺。
除了太師椅以外,還有神案、床、櫃、書架,甚至洗臉架等,都經由師傅一刀一鑿地雕刻製作而成,其中花紋種類繁多,有代表吉祥的龍鳳、麒麟、如意,有寓自然美於生活中的藤蔓、山水等。
大部分的花紋都是雕刻出來的,但「鑲貝」技法也常在古式家具中看到。那是將貝殼、玉、大理石等,鑲在檀木傢具上,再磨得與木頭平,不僅色澤閃爍精美,圖案變化也較繁富。可以上述材料鑲飾出國畫山水般的景色,雲嵐群山、山峽瀑布等,據對民俗頗有研究的劉文三說,這種將自然景緻帶進生活中的意識,也是中國人「天人合一」觀念的表現。
台南還有一種鑲嵌的木工藝術,俗稱「茄苳入石榴」,方法與鑲貝近似。它是利用色澤較黃的石榴木,嵌入色澤較深的茄苳木裡,以不同的色澤表現出圖案來。嵌進的圖形有花葉、禽鳥、人物等。

這把龍椅是仿造清廷皇帝御用座椅的花紋設計而成,兩邊椅把是龍頭,椅背則由龍身盤繞而成。(華台)
製作方法承自中國大陸
傳統木雕家具的製作,不使用鐵釘和強固接著劑,完全靠正確而密接的各式榫頭接合構成。其中任何部分都承受一部分力量,只要有一根木頭出了毛病,整體就會動搖,否則可以經百年而不壞,可見傳統技法的精巧。
傳統木雕傢具傳入台灣以後,雕法、製作技巧、花紋等大致承自大陸,但亦注入了地方色彩,出現許多雕刻精美的傑作。到了日本佔據台灣時期,又添了些東洋味,出現很多「中日合璧」的作品。
台灣光復以後,西洋家具侵入。沙發、書桌、飯桌、彈簧床等大量生產,消費者趨之若鶩。而近年來,有更多的新產品推出,譬如:便宜、顏色變化多的塑膠傢具,耐用、輕便、體積小的鋼製家具,以及溫暖、舒適、美觀的皮製和絲絨家具……。年輕一代喜歡新奇舒適的新型家具,對笨重、昂貴的傳統木雕傢具甚少問津。
老一輩的人想法則不同,他們經濟也較有基礎,喜歡厚重、堅實、耐看、有氣派、又可傳給子孫當古董的傳統家具。有的甚至不惜花上新台幣數十萬元、等候製作年餘,擁有一套。
海外華僑和許多外籍人士,也嚮往中國傳統木雕傢具的古樸和幽雅,他們希望能擁有一套,使自己的居家生活在西方社會中建立獨特的風格,所以常千里迢迢的到中華民國來訂做或購買現貨,然後託運回去。
近年來國內生活水準大幅提高,大家有錢有閒講究室內佈置,又加上工商業高度發展後產生的一種「返樸歸真」思想,許多人特另喜愛樸拙之物,傢具也「由絢爛趨於平淡」,喜歡採用不上漆、以本色出現,且式樣簡單的木製傢具,由於沒有繁複瑰麗的雕飾,價錢就便宜得多。然後配上各色椅墊,一樣舒適、美觀,且別具特色。
以傳統木雕家具而言,目前市面上的產品,以材質來分,主要有二種:
紅木家具——紅木木質堅硬、細密,不怕侵蝕,耐曬、耐用,年久也不變形,但價格昂貴。
樟木家具——樟木有特殊氣味,可防腐、防蟲蛀。因木質較平順,亦常用來雕刻做屏風。
至於檀木,可分紫檀木與黑檀木兩種,比紅木更貴。因價極昂,又較不能適應濕度相差較大的氣候,國外銷路極少,所以市面上已極少見。

傳統木雕傢具是中國文化很重要的部分,已有二千年左右的歷史了。許多師傅畢生鑽研其中,研得精湛技術,並將這些技藝一代代傳下來。圖中這位師傅吳興隆,是桃園工廠裏技藝最好,年紀最大的師傅。(華台)
仿古雕刻,富麗堂皇
木雕家具的圖案,仍以傳統吉祥圖案居多,也有很多仿製古代王室所用的龍椅鳳椅。但在造形、花樣上,並不全是古董的仿製品,它配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將座椅降低,並置柔軟的椅墊,比起從前的太師椅要舒服得多。還有些將傳統與現代生活需要揉和的書櫥、酒櫃、梳妝台、咖啡桌、花台等,亦都實用且高貴。這些家具正反映出個人生活方式和思想的改變,具有時代意義。
由於雕刻的花紋很複雜,不能以機器代替,需要精緻的手工,加上厚重的木頭很貴,雕刻時廢去的木材又多,所以傳統木雕家具售價高昂。例如以紅木雕刻而成的一套客廳用家具,包括四張椅子、一張長椅、一張茶几、二個小茶几,售價在新台幣三十五萬元左右。
如果是樟木雕刻而成的則較便宜,但因木材硬度較差,恐較易變形。木製家具頗為笨重,搬運時又要避免碰撞擦傷,頗費週折,需要用棉絮和PD紙仔細包裹,因而國外買主得多付一筆運費。客廳用的一套桌椅,以海運運到美國,約需新台幣五萬元的運費。
木雕家具由於價錢高,所以選購時,要仔細鑑定品質的好壞:看看是否是由整塊木雕製而成?木紋是否一致?塗漆是否均勻?外表是否光滑?如果是由雜木拼成的,就不值錢了。大致說來,愈重的表示用料愈厚實,價值就高。
雖然價昂,傳統木雕傢具銷路仍然不錯。目前國內有很多木器工廠生產。他們從南洋地區進口木材,經過精雕細琢後,把原木的身價提高百餘倍,再售予國內外的消費者。

傳統木雕傢具是中國文化很重要的部分,已有二千年左右的歷史了。許多師傅畢生鑽研其中,研得精湛技術,並將這些技藝一代代傳下來。圖中這位師傅吳興隆,是桃園工廠裏技藝最好,年紀最大的師傅。(華台)
一家規模最大的木器工廠
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的桃園工廠,就是一家很出名的傳統木雕家具廠。目前是遠東最大的木器工廠。它的產品有二分之一以上是傳統木雕家具。
行政院長孫運璿前年訪問沙烏地阿拉伯,送給哈立德國王、法德親王三套鑲貝太師椅。去年訪問中南美,也送給友邦人士四季花屏風、花台、茶几等中國傳統家具,都是桃園工廠的出品。
國內著名的圓山飯店、中山樓內的傳統木雕傢具,也是桃園工廠製造的。
在桃園工廠內,技師最多、機具最少的傳統木雕家具製作部門,有許多老師傅循著傳統的手法,以手工雕刻、手工研磨,用榫頭做木料的銜接。
熟練的技師,在菲律賓進口的大珍珠貝上,畫上雲紋、鳥獸花鳥或仕女,利用刻刀,仔細地雕琢,再安裝到鏤空的木料上。這種細巧的鑲貝功夫,不容增一分或減一分,師傅們的手藝爐火純青,鑲貝才得天衣無縫。

傳統木雕傢具因能配合現代人的生活,所以在新傢具不斷出現的現代,仍受許多講究傢具人士的歡迎。在市面上很多傳統木雕傢具店,售價雖昂,生意仍佳。(華台)
技藝精湛,師徒相承
七十二歲的退役上士吳興隆,是廠內年紀最高、技術最好的師傅,高級傢具多由他負責雕刻。一塊塊粗粗的原木,經由他的精雕細琢,就變成精美的藝術品。這種精湛的技藝,是要靠長年累月慢慢練習而成的。他小時候在大陸的家鄉就開始學這項傳統技藝,以後雖然在軍中,卻一直沒有間斷這項嗜好。現在他除了雕刻少數高級家具以外,大部分時間負責設計,並指導年輕人雕刻,將傳統技藝傳給下一代。
值得一提的是,桃園工廠裡面的員工,絕大多數是退除役官兵和他們的子女。我國輔導退除役官兵的工作一向做得很好,目前行政院退輔會下,設有許多工廠輔導退役軍人就業,桃園工廠是其中安置最多的一個單位。
除了桃園工廠以外,民間生產傳統木雕家具的,多有相當的歷史淵源。例如大溪吉美木器行的開創人黃全,就是從小做學徒,跟隨師傅學習家具雕刻。後來出師了,自己開家具工廠,並將這項技藝傳給子孫,目前已傳至第三代。他們發揮我國工匠傳統的敬業精神,畢生鑽研其中,並刻意保存這項傳統技藝。而在如今這個科學進步、工商發展的時代裡,人們的生活因為有了這些古雅、精美的木製家具,得到很好的調劑與點綴。

木雕傢具的價格因所用材料和雕工精細程度而有不同,像這套太師椅是用紅木雕成的,要新台幣四十萬元左右。(華台)

精雕細琢的鑲貝木雕屏風,圖案栩栩如生。(華台)

木雕花台。(華台)

以製造傳統木雕傢具為主的退輔會桃園工廠,是亞洲地區最大的木器廠,許多外賓到國內來,都希望參觀該廠。這是世界退伍軍人協會總會長范蘭士霍夫婦參觀該廠的情形。(華台)

桃園工廠羅彼得廠長陪同退輔會主任委員鄭為元參觀工廠。(華台)

傳統木雕的梳妝台,新舊合璧,堂皇高雅。

代表吉祥的龍鳳花紋最常出現在木雕傢具上,這是雕好尚未上漆的部分傢具。(華台)

鑲貝屏風。(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