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球運動在歐洲受歡迎的程度,從世足賽熱季時的「足球寡婦」一詞中即可見端倪;現在,有種運動在歐洲風靡的程度與足球不相上下,它是發跡於北海小英雄故鄉挪威的「定向運動」。而在台灣,即將於2009年在高雄舉辦的世界運動會,已經將定向運動列為正式競賽項目之一。它的魅力何在?
「我很享受跑定向的感覺,對我來說,能跑出一趟完美的賽程,不犯任何錯誤,以最快時間完成,那種喜悅是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比不上的。」這是來自瑞士的西夢芮.尼格莉在今年8月初贏得世界定向越野錦標賽冠軍,接受採訪時所說的話。現年28歲的尼格莉,從1997年嶄露頭角後,包辦世界各項重要定向比賽的冠軍獎座,連續5年拿了10屆世界冠軍,奠定了她在女子定向運動中傳奇天后的地位。

定向地圖以6種顏色標示出地形地貌,以利選手辨識。圖為今年8月初於瑞典舉辦的世界定向運動公開賽使用地圖。
入門門檻低
將場景從世界競技場轉到位於台北的中正紀念堂廣場。「找到了,我找到了!」最先在池塘邊找到第10根定向樁的王先生,一邊興奮忘情的呼喊著,一手趕緊將樁上的密碼抄在紀錄卡上。對於好手好腳的人來說,十分鐘足以跑完紀念堂廣場附近的定向樁數,然而,王先生卻花了整整一小時的時間來取得第一名的榮耀。跟他一起從事這一場定向競賽的人,和王先生一樣,是一群來自伊甸基金會、行動不便的夥伴;身體的殘缺並不減他們在定向運動中的參與快感。
只要你能「活動」,那麼就已經取得參加定向運動的入場券。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文教組連宜敏表示,小到7歲的孩子,大到白髮蒼蒼的老人,只要會走路,都可以參與,這是一項老少咸宜的運動,即使肢障者也可以藉著乘坐輪椅,沿著徑道進行定向運動。
早在19世紀末,即有Orienteering一詞的出現。在北歐的挪威與瑞典土地上,有著童話故事般一望無際的森林,森林中散佈著湖泊與村落,然而,往返於村落的小徑並不明顯,而且穿越一個未知區域是非常危險的,因此辨認方向的能力攸關安危,也是每個孩子必須學習的生存技巧」
一路走來,肇始於克服生活環境的活動,成了休閒競技,並於1897年在挪威舉行第一次定向運動公開賽。之後透過美國童子軍的推廣,至今,定向運動已從北歐盛行到英國、加拿大、澳洲等國,並統一制訂比賽項目及規則,以及定時舉辦世界級的比賽。
目前國際定向運動總會的會員國已有67個國家,台灣也是成員之一,而部分定向運動項目也已列入冬季奧運比賽項目。這個運動得以快速普及,主要是因為定向運動的進入門檻相當低。
定向運動有多簡單?它就是靠著一張未知區域的定向地圖和一個指北針,找到場地中預設的檢查點,再把正確的密碼記錄在卡片上,在最短時間內抵達終點的一項運動。通常設在森林、郊外和城市公園裡,也可以在校園裡進行。
比賽開始。首先,參加定向運動的選手必須依循地圖上所標示的「起點」(△)出發。再開始尋找數字1所示的「檢查點」(○),依序找到檢查點時,就將檢查點上的記號(有時會以打孔或者數字和記號作為密碼)寫在主辦單位發的「密碼卡」內。完成地圖上所標示的所有檢查點後,繳回地圖和密碼卡,主辦單位會依照每個人所花費的時間,並核對密碼的正確性,以最短時間回到終點者為優勝者。

定向運動選手運用地圖及指北針,以最快步伐,依次通過每一個檢查點,最後到達終點,以全程耗時最少為優勝。
玩法多樣性
定向有很多種玩的方式,這也是它有趣的地方。不管在國際比賽場上或者城市公園中,最常進行的兩種方式是「循點定向」和「積分定向」。
顧名思義,「循點定向」就是按照地圖上定點循序來完成的比賽;而「積分定向」是在地圖上畫上許多指定位置(一般來說約三、四十個點),而每個位置會依遠近、尋找難度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分數。在指定時間內找到越多點、累積越多分數者為優勝。
定向運動不僅可以提高參與者對於野外判定方向及學習使用地圖的能力,還能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項結合智力和體力的運動。與城市公園中的定向規劃不同,森林中的定向比賽多在深山野林中舉行,一個轉身或者一陣濃霧飄過,原來在前方指路的高山就可能不見了,無論怎麼繞,周圍的大樹好像長得都一樣,深陷其中的人始終在原點打轉,越來越心慌腳軟。萬一又遇到狂風驟雨、伸手不見五指等自然變化,能夠在壓力中冷靜思考,靠著手中的定向地圖與指北針,找到方向並判斷自己的所在位置就很重要了。

在台灣,由於場地侷限問題,定向運動多只能在城市公園中舉行。圖為在中正紀念堂定向運動教學園區舉辦的活動。
培養決斷力
當壓力和時間正面而來時,勝負結果常常都只在一個環節上。對於花費動輒一小時以上、路程長達10公里的世界級定向運動比賽來說,勝出的關鍵通常就在於判斷力的表現。
「直線穿越?抑或是繞道而行?都是學問。端看選手當時的反應與決斷力,」帶領台灣團隊參與今年8月在北歐瑞典所舉辦的世界定向越野公開賽的教練莫道指出。對比於台灣的濕熱,瑞典深山中的氣候涼爽稍許,來自台灣的劉佩琪看著手中的定向地圖與指北針,正思索著自己在這場比賽中的下一步。
「是要直接穿過密林,還是從旁邊的緩坡越過?」她望著由6種顏色清楚標示地勢地形的定向地圖,心中盤算著。最後,她決定捨棄最近距離的密林路徑,改以需要多跑200公尺的緩坡作為前進的選擇。
可是,選擇了緩坡是不是注定就跟勝利無緣?「森林中的變化很大,跑200公尺的緩坡有時會比直接穿越一個危機四伏的密林來得快,誰勝誰負不到最後誰也無法得知,」莊佩琪說。「而比速度外,定向運動其實比的事情也只有一件,就是『路徑的選擇』。」
場地有侷限
根據「戶外雜誌」報導指出,在北歐熱愛定向運動的人數已經超過了擁有「世界第一運動」之稱──足球的愛好者。在定向運動活躍的瑞典,每年都會舉辦5次定向大賽,每次參加人數都在1萬5,000人以上,最多時竟到達四萬餘人,幾乎已成全民運動。
然而,這個看似簡單但風靡歐洲大陸的運動,對於台灣民眾來說卻是陌生的,參加的人還是少數,目前推動的民間團體也只有「中華民國定向越野協會」和「中華定向運動協會」兩個單位,相較於其他分佈於全國的運動協會,簡直小巫見大巫。
更困難的還在後頭──場地侷限問題。一個好的定向運動場地需要一平方公里以上的腹地、良好的穿越性、有起伏的地形,但坡度不宜過陡、不宜有過度濃密的植被。台灣符合條件的地形很難尋覓,以致目前全台繪製出來的定向地圖不過十張出頭,而且很多都是城市公園,如高雄澄清湖、高雄都會公園、台中都會公園、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台北青年公園、宜蘭羅東運動公園,或者肩負推廣任務的台北中正紀念堂定向教學園區等。沒有地圖就沒有定向運動,在「無圖可用」的情況下,成為台灣定向運動發展最大的阻礙。
不過,中華民國定向越野協會莊佩琪表示,雖然台灣目前從事定向運動的人口有限,協會中常態會員約只有60位上下,且大多以登山與中長跑愛好者為主,但經過近幾年的推廣後,已有越來越多人認識這個運動,國內幾所體育院校也將這項運動納入正式課程中。在政府方面,2009年在高雄舉辦的世界運動會已將定向運動列為競賽項目之一,各級政府更是卯足全力推動。
「這是哪裡?」對於曾經在原野中迷路,或者老是無法記得最近捷運站出口的人來說,這樣的疑問一定在手足無措時出現過。人沒有了方向感,容易陷入恐懼之中,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方向感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但卻是可以訓練的,而定向運動是你可以嘗試開始的第一步。
定向地圖上沒有對各種地標作註解的文字,文字大多僅標示地圖名稱、主辦單位或者比賽名稱等。為了減低繪圖者與讀圖者的認知差距,國際定向運動總會制定一套以顏色符號區分表示,用來達成全球對於定向圖例的共識。說明如下:
˙地形地貌:以咖啡色表示。
˙岩石系:以黑色表示,再輔以不同形狀的符號區別。
˙水系:以藍色表示。
˙植被:黃色深淺表示空曠程度、綠色深淺表示植物濃密程度、白色為可跑的森林。
˙比賽符號:以紫紅色表示。
˙中華民國定向越野協會
網址:http://www.orienteering.org.tw
電話:(02) 8771-1444 (02) 8772-4715
˙中華定向運動協會
網址:http://www.ctof.org.tw
電話:(02)8787-0296 (02)3765-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