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性別演出」每天在職場舞台上不停展現,後現代「職變」正掀起一場寧靜的內爆革命。女人「搶」起男人的飯碗,男人開始展現柔性戰力,原本涇渭分明的性別分界線看似被跨越。但他╱她們能跨越多遠呢?
2月24日上午,一般民眾還沉溺在長達9天春節假期的喜樂氛圍時,「鈴~鈴~鈴~」突然響起的電話鈴聲,劃破冷清的台北縣警察局二樓鑑識小組辦公室。正在值班的鑑識巡官方雅貞接起電話,「發生一氧化碳中毒命案,請求鑑識小組現場勘查」電話另一端傳來板橋警分局的呼叫。
不到20分鐘時間,方雅貞以及同組組長和同仁到達案發現場。經過破門程序後,方雅貞先看見浴室床上躺著一大人、一小孩的身軀,另一旁則是倒臥在浴室中的女體。由於死亡時間超過4天,還在排放的熱水器瓦斯味早已被濃烈到不行的屍臭所掩蓋。
專業的訓練讓方雅貞先抑制從胃部翻攪而生的嘔吐感,她拿出毛刷、膠片與相機,端詳屍體片刻後,小心跨過橫流的屍水,仔細採證現場留下的指紋與微物,不錯過任何可能成為證據的蛛絲馬跡。歷經4小時馬不停歇的採證工作,顧不得烏黑長髮中瀰漫著屍臭,方雅貞忙不迭地又鑽進實驗室,利用3秒膠煙燻法,讓今天的採證成果「現形」。
「不同現場有不同的挑戰,需要不同思維以對。而女生心思比較細膩,不輕易漏掉往往成為關鍵的小地方;而在刷指紋動作上也比較輕巧,不會破壞痕跡,採證可以做到百分之百完美。」方雅貞直屬長官、現任台北縣警察局鑑試小組組長龔怡嘉表示。
鏡頭一轉,從驚悚的命案現場來到梵音裊裊的芳香療室。窗戶外的陽光熾烈地張望,而窗戶內的張錫宗全神貫注地,將精神放在兩手與客人的身體對話。透過男人先天獨厚的大手,客人的壓力在純熟技法點按推移下得到紓解,空間中的能量也得到轉換。
「一般人認為芳療師是女人做的事;但觸覺是有層次的,可以做出溫柔表情,也可以表現勇氣與力量,因此沒有性別落差;同時芳療師的工作很多時間在於觀照自我,是一個很中性的職種,」目前是國內芳療第一品牌「肯園」中唯一男性芳療師的張錫宗說。
女鑑識員、男芳療師,只是職場上性別板塊大挪移的小縮影。近3年,包括國軍戰鬥部隊第一位女上校丁良箴、首位領有專業證照的奶爸吳奕樟、調查局第一位高階女性首長吳莉貞、販售調整型內衣的男性林志全、台電首位女總工程師杜悅元、急診室裡的男護士高瑞良……,「超性別演出」每天在職場舞台上不停展現,後現代「職變」成形,一場內爆革命已然掀起。

混著男人雄心和女人細膩特質的林志全,在滿是婆婆媽媽的說明會上,毫不羞澀地以自己為模特兒,向她們解釋如何才能正確穿戴胸罩及束褲。而「男人賣女性內衣」的故事,確實為公司帶進許多免費廣告的機會,也讓他在業界站穩一片天地。圖為林志全夫婦。
時勢所趨1:
組合式工作時代來臨
「『組合式工作』是未來風潮,而最大的挑戰在於『組合』本身,因為這項行動會模糊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區隔與界線,包括有給職與無給職的界線、職場與家庭的界線、學生與社會人士的界線、男人與女人性別角色的界線。」致力性別研究、現任台師大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的林芳玫指出。
所謂「組合式工作」,即英國管理大師查爾斯•韓第在其著作《大象與跳蚤》中提到,未來每個人都需擔負家庭、義務(志工)、學習及有薪工作等4種任務,其組合比例會因人生各個階段而不同。
肯園芳療師張錫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民國60年次的他,從中央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做過廚師、劇場表演和錄音師等藝文相關工作,一直到現在的芳療師,1/3時間在現場服務、1/3時間從事學員授課、剩下的1/3則花在研發技法與進修學習上。多元豐富的工作內涵,比起他的科技新貴同學,更能讓他充分「樂」在工作。

陰森森的兇殺現場,一定要靠男性陽剛之氣來鎮壓嗎?台北縣警察局鑑識課巡官方雅貞打破以往「花瓶」的刻板印象,將命案跡證採集回來,然後利用科學方式讓它們一一現形。
時勢所趨2:
知識經濟,女力出頭
男女易位,「職業中性化」現象熱烈上演的另一個驅動力,來自經濟層面。
美國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提出:知識性工作已經跨越了性別界線。英國財經媒體「經濟學人」報導為這句話提出最佳佐證。在美國,對應100名男性大學生,就有140名女生;在瑞典,大學生男女比更是高達100比150;而在台灣,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顯示,2001年,女性高等教育在校學生數為61.2萬人,占50.5%,超過男性。
高教育為女性帶來機會之鑰,女性角色由就業率提升的「量變」,逐步轉化為女性領導的「質變」,進而改變全球經濟版圖。「經濟學人」指出,在東亞新興開發中國家,女性與男性勞工人數比為100比83,比例超過「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富國俱樂部;在已開發國家中,5成經濟動能由女人貢獻,女性甚且已逐漸成為家庭掙錢的主力。
過去10年,台灣女性的勞參率從3成邊緣提升到去年的歷史新高48.68%;所得收入增加至1.7倍,男性則只有1.4倍。
於是,女人從傳統妻子和母親的角色走入職場,突破了第一度跨界之旅的挑戰;晉身中階主管後,初嚐權力滋味,是第二度跨界嘗試;再來,要進入決策領導層級並肩負組織成敗,必須先突破玻璃天花板,成了跨界難題;更遑論完全不托庇於男性、白手起家的女性創業者,如國內記憶模組大廠勁永國際創辦人呂美月者,更是少之又少,在目前國內1,219家上市上櫃公司中,比例低於1%。(見「擊破1%魔咒——勁永創辦人呂美月」)
然而事實證明,娘子軍們在傳統男性壟斷行業中,以實力為槌,打破性別屏障,如今各行各業幾乎都有「巾幗不讓鬚眉」的故事。
在以男性為主的調查局,高雄市調查處處長吳莉貞是團隊中第一位女性首長。早期女性調查員少得可憐的60年代,調查局調查班10期結訓的吳莉貞分發到連一名女生都沒有的桃園調查站,頭一天查證辦案時就面臨人犯嗆聲:你們站裡沒人了嗎?換一個男生來!
但不要求特殊待遇的她,將自己當作「中性人」,不管是肅貪遇到全身「刺龍刺鳳」者流,或者在訊問時遇到毒販癮頭發作而造成大小便失禁情況,她一一來者不拒。
在陽剛氣息的國軍行列中,陸軍601空騎旅政戰主任丁良箴上校,打破女性體力的限制,很早就到基層部隊歷練,和男性軍官一樣擔任晚上負責巡視營區與任務執行值星官的工作。她還自告奮勇接受傘訓,完全不因為自己是女性而享受特權。走過28年軍旅生涯,今年1月,她成為國軍第一線戰鬥部隊的首位女性高階主管。

時勢所趨3:
男性踏上「感性之旅」
就在女性大量「入侵」傳統男性行業的同時,也有一些男性反向進駐傳統女性主導的行業。英國保母招聘機構Tinies調查顯示,英國目前保母中的男性雖然只占4%,但男保母的人數已從4年前的8,500人上升至2006年的1萬2,000多人,「專業奶爸」成為新職種。
林芳玫指出,千百年來男人拿著刀劍斧頭、槍砲彈藥進行面對面的肉搏戰,如今已經不符時代所需;知識經濟與服務業時代來臨,職場競爭力從以往的比力氣,轉向比智慧、比細膩與貼心,也意外「解放」了男性深藏千年的感性與溫柔。
5月9日上午晶華飯店3樓,一夜沒睡的花藝設計師齊云,正忙著佈置知名服裝品牌「夏姿」設計總監王陳彩霞兒子的婚禮現場。出身彰化農家、高中唸農校的齊云,從小就喜歡花花草草,高二那年拿下省農林廳舉辦的全國花藝比賽亞軍後,註定他天生要走上花藝這條路。
「花對於我來說,就像呼吸一樣重要,」齊云說。即使曾受親友訕笑,但他還是樂此不疲,如今齊云成了國內專為企業名流設計花藝空間的代名詞,充分展現男人的感性競爭力。

台灣女性勞參率偏低
跨界限制1:
男人婆 vs. 玫瑰少年
傳統觀念中,男人總喜歡爭強鬥勝、希望以征服者的姿態接受讚美與侍奉;而女人則自居弱小,習慣以甜美形象取悅別人、為別人犧牲奉獻。這樣的偏見形成一道厚重森嚴的分界。而在無數「超性別演出」與時勢所趨下,那條輕軟的分界線,看似不存在,卻如堅韌蜘蛛絲般,常在冷不防中突然現起,讓有心跨界者摔一大跤。
對於慈濟護專第一位「男」丁格爾黃啟璋來說,由於身陷女兒國,性別的隔閡讓他無法像女生一樣,遇到學習困難時可以「膩」在一起討論,甚至初期還受到一些女生的排斥,「男人為什麼不去當醫生,要來鋪床單、換尿袋?是不是有問題啊?」他成了大家眼中「你好『娘』」的代表。
「剛開始,說很自在是騙人的,一年級時還曾想休學。即使現在做臨床工作,還是經常要花時間跟病人解釋自己的身份,得到的反應卻總是好奇或是不信任,」黃啟璋也坦承,男生做這行很不容易,如果無法承受壓力加上調整心態,一定做不久。
而目前已經屬於資深級的台北市萬芳醫院男性護理師高瑞良,還曾因在細心對待病人的程度上不及女性同事而產生挫折,一度成了逃兵,回到與護士溫柔形象差距十萬八千里的家族企業——印刷廠幫忙。最後幼不過對於護理工作的熱愛,終於找到自己的「『急診室』春天」——醫院中性別印象較不深刻之地。
相對於跨界男性的「我不是玫瑰少年」吶喊,女性要想進入男人主導的政商世界,往往也要以犧牲女性特質為代價,變得像「普通的」男人那樣,強硬、野心勃勃、習慣性地訴諸戰爭。
「一般來說,能夠晉升到高階經理人的女性,多半擁有像男人般強悍、果斷,甚至做事說話不留情面的性格;不強悍,無法讓下面頭角崢嶸的男主管信服,因此往往給人『男人婆』的印象,」一位跑科技新聞多年的曹姓資深記者觀察表示。
女性高階經理人在外被視為「男人婆」,回到家中往往卻又被「打回原形」,要面對家族成員對其公領域角色漠視的問題。
星期日中午,任職高中教務主任的雅軍(化名)照例和先生、小孩回新竹公婆家吃中飯。餐桌上,公公、先生與小叔們高談闊論公司如何又如何,其實雅軍也有類似感觸,但是他們好像完全沒意識到她也是閱歷豐富的主管;而在婆婆與小姑們眼中,她只是媳婦、母親、妻子,只能跟著姑嫂們在一旁盛飯挾菜、哄小孩。女性跨界除了工作與家庭雙重負擔外,還有身份定位的矛盾與迷惘。

跨界限制2:
性別歧視仍存在
政大法律系教授、「女學會」理事長陳惠馨指出,在由男性主導,以國家發展與經濟成長為目標的教育擘劃下,女性的就學就業機會雖然增加了,但是失衡的教育擴張政策、學校中男尊女卑的人事結構、充滿刻板印象與性別偏見的課程內容,仍然從小「荼毒」著孩子們。轉化到職場上,一個在外驍勇善戰的業務經理,再加上一個細心體貼的看家型女秘書,則成了許多老闆最愛的組合。
除了外在社會因素之外,林芳玫也發現,「女性有害怕成功的傾向」。她們不一定不想成功,但卻害怕太成功會讓她們身邊的男人自慚形穢,也讓自己變得不「可愛」了;有的則是自信心不足,不敢擔負隨成功而來的繁鉅重任。雖然如此,許多女性內心對成功卻又有期待,如此充滿矛盾的情結,也阻礙了女性職場的發展空間。

跨界限制3:
家庭、職場拉鋸戰
「在工作上,女性沒有善用力量去運籌、拉黨結派,建造一個屬於她們的平台。因為她們總是害怕那樣做,會使得她們看起來是自大且自負的,」林芳玫說。男性想要什麼,不管能不能得到,都會勇敢說出來;女性則囿於「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羞於展示自己的實力和權力慾,寧可當「深宮怨婦」,也不願意明白說出內心的期望。
話雖如此,但擁有多年媒體經驗、現任勁永國際公關副總的陳邦鈺表示,自古以來女性的抗壓力較強,因為女性一生必須經歷「娘家」和「夫家」兩種家庭,適應力與抗壓力自然比男性強,一旦時代解禁、性別鬆綁,職場跨界反倒更為容易。
自1949年法國女作家西蒙•波娃出版《第二性》一書後,喧騰半世紀的各門各派女性主義已經清楚點出女性受壓迫的事實。然而,父權體制猶如雙面刃,不僅壓迫女性,同時也對男性產生壓抑;例如,男人必須不流淚、不訴苦、不服輸,還要能功成名就、光耀門楣。沈重的社會期望,不知壓垮了多少男人脆弱的自尊與心靈。
「打斷手骨顛倒勇」才是男子氣概的社會刻板樣貌,讓許多男性一旦跨界成為粉領行業中的「溫柔男子」後,指責他不顧家庭的聲浪亦隨即紛沓而至,有些父母不肯承認自己的兒子是「跳舞的男人」、「插花的男人」,有些較具陰柔特質的跨界男性,更常被明諷暗喻為娘娘腔或者同性戀。
當初一起考進「肯園」芳療班的4位男性,至今只剩下他「獨撐大局」的張錫宗表示,男芳療師都是為興趣而來,希望在芳香世界中探索自我生命的未來,但到了一定年紀,還是抵不過現實拉扯,選擇「跳車」轉業。要不然,則像張錫宗一樣,要「習慣」別人「長不大」、「沒出息」的耳語。

破除「插花的男人」之類的流言蜚語,齊云以「綠手指」功夫,獲得國內企業名流與泰國皇室青睞。
結論:
中性特質人才吃香
從生物界觀察,兩性先天上原本有所差異是不爭事實,但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就智力、人格特質、攻擊性行為或母性行為等等,只要經過後天學習,女性一樣可以成為保疆衛土的女戰士,男性也可以是稱職的專職奶爸。
後現代社會,知識經濟與服務業時代的來臨,唯有高度變異、維持最大彈性的族群,才能在全球化產業競爭、核心家庭結構又已日益解體的嚴苛考驗中,提升生存與發展的可能性。同時,「性別跨界」不在於強調女性也要爭強好勝,或是男性一定要當溫柔可人的「新好男人」,而是希望兩性都能破除性別桎梏,為忠於自我而活。此時,人人可以放懷發展自己的興趣、潛能、特質,不再為僵化的父權價值所禁錮,職場跨界才有意義。
英國現代小說家、女性主義者維珍妮亞.吳爾芙在她的名著《自己的房間》一書中,強調人的思想最高境界及創作意識的極致是「雌雄同體」——無論在身體的感應,還是思維能力的拓展上,最理想的狀態是雌雄兩性的共同擁有與融合無間。
如此看來,擁有「亦柔亦剛,剛柔並濟」中性人格特質的人,他她們更能恣意在現代職場中進行性別跨演,而更多「超性別演出」的可能性,也將益發精采。

民國82年首批空軍官校女性專業飛行班畢業的少校銀素慧(右),目前為專機組教官。左為第9期畢業的上尉王慧書。

現任高雄市調查處處長的吳莉貞,期勉女調查員要有「中性」的認知,接受和男調查員一樣的平等待遇,如此工作會更順利,團隊績效也會更好。

台灣兩性勞動參與率變化註:勞參率(%)=勞動力/15歲以上民間人口×100% 勞動力是指年滿15歲可以工作之民間人口,包括就業者及失業者

男芳療師張錫宗認為,觸覺是有層次的,可以做出溫柔表情,也可以表現勇氣與力量,沒有性別落差。